BG 16.1-3: 至尊人格首神说:无畏,净化自己,培养灵性知识,施舍,自制,举行祭祀,研习韦达经,苦行,简朴,非暴力,说真话,不愤怒,弃绝,平静,不吹毛求疵,怜悯众生,不贪婪,温和,谦逊,有坚定的决心,有活力,宽恕,坚忍,清洁,不嫉妒,不慕虚荣:巴茹阿特的子孙啊!虔诚的人天生具有这些超然的神圣品质。
BG 16.4: 普瑞塔的儿子啊!本性邪恶的人具有骄傲、傲慢、自负、愤怒、苛刻及愚昧这些品质。
BG 16.5: 超然的品质有助于解脱,邪恶的品质则造成束缚。潘杜的儿子啊!不用担心,因为你天生就有神圣的品质。
BG 16.6: 普瑞塔的儿子啊!这个世界中有两种被创造的生物体:一种是神圣的,一种是邪恶的。我已经给你详细解释了神圣的品质。现在,听我描述邪恶的品质。
BG 16.7: 邪恶之徒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他们中既找不到清洁,找不到正当的行为,也找不到真诚。
BG 16.8: 他们说这个世界不真实,无根基,没有主宰的神。他们说它是性欲的产物,除了色欲外没有其它原因。
BG 16.9: 迷失了自己的邪恶、愚蠢之徒,按这种结论从事无益、恐怖的活动,想要毁灭世界。
BG 16.10: 邪恶之徒托庇于贪得无厌的物质欲望,沉溺在骄傲和虚荣中。他们在这种迷惑的情况下被短暂的事物所吸引,势必总从事肮脏的勾当。
BG 16.11-12: 他们相信满足感官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因此直到生命结束都满怀无穷的焦虑。他们被无尽的欲望之网所捆绑,沉溺于愤怒和物质欲望,用非法的手段谋取钱财,以进行感官享乐。
BG 16.13-15: 邪恶之徒想:“我今天拥有这样多财富,按我的计划还会得到更多。现在这么多都是我的,将来会越来越多。他是我的敌人,我已经杀了他,我其他的敌人也会被杀掉。我是一切的主人。我是享受者。我完美、有力、快乐。我最富有,周围都是贵族亲戚。没人像我这么快乐,有势力。我要举行祭祀,我要施舍,以使自己高兴。”这种人就这样被愚昧蒙蔽了。
BG 16.16: 各种焦虑困惑着他们,错觉之网束缚着他们,他们因而贪恋感官享乐,最终坠入地狱。
BG 16.17: 他们被财富和虚荣所迷惑,总是沾沾自喜、厚颜无耻,有时因骄傲而举行一些不遵守任何规范守则的名义上的祭祀。
BG 16.18: 邪恶之徒被假我、力量、骄傲、物质欲望和愤怒所迷惑,嫉妒处在他们自己心中和其他人心中的至尊人格首神,亵渎真正的宗教。
BG 16.19: 我把嫉妒、爱捣鬼、最下贱的人永远抛进物质存在的海洋,抛进各种各样邪恶的物种中。
BG 16.20: 琨缇的儿子啊!这类人在邪恶的物种中反复投生,永远接近不了我。逐渐地,他们坠入最令人憎恶的生存状态中。
BG 16.21: 物质欲望、愤怒和贪婪,是通向地狱的三个门。任何头脑清醒的人都该去除这些品质,因为它们使灵魂坠落。
BG 16.22: 琨缇的儿子啊!避开地狱这三个门的人,从事使人觉悟自我的活动,因而逐渐到达至高无上的目的地。
BG 16.23: 不顾经典指示而随心所欲行事的人,既不能变得完美、快乐,也达不到至高无上的目的地。
BG 16.24: 因此,应该根据经典的规定理解什么是职责,什么不是职责。知道这些规范守则后,就应该为逐渐提升自己而活动。
About
2009年1月31日星期六
2009年1月30日星期五
第十五章 与至尊者相连的瑜伽
BG 15.1: 至尊人格首神说:据说有一棵不朽的榕树,它的根在上,枝在下,叶子是韦达赞歌。了解这棵树的人,是韦达经的知悉者。
BG 15.2: 这棵树的树枝由物质自然三种属性滋养着,向上下两个方向伸展。树的细枝是感官对象。这棵树也有向下长的根,与人类社会的功利性活动纠缠在一起。
BG 15.3-4: 在这个世界中无法感知这棵树的真正形象。没人能了解它从哪里开始,在哪里结束,根基在哪里。但是,必须下决心用超脱这一武器把这棵根深蒂固的树砍倒,然后寻找那去后永不再回的地方,在那里归依至尊人格首神——万物从祂开始并自远古以来不断扩展着。
BG 15.5: 谁不受虚荣、错觉和虚幻关系的影响,理解永恒,不再有物质欲望,摆脱苦乐的相对性,不迷惑,清楚地知道怎样投靠、服从至尊人,谁就能到达永恒的王国。
BG 15.6: 我那至高无上的住所既不靠日、月照明,也不靠火、电照明,到达那里的人永不返回这个物质世界。
BG 15.7: 在这个受制约的世界里的众生,都是我永恒的碎片部份。受制约的生活使他们与包括心念在内的六种感官苦苦争斗。
BG 15.8: 就像空气携带芳香一样,物质世界里的生物带着不同的生命观从一个躯体到另一个躯体。他就这样接受一个躯体,然后离开它,又接受另一个躯体。
BG 15.9: 生物就这样接受另一个粗糙的躯体,得到围绕心念的某种眼、耳、鼻、舌和触觉感官。他因此享受一组特定的感官对象。
BG 15.10: 愚蠢之人无法了解生物怎么能离开他的躯体,也无法了解他在自然属性的迷惑下享用的是哪类躯体。但是,受过知识训练的眼睛可以洞察这一切。
BG 15.11: 觉悟了自我的超然主义者不断努力,能清楚地洞察这一切。但是,没正确地训练心念、没觉悟到自我的人,尽管正在努力,但却看不到真相。
BG 15.12: 驱散这世界黑暗的太阳光辉来自我,月亮的光华和火的光芒也来自我。
BG 15.13: 我进入每一个星球,我的能量使星球固定在轨道上运行。我化为月亮,从而向所有的蔬菜提供生命的汁液。
BG 15.14: 在众生的躯体里,我是消化的火,与出去和进来的生命之气一起消化四种食物。
BG 15.15: 我在众生的心中。记忆、知识和遗忘都来自我。研究韦达经的目的是要知道我。事实上,我是韦丹塔的编纂人、韦达经的知悉者。
BG 15.16: 有两类生物,会犯错的和不犯错的。物质世界中所有的生物都是会犯错的,灵性世界里所有的生物都被认为是不犯错的。
BG 15.17: 除了这两类生物外,还有进入并维系三个世界的至尊灵魂——最伟大的人物、不朽的至尊主。
BG 15.18: 因为我最伟大,我是超然的——超越会犯错和不犯错的生物,所以我以至尊人物闻名于韦达经和整个世界。
BG 15.19: 巴茹阿特的子孙啊!谁确切地知道我是至尊人格首神,谁就是一切的知悉者,因此全心全意地为我做奉爱服务。
BG 15.20: 无罪的人啊!这是韦达经典中最机密的部份,现在由我揭示了。任何理解它的人,都会变得明智,他的努力也会使他达到完美的境界。
BG 15.2: 这棵树的树枝由物质自然三种属性滋养着,向上下两个方向伸展。树的细枝是感官对象。这棵树也有向下长的根,与人类社会的功利性活动纠缠在一起。
BG 15.3-4: 在这个世界中无法感知这棵树的真正形象。没人能了解它从哪里开始,在哪里结束,根基在哪里。但是,必须下决心用超脱这一武器把这棵根深蒂固的树砍倒,然后寻找那去后永不再回的地方,在那里归依至尊人格首神——万物从祂开始并自远古以来不断扩展着。
BG 15.5: 谁不受虚荣、错觉和虚幻关系的影响,理解永恒,不再有物质欲望,摆脱苦乐的相对性,不迷惑,清楚地知道怎样投靠、服从至尊人,谁就能到达永恒的王国。
BG 15.6: 我那至高无上的住所既不靠日、月照明,也不靠火、电照明,到达那里的人永不返回这个物质世界。
BG 15.7: 在这个受制约的世界里的众生,都是我永恒的碎片部份。受制约的生活使他们与包括心念在内的六种感官苦苦争斗。
BG 15.8: 就像空气携带芳香一样,物质世界里的生物带着不同的生命观从一个躯体到另一个躯体。他就这样接受一个躯体,然后离开它,又接受另一个躯体。
BG 15.9: 生物就这样接受另一个粗糙的躯体,得到围绕心念的某种眼、耳、鼻、舌和触觉感官。他因此享受一组特定的感官对象。
BG 15.10: 愚蠢之人无法了解生物怎么能离开他的躯体,也无法了解他在自然属性的迷惑下享用的是哪类躯体。但是,受过知识训练的眼睛可以洞察这一切。
BG 15.11: 觉悟了自我的超然主义者不断努力,能清楚地洞察这一切。但是,没正确地训练心念、没觉悟到自我的人,尽管正在努力,但却看不到真相。
BG 15.12: 驱散这世界黑暗的太阳光辉来自我,月亮的光华和火的光芒也来自我。
BG 15.13: 我进入每一个星球,我的能量使星球固定在轨道上运行。我化为月亮,从而向所有的蔬菜提供生命的汁液。
BG 15.14: 在众生的躯体里,我是消化的火,与出去和进来的生命之气一起消化四种食物。
BG 15.15: 我在众生的心中。记忆、知识和遗忘都来自我。研究韦达经的目的是要知道我。事实上,我是韦丹塔的编纂人、韦达经的知悉者。
BG 15.16: 有两类生物,会犯错的和不犯错的。物质世界中所有的生物都是会犯错的,灵性世界里所有的生物都被认为是不犯错的。
BG 15.17: 除了这两类生物外,还有进入并维系三个世界的至尊灵魂——最伟大的人物、不朽的至尊主。
BG 15.18: 因为我最伟大,我是超然的——超越会犯错和不犯错的生物,所以我以至尊人物闻名于韦达经和整个世界。
BG 15.19: 巴茹阿特的子孙啊!谁确切地知道我是至尊人格首神,谁就是一切的知悉者,因此全心全意地为我做奉爱服务。
BG 15.20: 无罪的人啊!这是韦达经典中最机密的部份,现在由我揭示了。任何理解它的人,都会变得明智,他的努力也会使他达到完美的境界。
2009年1月29日星期四
第十四章 物质自然三种属性
BG 14.1: 至尊人格首神说:我要再次给你讲解这门至高无上的知识——最好的知识,掌握它的智者都到达了至高无上的完美境界。
BG 14.2: 牢固掌握这门知识的人,能获得像我一样的超然本性。达到这种状态后,创造时不投生,毁灭时不受打扰。
BG 14.3: 巴茹阿特的子孙啊!整个物质实体是出生的根源,称为梵。是我使梵受孕,让众生有了出生的可能。
BG 14.4: 琨缇的儿子啊!应该理解:各种生物体之所以能在这个物质自然中出生,是因为有我这个播种的父亲。
BG 14.5: 物质自然有善良、激情和愚昧三种属性。臂力强大的阿尔诸纳啊!永恒的生物与物质自然接触时,就受到这些属性的控制。
BG 14.6: 无罪的人啊!善良属性比其它属性纯洁,富有启发性,使人摆脱一切恶报。受制于善良属性的人,被幸福感和知识感所束缚。
BG 14.7: 琨缇的儿子啊!激情属性来自无尽的欲望和渴望,物质躯体里的生物因而受功利性物质活动的束缚。
BG 14.8: 巴茹阿特的子孙啊!要知道,来自无知的愚昧属性使一切有物质躯体的生物产生幻觉。这种属性使人疯狂、懒惰和昏昏欲睡,这些都束缚受制约的灵魂。
BG 14.9: 巴茹阿特的子孙啊!善良属性使人受制于快乐;激情属性使人受制于功利性活动;愚昧属性遮蔽人的知识,令人受制于疯狂。
BG 14.10: 巴茹阿特的子孙啊!有时,善良属性变得突出,战胜激情属性和愚昧属性;有时,激情属性战胜善良属性和愚昧属性;另一些时候,愚昧属性战胜善良属性和激情属性。三种属性总是为占优势而彼此竞争着。
BG 14.11: 当知识照亮躯体所有的门户时,人就能体会到善良属性的展示。
BG 14.12: 巴茹阿特后裔中的魁首啊!当激情属性增强时,强烈的执着、极度的努力、从事功利性活动,以及无法控制欲望和渴望这些征象,就会变得显著。
BG 14.13: 库茹的子孙啊!当愚昧属性增强时,无知、懒惰、疯狂和幻觉就得以展示。
BG 14.14: 受制于善良属性的人,死后到伟大的智者居住的高等、纯洁的星球去。
BG 14.15: 受制于激情属性的人,死后到从事功利性活动的人中投生;受制于愚昧属性的人,死后投生在动物的王国里。
BG 14.16: 虔诚活动的结果是纯净的,据说受制于善良属性。然而,在激情属性的控制下活动,其结果使人痛苦;在愚昧属性的控制下活动,其结果使人变愚蠢。
BG 14.17: 真正的知识是善良属性的产物,贪婪是激情属性的产物,而愚昧、疯狂和幻觉是愚昧属性的产物。
BG 14.18: 受制于善良属性的人,逐渐走向更高的星球;受制于激情属性的人,生活在与地球相似的星球上;受制于可恶的愚昧属性的人,坠入地狱般的世界。
BG 14.19: 谁洞察到一切活动只是这些自然属性的运作,别无其他活动者,知道至尊主超越这一切属性,谁就获得了我灵性的本性。
BG 14.20: 当有物质躯体的生物能超越这三种与物质躯体相连的属性时,他就能摆脱生、老、死的痛苦,甚至在这一生就能享受到甘露。
BG 14.21: 阿尔诸纳询问道:我亲爱的至尊主啊!凭哪些表现可以知道一个人超越了这三种属性?他的行为是怎样的?他是如何超越自然属性的?
BG 14.22-25: 至尊人格首神说:潘杜的儿子啊!超越了自然属性的人在启示、执着、幻觉出现时不憎恨,消失时不渴望;在这一切物质属性的反应中毫不动摇,泰然处之,保持中立和超然,知道只是属性在活动。他觉悟了自我,平等看待快乐和痛苦,平等看待一把土,一块石头或金子,平等看待值得要和不值得要的事物。他稳定,平等对待褒贬、荣辱、敌友;停止一切物质活动。
BG 14.26: 在任何情况下都全心全意地做奉爱服务,就能立刻超越物质自然属性,达到梵的层面。
BG 14.27: 不具人格特性的梵永恒、不朽、长存,是最高快乐的构成状态,而我是它的基础。
BG 14.2: 牢固掌握这门知识的人,能获得像我一样的超然本性。达到这种状态后,创造时不投生,毁灭时不受打扰。
BG 14.3: 巴茹阿特的子孙啊!整个物质实体是出生的根源,称为梵。是我使梵受孕,让众生有了出生的可能。
BG 14.4: 琨缇的儿子啊!应该理解:各种生物体之所以能在这个物质自然中出生,是因为有我这个播种的父亲。
BG 14.5: 物质自然有善良、激情和愚昧三种属性。臂力强大的阿尔诸纳啊!永恒的生物与物质自然接触时,就受到这些属性的控制。
BG 14.6: 无罪的人啊!善良属性比其它属性纯洁,富有启发性,使人摆脱一切恶报。受制于善良属性的人,被幸福感和知识感所束缚。
BG 14.7: 琨缇的儿子啊!激情属性来自无尽的欲望和渴望,物质躯体里的生物因而受功利性物质活动的束缚。
BG 14.8: 巴茹阿特的子孙啊!要知道,来自无知的愚昧属性使一切有物质躯体的生物产生幻觉。这种属性使人疯狂、懒惰和昏昏欲睡,这些都束缚受制约的灵魂。
BG 14.9: 巴茹阿特的子孙啊!善良属性使人受制于快乐;激情属性使人受制于功利性活动;愚昧属性遮蔽人的知识,令人受制于疯狂。
BG 14.10: 巴茹阿特的子孙啊!有时,善良属性变得突出,战胜激情属性和愚昧属性;有时,激情属性战胜善良属性和愚昧属性;另一些时候,愚昧属性战胜善良属性和激情属性。三种属性总是为占优势而彼此竞争着。
BG 14.11: 当知识照亮躯体所有的门户时,人就能体会到善良属性的展示。
BG 14.12: 巴茹阿特后裔中的魁首啊!当激情属性增强时,强烈的执着、极度的努力、从事功利性活动,以及无法控制欲望和渴望这些征象,就会变得显著。
BG 14.13: 库茹的子孙啊!当愚昧属性增强时,无知、懒惰、疯狂和幻觉就得以展示。
BG 14.14: 受制于善良属性的人,死后到伟大的智者居住的高等、纯洁的星球去。
BG 14.15: 受制于激情属性的人,死后到从事功利性活动的人中投生;受制于愚昧属性的人,死后投生在动物的王国里。
BG 14.16: 虔诚活动的结果是纯净的,据说受制于善良属性。然而,在激情属性的控制下活动,其结果使人痛苦;在愚昧属性的控制下活动,其结果使人变愚蠢。
BG 14.17: 真正的知识是善良属性的产物,贪婪是激情属性的产物,而愚昧、疯狂和幻觉是愚昧属性的产物。
BG 14.18: 受制于善良属性的人,逐渐走向更高的星球;受制于激情属性的人,生活在与地球相似的星球上;受制于可恶的愚昧属性的人,坠入地狱般的世界。
BG 14.19: 谁洞察到一切活动只是这些自然属性的运作,别无其他活动者,知道至尊主超越这一切属性,谁就获得了我灵性的本性。
BG 14.20: 当有物质躯体的生物能超越这三种与物质躯体相连的属性时,他就能摆脱生、老、死的痛苦,甚至在这一生就能享受到甘露。
BG 14.21: 阿尔诸纳询问道:我亲爱的至尊主啊!凭哪些表现可以知道一个人超越了这三种属性?他的行为是怎样的?他是如何超越自然属性的?
BG 14.22-25: 至尊人格首神说:潘杜的儿子啊!超越了自然属性的人在启示、执着、幻觉出现时不憎恨,消失时不渴望;在这一切物质属性的反应中毫不动摇,泰然处之,保持中立和超然,知道只是属性在活动。他觉悟了自我,平等看待快乐和痛苦,平等看待一把土,一块石头或金子,平等看待值得要和不值得要的事物。他稳定,平等对待褒贬、荣辱、敌友;停止一切物质活动。
BG 14.26: 在任何情况下都全心全意地做奉爱服务,就能立刻超越物质自然属性,达到梵的层面。
BG 14.27: 不具人格特性的梵永恒、不朽、长存,是最高快乐的构成状态,而我是它的基础。
2009年1月28日星期三
第十三章 自然、享受者和意识
BG 13.1-2: 阿尔诸纳说:我亲爱的奎师那啊!我想了解自然、享受者、场所、场所的知悉者,以及知识和知识的对象。至尊人格首神说:琨缇的儿子啊!这个躯体称为场所,而了解这个躯体的人是场所的知悉者。
BG 13.3: 巴茹阿特的后裔啊!你应该明白:我也是躯体的知悉者,是每一个躯体的知悉者。对这个躯体和躯体知悉者的了解,称为知识。这就是我的意见。
BG 13.4: 现在,听我简短地描述这个活动场所,描述它怎样构成、有什么变化、产生的原因;描述谁是这个活动场所的知悉者,以及他的影响是什么。
BG 13.5: 不同的智者在不同的韦达文献中描述了有关活动场所和场所知悉者的知识,《韦丹塔经》则专门用因果关系对其进行推理。
BG 13.6-7: 活动场所及其相互间的作用概述起来是:五大元素,假我,智力,不展示,十个感官和心念,五个感官对象,欲望,憎恨,快乐,痛苦,聚集体,生命征象和坚定的信仰。
BG 13.8-12: 谦逊、不骄傲,非暴力,忍受,纯朴,投靠一位真正的灵性导师,清洁,稳定,自制,弃绝感官享乐的对象,没有假我,理解生、老、病、死的不幸,超脱,不受孩子、妻子、家庭及其它有关事物的束缚,不论遇到好事还是坏事都心平气和,一直不断地为我做纯粹的奉爱服务,渴望居住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与普通大众分开,承认觉悟自我的重要性,通过哲学研究寻找绝对真理。我宣布:所有这一切都是知识,除此之外的一切都是无知。
BG 13.13: 我现在要解释什么是可认识的,认识到这些后你就会品尝永恒。梵——灵魂,不经出生就存在,从属于我,超越这个物质世界的因果。
BG 13.14: 超灵的手、腿、眼、耳、头、脸遍布各处。祂就是这样无所不在。
BG 13.15: 超灵虽然是一切感官的最初源头,但自己却没有感官。祂虽然是众生的维系者,但却是独立的。祂超越物质自然属性,但同时又是它们的主人。
BG 13.16: 一切动与不动的生物体,从里到外都有至尊真理的存在。祂精微,因此超出物质感官看或了解祂的能力。祂离众生既很遥远,又很近。
BG 13.17: 超灵虽然显得是以分裂的形式处在众生中,但却从不分裂开来。祂始终是一个整体。应该明白:祂虽然是众生的维系者,但却孕育并吞噬一切。
BG 13.18: 祂是一切发光体的光源;祂不展示,超越物质黑暗;祂是知识、知识的对象和知识的目标;祂处在每个生物体的心中。
BG 13.19: 至此,我已经概述了活动场所(躯体)、知识和可认识的。只有我的奉献者才能彻底了解这一切,因而获得我的本性。
BG 13.20: 应该理解:生物与物质自然都没有开始的,其变化和物质属性都是物质自然的产物。
BG 13.21: 物质自然是一切物质因果的原因,但生物却是这个世界中各种痛苦和享乐的原因。
BG 13.22: 物质自然中的生物就这样生活,享受自然的三种属性。这是他与物质自然接触的缘故。他就这样在不同的物种中遭遇善恶。
BG 13.23: 然而,在这个躯体中还有另一个享受者,一位超然的享受者。祂就是称为超灵的至尊拥有者,是作为监督者和准许者而存在着的至尊主。
BG 13.24: 谁理解这门关于生物、物质自然和自然属性相互作用的哲学,谁就必得解脱。无论他现在的地位如何,他都不会再在此投生。
BG 13.25: 为了在自己心中感知到超灵,有些人冥想,有些人培养知识,有些人则从事不带功利性欲望的活动。
BG 13.26: 还有一些人虽然不精通灵性知识,却在从别人那里聆听了有关至尊主后就开始崇拜祂。他们因为有听从权威的倾向,所以也能超越生死轮回。
BG 13.27: 巴茹阿特族中的魁首啊!应该知道:你看到的一切动与不动的存在,都只是活动场所与场所知悉者的组合。
BG 13.28: 谁在每一个躯体中都看到超灵陪伴着个体灵魂,明白在可毁灭的躯体中,灵魂和超灵永不毁灭,谁就看到了真相。
BG 13.29: 谁看到超灵无所不在,存在于众生心中,谁就不会因心念而使自己堕落。他就这样逐渐接近超然的目的地。
BG 13.30: 谁能看到一切活动都是由物质自然创造的躯体进行的,看到自我没做任何事,谁就看到了真相。
BG 13.31: 当一个明智的人不再从不同的物质躯体看不同的身份,而看到处处都有生物的存在时,他就获得了梵的概念。
BG 13.32: 有灵性视力的人能看到,不朽的灵魂超然、永恒,超越自然属性。阿尔诸纳啊!灵魂虽然与物质躯体接触,但却不做任何事,也不受束缚。
BG 13.33: 天空虽然遍布各处,但却因本质精微而不与任何物体混合。同样,有梵的视力的灵魂,虽然居住在躯体中,却不与躯体混合。
BG 13.34: 巴茹阿特的子孙啊!正如太阳独自照亮这整个宇宙,躯体内的生物用意识照亮整个躯体。
BG 13.35: 谁用知识的眼睛看到躯体与躯体知悉者的区别,了解摆脱物质自然束缚的方法,谁就能到达至高无上的目的地。
BG 13.3: 巴茹阿特的后裔啊!你应该明白:我也是躯体的知悉者,是每一个躯体的知悉者。对这个躯体和躯体知悉者的了解,称为知识。这就是我的意见。
BG 13.4: 现在,听我简短地描述这个活动场所,描述它怎样构成、有什么变化、产生的原因;描述谁是这个活动场所的知悉者,以及他的影响是什么。
BG 13.5: 不同的智者在不同的韦达文献中描述了有关活动场所和场所知悉者的知识,《韦丹塔经》则专门用因果关系对其进行推理。
BG 13.6-7: 活动场所及其相互间的作用概述起来是:五大元素,假我,智力,不展示,十个感官和心念,五个感官对象,欲望,憎恨,快乐,痛苦,聚集体,生命征象和坚定的信仰。
BG 13.8-12: 谦逊、不骄傲,非暴力,忍受,纯朴,投靠一位真正的灵性导师,清洁,稳定,自制,弃绝感官享乐的对象,没有假我,理解生、老、病、死的不幸,超脱,不受孩子、妻子、家庭及其它有关事物的束缚,不论遇到好事还是坏事都心平气和,一直不断地为我做纯粹的奉爱服务,渴望居住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与普通大众分开,承认觉悟自我的重要性,通过哲学研究寻找绝对真理。我宣布:所有这一切都是知识,除此之外的一切都是无知。
BG 13.13: 我现在要解释什么是可认识的,认识到这些后你就会品尝永恒。梵——灵魂,不经出生就存在,从属于我,超越这个物质世界的因果。
BG 13.14: 超灵的手、腿、眼、耳、头、脸遍布各处。祂就是这样无所不在。
BG 13.15: 超灵虽然是一切感官的最初源头,但自己却没有感官。祂虽然是众生的维系者,但却是独立的。祂超越物质自然属性,但同时又是它们的主人。
BG 13.16: 一切动与不动的生物体,从里到外都有至尊真理的存在。祂精微,因此超出物质感官看或了解祂的能力。祂离众生既很遥远,又很近。
BG 13.17: 超灵虽然显得是以分裂的形式处在众生中,但却从不分裂开来。祂始终是一个整体。应该明白:祂虽然是众生的维系者,但却孕育并吞噬一切。
BG 13.18: 祂是一切发光体的光源;祂不展示,超越物质黑暗;祂是知识、知识的对象和知识的目标;祂处在每个生物体的心中。
BG 13.19: 至此,我已经概述了活动场所(躯体)、知识和可认识的。只有我的奉献者才能彻底了解这一切,因而获得我的本性。
BG 13.20: 应该理解:生物与物质自然都没有开始的,其变化和物质属性都是物质自然的产物。
BG 13.21: 物质自然是一切物质因果的原因,但生物却是这个世界中各种痛苦和享乐的原因。
BG 13.22: 物质自然中的生物就这样生活,享受自然的三种属性。这是他与物质自然接触的缘故。他就这样在不同的物种中遭遇善恶。
BG 13.23: 然而,在这个躯体中还有另一个享受者,一位超然的享受者。祂就是称为超灵的至尊拥有者,是作为监督者和准许者而存在着的至尊主。
BG 13.24: 谁理解这门关于生物、物质自然和自然属性相互作用的哲学,谁就必得解脱。无论他现在的地位如何,他都不会再在此投生。
BG 13.25: 为了在自己心中感知到超灵,有些人冥想,有些人培养知识,有些人则从事不带功利性欲望的活动。
BG 13.26: 还有一些人虽然不精通灵性知识,却在从别人那里聆听了有关至尊主后就开始崇拜祂。他们因为有听从权威的倾向,所以也能超越生死轮回。
BG 13.27: 巴茹阿特族中的魁首啊!应该知道:你看到的一切动与不动的存在,都只是活动场所与场所知悉者的组合。
BG 13.28: 谁在每一个躯体中都看到超灵陪伴着个体灵魂,明白在可毁灭的躯体中,灵魂和超灵永不毁灭,谁就看到了真相。
BG 13.29: 谁看到超灵无所不在,存在于众生心中,谁就不会因心念而使自己堕落。他就这样逐渐接近超然的目的地。
BG 13.30: 谁能看到一切活动都是由物质自然创造的躯体进行的,看到自我没做任何事,谁就看到了真相。
BG 13.31: 当一个明智的人不再从不同的物质躯体看不同的身份,而看到处处都有生物的存在时,他就获得了梵的概念。
BG 13.32: 有灵性视力的人能看到,不朽的灵魂超然、永恒,超越自然属性。阿尔诸纳啊!灵魂虽然与物质躯体接触,但却不做任何事,也不受束缚。
BG 13.33: 天空虽然遍布各处,但却因本质精微而不与任何物体混合。同样,有梵的视力的灵魂,虽然居住在躯体中,却不与躯体混合。
BG 13.34: 巴茹阿特的子孙啊!正如太阳独自照亮这整个宇宙,躯体内的生物用意识照亮整个躯体。
BG 13.35: 谁用知识的眼睛看到躯体与躯体知悉者的区别,了解摆脱物质自然束缚的方法,谁就能到达至高无上的目的地。
2009年1月27日星期二
第一篇 第04章 赫拉克利特
第四章 赫拉克利特
目前對待希臘人通常有兩種相反的態度。一種是自文藝復興以來直到最近時期事實 上是普遍的態度﹐即帶著幾乎是迷信的崇拜來觀察希臘人﹐把他們看成是一切最美好的 事物的創造者﹐具有超人的天才﹐不是近代人所能期望與之匹敵的。另一種態度是被科 學的勝利與對於進步的一種樂觀主義的信仰所激發的﹐即把古人的權威認為是一種重擔﹐ 並且認為現在最好是把希臘人對於思想的貢獻大部分都忘掉。我自己不能採納任何一種 這樣極端的看法﹔我應該說﹐這兩種都是部分正確的而又部分錯誤的。在談到任何細節 以前﹐我先要試圖說明我們從研究希臘的思想中仍然可以得到什麼樣的智慧。
關於世界的性質與構造﹐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假說。形而上學的進展﹙就曾經存在過 的而言﹚就在於所有這些假說的逐步精煉化﹐它們涵意的發展以及對於每種假說的重新 改造﹐以其能對付那些相信敵對假說的人們所發動的反駁。學習著按照每一種體系來理 解宇宙乃是想象力的一種愉悅﹐並且是教條主義的一付解毒劑。此外﹐縱使沒有一種假 說可以完全證實﹐但是如果發現在使每種假說都能自圓其說並且能符合已知事實時所能 包含的東西﹐這裏面也就有著一種真正的知識了。一切支配著近代哲學的各種假說﹐差 不多最初都是希臘人想到的﹔我們對於希臘人在抽象事物方面的想象創造力﹐幾乎是無 法稱贊過分的。關於希臘人我所要談的主要地就是從這種觀點出發﹔我認為他們創造了 種種具有獨立生命與發展的理論﹐這些理論雖然最初多少是幼稚的﹐然而兩千多年以來 終於證明是能夠存在的而且能夠發展的。
的確﹐希臘人貢獻了另外一些東西﹐這些東西對於抽象思維證明瞭更具有永久的價 值﹔他們發現了數學和演繹推理法。尤其是幾何學乃是希臘人發明的﹐沒有它﹐近代科 學就會是不可能的。但是希臘天才的片面性﹐也結合著數學一起表現了出來﹕它是根據 自明的東西而進行演繹的推理﹐而不是根據已觀察到的事物而進行歸納的推理。它運用 這種方法所得到的驚人的成就不僅僅把古代世界﹐而且也把大部分近代世界引入了歧途。 根據對於特殊事實的觀察以求歸納地達到某些原則的科學方法﹐代替了希臘人根據哲學 家頭腦得出的顯明公理而進行演繹推理的信念﹐這原是經歷了漫長的過程的。單就這一 理由而論﹐懷著迷信的崇拜去看待希臘人﹐便是一種錯誤。雖然希臘人中也有少數是最 早觸及到科學方法的人﹐但是﹐總的說來﹐科學方法乃是與希臘人的品質格格不入的﹔ 而通過貶低最近四個世紀的知識進步以求美化希臘人的試圖﹐則對於近代思想也起了一 種束縛作用。
可是﹐也還有一種更為普遍的論據是反對尊崇前人的﹐無論是對於希臘人也好﹑或 者對於其他人也好。研究一個哲學家的時候﹐正確的態度既不是尊崇也不是蔑視﹐而是 應該首先要有一種假設的同情﹐直到可能知道在他的理論裏有些什麼東西大概是可以相 信的為止﹔唯有到了這個時候才可以重新採取批判的態度﹐這種批判的態度應該盡可能 地類似於一個人放棄了他所一直堅持的意見之後的那種精神狀態。蔑視便妨害了這一過 程的前一部分﹐而尊崇便妨害了這一過程的後一部分。有兩件事必須牢記﹕即﹐一個人 的見解與理論只要是值得研究的﹐那末就可以假定這個人具有某些智慧﹔但是同時﹐大 概也並沒有人在任何一個題目上達到過完全的最後的真理。當一個有智慧的人表現出來 一種在我們看來顯然是荒謬的觀點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努力去證明這種觀點多少總是真 的﹐而是應該努力去理解它何以竟會看起來似乎是真的。這種運用歷史的與心理的想象 力的方法﹐可以立刻開擴我們的思想領域﹔而同時又能幫助我們認識到﹐我們自己所為 之而歡欣鼓舞的許多偏見﹐對於心靈品質不同的另一個時代﹐將會顯得是何等之愚蠢。
在畢達哥拉斯和赫拉克利特之間––赫拉克利特這個人是我們本章就要談到的–– 還有另一位比較不重要的哲學家﹐即色諾芬尼。他的年代不能確定﹐大致上只能由他提 到過畢達哥拉斯而赫拉克利特又曾提到過他的這一事實﹐來斷定他的年代。他出生在伊 奧尼亞﹐但是他一生中的大部分都生活在意大利南部。他相信萬物是由土和水構成的。 關於神的問題﹐他可是一個非常激烈的自由思想者了。“荷馬和赫西阿德把人間一切的 無恥與醜行都加在神靈身上﹐偷盜﹑奸淫﹑彼此欺詐。……世人都認為神發和他們自己 一樣是被誕生出來的﹐穿著與他們一樣的衣服﹐並且有著同樣的聲音和形貌。……其實﹐ 假如牛馬和獅子有手﹐並且能夠象人一樣用手作畫和創造藝術品的話﹔馬就會畫出馬形 的神像﹐牛就會畫出牛形的神像﹐並各自按著自己的模樣來塑造神的身體了。……埃塞 俄比亞人就說他們的神皮膚是黑的﹐鼻子是扁的﹔色雷斯人就說他們的神是藍眼睛﹑紅 頭髮的。"色諾芬尼相信一神﹐這個神在形象上和思想上都與人不同﹐他“以他的心靈力 量左右一切而毫不費力"。色諾芬尼嘲笑畢達哥拉斯的輪回學說﹕“據說他﹙畢達哥拉斯﹚ 有一次在路上走過﹐看見一隻狗受人虐待。他就說‘住手﹐不要再打它。它是一個朋友 的靈魂﹐我一聽見它的聲音就知道。’”他相信人們不可能確定神學方面的真理。“關 於我所談的神靈和一切事物的確鑿真理﹐現在沒有人知道﹐將來也沒有人知道。即使有 人偶然說出了一些極正確的真理﹐但他自己也是不會知道它的﹔––普天之下除了猜測 之外就沒有什麼別的東西。”色諾芬尼在那些反對畢達哥拉斯以及其他諸人的神秘傾 向的一系列理性主義者中有著他的地位﹔但是作為一個獨立的思想家﹐他可並不是第一 流的。
我們已經看到﹐很難把畢達哥拉斯的學說和他的弟子們的學說分開來﹐雖說畢達哥 拉斯本人為時很早﹐但是他的學派所產生的影響大體上要後於其他各派哲學家。其中第 一個創造了一種至今仍然具有影響的學說的人﹐就是赫拉克利特﹐他的鼎盛期約當公元 前500年。關於他的生平我們知道得很少﹐只知道他是以弗所的一個貴族公民。他所以揚 名於古代主要的是由於他的學說﹐即萬物都處於流變的狀態﹔但是這一點﹐我們將會看 到﹐只不過是他的形而上學的一個方面而已。
赫拉克利特雖然是伊奧尼亞人﹐但並不屬於米利都學派的科學傳統。他是一個神 祕主義者﹐然而卻屬於一種特殊的神秘主義。他認為火是根本的實質﹔萬物都象火燄一 樣﹐是由別種東西的死亡而誕生的。“一切死的就是不死的﹐一切不死的是有死的﹕後 者死則前者生﹐前者死則後者生"。世界是統一的﹐但它是一種由對立面的結合而形成的 統一。“一切產生於一﹐而一產生於一切"﹔然而多所具有的實在性遠不如一﹐一就是神。
從他的著作所存留下來的那部分看起來﹐他的性格並不象是很和藹可親的。他非常 喜歡鄙薄別人﹐而且也不是一個民主主義者。關於他的同胞們﹐他說過“以弗所的成年 人應該把他們自己都吊死﹐把他們的城邦讓給未成年的少年去管理﹐因為他們放逐了赫 爾謨多羅﹐放逐了他們中間那個最優秀的人﹐並且說﹕‘我們中間不要有最優秀的人﹔ 要是有的話﹐讓他到別處去和別人在一片吧’”。他對所有的顯赫的前人們﹐除掉一個 人是例外﹐都曾加以抨擊。“該當把荷馬從競技場上逐出去﹐並且加以鞭笞”。“我聽 過許多人談話﹐在這些人中間沒有一個能認識到﹐所有的人都離智慧很遠。”“博學並 不能使人理解什麼﹔否則它就已經使赫西阿德﹑畢達哥拉斯以及色諾芬尼和赫卡泰理解 了”。“畢達哥拉斯……認為自己有智慧﹐但那只是博聞強記和惡作劇的藝術罷了。” 唯一免於受他譴責的例外便是條達穆斯﹐他被赫拉克利特挑選出來認為是一個“比別人 更值得重視的人。”如果我們追問這種稱贊的原因﹐我們便可以發現條達穆斯說過﹕ “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壞人”。
他對人類的鄙視使得他認為﹐唯有強力才能迫使人類為自己的利益而行動。他說﹐ “每種畜牲都是被鞭子趕到牧場上去的”﹔並且又說﹐“驢子寧願要草料而不要黃金。”
我們可以料想得到﹐赫拉克利特是信仰戰爭的。他說﹕“戰爭是萬物之父﹐也是萬 物之王。它使一些人成為神﹐使一些人成為人﹐使一些人成為奴隸﹐使一些人成為自由 人。”又說﹕“荷馬說‘但願諸神和人把鬥爭消滅掉’﹐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他不知道 這樣就是在祈禱宇宙的毀滅了﹔因為若是聽從了他的祈禱﹐那末萬物便都會消滅了。” 又說﹕“應當知道戰爭對一切都是共同的﹐鬥爭就是正義﹐一切都是通過鬥爭而產生和 消滅的。”
他的倫理乃是一種高傲的苦行主義﹐非常類似於尼採的倫理。他認為靈魂是火和水 的混合物﹐火是高貴的而水是卑賤的。靈魂中具有的火最多﹐他稱靈魂是“乾燥的”。 “乾燥的靈魂是最智慧的最優秀的。”“對於靈魂來說﹐變濕乃是快樂。”“一個人喝 醉了酒﹐被一個未成年的兒童所領導﹐步履蹣跚地不知道自己往哪裏去﹔他的靈魂便是 潮濕的。”“對於靈魂來說﹐變成水就是死亡。”“與自己心裏的願望作鬥爭是艱難的。 無論他所希望獲得的是什麼﹐都是以靈魂為代價換來的。”“如果一個人所有的願望都 得到了滿足﹐這並不是好事。”我們可以說赫拉克利特重視通過主宰自身所獲得的權力﹐ 但是鄙視那些足以使人離開中心抱負的情欲。
赫拉克利特對於他當時各種宗教的態度大體上是敵視的﹐至少對於巴庫斯教是如此﹔ 但他所懷抱的並不是一個科學的理性主義者的敵視態度。他有他自己的宗教﹐而且他部 分地解釋了當時流行的神學以適合他的學說﹐又部分地以相當輕蔑的態度拒絕當時流行 的神學有人﹙康福德﹚稱他為巴庫斯派﹐並且有人﹙普福萊德雷﹚認為他是一個神秘派 的解說者。我並不以為有關的斷簡殘篇能支持這種看法。例如他說﹐“人們所行的神秘 教乃是不神聖的神秘教。”這就暗示在他的心目之中有一種並不是“不神聖的”神秘教﹐ 而且這應該和當時所存在的各種神秘教大有不同。如果他不是過分地藐視流俗而能從事 於宣傳的話﹐那麼他或許會是一位宗教改革家。
以下便是現有的﹑可以代表赫拉克利特對於他當時神學的態度的全部的話。
那位在德爾斐發神諭的大神既不說出﹐也不掩飾自己的意思﹐而只是用徵兆來暗示。
女巫用誑言譫語的嘴說出一些嚴肅的﹑品質無華的話語﹐用她的聲音響徹千年﹐因 為她被神附了體。在地獄裏才嗅得到靈魂。
更偉大的死獲得更偉大的獎賞﹙那些死去的人就變為神﹚。
夜遊者﹑魔術師﹑巴庫斯的祭司和酒神的女祭﹑傳秘密教的人。
人們所奉行的神秘教乃是不神聖的神秘教。
而且他們向神像祈禱﹐就正象是向房子說話一樣﹐他們不知道什麼是神靈和英雄。
因為如果不是為了酒神﹐那末他們舉行賽會和歌唱猥褻的陽具頌歌﹐就是最無恥的 行為了。可是地獄之神和酒神是一樣的﹔為了酒神﹐人們如醉如狂﹐並舉行酒神祭典。 人們用犧牲的血塗在身上來使自己純潔是徒然的﹐這正象一個人掉進泥坑卻想用汙泥來 洗腳一樣。任何人見到別人這樣作﹐都會把他當作瘋子看待。
赫拉克利特相信火是原質﹐其他萬物都是由火而生成的。讀者們還會記得泰勒斯認 為萬物是由水構成的﹔阿那克西美尼認為氣是原質﹔赫拉克利特則提出火來。最後恩培 多克勒卻提出一種政治家式的妥協﹐他承認有土﹑氣﹑火和水四種原質。古代人的化學 走到這一步便停滯死亡了。這門科學始終沒再進一步﹐直到後來回教的煉丹術家們從事 探求哲人石﹑長生藥以及把賤金屬變為黃金的方法的那個時代為止。赫拉克利特的形而 上學的激動有力﹐足以使得最激動的近代人也會感到滿足的﹕“這個世界對於一切存在 物都是同一的﹐它不是任何神或任何人所創造的﹔它過去﹑現在和未來永遠是一團永恆 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燒﹐在一定的分寸上熄滅。”火的轉化是﹕首先成為海﹐海 的一半成為土﹐另一半成為旋風。在這樣一個世界裏只能期待永恆的變化﹐而永恆的變 化正是赫拉克利特所信仰的。
然而他還有另一種學說﹐他重視這種學說更有甚於永恆的流變﹔那就是對立面的混 一的學說。他說﹐“他們不了解相反者如何相成。對立的力量可以造成和諧﹐正如弓之 與琴一樣"。他對於鬥爭的信仰是和這種理論聯繫在一片的﹐因為在鬥爭中對立面結合起 來就產生運動﹐運動就是和諧。世界中有一種統一﹐但那是一種由分歧而得到的統一﹕
“結合物既是整個的﹐又不是整個的﹔既是聚合的﹐又是分開的﹔既是和諧的﹐又 不是和諧的﹔從一切產生一﹐從一產生一切。”
有時候他說起來﹐好象是統一要比歧異更具有根本性﹕
“善與惡是一回事。”
“對於神﹐一切都是美的﹑善的和公正的﹔但人們卻認為一些東西公正﹐另一些東 西不公正。”
“上升的路和下降的路是同一條路。”
“神是日又是夜﹐是冬又是夏﹐是戰又是和﹐是飽又是飢。他變換著形相﹐和火一 樣﹐當火混和著香料時﹐便按照各種口味而得到各種名稱。”然而﹐如果沒有對立面的 結合就不會有統一﹕“對立對於我們是好的。”
這種學說包含著黑格爾哲學的萌芽﹐黑格爾哲學正是通過對立面的綜合而進行的。
赫拉克利特的形而上學正象阿那克西曼德的形而上學一樣﹐是被一種宇宙正義的觀 念所支配著﹐這種觀念防止了對立面鬥爭中的任何一面獲得完全的勝利。
“一切事物都換成火﹐火也換成一切事物﹐正象貨物換成黃金﹐黃金換成貨物一樣。” “火生於氣之死﹐氣生於火之死﹔水生於土之死﹐土生於水之死。”“太陽不能越出它 的限度﹔否則那些愛林尼神––正義之神的女使––就會把它找出來。”“應當知道戰 爭對一切都是共同的﹐鬥爭就是正義。"赫拉克利特反複地提到與“眾神"不同的那個 “上帝”。“人的行為沒有智慧﹐上帝的行為則有智慧。……在上帝看來﹐人是幼稚的﹐ 就象在成年人看來兒童是幼稚的一樣。……最智慧的人和上帝比起來﹐就象一隻猴子﹐ 正如最美麗的猴子與人類比起來也會是醜陋的一樣”。上帝無疑地是宇宙正義的體現。
萬物都處於流變狀態的這種學說是赫拉克利特最有名的見解﹐而且按照柏拉圖在 《泰阿泰德》其中所描寫的﹐也是他的弟子們所最強調的見解﹕“你不能兩次踏進同一 條河流﹔因為新的水不斷地流過你的身旁。”“太陽每天都是新的。”
他對於普遍變化的信仰﹐通常都認為是表現在這句話裏﹕“萬物都在流變著”﹐但 是這或許也象華盛頓所說的“父親﹐我不能說謊”﹐以及惠靈吞所說的“戰士們起來瞄 准敵人”這些話一樣﹐是不足為憑的。他的著作正如柏拉圖以前一切哲學家的著作﹐僅 僅是通過引文才被人知道的﹐而且大部分都是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為了要反駁他才加以 引證的。只要我們想一想任何一個現代哲學家如果僅僅是通過他的敵人的論戰才被我們 知道﹐那末他會變成什麼樣子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想見蘇格拉底以前的人物應該是多麼 地值得贊嘆﹐因為即使是通過他們的敵人所散布的惡意的煙幕﹐他們仍然顯得十分偉大。 無論如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都同意赫拉克利特曾經教導過﹕“沒有什麼東西是存在 著的﹐一切東西都在變化著”﹙柏拉圖﹚以及“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固定地存在”﹙亞里士多德﹚。
後面談到柏拉圖的時候﹐我還要回過來研究這種學說﹐柏拉圖非常熱心於反駁這種 學說。目前我不想探討哲學關於這種學說要說些什麼﹐我只談談詩人所感到的是什麼﹐ 科學家所教導的是什麼。
追求一種永恆的東西乃是引人研究哲學的最根深蒂固的本能之一。它無疑地是出自 熱愛家鄉與躲避危險的願望﹔因而我們便發現生命面臨著災難的人﹐這種追求也就來得 最強烈。宗教是從上帝與不朽這兩種形式裏面去追求永恆。上帝是沒有變化的﹐也沒有 任何轉變的陰影﹔死後的生命是永恆不變的。十九世紀生活的歡樂使得人們反對這種靜 態的觀念﹐而近代的自由神學又信仰著在天上也有進步﹐神性也有演化。但是即使在這 種觀念裏也有著某種永恆的東西﹐即進步的本身極其內在的目標。於是有了一點點的災 難﹐就很容易把人們的希望又帶回到他們的古老的超世間的形式裏面去﹕如果地上的生 活是絕望了的話﹐那麼就唯有在天上才能夠找到和平了。
詩人們曾經悲嘆著﹐時間有力量消滅他們所愛的一切對象。
時間枯萎了青春的嬌妍﹐
時間摧殘了美人的眉黛﹐
它飽餐自然真理的珍饈﹐
萬物都在等待著它那鐮刀來割刈。
他們通常又補充說﹐他們自己的詩卻是不可毀滅的。
時間的手掌儘管殘酷﹐然而我期待
我的詩篇將傳之永久﹐萬人爭誦。
但是這只是一種因襲的文人自負而已。
有哲學傾向的神秘主義者不能夠否認凡是在時間之內的都是暫時的﹐於是就發明一 種永恆觀念﹔這種永恆並不是在無窮的時間之中持續著﹐而是存在於整個的時間過程之 外。按照某些神學家的說法﹐例如印澤教長的說法﹐永生並不意味著在未來時間中的每 一時刻裏都存在著﹐而是意味著一種完全獨立於時間之外的存在方式﹐其中既沒有前﹐ 也沒有後﹐因此變化也就沒有邏輯的可能性。伏漢曾非常詩意地表達過這種見解。
那天夜裏我看見了“永恆”﹐
象是一個純潔無端的大光環﹐
它是那樣地光輝又寂靜﹔
在它的下面“時間"就分為時辰和歲月﹐
並被一些天體追趕著﹐
象是龐大的幽靈在移動﹔全世界和世上的一切﹐
就都在其中被拋掉。
有些最有名的哲學體系曾想以莊嚴的散文來述說這種觀念﹐把它說成是經過我們耐 心追求之後﹐理性終將會使我們相信的東西。
赫拉克利特本人儘管相信變化﹐但仍然承認有某種東西是永久的。我們在赫拉克利 特裏面找不到從巴門尼德以來的那種﹙與無窮的時間延續相對立的﹚永恆觀念﹐在他的 哲學裏只有中心的火永不熄滅﹕世界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永遠是一團永恆的活火"。但 火是一種不斷變化著的東西﹐而它的永恆更只是過程方面的永恆﹐而不是實體方面的永 恆––雖說這種見解不應歸之於赫拉克利特。
科學正象哲學一樣﹐也要在變化的現象之中尋找某種永恆的基礎﹐以求逃避永恆流 變的學說。化學似乎可以滿足這種願望。人們發現了那似乎在毀滅著萬物的火﹐只不過 是使萬物變形而已﹔原素可以重新結合起來﹐燃燒之前就已存在的每一個原子經過燃燒 過程之後﹐仍然繼續存在著。因而人們就設想原子是不可毀滅的﹐而物質世界中的一切 變化便僅僅是持久不變的原素的重新排列而已。這種見解一直流行到放射現象被發現為 止﹐到了這時人們才發現了原子是可以分裂的。
物理學家也不示弱﹐他們發現了新的更小的單位﹐叫做電子和質子﹐原子是由電子 和質子構成的﹔若干年以來﹐這些小單位曾被認為具有著以前所歸諸於原子的那種不可 毀滅性。不幸得很﹐看起來質子和電子可以遇合爆炸﹐所形成的並不是新的物質﹐而是 一種以光速在宇宙之中播散的波能。於是能就必須代替物質成為永恆的東西了。但是能 並不象物質﹐它並不是常識觀念中的“事物”的一種精煉化﹔它僅僅是物理過程中的一 種特徵。我們可以幻想地把它等同於赫拉克利特的火﹐但它卻是燃燒的過程﹐而不是燃 燒著的東西。“燃燒著的東西”已經從近代物理學中消逝了。
從小的轉而論到大的﹐天文學也不再允許我們把天體看成是永恆的了。行星是從太 陽誕生的﹐太陽是從星雲誕生的。它已經持續存在了若干時期﹐並且還將持續存在若干 時期﹔然而遲早––或者大約是在一萬億年左右––它將會爆炸﹐會毀滅一切行星而返 於一種廣氾瀰漫著的氣體狀態。至少天文學家是這樣說﹔也許當這一末日臨近的時候﹐ 他們將會發現他們的計算裏有著某種錯誤。
象赫拉克利特所教導的那種永恆流變的學說是會令人痛苦的﹐而正如我們所已經看 到的﹐科學對於否定這種學說卻無能為力。哲學家們的主要雄心之一﹐就是想把那些似 乎已被科學扼殺了的希望重新復活起來。因而哲學家便以極大的毅力不斷在追求著某種 不屬於時間領域的東西。這種追求是從巴門尼德開始的。
目前對待希臘人通常有兩種相反的態度。一種是自文藝復興以來直到最近時期事實 上是普遍的態度﹐即帶著幾乎是迷信的崇拜來觀察希臘人﹐把他們看成是一切最美好的 事物的創造者﹐具有超人的天才﹐不是近代人所能期望與之匹敵的。另一種態度是被科 學的勝利與對於進步的一種樂觀主義的信仰所激發的﹐即把古人的權威認為是一種重擔﹐ 並且認為現在最好是把希臘人對於思想的貢獻大部分都忘掉。我自己不能採納任何一種 這樣極端的看法﹔我應該說﹐這兩種都是部分正確的而又部分錯誤的。在談到任何細節 以前﹐我先要試圖說明我們從研究希臘的思想中仍然可以得到什麼樣的智慧。
關於世界的性質與構造﹐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假說。形而上學的進展﹙就曾經存在過 的而言﹚就在於所有這些假說的逐步精煉化﹐它們涵意的發展以及對於每種假說的重新 改造﹐以其能對付那些相信敵對假說的人們所發動的反駁。學習著按照每一種體系來理 解宇宙乃是想象力的一種愉悅﹐並且是教條主義的一付解毒劑。此外﹐縱使沒有一種假 說可以完全證實﹐但是如果發現在使每種假說都能自圓其說並且能符合已知事實時所能 包含的東西﹐這裏面也就有著一種真正的知識了。一切支配著近代哲學的各種假說﹐差 不多最初都是希臘人想到的﹔我們對於希臘人在抽象事物方面的想象創造力﹐幾乎是無 法稱贊過分的。關於希臘人我所要談的主要地就是從這種觀點出發﹔我認為他們創造了 種種具有獨立生命與發展的理論﹐這些理論雖然最初多少是幼稚的﹐然而兩千多年以來 終於證明是能夠存在的而且能夠發展的。
的確﹐希臘人貢獻了另外一些東西﹐這些東西對於抽象思維證明瞭更具有永久的價 值﹔他們發現了數學和演繹推理法。尤其是幾何學乃是希臘人發明的﹐沒有它﹐近代科 學就會是不可能的。但是希臘天才的片面性﹐也結合著數學一起表現了出來﹕它是根據 自明的東西而進行演繹的推理﹐而不是根據已觀察到的事物而進行歸納的推理。它運用 這種方法所得到的驚人的成就不僅僅把古代世界﹐而且也把大部分近代世界引入了歧途。 根據對於特殊事實的觀察以求歸納地達到某些原則的科學方法﹐代替了希臘人根據哲學 家頭腦得出的顯明公理而進行演繹推理的信念﹐這原是經歷了漫長的過程的。單就這一 理由而論﹐懷著迷信的崇拜去看待希臘人﹐便是一種錯誤。雖然希臘人中也有少數是最 早觸及到科學方法的人﹐但是﹐總的說來﹐科學方法乃是與希臘人的品質格格不入的﹔ 而通過貶低最近四個世紀的知識進步以求美化希臘人的試圖﹐則對於近代思想也起了一 種束縛作用。
可是﹐也還有一種更為普遍的論據是反對尊崇前人的﹐無論是對於希臘人也好﹑或 者對於其他人也好。研究一個哲學家的時候﹐正確的態度既不是尊崇也不是蔑視﹐而是 應該首先要有一種假設的同情﹐直到可能知道在他的理論裏有些什麼東西大概是可以相 信的為止﹔唯有到了這個時候才可以重新採取批判的態度﹐這種批判的態度應該盡可能 地類似於一個人放棄了他所一直堅持的意見之後的那種精神狀態。蔑視便妨害了這一過 程的前一部分﹐而尊崇便妨害了這一過程的後一部分。有兩件事必須牢記﹕即﹐一個人 的見解與理論只要是值得研究的﹐那末就可以假定這個人具有某些智慧﹔但是同時﹐大 概也並沒有人在任何一個題目上達到過完全的最後的真理。當一個有智慧的人表現出來 一種在我們看來顯然是荒謬的觀點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努力去證明這種觀點多少總是真 的﹐而是應該努力去理解它何以竟會看起來似乎是真的。這種運用歷史的與心理的想象 力的方法﹐可以立刻開擴我們的思想領域﹔而同時又能幫助我們認識到﹐我們自己所為 之而歡欣鼓舞的許多偏見﹐對於心靈品質不同的另一個時代﹐將會顯得是何等之愚蠢。
在畢達哥拉斯和赫拉克利特之間––赫拉克利特這個人是我們本章就要談到的–– 還有另一位比較不重要的哲學家﹐即色諾芬尼。他的年代不能確定﹐大致上只能由他提 到過畢達哥拉斯而赫拉克利特又曾提到過他的這一事實﹐來斷定他的年代。他出生在伊 奧尼亞﹐但是他一生中的大部分都生活在意大利南部。他相信萬物是由土和水構成的。 關於神的問題﹐他可是一個非常激烈的自由思想者了。“荷馬和赫西阿德把人間一切的 無恥與醜行都加在神靈身上﹐偷盜﹑奸淫﹑彼此欺詐。……世人都認為神發和他們自己 一樣是被誕生出來的﹐穿著與他們一樣的衣服﹐並且有著同樣的聲音和形貌。……其實﹐ 假如牛馬和獅子有手﹐並且能夠象人一樣用手作畫和創造藝術品的話﹔馬就會畫出馬形 的神像﹐牛就會畫出牛形的神像﹐並各自按著自己的模樣來塑造神的身體了。……埃塞 俄比亞人就說他們的神皮膚是黑的﹐鼻子是扁的﹔色雷斯人就說他們的神是藍眼睛﹑紅 頭髮的。"色諾芬尼相信一神﹐這個神在形象上和思想上都與人不同﹐他“以他的心靈力 量左右一切而毫不費力"。色諾芬尼嘲笑畢達哥拉斯的輪回學說﹕“據說他﹙畢達哥拉斯﹚ 有一次在路上走過﹐看見一隻狗受人虐待。他就說‘住手﹐不要再打它。它是一個朋友 的靈魂﹐我一聽見它的聲音就知道。’”他相信人們不可能確定神學方面的真理。“關 於我所談的神靈和一切事物的確鑿真理﹐現在沒有人知道﹐將來也沒有人知道。即使有 人偶然說出了一些極正確的真理﹐但他自己也是不會知道它的﹔––普天之下除了猜測 之外就沒有什麼別的東西。”色諾芬尼在那些反對畢達哥拉斯以及其他諸人的神秘傾 向的一系列理性主義者中有著他的地位﹔但是作為一個獨立的思想家﹐他可並不是第一 流的。
我們已經看到﹐很難把畢達哥拉斯的學說和他的弟子們的學說分開來﹐雖說畢達哥 拉斯本人為時很早﹐但是他的學派所產生的影響大體上要後於其他各派哲學家。其中第 一個創造了一種至今仍然具有影響的學說的人﹐就是赫拉克利特﹐他的鼎盛期約當公元 前500年。關於他的生平我們知道得很少﹐只知道他是以弗所的一個貴族公民。他所以揚 名於古代主要的是由於他的學說﹐即萬物都處於流變的狀態﹔但是這一點﹐我們將會看 到﹐只不過是他的形而上學的一個方面而已。
赫拉克利特雖然是伊奧尼亞人﹐但並不屬於米利都學派的科學傳統。他是一個神 祕主義者﹐然而卻屬於一種特殊的神秘主義。他認為火是根本的實質﹔萬物都象火燄一 樣﹐是由別種東西的死亡而誕生的。“一切死的就是不死的﹐一切不死的是有死的﹕後 者死則前者生﹐前者死則後者生"。世界是統一的﹐但它是一種由對立面的結合而形成的 統一。“一切產生於一﹐而一產生於一切"﹔然而多所具有的實在性遠不如一﹐一就是神。
從他的著作所存留下來的那部分看起來﹐他的性格並不象是很和藹可親的。他非常 喜歡鄙薄別人﹐而且也不是一個民主主義者。關於他的同胞們﹐他說過“以弗所的成年 人應該把他們自己都吊死﹐把他們的城邦讓給未成年的少年去管理﹐因為他們放逐了赫 爾謨多羅﹐放逐了他們中間那個最優秀的人﹐並且說﹕‘我們中間不要有最優秀的人﹔ 要是有的話﹐讓他到別處去和別人在一片吧’”。他對所有的顯赫的前人們﹐除掉一個 人是例外﹐都曾加以抨擊。“該當把荷馬從競技場上逐出去﹐並且加以鞭笞”。“我聽 過許多人談話﹐在這些人中間沒有一個能認識到﹐所有的人都離智慧很遠。”“博學並 不能使人理解什麼﹔否則它就已經使赫西阿德﹑畢達哥拉斯以及色諾芬尼和赫卡泰理解 了”。“畢達哥拉斯……認為自己有智慧﹐但那只是博聞強記和惡作劇的藝術罷了。” 唯一免於受他譴責的例外便是條達穆斯﹐他被赫拉克利特挑選出來認為是一個“比別人 更值得重視的人。”如果我們追問這種稱贊的原因﹐我們便可以發現條達穆斯說過﹕ “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壞人”。
他對人類的鄙視使得他認為﹐唯有強力才能迫使人類為自己的利益而行動。他說﹐ “每種畜牲都是被鞭子趕到牧場上去的”﹔並且又說﹐“驢子寧願要草料而不要黃金。”
我們可以料想得到﹐赫拉克利特是信仰戰爭的。他說﹕“戰爭是萬物之父﹐也是萬 物之王。它使一些人成為神﹐使一些人成為人﹐使一些人成為奴隸﹐使一些人成為自由 人。”又說﹕“荷馬說‘但願諸神和人把鬥爭消滅掉’﹐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他不知道 這樣就是在祈禱宇宙的毀滅了﹔因為若是聽從了他的祈禱﹐那末萬物便都會消滅了。” 又說﹕“應當知道戰爭對一切都是共同的﹐鬥爭就是正義﹐一切都是通過鬥爭而產生和 消滅的。”
他的倫理乃是一種高傲的苦行主義﹐非常類似於尼採的倫理。他認為靈魂是火和水 的混合物﹐火是高貴的而水是卑賤的。靈魂中具有的火最多﹐他稱靈魂是“乾燥的”。 “乾燥的靈魂是最智慧的最優秀的。”“對於靈魂來說﹐變濕乃是快樂。”“一個人喝 醉了酒﹐被一個未成年的兒童所領導﹐步履蹣跚地不知道自己往哪裏去﹔他的靈魂便是 潮濕的。”“對於靈魂來說﹐變成水就是死亡。”“與自己心裏的願望作鬥爭是艱難的。 無論他所希望獲得的是什麼﹐都是以靈魂為代價換來的。”“如果一個人所有的願望都 得到了滿足﹐這並不是好事。”我們可以說赫拉克利特重視通過主宰自身所獲得的權力﹐ 但是鄙視那些足以使人離開中心抱負的情欲。
赫拉克利特對於他當時各種宗教的態度大體上是敵視的﹐至少對於巴庫斯教是如此﹔ 但他所懷抱的並不是一個科學的理性主義者的敵視態度。他有他自己的宗教﹐而且他部 分地解釋了當時流行的神學以適合他的學說﹐又部分地以相當輕蔑的態度拒絕當時流行 的神學有人﹙康福德﹚稱他為巴庫斯派﹐並且有人﹙普福萊德雷﹚認為他是一個神秘派 的解說者。我並不以為有關的斷簡殘篇能支持這種看法。例如他說﹐“人們所行的神秘 教乃是不神聖的神秘教。”這就暗示在他的心目之中有一種並不是“不神聖的”神秘教﹐ 而且這應該和當時所存在的各種神秘教大有不同。如果他不是過分地藐視流俗而能從事 於宣傳的話﹐那麼他或許會是一位宗教改革家。
以下便是現有的﹑可以代表赫拉克利特對於他當時神學的態度的全部的話。
那位在德爾斐發神諭的大神既不說出﹐也不掩飾自己的意思﹐而只是用徵兆來暗示。
女巫用誑言譫語的嘴說出一些嚴肅的﹑品質無華的話語﹐用她的聲音響徹千年﹐因 為她被神附了體。在地獄裏才嗅得到靈魂。
更偉大的死獲得更偉大的獎賞﹙那些死去的人就變為神﹚。
夜遊者﹑魔術師﹑巴庫斯的祭司和酒神的女祭﹑傳秘密教的人。
人們所奉行的神秘教乃是不神聖的神秘教。
而且他們向神像祈禱﹐就正象是向房子說話一樣﹐他們不知道什麼是神靈和英雄。
因為如果不是為了酒神﹐那末他們舉行賽會和歌唱猥褻的陽具頌歌﹐就是最無恥的 行為了。可是地獄之神和酒神是一樣的﹔為了酒神﹐人們如醉如狂﹐並舉行酒神祭典。 人們用犧牲的血塗在身上來使自己純潔是徒然的﹐這正象一個人掉進泥坑卻想用汙泥來 洗腳一樣。任何人見到別人這樣作﹐都會把他當作瘋子看待。
赫拉克利特相信火是原質﹐其他萬物都是由火而生成的。讀者們還會記得泰勒斯認 為萬物是由水構成的﹔阿那克西美尼認為氣是原質﹔赫拉克利特則提出火來。最後恩培 多克勒卻提出一種政治家式的妥協﹐他承認有土﹑氣﹑火和水四種原質。古代人的化學 走到這一步便停滯死亡了。這門科學始終沒再進一步﹐直到後來回教的煉丹術家們從事 探求哲人石﹑長生藥以及把賤金屬變為黃金的方法的那個時代為止。赫拉克利特的形而 上學的激動有力﹐足以使得最激動的近代人也會感到滿足的﹕“這個世界對於一切存在 物都是同一的﹐它不是任何神或任何人所創造的﹔它過去﹑現在和未來永遠是一團永恆 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燒﹐在一定的分寸上熄滅。”火的轉化是﹕首先成為海﹐海 的一半成為土﹐另一半成為旋風。在這樣一個世界裏只能期待永恆的變化﹐而永恆的變 化正是赫拉克利特所信仰的。
然而他還有另一種學說﹐他重視這種學說更有甚於永恆的流變﹔那就是對立面的混 一的學說。他說﹐“他們不了解相反者如何相成。對立的力量可以造成和諧﹐正如弓之 與琴一樣"。他對於鬥爭的信仰是和這種理論聯繫在一片的﹐因為在鬥爭中對立面結合起 來就產生運動﹐運動就是和諧。世界中有一種統一﹐但那是一種由分歧而得到的統一﹕
“結合物既是整個的﹐又不是整個的﹔既是聚合的﹐又是分開的﹔既是和諧的﹐又 不是和諧的﹔從一切產生一﹐從一產生一切。”
有時候他說起來﹐好象是統一要比歧異更具有根本性﹕
“善與惡是一回事。”
“對於神﹐一切都是美的﹑善的和公正的﹔但人們卻認為一些東西公正﹐另一些東 西不公正。”
“上升的路和下降的路是同一條路。”
“神是日又是夜﹐是冬又是夏﹐是戰又是和﹐是飽又是飢。他變換著形相﹐和火一 樣﹐當火混和著香料時﹐便按照各種口味而得到各種名稱。”然而﹐如果沒有對立面的 結合就不會有統一﹕“對立對於我們是好的。”
這種學說包含著黑格爾哲學的萌芽﹐黑格爾哲學正是通過對立面的綜合而進行的。
赫拉克利特的形而上學正象阿那克西曼德的形而上學一樣﹐是被一種宇宙正義的觀 念所支配著﹐這種觀念防止了對立面鬥爭中的任何一面獲得完全的勝利。
“一切事物都換成火﹐火也換成一切事物﹐正象貨物換成黃金﹐黃金換成貨物一樣。” “火生於氣之死﹐氣生於火之死﹔水生於土之死﹐土生於水之死。”“太陽不能越出它 的限度﹔否則那些愛林尼神––正義之神的女使––就會把它找出來。”“應當知道戰 爭對一切都是共同的﹐鬥爭就是正義。"赫拉克利特反複地提到與“眾神"不同的那個 “上帝”。“人的行為沒有智慧﹐上帝的行為則有智慧。……在上帝看來﹐人是幼稚的﹐ 就象在成年人看來兒童是幼稚的一樣。……最智慧的人和上帝比起來﹐就象一隻猴子﹐ 正如最美麗的猴子與人類比起來也會是醜陋的一樣”。上帝無疑地是宇宙正義的體現。
萬物都處於流變狀態的這種學說是赫拉克利特最有名的見解﹐而且按照柏拉圖在 《泰阿泰德》其中所描寫的﹐也是他的弟子們所最強調的見解﹕“你不能兩次踏進同一 條河流﹔因為新的水不斷地流過你的身旁。”“太陽每天都是新的。”
他對於普遍變化的信仰﹐通常都認為是表現在這句話裏﹕“萬物都在流變著”﹐但 是這或許也象華盛頓所說的“父親﹐我不能說謊”﹐以及惠靈吞所說的“戰士們起來瞄 准敵人”這些話一樣﹐是不足為憑的。他的著作正如柏拉圖以前一切哲學家的著作﹐僅 僅是通過引文才被人知道的﹐而且大部分都是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為了要反駁他才加以 引證的。只要我們想一想任何一個現代哲學家如果僅僅是通過他的敵人的論戰才被我們 知道﹐那末他會變成什麼樣子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想見蘇格拉底以前的人物應該是多麼 地值得贊嘆﹐因為即使是通過他們的敵人所散布的惡意的煙幕﹐他們仍然顯得十分偉大。 無論如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都同意赫拉克利特曾經教導過﹕“沒有什麼東西是存在 著的﹐一切東西都在變化著”﹙柏拉圖﹚以及“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固定地存在”﹙亞里士多德﹚。
後面談到柏拉圖的時候﹐我還要回過來研究這種學說﹐柏拉圖非常熱心於反駁這種 學說。目前我不想探討哲學關於這種學說要說些什麼﹐我只談談詩人所感到的是什麼﹐ 科學家所教導的是什麼。
追求一種永恆的東西乃是引人研究哲學的最根深蒂固的本能之一。它無疑地是出自 熱愛家鄉與躲避危險的願望﹔因而我們便發現生命面臨著災難的人﹐這種追求也就來得 最強烈。宗教是從上帝與不朽這兩種形式裏面去追求永恆。上帝是沒有變化的﹐也沒有 任何轉變的陰影﹔死後的生命是永恆不變的。十九世紀生活的歡樂使得人們反對這種靜 態的觀念﹐而近代的自由神學又信仰著在天上也有進步﹐神性也有演化。但是即使在這 種觀念裏也有著某種永恆的東西﹐即進步的本身極其內在的目標。於是有了一點點的災 難﹐就很容易把人們的希望又帶回到他們的古老的超世間的形式裏面去﹕如果地上的生 活是絕望了的話﹐那麼就唯有在天上才能夠找到和平了。
詩人們曾經悲嘆著﹐時間有力量消滅他們所愛的一切對象。
時間枯萎了青春的嬌妍﹐
時間摧殘了美人的眉黛﹐
它飽餐自然真理的珍饈﹐
萬物都在等待著它那鐮刀來割刈。
他們通常又補充說﹐他們自己的詩卻是不可毀滅的。
時間的手掌儘管殘酷﹐然而我期待
我的詩篇將傳之永久﹐萬人爭誦。
但是這只是一種因襲的文人自負而已。
有哲學傾向的神秘主義者不能夠否認凡是在時間之內的都是暫時的﹐於是就發明一 種永恆觀念﹔這種永恆並不是在無窮的時間之中持續著﹐而是存在於整個的時間過程之 外。按照某些神學家的說法﹐例如印澤教長的說法﹐永生並不意味著在未來時間中的每 一時刻裏都存在著﹐而是意味著一種完全獨立於時間之外的存在方式﹐其中既沒有前﹐ 也沒有後﹐因此變化也就沒有邏輯的可能性。伏漢曾非常詩意地表達過這種見解。
那天夜裏我看見了“永恆”﹐
象是一個純潔無端的大光環﹐
它是那樣地光輝又寂靜﹔
在它的下面“時間"就分為時辰和歲月﹐
並被一些天體追趕著﹐
象是龐大的幽靈在移動﹔全世界和世上的一切﹐
就都在其中被拋掉。
有些最有名的哲學體系曾想以莊嚴的散文來述說這種觀念﹐把它說成是經過我們耐 心追求之後﹐理性終將會使我們相信的東西。
赫拉克利特本人儘管相信變化﹐但仍然承認有某種東西是永久的。我們在赫拉克利 特裏面找不到從巴門尼德以來的那種﹙與無窮的時間延續相對立的﹚永恆觀念﹐在他的 哲學裏只有中心的火永不熄滅﹕世界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永遠是一團永恆的活火"。但 火是一種不斷變化著的東西﹐而它的永恆更只是過程方面的永恆﹐而不是實體方面的永 恆––雖說這種見解不應歸之於赫拉克利特。
科學正象哲學一樣﹐也要在變化的現象之中尋找某種永恆的基礎﹐以求逃避永恆流 變的學說。化學似乎可以滿足這種願望。人們發現了那似乎在毀滅著萬物的火﹐只不過 是使萬物變形而已﹔原素可以重新結合起來﹐燃燒之前就已存在的每一個原子經過燃燒 過程之後﹐仍然繼續存在著。因而人們就設想原子是不可毀滅的﹐而物質世界中的一切 變化便僅僅是持久不變的原素的重新排列而已。這種見解一直流行到放射現象被發現為 止﹐到了這時人們才發現了原子是可以分裂的。
物理學家也不示弱﹐他們發現了新的更小的單位﹐叫做電子和質子﹐原子是由電子 和質子構成的﹔若干年以來﹐這些小單位曾被認為具有著以前所歸諸於原子的那種不可 毀滅性。不幸得很﹐看起來質子和電子可以遇合爆炸﹐所形成的並不是新的物質﹐而是 一種以光速在宇宙之中播散的波能。於是能就必須代替物質成為永恆的東西了。但是能 並不象物質﹐它並不是常識觀念中的“事物”的一種精煉化﹔它僅僅是物理過程中的一 種特徵。我們可以幻想地把它等同於赫拉克利特的火﹐但它卻是燃燒的過程﹐而不是燃 燒著的東西。“燃燒著的東西”已經從近代物理學中消逝了。
從小的轉而論到大的﹐天文學也不再允許我們把天體看成是永恆的了。行星是從太 陽誕生的﹐太陽是從星雲誕生的。它已經持續存在了若干時期﹐並且還將持續存在若干 時期﹔然而遲早––或者大約是在一萬億年左右––它將會爆炸﹐會毀滅一切行星而返 於一種廣氾瀰漫著的氣體狀態。至少天文學家是這樣說﹔也許當這一末日臨近的時候﹐ 他們將會發現他們的計算裏有著某種錯誤。
象赫拉克利特所教導的那種永恆流變的學說是會令人痛苦的﹐而正如我們所已經看 到的﹐科學對於否定這種學說卻無能為力。哲學家們的主要雄心之一﹐就是想把那些似 乎已被科學扼殺了的希望重新復活起來。因而哲學家便以極大的毅力不斷在追求著某種 不屬於時間領域的東西。這種追求是從巴門尼德開始的。
2009年1月26日星期一
第十二章 奉爱服务
BG 12.1: 阿尔诸纳问:一直为您做恰当的奉爱服务之人,与崇拜“不展示”——“不具人格特性的梵”的人相比,哪种人更完美?
BG 12.2: 至尊人格首神说:我认为谁全神贯注于我的人体形象,一直怀着坚定、超然的信心崇拜我,谁就是最完美的人。
BG 12.3-4: 但是,谁全身心地崇拜不展示,控制各种感官,平等对待众生并为众生谋福利,谁就能在最终获得我。“不展示”——绝对真理的非人格概念,超出感官知觉,是无所不在、不可思议的,是固定不变、不可移动的。
BG 12.5: 一心执着于至尊者不展示的非人格特征,很难取得进步。有物质躯体的灵魂,总是很难在这种训练中取得进步。
BG 12.6-7: 但是,普瑞塔的儿子啊!谁崇拜我,把一切活动都献给我,对我忠心耿耿,为我做奉爱服务,一直冥想我,全神贯注于我,我就把谁从生死的海洋中迅速救出来。
BG 12.8: 你只要一心想着我——至尊人格首神,全神贯注于我,就会毫无疑问永远生活在我之中。
BG 12.9: 我亲爱的阿尔诸纳,赢得财富的人啊!你如果不能毫不分心地全神贯注于我,那就遵守奉爱服务的规范守则,以培养到我那里的愿望。
BG 12.10: 你如果不能遵守奉爱瑜伽的规则,那就只试着为我工作,因为你将通过为我工作而达到完美的阶段。
BG 12.11: 但是,你如果不能以做奉爱服务的心态为我工作,那就尝试放弃你所有的工作结果,努力保持自制。
BG 12.12: 你如果不能这样去实践,那就培养知识。但是,比知识好的是冥想,比冥想好的是放弃活动结果,因为这种弃绝能使人获得平静。
BG 12.13-14: 我极喜爱这样一位奉献者:他不嫉妒,友好对待众生;他不认为自己是拥有者,不受假我的影响;他平等对待快乐与痛苦;他忍受,永远满足、自制,带着决心做奉爱服务;他把心念和智力都牢牢地集中在我这儿。
BG 12.15: 我极喜爱的奉献者不把他人置于困境,不被任何人所打扰,在令人快乐、痛苦、恐惧和焦虑的情况下始终平静。
BG 12.16: 我极喜爱的奉献者不依靠活动的一般进程。他纯洁、精明强干、无忧无虑、没有痛苦,不为获得某些成果而奋斗。
BG 12.17: 我极喜爱这样的奉献者:他不喜、不悲、无怨、无欲,放弃一切吉祥或不吉祥的事。
BG 12.18-19: 我极喜爱这样的人:他平等对待朋友和敌人,在荣辱、冷热、苦乐、名誉与不名誉的情况下始终平静;他始终避开不良的交往,永远沉默、知足;他不在乎任何住所,稳定地处在知识的层面上,做奉爱服务。
BG 12.20: 我极喜爱的奉献者满怀信心、完全投入地走在这条不朽的奉爱服务之途上,把我当作至高无上的目标。
BG 12.2: 至尊人格首神说:我认为谁全神贯注于我的人体形象,一直怀着坚定、超然的信心崇拜我,谁就是最完美的人。
BG 12.3-4: 但是,谁全身心地崇拜不展示,控制各种感官,平等对待众生并为众生谋福利,谁就能在最终获得我。“不展示”——绝对真理的非人格概念,超出感官知觉,是无所不在、不可思议的,是固定不变、不可移动的。
BG 12.5: 一心执着于至尊者不展示的非人格特征,很难取得进步。有物质躯体的灵魂,总是很难在这种训练中取得进步。
BG 12.6-7: 但是,普瑞塔的儿子啊!谁崇拜我,把一切活动都献给我,对我忠心耿耿,为我做奉爱服务,一直冥想我,全神贯注于我,我就把谁从生死的海洋中迅速救出来。
BG 12.8: 你只要一心想着我——至尊人格首神,全神贯注于我,就会毫无疑问永远生活在我之中。
BG 12.9: 我亲爱的阿尔诸纳,赢得财富的人啊!你如果不能毫不分心地全神贯注于我,那就遵守奉爱服务的规范守则,以培养到我那里的愿望。
BG 12.10: 你如果不能遵守奉爱瑜伽的规则,那就只试着为我工作,因为你将通过为我工作而达到完美的阶段。
BG 12.11: 但是,你如果不能以做奉爱服务的心态为我工作,那就尝试放弃你所有的工作结果,努力保持自制。
BG 12.12: 你如果不能这样去实践,那就培养知识。但是,比知识好的是冥想,比冥想好的是放弃活动结果,因为这种弃绝能使人获得平静。
BG 12.13-14: 我极喜爱这样一位奉献者:他不嫉妒,友好对待众生;他不认为自己是拥有者,不受假我的影响;他平等对待快乐与痛苦;他忍受,永远满足、自制,带着决心做奉爱服务;他把心念和智力都牢牢地集中在我这儿。
BG 12.15: 我极喜爱的奉献者不把他人置于困境,不被任何人所打扰,在令人快乐、痛苦、恐惧和焦虑的情况下始终平静。
BG 12.16: 我极喜爱的奉献者不依靠活动的一般进程。他纯洁、精明强干、无忧无虑、没有痛苦,不为获得某些成果而奋斗。
BG 12.17: 我极喜爱这样的奉献者:他不喜、不悲、无怨、无欲,放弃一切吉祥或不吉祥的事。
BG 12.18-19: 我极喜爱这样的人:他平等对待朋友和敌人,在荣辱、冷热、苦乐、名誉与不名誉的情况下始终平静;他始终避开不良的交往,永远沉默、知足;他不在乎任何住所,稳定地处在知识的层面上,做奉爱服务。
BG 12.20: 我极喜爱的奉献者满怀信心、完全投入地走在这条不朽的奉爱服务之途上,把我当作至高无上的目标。
2009年1月25日星期日
第十一章 宇宙形象
BG 11.1: 阿尔诸纳说:您仁慈地赐予我这些绝密的灵性知识,聆听您的教导后,我的错觉顿消。
BG 11.2: 眼如莲花的人啊!听了您对众生展示和不展示的详细描述,我认识到您无穷无尽的荣耀。
BG 11.3: 啊!最伟大的人,至高无上的形象!我虽然看见您在我面前的真实形象正如您自己描述的一样,但仍希望看您是怎么进入这个宇宙展示的。我想看您的那个形象。
BG 11.4: 啊!我的至尊主,一切神秘力量的主人!如果您认为我能看您的宇宙形象,就请仁慈地向我展示您那无限的宇宙自我吧!
BG 11.5: 至尊人格首神说:我亲爱的阿尔诸纳,普瑞塔的儿子啊!现在看我的辉煌——成千上万种丰富多彩的神性形象吧!
BG 11.6: 巴茹阿特族中最优秀的人啊!看这儿,看阿迪缇亚、瓦苏、茹铎、阿施维尼-库玛尔,以及其他半神人的不同展示;看人们以前从没见过或听说过的众多奇妙事物。
BG 11.7: 阿尔诸纳啊!无论你想看什么,都能立刻从我这个身体中看到!这个宇宙形象可以呈现你现在和将来想看的一切。一切动与不动的事物都在这里,在一个地方。
BG 11.8: 但你用你现在的眼睛看不到我。因此,我给你一双神性的眼睛。看我神秘的辉煌财富吧!
BG 11.9: 桑佳亚说:国王啊!人格首神——一切神秘力量的至尊主,说完这番话后便向阿尔诸纳展示了祂的宇宙形象。
BG 11.10-11: 阿尔诸纳在这个宇宙形象里看到了无数张嘴,无数只眼睛和无数奇妙的景象。这形象装饰有许多精美的神性饰物,高举着许多神性武器。祂穿戴着华丽的衣服和花环,身上涂满了神性香水。一切都是那么神奇、辉煌和无限,向四处扩展着。
BG 11.12: 如果有千万个太阳同时升到空中,其光芒也许才能与至尊主宇宙形象的光辉比。
BG 11.13: 阿尔诸纳当时能看到:在至尊主的宇宙形象中,宇宙无限扩展,虽然分成千万个,但却在一处。
BG 11.14: 接着,阿尔诸纳因迷惑和惊愕而毛发直竖。他低下头致敬,开始双手合十地向至尊主祈祷。
BG 11.15: 阿尔诸纳说:我亲爱的主奎师那,我看见全体半神人和其他种类的生物体都聚集在您体内;我看见坐在莲花上的布茹阿玛,以及希瓦、神蛇和所有的智者。
BG 11.16: 啊!宇宙之主,宇宙形象!我看到:在您体内有许多手臂、肚子、嘴和眼睛在向四处扩展着,无边无际。我看不到您形象的起点、中间和终点。
BG 11.17: 您的形象很难看清,因为它光芒四射,恰似熊熊的烈火或无边无际的阳光。但是,我看见到处都有装饰着冠冕、大头棒和飞轮的这一光辉形象。
BG 11.18: 您是至高无上的原始目标,是这个宇宙的终极安息所;您无穷无尽,最古老;您是永恒宗教的维护者——人格首神:这就是我的看法。
BG 11.19: 您没有开始、中间和结束,您的荣耀无限;您有无数的手臂,日月是您的眼睛。我看见熊熊的大火从您嘴里喷射出来,您正以自己的光辉燃烧着整个宇宙。
BG 11.20: 您虽然是一个个体,却遍布天空、星球和所有的空间。啊!伟大的人,看到这奇妙、可怕的形象,所有的星系都不安起来。
BG 11.21: 所有的半神人都在您面前归依,进入您,其中有的非常害怕,正双手合十地在祈祷。许多伟大的智者和具有一切神通的生物体唱着韦达赞歌向您祈祷,呼喊着:和平!
BG 11.22: 希瓦所有不同的展示,以及众多的阿迪缇亚、瓦苏、萨迪亚、维施维戴瓦、玛茹特、祖先、歌仙、亚克刹、恶魔、两位阿施维和具有各种神通的半神人,都惊讶地看着您。
BG 11.23: 臂力强大的人啊!看到您巨大的形象上有那么多面孔、眼睛、手臂、大腿、小腿、肚子和可怕的牙齿,所有的星球和居住其上的半神人都忐忑不安,我也一样。
BG 11.24: 无所不在的维施努啊!看到您五彩缤纷的光彩直射天空,看到您张开的大嘴和闪亮的巨眼,我的心因害怕而不安。我再也不能保持内心的稳定或平静。
BG 11.25: 啊!主人的主人,世界的庇护所!请仁慈待我。看着您闪亮的、死一般的面孔和可怕的牙齿,我无法保持平静。无论我朝什么方向看,都感到迷惑。
BG 11.26-27: 兑塔瓦施陀的儿子们和与之结盟的国王、彼士玛、朵纳、卡尔纳,以及我们的将领,都一起冲进您可怕的嘴里。我看见他们有些人的头颅卡在您的牙齿间,被挤碎。
BG 11.28: 像江河的波涛涌流进大海,所有这些伟大的战士都燃烧着涌进您嘴里。
BG 11.29: 我看到所有的人正全速冲进您的嘴里,恰似扑火的飞蛾般被毁灭。
BG 11.30: 维施努啊!我看到:您用您喷火的嘴吞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您的光辉覆盖着所有的宇宙,您用可怕的灼热光线展示自己。
BG 11.31: 啊!主人的主人,如此凶猛的形象!请告诉我您是谁。我向您顶礼,请仁慈待我。您是原始至尊主。我不知道您的使命是什么,因此想了解您。
BG 11.32: 至尊人格首神说:我是时间——世界最大的毁灭者,到这里来是为消灭所有的人。除了你们(潘达瓦),双方在这里的士兵都会被消灭。
BG 11.33: 因此,站起来。准备作战,赢得光荣。征服你的敌人,享受繁荣的王国。由于我的安排,他们已经被置于死地,而你,萨维雅萨祺啊!只不过是战斗中的一个工具。
BG 11.34: 朵纳、彼士玛、佳雅铎塔、卡尔纳及其他伟大的战士,已经被我消灭了。因此,杀死他们,不要感到不安。只管作战。你将在战场上打败敌人。
BG 11.35: 桑佳亚对兑塔瓦施陀说:国王啊!颤抖着的阿尔诸纳,听罢至尊人格首神这番话,双手合十地再三顶礼。他声音颤抖着对至尊主诚惶诚恐地说了下面的话。
BG 11.36: 阿尔诸纳说:感官的主人啊!听到您的名字,除了恶魔害怕得东逃西窜外,众生普遍变得快乐并依恋您,完美的生物体向您献上他们的敬意。这一切都做得恰到好处。
BG 11.37: 伟大的人,比布茹阿玛还伟大的人啊!您是第一位创造者。他们怎能不尊敬地向您致敬?啊!无限者,众神的神,宇宙的庇护所!您是不可战胜的源头,一切原因的起因。您超越物质展示。
BG 11.38: 您是第一位人格首神,是最老的,是这个宇宙展示最终极的庇护所。您是一切的知悉者,是可知的一切。您是至高无上的保护人,超越物质属性。无限的形象啊!您遍布整个宇宙展示。
BG 11.39: 您是空气,您是至高无上的主宰!您是火,是水,是月亮!您是第一个生物体布茹阿玛,您是曾祖父。因此,我一次又一次地向您致以千百万次虔敬的顶礼。
BG 11.40: 我从前面、后面,从所有的方向顶拜您!无限的能量啊!您是无限力量的主人!您无所不在,因此就是一切!
BG 11.41-42: 我从前不知道您的荣耀,以为您是我的朋友,冒昧地叫您“奎师那呀”、“雅达瓦呀”、“我的朋友啊”。请原谅我在疯狂和爱中所做的一切。在我们休息时,在同床而卧或同坐、同吃时,在我俩有时单独相处或有时在朋友面前时,我曾多次对您不敬,跟您开玩笑。永不犯错的人啊!请原谅我对您的那些冒犯。
BG 11.43: 您是这整个宇宙展示的父亲,是动与不动者的父亲。您是最值得崇拜的至尊主,至高无上的灵性导师。没人比您伟大,也没人能与您合一。有无限力量的至尊主啊!三个世界中,不可能有人比您伟大。
BG 11.44: 您是值得众生崇拜的至尊主,我因此五体投地向您致以虔敬的顶礼,请求您的仁慈。请像父亲容忍儿子的无理,朋友容忍朋友的莽撞,丈夫容忍妻子的随便一样,容忍我对您可能做过的错事。
BG 11.45: 看过这个我从未见过的宇宙形象后,我感到高兴,但我的心同时也因恐惧而不安。因此所有主人的主人,宇宙的住所啊!请施恩于我,重现您人格首神的形象。
BG 11.46: 啊!宇宙形象,千臂之主!我想看您头戴头盔,手持大头棒、飞轮、海螺和莲花的四臂形象。我渴望看您那个形象。
BG 11.47: 至尊人格首神说:亲爱的阿尔诸纳,我很高兴以我的内在能量向你展示这个物质世界里至高无上的宇宙形象。在你之前,没人见过这无限的、灿烂辉煌的原始形象。
BG 11.48: 库茹族最优秀的战士啊!无论是靠研习韦达经,举行祭祀,布施,从事虔诚活动,还是靠严格的苦行,都不能在物质世界里看到我的这个形象,因此在你之前没人见过我这个宇宙形象。
BG 11.49: 你因看到我这个可怕的形象而感到迷惑和心烦意乱,现在就让它结束吧!我的奉献者,重新恢复平静吧!你现在可以平静地看你想看的形象。
BG 11.50: 桑佳亚对兑塔瓦施陀说:至尊人格首神奎师那对阿尔诸纳说完这番话,就展示了祂的四臂形象,最后又展示了祂的两臂形象,以安慰恐惧不安的阿尔诸纳。
BG 11.51: 阿尔诸纳看到奎师那的原本形象时说:佳纳尔丹啊!看到这个如此美丽的人体形象,我的心现在平静了,我又恢复了本性。
BG 11.52: 至尊人格首神说:我亲爱的阿尔诸纳,你现在看到的我的这个形象,是极难看到的,就连半神人也一直在找机会看这个如此可爱的形象。
BG 11.53: 只靠施舍、崇拜、研习韦达经和进行严格的苦行,看不到你用超然的眼睛看到的这一形象。靠那些方法看不到我原本的形象。
BG 11.54: 我亲爱的阿尔诸纳,只有全心全意地做奉爱服务,才能真正了解我,才能如此面对面地看到我。只有这个方法才能使你了解我的奥秘。
BG 11.55: 我亲爱的阿尔诸纳,谁为我做纯粹的奉爱服务,摆脱功利性活动和心智思辨的污染,谁为我工作,以我为他生命的最高目标,善待众生,谁就必然来到我这里。
BG 11.2: 眼如莲花的人啊!听了您对众生展示和不展示的详细描述,我认识到您无穷无尽的荣耀。
BG 11.3: 啊!最伟大的人,至高无上的形象!我虽然看见您在我面前的真实形象正如您自己描述的一样,但仍希望看您是怎么进入这个宇宙展示的。我想看您的那个形象。
BG 11.4: 啊!我的至尊主,一切神秘力量的主人!如果您认为我能看您的宇宙形象,就请仁慈地向我展示您那无限的宇宙自我吧!
BG 11.5: 至尊人格首神说:我亲爱的阿尔诸纳,普瑞塔的儿子啊!现在看我的辉煌——成千上万种丰富多彩的神性形象吧!
BG 11.6: 巴茹阿特族中最优秀的人啊!看这儿,看阿迪缇亚、瓦苏、茹铎、阿施维尼-库玛尔,以及其他半神人的不同展示;看人们以前从没见过或听说过的众多奇妙事物。
BG 11.7: 阿尔诸纳啊!无论你想看什么,都能立刻从我这个身体中看到!这个宇宙形象可以呈现你现在和将来想看的一切。一切动与不动的事物都在这里,在一个地方。
BG 11.8: 但你用你现在的眼睛看不到我。因此,我给你一双神性的眼睛。看我神秘的辉煌财富吧!
BG 11.9: 桑佳亚说:国王啊!人格首神——一切神秘力量的至尊主,说完这番话后便向阿尔诸纳展示了祂的宇宙形象。
BG 11.10-11: 阿尔诸纳在这个宇宙形象里看到了无数张嘴,无数只眼睛和无数奇妙的景象。这形象装饰有许多精美的神性饰物,高举着许多神性武器。祂穿戴着华丽的衣服和花环,身上涂满了神性香水。一切都是那么神奇、辉煌和无限,向四处扩展着。
BG 11.12: 如果有千万个太阳同时升到空中,其光芒也许才能与至尊主宇宙形象的光辉比。
BG 11.13: 阿尔诸纳当时能看到:在至尊主的宇宙形象中,宇宙无限扩展,虽然分成千万个,但却在一处。
BG 11.14: 接着,阿尔诸纳因迷惑和惊愕而毛发直竖。他低下头致敬,开始双手合十地向至尊主祈祷。
BG 11.15: 阿尔诸纳说:我亲爱的主奎师那,我看见全体半神人和其他种类的生物体都聚集在您体内;我看见坐在莲花上的布茹阿玛,以及希瓦、神蛇和所有的智者。
BG 11.16: 啊!宇宙之主,宇宙形象!我看到:在您体内有许多手臂、肚子、嘴和眼睛在向四处扩展着,无边无际。我看不到您形象的起点、中间和终点。
BG 11.17: 您的形象很难看清,因为它光芒四射,恰似熊熊的烈火或无边无际的阳光。但是,我看见到处都有装饰着冠冕、大头棒和飞轮的这一光辉形象。
BG 11.18: 您是至高无上的原始目标,是这个宇宙的终极安息所;您无穷无尽,最古老;您是永恒宗教的维护者——人格首神:这就是我的看法。
BG 11.19: 您没有开始、中间和结束,您的荣耀无限;您有无数的手臂,日月是您的眼睛。我看见熊熊的大火从您嘴里喷射出来,您正以自己的光辉燃烧着整个宇宙。
BG 11.20: 您虽然是一个个体,却遍布天空、星球和所有的空间。啊!伟大的人,看到这奇妙、可怕的形象,所有的星系都不安起来。
BG 11.21: 所有的半神人都在您面前归依,进入您,其中有的非常害怕,正双手合十地在祈祷。许多伟大的智者和具有一切神通的生物体唱着韦达赞歌向您祈祷,呼喊着:和平!
BG 11.22: 希瓦所有不同的展示,以及众多的阿迪缇亚、瓦苏、萨迪亚、维施维戴瓦、玛茹特、祖先、歌仙、亚克刹、恶魔、两位阿施维和具有各种神通的半神人,都惊讶地看着您。
BG 11.23: 臂力强大的人啊!看到您巨大的形象上有那么多面孔、眼睛、手臂、大腿、小腿、肚子和可怕的牙齿,所有的星球和居住其上的半神人都忐忑不安,我也一样。
BG 11.24: 无所不在的维施努啊!看到您五彩缤纷的光彩直射天空,看到您张开的大嘴和闪亮的巨眼,我的心因害怕而不安。我再也不能保持内心的稳定或平静。
BG 11.25: 啊!主人的主人,世界的庇护所!请仁慈待我。看着您闪亮的、死一般的面孔和可怕的牙齿,我无法保持平静。无论我朝什么方向看,都感到迷惑。
BG 11.26-27: 兑塔瓦施陀的儿子们和与之结盟的国王、彼士玛、朵纳、卡尔纳,以及我们的将领,都一起冲进您可怕的嘴里。我看见他们有些人的头颅卡在您的牙齿间,被挤碎。
BG 11.28: 像江河的波涛涌流进大海,所有这些伟大的战士都燃烧着涌进您嘴里。
BG 11.29: 我看到所有的人正全速冲进您的嘴里,恰似扑火的飞蛾般被毁灭。
BG 11.30: 维施努啊!我看到:您用您喷火的嘴吞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您的光辉覆盖着所有的宇宙,您用可怕的灼热光线展示自己。
BG 11.31: 啊!主人的主人,如此凶猛的形象!请告诉我您是谁。我向您顶礼,请仁慈待我。您是原始至尊主。我不知道您的使命是什么,因此想了解您。
BG 11.32: 至尊人格首神说:我是时间——世界最大的毁灭者,到这里来是为消灭所有的人。除了你们(潘达瓦),双方在这里的士兵都会被消灭。
BG 11.33: 因此,站起来。准备作战,赢得光荣。征服你的敌人,享受繁荣的王国。由于我的安排,他们已经被置于死地,而你,萨维雅萨祺啊!只不过是战斗中的一个工具。
BG 11.34: 朵纳、彼士玛、佳雅铎塔、卡尔纳及其他伟大的战士,已经被我消灭了。因此,杀死他们,不要感到不安。只管作战。你将在战场上打败敌人。
BG 11.35: 桑佳亚对兑塔瓦施陀说:国王啊!颤抖着的阿尔诸纳,听罢至尊人格首神这番话,双手合十地再三顶礼。他声音颤抖着对至尊主诚惶诚恐地说了下面的话。
BG 11.36: 阿尔诸纳说:感官的主人啊!听到您的名字,除了恶魔害怕得东逃西窜外,众生普遍变得快乐并依恋您,完美的生物体向您献上他们的敬意。这一切都做得恰到好处。
BG 11.37: 伟大的人,比布茹阿玛还伟大的人啊!您是第一位创造者。他们怎能不尊敬地向您致敬?啊!无限者,众神的神,宇宙的庇护所!您是不可战胜的源头,一切原因的起因。您超越物质展示。
BG 11.38: 您是第一位人格首神,是最老的,是这个宇宙展示最终极的庇护所。您是一切的知悉者,是可知的一切。您是至高无上的保护人,超越物质属性。无限的形象啊!您遍布整个宇宙展示。
BG 11.39: 您是空气,您是至高无上的主宰!您是火,是水,是月亮!您是第一个生物体布茹阿玛,您是曾祖父。因此,我一次又一次地向您致以千百万次虔敬的顶礼。
BG 11.40: 我从前面、后面,从所有的方向顶拜您!无限的能量啊!您是无限力量的主人!您无所不在,因此就是一切!
BG 11.41-42: 我从前不知道您的荣耀,以为您是我的朋友,冒昧地叫您“奎师那呀”、“雅达瓦呀”、“我的朋友啊”。请原谅我在疯狂和爱中所做的一切。在我们休息时,在同床而卧或同坐、同吃时,在我俩有时单独相处或有时在朋友面前时,我曾多次对您不敬,跟您开玩笑。永不犯错的人啊!请原谅我对您的那些冒犯。
BG 11.43: 您是这整个宇宙展示的父亲,是动与不动者的父亲。您是最值得崇拜的至尊主,至高无上的灵性导师。没人比您伟大,也没人能与您合一。有无限力量的至尊主啊!三个世界中,不可能有人比您伟大。
BG 11.44: 您是值得众生崇拜的至尊主,我因此五体投地向您致以虔敬的顶礼,请求您的仁慈。请像父亲容忍儿子的无理,朋友容忍朋友的莽撞,丈夫容忍妻子的随便一样,容忍我对您可能做过的错事。
BG 11.45: 看过这个我从未见过的宇宙形象后,我感到高兴,但我的心同时也因恐惧而不安。因此所有主人的主人,宇宙的住所啊!请施恩于我,重现您人格首神的形象。
BG 11.46: 啊!宇宙形象,千臂之主!我想看您头戴头盔,手持大头棒、飞轮、海螺和莲花的四臂形象。我渴望看您那个形象。
BG 11.47: 至尊人格首神说:亲爱的阿尔诸纳,我很高兴以我的内在能量向你展示这个物质世界里至高无上的宇宙形象。在你之前,没人见过这无限的、灿烂辉煌的原始形象。
BG 11.48: 库茹族最优秀的战士啊!无论是靠研习韦达经,举行祭祀,布施,从事虔诚活动,还是靠严格的苦行,都不能在物质世界里看到我的这个形象,因此在你之前没人见过我这个宇宙形象。
BG 11.49: 你因看到我这个可怕的形象而感到迷惑和心烦意乱,现在就让它结束吧!我的奉献者,重新恢复平静吧!你现在可以平静地看你想看的形象。
BG 11.50: 桑佳亚对兑塔瓦施陀说:至尊人格首神奎师那对阿尔诸纳说完这番话,就展示了祂的四臂形象,最后又展示了祂的两臂形象,以安慰恐惧不安的阿尔诸纳。
BG 11.51: 阿尔诸纳看到奎师那的原本形象时说:佳纳尔丹啊!看到这个如此美丽的人体形象,我的心现在平静了,我又恢复了本性。
BG 11.52: 至尊人格首神说:我亲爱的阿尔诸纳,你现在看到的我的这个形象,是极难看到的,就连半神人也一直在找机会看这个如此可爱的形象。
BG 11.53: 只靠施舍、崇拜、研习韦达经和进行严格的苦行,看不到你用超然的眼睛看到的这一形象。靠那些方法看不到我原本的形象。
BG 11.54: 我亲爱的阿尔诸纳,只有全心全意地做奉爱服务,才能真正了解我,才能如此面对面地看到我。只有这个方法才能使你了解我的奥秘。
BG 11.55: 我亲爱的阿尔诸纳,谁为我做纯粹的奉爱服务,摆脱功利性活动和心智思辨的污染,谁为我工作,以我为他生命的最高目标,善待众生,谁就必然来到我这里。
2009年1月24日星期六
第十章 绝对者的财富
BG 10.1: 至尊人格首神说:臂力强大的阿尔诸纳啊!再听我说。因为你是我亲密的朋友,所以为了你的利益,我要进一步给你讲解比我解说过的知识更好的知识。
BG 10.2: 半神人和伟大的智者都不知道我的来历和财富,因为我在所有的方面都是他们的源头。
BG 10.3: 谁知道我不经出生就存在,没有从无到有的过程,是一切世界的至尊主,谁就是摆脱了一切罪恶、唯一不受蒙蔽的人。
BG 10.4-5: 悟性,知识,摆脱怀疑和迷惑,宽容,说真话,控制感官和心念,以及苦乐,生死,恐惧,无畏,非暴力,内心平静,知足,苦行,施舍,美名和恶名:生物这些品质都是我创造的。
BG 10.6: 七大圣人和他们之前的另外四大圣人,以及众多的玛努(人类的祖先),都来自我,都诞生于我的心念;生活在各种星球上的众生都是他们的后裔。
BG 10.7: 毫无疑问,确信我的财富和神秘力量的人,为我做纯粹的奉爱服务。
BG 10.8: 我是灵性世界和物质世界的源头。一切都来自我。通晓这一点的明智之人为我做奉爱服务,诚心诚意地崇拜我。
BG 10.9: 我的纯粹奉献者全神贯注于我,毕生为我服务。他们通过一直不断地谈论我和相互启发,得到极大的满足与快乐。
BG 10.10: 对一直以爱心侍奉我的人,我赐予他们理解力,使他们来到我这里。
BG 10.11: 居住在他们心中的我,为向他们表示特殊的仁慈,便以知识的明灯驱散来自愚昧的黑暗。
BG 10.12-13: 阿尔诸纳说:您是至尊人格首神,终极的住所,至纯至粹者,绝对真理。您是永恒、超然的第一人,您不经出生就存在,最伟大。像纳茹阿达、阿西塔、戴瓦拉和维亚萨那样伟大的圣人,都确认了有关您的这一真理,而您现在又亲自对我说明。
BG 10.14: 奎师那啊!我把您告诉我的一切都当真理来接受。至尊主啊!无论是半神人还是恶魔,都理解不了您的人格特性。
BG 10.15: 事实上,只有您才能用您的内在能量了解自己。啊!至尊的人,一切的源头,众生的主人,半神人的神,宇宙之主!
BG 10.16: 请您详细地告诉我,您那遍布所有这些世界的神圣财富。
BG 10.17: 啊!奎师那,至高无上的神秘者!我怎么才能总想着您?怎么才能了解您?至尊人格首神啊!我应该记着您的哪些形象呢?
BG 10.18: 佳纳尔丹啊!请您再详细地描述您财富的神秘力量。我永远都听不厌有关您的话题,越听越想品尝您话语的甘露。
BG 10.19: 至尊人格首神说:好,阿尔诸纳,我会告诉你我灿烂辉煌的展示,但只说主要的,因为我的财富无穷无尽!
BG 10.20: 阿尔诸纳啊!我是居住在众生心中的超灵,我是众生存在的开始、中期和终结。
BG 10.21: 我是阿迪缇亚中的维施努,发光体中光辉灿烂的太阳;我是玛茹特中的玛瑞祺,群星中的月亮。
BG 10.22: 在韦达经中,我是《萨玛-韦达》;在半神人中,我是天帝因铎;在感官中,我是心念;在生物中,我是生命力(意识)。
BG 10.23: 在所有的茹铎中,我是希瓦;在亚克刹和茹阿克刹萨中,我是财富的主人(库维尔);在众多的瓦苏中,我是火神(阿格尼);在山脉中,我是梅茹(须弥山)。
BG 10.24: 阿尔诸纳啊!要知道:在祭师中,我是祭师长毕尔哈斯帕提;在将领中,我是卡尔提凯亚;在江河湖海中,我是海洋。
BG 10.25: 在伟大的圣人中,我是布瑞古;在声音的震荡中,我是超然的欧么(oà);在祭祀中,我是圣名的吟诵;在不可移动的物体中,我是喜马拉雅山。
BG 10.26: 在树木中,我是榕树;在半神人的圣人中,我是纳茹阿达;在歌仙中,我是祺陀茹阿塔;在完美的生物中,我是圣人卡皮拉。
BG 10.27: 要知道:在马群中,我是乌柴刷瓦,诞生于为得到甘露而搅拌海洋的过程中;在尊贵的大象中,我是爱茹阿瓦特;在人中,我是帝王。
BG 10.28: 在武器中,我是雷电;在乳牛中,我是苏茹阿碧;在生育的原因中,我是爱神丘比特;在蛇中,我是瓦苏奎。
BG 10.29: 在多头蛇中,我是阿南塔;在水生物中,我是水神瓦茹纳。在去世的祖先中,我是阿尔亚玛;在执法者中,我是死神阎罗王。
BG 10.30: 在戴缇亚恶魔中,我是虔诚的帕拉德;在征服者中,我是时间;在走兽中,我是狮子;在飞禽中,我是嘎茹达。
BG 10.31: 在净化物中,我是风;在拿武器的人中,我是茹阿玛;在鱼类中,我是鲨鱼;在河流中,我是恒河。
BG 10.32: 阿尔诸纳啊!在所有的创造中,我是开始、结束,也是中期;在所有的科学中,我是关于自我的灵性科学。对逻辑学家来说,我是结论性的真理。
BG 10.33: 我是字母中的字母A,复合词中的双数复合词。我是无穷无尽的时间,创造者中的布茹阿玛。
BG 10.34: 我是吞食一切的死亡,是未来将展示的一切事物的创造原则。在女性当中,我是名望、幸运、记忆、智力、坚定、耐心和动听的话语。
BG 10.35: 在《萨玛-韦达》的赞美诗中,我是毕尔哈特-萨玛;在诗歌中,我是嘎雅垂;在月份中,我是十一、十二月;在季节中,我是鲜花盛开的春季。
BG 10.36: 我是骗术中的赌博,光辉灿烂的事物中的光辉。我是胜利,我是冒险精神,我是强者的力量。
BG 10.37: 在维施尼的后裔中,我是华苏戴瓦;在潘达瓦兄弟中,我是阿尔诸纳;在圣人中,我是维亚萨;在伟大的思想家中,我是乌珊纳。
BG 10.38: 在抑制不法行为的所有方法中,我是惩罚;在追求胜利的人中,我是道德;在秘密的事情中,我是沉默;在有学问的人中,我是知识。
BG 10.39: 阿尔诸纳啊!此外,我是孕育一切存在的种子。没有我,一切动与不动的生物体都无法存在。
BG 10.40: 征服敌人的强者啊!我神圣的展示无穷无尽。我对你说的这些,只是我无数财富中的一点摘要。
BG 10.41: 要知道:一切丰富、美丽和辉煌的创造,都不过是从我的光辉中跃起的一个火花而已。
BG 10.42: 但是,阿尔诸纳,这一切细节性的知识有什么用呢?我只以我极微小的一部份就遍布并维系了这整个宇宙。
BG 10.2: 半神人和伟大的智者都不知道我的来历和财富,因为我在所有的方面都是他们的源头。
BG 10.3: 谁知道我不经出生就存在,没有从无到有的过程,是一切世界的至尊主,谁就是摆脱了一切罪恶、唯一不受蒙蔽的人。
BG 10.4-5: 悟性,知识,摆脱怀疑和迷惑,宽容,说真话,控制感官和心念,以及苦乐,生死,恐惧,无畏,非暴力,内心平静,知足,苦行,施舍,美名和恶名:生物这些品质都是我创造的。
BG 10.6: 七大圣人和他们之前的另外四大圣人,以及众多的玛努(人类的祖先),都来自我,都诞生于我的心念;生活在各种星球上的众生都是他们的后裔。
BG 10.7: 毫无疑问,确信我的财富和神秘力量的人,为我做纯粹的奉爱服务。
BG 10.8: 我是灵性世界和物质世界的源头。一切都来自我。通晓这一点的明智之人为我做奉爱服务,诚心诚意地崇拜我。
BG 10.9: 我的纯粹奉献者全神贯注于我,毕生为我服务。他们通过一直不断地谈论我和相互启发,得到极大的满足与快乐。
BG 10.10: 对一直以爱心侍奉我的人,我赐予他们理解力,使他们来到我这里。
BG 10.11: 居住在他们心中的我,为向他们表示特殊的仁慈,便以知识的明灯驱散来自愚昧的黑暗。
BG 10.12-13: 阿尔诸纳说:您是至尊人格首神,终极的住所,至纯至粹者,绝对真理。您是永恒、超然的第一人,您不经出生就存在,最伟大。像纳茹阿达、阿西塔、戴瓦拉和维亚萨那样伟大的圣人,都确认了有关您的这一真理,而您现在又亲自对我说明。
BG 10.14: 奎师那啊!我把您告诉我的一切都当真理来接受。至尊主啊!无论是半神人还是恶魔,都理解不了您的人格特性。
BG 10.15: 事实上,只有您才能用您的内在能量了解自己。啊!至尊的人,一切的源头,众生的主人,半神人的神,宇宙之主!
BG 10.16: 请您详细地告诉我,您那遍布所有这些世界的神圣财富。
BG 10.17: 啊!奎师那,至高无上的神秘者!我怎么才能总想着您?怎么才能了解您?至尊人格首神啊!我应该记着您的哪些形象呢?
BG 10.18: 佳纳尔丹啊!请您再详细地描述您财富的神秘力量。我永远都听不厌有关您的话题,越听越想品尝您话语的甘露。
BG 10.19: 至尊人格首神说:好,阿尔诸纳,我会告诉你我灿烂辉煌的展示,但只说主要的,因为我的财富无穷无尽!
BG 10.20: 阿尔诸纳啊!我是居住在众生心中的超灵,我是众生存在的开始、中期和终结。
BG 10.21: 我是阿迪缇亚中的维施努,发光体中光辉灿烂的太阳;我是玛茹特中的玛瑞祺,群星中的月亮。
BG 10.22: 在韦达经中,我是《萨玛-韦达》;在半神人中,我是天帝因铎;在感官中,我是心念;在生物中,我是生命力(意识)。
BG 10.23: 在所有的茹铎中,我是希瓦;在亚克刹和茹阿克刹萨中,我是财富的主人(库维尔);在众多的瓦苏中,我是火神(阿格尼);在山脉中,我是梅茹(须弥山)。
BG 10.24: 阿尔诸纳啊!要知道:在祭师中,我是祭师长毕尔哈斯帕提;在将领中,我是卡尔提凯亚;在江河湖海中,我是海洋。
BG 10.25: 在伟大的圣人中,我是布瑞古;在声音的震荡中,我是超然的欧么(oà);在祭祀中,我是圣名的吟诵;在不可移动的物体中,我是喜马拉雅山。
BG 10.26: 在树木中,我是榕树;在半神人的圣人中,我是纳茹阿达;在歌仙中,我是祺陀茹阿塔;在完美的生物中,我是圣人卡皮拉。
BG 10.27: 要知道:在马群中,我是乌柴刷瓦,诞生于为得到甘露而搅拌海洋的过程中;在尊贵的大象中,我是爱茹阿瓦特;在人中,我是帝王。
BG 10.28: 在武器中,我是雷电;在乳牛中,我是苏茹阿碧;在生育的原因中,我是爱神丘比特;在蛇中,我是瓦苏奎。
BG 10.29: 在多头蛇中,我是阿南塔;在水生物中,我是水神瓦茹纳。在去世的祖先中,我是阿尔亚玛;在执法者中,我是死神阎罗王。
BG 10.30: 在戴缇亚恶魔中,我是虔诚的帕拉德;在征服者中,我是时间;在走兽中,我是狮子;在飞禽中,我是嘎茹达。
BG 10.31: 在净化物中,我是风;在拿武器的人中,我是茹阿玛;在鱼类中,我是鲨鱼;在河流中,我是恒河。
BG 10.32: 阿尔诸纳啊!在所有的创造中,我是开始、结束,也是中期;在所有的科学中,我是关于自我的灵性科学。对逻辑学家来说,我是结论性的真理。
BG 10.33: 我是字母中的字母A,复合词中的双数复合词。我是无穷无尽的时间,创造者中的布茹阿玛。
BG 10.34: 我是吞食一切的死亡,是未来将展示的一切事物的创造原则。在女性当中,我是名望、幸运、记忆、智力、坚定、耐心和动听的话语。
BG 10.35: 在《萨玛-韦达》的赞美诗中,我是毕尔哈特-萨玛;在诗歌中,我是嘎雅垂;在月份中,我是十一、十二月;在季节中,我是鲜花盛开的春季。
BG 10.36: 我是骗术中的赌博,光辉灿烂的事物中的光辉。我是胜利,我是冒险精神,我是强者的力量。
BG 10.37: 在维施尼的后裔中,我是华苏戴瓦;在潘达瓦兄弟中,我是阿尔诸纳;在圣人中,我是维亚萨;在伟大的思想家中,我是乌珊纳。
BG 10.38: 在抑制不法行为的所有方法中,我是惩罚;在追求胜利的人中,我是道德;在秘密的事情中,我是沉默;在有学问的人中,我是知识。
BG 10.39: 阿尔诸纳啊!此外,我是孕育一切存在的种子。没有我,一切动与不动的生物体都无法存在。
BG 10.40: 征服敌人的强者啊!我神圣的展示无穷无尽。我对你说的这些,只是我无数财富中的一点摘要。
BG 10.41: 要知道:一切丰富、美丽和辉煌的创造,都不过是从我的光辉中跃起的一个火花而已。
BG 10.42: 但是,阿尔诸纳,这一切细节性的知识有什么用呢?我只以我极微小的一部份就遍布并维系了这整个宇宙。
2009年1月23日星期五
第九章 绝密的知识
BG 9.1: 至尊人格首神说:我亲爱的阿尔诸纳,因为你从不嫉妒我,所以我要把这绝密的知识和觉悟传授给你。你知道这些后,就会摆脱物质生活的苦难。
BG 9.2: 这门知识是教育之王,是最秘密的秘密、最纯粹的知识。它因为使人直接觉悟到自我,所以又是完美的宗教。它是永恒的,实践起来令人快乐。
BG 9.3: 征服敌人的人啊!不怀着信心做奉爱服务的人,到不了我那里,因此会回到物质世界的生死轮回中。
BG 9.4: 我以不展示的形象遍布整个宇宙。众生都在我之中,我却不在他们中。
BG 9.5: 然而,被创造的一切又都不在我之中。看看我神秘的力量吧!尽管我是众生的维系者,尽管我无所不在,但我不是这个展示了的宇宙的一部份,因为我本人就是创造之源。
BG 9.6: 要明白:就像强风吹遍各处却总在空中一样,众生都在我之中。
BG 9.7: 琨缇的儿子啊!在一个周期之末,所有的物质展示都进入我的自然;在另一个周期开始时,我用自己的能量重新创造它们。
BG 9.8: 整个物质自然都在我的控制下。宇宙秉承我的旨意一再自动地展示,秉承我的旨意最终归于毁灭。
BG 9.9: 达南佳亚啊!所有这些活动都束缚不了我。我与这些物质活动永远分开,仿佛是中立者。
BG 9.10: 琨缇的儿子啊!物质自然是我的一种能量,在我的指挥下活动,产生动与不动的一切。在物质自然的控制下,这个展示被再三地创造和毁灭。
BG 9.11: 当我以人的形象降临时,愚蠢的人轻视我。他们不知道我作为万事万物的至尊主所具有的超然性。
BG 9.12: 如此迷惑的人被邪恶的无神论观点所吸引。在受蒙蔽的状态下,他们对解脱的希望会落空,他们的功利性活动会失败,他们培养的知识毫无用处。
BG 9.13: 普瑞塔的儿子啊!不受蒙蔽的伟大灵魂,受神性自然的保护。他们因为知道我是至尊人格首神,是存在中的第一位生物,是无穷无尽的,所以全身心投入地做奉爱服务。
BG 9.14: 这些伟大的灵魂总是歌颂我的荣耀,以巨大的决心去努力。他们向我顶礼,一直怀着爱心崇拜我。
BG 9.15: 通过培养知识举行祭祀的人,要么以一元论的观点崇拜至尊主,要么把任何形象当作至尊主崇拜,要么崇拜至尊主的宇宙形象。
BG 9.16: 然而,我就是仪式,我就是祭祀。我是供奉给祖先的供品、治病的草药,也是超然的吟诵。我是黄油,是火,也是供品。
BG 9.17: 我是这个宇宙的父亲、母亲、祖父和支撑者,是净化物、知识的对象和音节欧么,也是《瑞歌-韦达》、《萨玛-韦达》和《亚诸尔-韦达》。
BG 9.18: 我是目标、主人、住所、维系者、见证者、庇护所和最亲密的朋友。我是创造和毁灭,是万事万物的基础、安息地,也是永恒的种子。
BG 9.19: 阿尔诸纳啊!我提供热,发送雨水或阻止降雨。我既是不朽,也是死亡的化身。灵性能量和物质能量都在我之中。
BG 9.20: 想去天堂星球的人研习韦达经,喝月露,间接地崇拜我。他们洗清恶报后,就会在天帝因铎虔诚的天堂星球上投生,享受神仙的快乐。
BG 9.21: 他们就这样享受天堂星球巨大的感官快乐,在耗尽自己虔诚活动的结果后重新回到这个终有一死的星球来。因此,凭遵守三部韦达经的原则寻求感官享乐的人,得到的只是生死轮回。
BG 9.22: 但是,对一直怀着专一的奉爱之心崇拜我并冥想我超然形象的人来说,他们缺少什么,我就给他们什么;他们拥有什么,我替他们保存什么。
BG 9.23: 琨缇的儿子啊!半神人的奉献者怀着信心崇拜半神人,但实际上崇拜的只是我,然而他们崇拜的方式错了。
BG 9.24: 我是一切祭祀唯一的享受者和主人。因此,认识不到我的真正超然性的人坠落。
BG 9.25: 崇拜半神人的人,将在半神人中投生;崇拜祖先的人,到祖先那里去;崇拜鬼魂和精灵的人,在那些生物体中投生;崇拜我的人,将与我生活在一起。
BG 9.26: 人如果怀着奉爱之心给我供奉一片叶、一朵花、一个水果或一些水,我将会接受。
BG 9.27: 琨缇的儿子啊!无论你做什么,吃什么,供奉或施舍什么,从事什么苦行,都应该把它们当作给我的供奉去做。
BG 9.28: 这样,你就能摆脱活动及其吉祥与不吉祥的结果之束缚。按这条弃绝的原则做,一心想着我,你将解脱并来到我这里。
BG 9.29: 我不嫉妒谁,也不偏袒谁。我平等对待众生。但是,为我做奉爱服务的人是我的朋友,在我心中,而我也是他的朋友。
BG 9.30: 一个人即使从事过最令人憎恶的活动,但如果做奉爱服务,也就被认为是圣洁的,因为他下的决心是正确的。
BG 9.31: 他很快会变得正直,并获得永久的平静。琨缇的儿子啊!你勇敢地宣布,我的奉献者永不毁灭。
BG 9.32: 普瑞塔的儿子啊!托庇于我的人,即使是妇女、外夏(商人)、庶铎(劳工)或出身低贱的人,也能到达至高无上的目的地。
BG 9.33: 更不用说正直的布茹阿玛纳、奉献者和圣洁的君王了。因此,既然已经来到这短暂、痛苦的世界,就为我做爱心服务吧!
BG 9.34: 总用心想着我;成为我的奉献者,向我顶礼,崇拜我。你这样全神贯注于我,就一定会来到我这里。
BG 9.2: 这门知识是教育之王,是最秘密的秘密、最纯粹的知识。它因为使人直接觉悟到自我,所以又是完美的宗教。它是永恒的,实践起来令人快乐。
BG 9.3: 征服敌人的人啊!不怀着信心做奉爱服务的人,到不了我那里,因此会回到物质世界的生死轮回中。
BG 9.4: 我以不展示的形象遍布整个宇宙。众生都在我之中,我却不在他们中。
BG 9.5: 然而,被创造的一切又都不在我之中。看看我神秘的力量吧!尽管我是众生的维系者,尽管我无所不在,但我不是这个展示了的宇宙的一部份,因为我本人就是创造之源。
BG 9.6: 要明白:就像强风吹遍各处却总在空中一样,众生都在我之中。
BG 9.7: 琨缇的儿子啊!在一个周期之末,所有的物质展示都进入我的自然;在另一个周期开始时,我用自己的能量重新创造它们。
BG 9.8: 整个物质自然都在我的控制下。宇宙秉承我的旨意一再自动地展示,秉承我的旨意最终归于毁灭。
BG 9.9: 达南佳亚啊!所有这些活动都束缚不了我。我与这些物质活动永远分开,仿佛是中立者。
BG 9.10: 琨缇的儿子啊!物质自然是我的一种能量,在我的指挥下活动,产生动与不动的一切。在物质自然的控制下,这个展示被再三地创造和毁灭。
BG 9.11: 当我以人的形象降临时,愚蠢的人轻视我。他们不知道我作为万事万物的至尊主所具有的超然性。
BG 9.12: 如此迷惑的人被邪恶的无神论观点所吸引。在受蒙蔽的状态下,他们对解脱的希望会落空,他们的功利性活动会失败,他们培养的知识毫无用处。
BG 9.13: 普瑞塔的儿子啊!不受蒙蔽的伟大灵魂,受神性自然的保护。他们因为知道我是至尊人格首神,是存在中的第一位生物,是无穷无尽的,所以全身心投入地做奉爱服务。
BG 9.14: 这些伟大的灵魂总是歌颂我的荣耀,以巨大的决心去努力。他们向我顶礼,一直怀着爱心崇拜我。
BG 9.15: 通过培养知识举行祭祀的人,要么以一元论的观点崇拜至尊主,要么把任何形象当作至尊主崇拜,要么崇拜至尊主的宇宙形象。
BG 9.16: 然而,我就是仪式,我就是祭祀。我是供奉给祖先的供品、治病的草药,也是超然的吟诵。我是黄油,是火,也是供品。
BG 9.17: 我是这个宇宙的父亲、母亲、祖父和支撑者,是净化物、知识的对象和音节欧么,也是《瑞歌-韦达》、《萨玛-韦达》和《亚诸尔-韦达》。
BG 9.18: 我是目标、主人、住所、维系者、见证者、庇护所和最亲密的朋友。我是创造和毁灭,是万事万物的基础、安息地,也是永恒的种子。
BG 9.19: 阿尔诸纳啊!我提供热,发送雨水或阻止降雨。我既是不朽,也是死亡的化身。灵性能量和物质能量都在我之中。
BG 9.20: 想去天堂星球的人研习韦达经,喝月露,间接地崇拜我。他们洗清恶报后,就会在天帝因铎虔诚的天堂星球上投生,享受神仙的快乐。
BG 9.21: 他们就这样享受天堂星球巨大的感官快乐,在耗尽自己虔诚活动的结果后重新回到这个终有一死的星球来。因此,凭遵守三部韦达经的原则寻求感官享乐的人,得到的只是生死轮回。
BG 9.22: 但是,对一直怀着专一的奉爱之心崇拜我并冥想我超然形象的人来说,他们缺少什么,我就给他们什么;他们拥有什么,我替他们保存什么。
BG 9.23: 琨缇的儿子啊!半神人的奉献者怀着信心崇拜半神人,但实际上崇拜的只是我,然而他们崇拜的方式错了。
BG 9.24: 我是一切祭祀唯一的享受者和主人。因此,认识不到我的真正超然性的人坠落。
BG 9.25: 崇拜半神人的人,将在半神人中投生;崇拜祖先的人,到祖先那里去;崇拜鬼魂和精灵的人,在那些生物体中投生;崇拜我的人,将与我生活在一起。
BG 9.26: 人如果怀着奉爱之心给我供奉一片叶、一朵花、一个水果或一些水,我将会接受。
BG 9.27: 琨缇的儿子啊!无论你做什么,吃什么,供奉或施舍什么,从事什么苦行,都应该把它们当作给我的供奉去做。
BG 9.28: 这样,你就能摆脱活动及其吉祥与不吉祥的结果之束缚。按这条弃绝的原则做,一心想着我,你将解脱并来到我这里。
BG 9.29: 我不嫉妒谁,也不偏袒谁。我平等对待众生。但是,为我做奉爱服务的人是我的朋友,在我心中,而我也是他的朋友。
BG 9.30: 一个人即使从事过最令人憎恶的活动,但如果做奉爱服务,也就被认为是圣洁的,因为他下的决心是正确的。
BG 9.31: 他很快会变得正直,并获得永久的平静。琨缇的儿子啊!你勇敢地宣布,我的奉献者永不毁灭。
BG 9.32: 普瑞塔的儿子啊!托庇于我的人,即使是妇女、外夏(商人)、庶铎(劳工)或出身低贱的人,也能到达至高无上的目的地。
BG 9.33: 更不用说正直的布茹阿玛纳、奉献者和圣洁的君王了。因此,既然已经来到这短暂、痛苦的世界,就为我做爱心服务吧!
BG 9.34: 总用心想着我;成为我的奉献者,向我顶礼,崇拜我。你这样全神贯注于我,就一定会来到我这里。
2009年1月22日星期四
第八章 到至尊者那里去
BG 8.1: 阿尔诸纳询问道:啊!我的主,至尊的人!什么是梵?什么是自我?什么是功利性活动?这个物质展示是什么?半神人又是什么?请向我解释这一切。
BG 8.2: 玛杜苏丹啊!谁是祭祀的主人?祂是怎样住在躯体中的?做奉爱服务的人怎么能在死亡时知道您?
BG 8.3: 至尊人格首神说:不可毁灭的超然生物称为梵,其永恒的本质称为自我。孕育生物物质躯体的活动称为功利性活动。
BG 8.4: 有物质躯体的生物中最优秀的人啊!不断变化着的物质自然称为物质展示(阿迪布塔)。 至尊主的宇宙形象称为阿迪戴瓦,这个形象中有像太阳神和月神那样的全体半神人。而我,以超灵的形式居住在每个有物质躯体的生物心中的至尊主,称为祭祀之主(阿迪雅格亚)。
BG 8.5: 在死亡时铭记着我离开躯体的人,立即获得我的本质。这是毫无疑问的。
BG 8.6: 琨缇的儿子啊!人在离开躯体时无论记起什么情形,就必会到达那情景。
BG 8.7: 因此,阿尔诸纳,你应该总想着我奎师那的形象,同时继续履行你打仗的规定职责。把你的活动献给我,把心念和智力固定在我身上,你无疑必将到我那里去。
BG 8.8: 帕尔塔啊!谁冥想作为至尊人格首神的我,始终用心铭记我,不偏离正途,谁就必然到我那里去。
BG 8.9: 应该冥想至尊人是全知、最老的,是主宰,比最小的还小,是万物的维系者,超出所有的物质概念,不可思议,永远是一个人。祂像太阳一样光芒万丈。祂是超然的,在物质自然之外。
BG 8.10: 死亡时把生命之气固定在两眉间,并用瑜伽的力量全神贯注、满怀热爱之情地记着至尊主,就必将到至尊人格首神那里去。
BG 8.11: 精通韦达经的人、发“欧么卡尔”音的人和属于弃绝阶层的伟大圣人,进入梵。想达到这种完美境界的人禁欲。我现在就给你简单扼要地解释这个使人获救的程序。
BG 8.12: 瑜伽的状态是脱离感官活动的状态。关闭所有的感官之门,把注意力固定在心中,把生命之气集中在头顶,使自己稳定地处在瑜伽的状态中。
BG 8.13: 人处在这种瑜伽状态中后,念出神圣的音节欧么(oà)——至高无上的字母组合,如果此时想着至尊人格首神离开躯体,就必将到达灵性星球。
BG 8.14: 普瑞塔的儿子啊!对毫不偏离地总记着我的人来说,我是容易得到的,因为他一直不断地为我做奉爱服务。
BG 8.15: 伟大的灵魂——热爱着我的瑜伽师,到我那里后永不重返这个充满痛苦的短暂世界,因为他们达到了最高的完美境界。
BG 8.16: 在物质世界中,从最高等的星球到最低等的星球,都是有生死轮回的痛苦之地。但是,琨缇的儿子啊!到达我住所的人,永远不再投生。
BG 8.17: 人类的一千个年代之和等于布茹阿玛的一个白天,他的一个夜晚是同样长的一段时间。
BG 8.18: 在布茹阿玛的白天一开始,众生从不展示的状态中展示出来;当布茹阿玛的夜晚降临时,众生又进入不展示的状态。
BG 8.19: 普瑞塔的儿子啊!一次又一次,布茹阿玛的白天来临时,众生展示出来;布茹阿玛的夜晚降临时,众生无助地遭毁灭。
BG 8.20: 超出这个展示和不展示的物质,还有一个永恒的、不展示的自然。它至高无上,永不毁灭。当这个世界里的一切都被毁灭时,那个永恒的自然依旧存在着。
BG 8.21: 那个被韦丹塔主义者描述为是不展示和绝无错误的自然,那个被称为至高无上的目的地,那个到达后永不返回的地方,就是我至高无上的住所。
BG 8.22: 普瑞塔的儿子啊!人可以通过做纯粹的奉爱服务获得比一切都伟大的至尊人格首神。祂虽然在自己的住所里,但却无所不在,一切都在祂之中。
BG 8.23: 巴茹阿特族中最优秀的人啊!我现在就要给你解释瑜伽师什么时间离开这个世界还会再回来,什么时间离开这个世界不会再回来。
BG 8.24: 在火神的影响下,在光明中,在白天的吉祥时刻,在从新月到满月的十四天里,或者当太阳在北方运行的六个月间,了解至尊梵的人离开这个世界后到至尊者那里去。
BG 8.25: 在有烟时,在黑夜,在满月后的十四天里,或者当太阳经过南方的六个月间,神秘主义者离开这个世界后到达月球,但还会再回来。
BG 8.26: 根据韦达经的观点,离开这个世界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在光明中,一种是在黑暗里。在光明中离开的人不回来,在黑暗里离开的人还会再回来。
BG 8.27: 阿尔诸纳啊!奉献者虽然知道这两条途径,但却永不被迷惑。因此,始终不懈地做奉爱服务吧!
BG 8.28: 走奉爱服务之途的人,不缺少通过研习韦达经、举行祭祀、进行苦行和施舍,以及从事哲学研究和功利性活动带来的结果。他仅仅通过做奉爱服务,就能得到这一切,而且在最后到达至尊者的永恒住所。
BG 8.2: 玛杜苏丹啊!谁是祭祀的主人?祂是怎样住在躯体中的?做奉爱服务的人怎么能在死亡时知道您?
BG 8.3: 至尊人格首神说:不可毁灭的超然生物称为梵,其永恒的本质称为自我。孕育生物物质躯体的活动称为功利性活动。
BG 8.4: 有物质躯体的生物中最优秀的人啊!不断变化着的物质自然称为物质展示(阿迪布塔)。 至尊主的宇宙形象称为阿迪戴瓦,这个形象中有像太阳神和月神那样的全体半神人。而我,以超灵的形式居住在每个有物质躯体的生物心中的至尊主,称为祭祀之主(阿迪雅格亚)。
BG 8.5: 在死亡时铭记着我离开躯体的人,立即获得我的本质。这是毫无疑问的。
BG 8.6: 琨缇的儿子啊!人在离开躯体时无论记起什么情形,就必会到达那情景。
BG 8.7: 因此,阿尔诸纳,你应该总想着我奎师那的形象,同时继续履行你打仗的规定职责。把你的活动献给我,把心念和智力固定在我身上,你无疑必将到我那里去。
BG 8.8: 帕尔塔啊!谁冥想作为至尊人格首神的我,始终用心铭记我,不偏离正途,谁就必然到我那里去。
BG 8.9: 应该冥想至尊人是全知、最老的,是主宰,比最小的还小,是万物的维系者,超出所有的物质概念,不可思议,永远是一个人。祂像太阳一样光芒万丈。祂是超然的,在物质自然之外。
BG 8.10: 死亡时把生命之气固定在两眉间,并用瑜伽的力量全神贯注、满怀热爱之情地记着至尊主,就必将到至尊人格首神那里去。
BG 8.11: 精通韦达经的人、发“欧么卡尔”音的人和属于弃绝阶层的伟大圣人,进入梵。想达到这种完美境界的人禁欲。我现在就给你简单扼要地解释这个使人获救的程序。
BG 8.12: 瑜伽的状态是脱离感官活动的状态。关闭所有的感官之门,把注意力固定在心中,把生命之气集中在头顶,使自己稳定地处在瑜伽的状态中。
BG 8.13: 人处在这种瑜伽状态中后,念出神圣的音节欧么(oà)——至高无上的字母组合,如果此时想着至尊人格首神离开躯体,就必将到达灵性星球。
BG 8.14: 普瑞塔的儿子啊!对毫不偏离地总记着我的人来说,我是容易得到的,因为他一直不断地为我做奉爱服务。
BG 8.15: 伟大的灵魂——热爱着我的瑜伽师,到我那里后永不重返这个充满痛苦的短暂世界,因为他们达到了最高的完美境界。
BG 8.16: 在物质世界中,从最高等的星球到最低等的星球,都是有生死轮回的痛苦之地。但是,琨缇的儿子啊!到达我住所的人,永远不再投生。
BG 8.17: 人类的一千个年代之和等于布茹阿玛的一个白天,他的一个夜晚是同样长的一段时间。
BG 8.18: 在布茹阿玛的白天一开始,众生从不展示的状态中展示出来;当布茹阿玛的夜晚降临时,众生又进入不展示的状态。
BG 8.19: 普瑞塔的儿子啊!一次又一次,布茹阿玛的白天来临时,众生展示出来;布茹阿玛的夜晚降临时,众生无助地遭毁灭。
BG 8.20: 超出这个展示和不展示的物质,还有一个永恒的、不展示的自然。它至高无上,永不毁灭。当这个世界里的一切都被毁灭时,那个永恒的自然依旧存在着。
BG 8.21: 那个被韦丹塔主义者描述为是不展示和绝无错误的自然,那个被称为至高无上的目的地,那个到达后永不返回的地方,就是我至高无上的住所。
BG 8.22: 普瑞塔的儿子啊!人可以通过做纯粹的奉爱服务获得比一切都伟大的至尊人格首神。祂虽然在自己的住所里,但却无所不在,一切都在祂之中。
BG 8.23: 巴茹阿特族中最优秀的人啊!我现在就要给你解释瑜伽师什么时间离开这个世界还会再回来,什么时间离开这个世界不会再回来。
BG 8.24: 在火神的影响下,在光明中,在白天的吉祥时刻,在从新月到满月的十四天里,或者当太阳在北方运行的六个月间,了解至尊梵的人离开这个世界后到至尊者那里去。
BG 8.25: 在有烟时,在黑夜,在满月后的十四天里,或者当太阳经过南方的六个月间,神秘主义者离开这个世界后到达月球,但还会再回来。
BG 8.26: 根据韦达经的观点,离开这个世界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在光明中,一种是在黑暗里。在光明中离开的人不回来,在黑暗里离开的人还会再回来。
BG 8.27: 阿尔诸纳啊!奉献者虽然知道这两条途径,但却永不被迷惑。因此,始终不懈地做奉爱服务吧!
BG 8.28: 走奉爱服务之途的人,不缺少通过研习韦达经、举行祭祀、进行苦行和施舍,以及从事哲学研究和功利性活动带来的结果。他仅仅通过做奉爱服务,就能得到这一切,而且在最后到达至尊者的永恒住所。
2009年1月21日星期三
第一篇 第03章 毕达哥拉斯
第三章畢達哥拉斯
畢達哥拉斯對古代和近代的影響是我這一章的主題﹔無論就他的聰明而論或是就他 的不聰明而論﹐畢達哥拉斯都是自有生民以來在思想方面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數學﹐在 證明式的演繹推論的意義上的數學﹐是從他開始的﹔而且數學在他的思想中乃是與一種 特殊形式的神秘主義密切地結合在一起的。自從他那時以來﹐而且一部分是由於他的緣 故﹐數學對於哲學的影響一直都是既深刻而又不幸的。
讓我們先從關於他生平已知的一些很少的事實談起。他是薩摩島的人﹐大約鼎盛於 公元前523年。有人說他是一個殷實的公民叫做姆奈薩爾克的兒子﹐另有人說他是亞波羅 神的兒子﹔我請讀者們在這兩說中自行選擇一種。在他的時代﹐薩摩被僭主波呂克拉底 所統治著﹐這是一個發了大財的老流氓﹐有著一支龐大的海軍。
薩摩是米利都的商業競爭者﹔它的商人足跡遠達以礦產著名的西班牙塔爾特蘇斯地 方。波呂克拉底大約於公元前535年成為薩摩的僭主﹐一直統治到公元前515年為止。他 是不大顧慮道德的責難的﹔他趕掉了他的兩個兄弟﹐他們原是和他一起搞僭主政治的﹐ 他的海軍大多用於進行海上掠奪。不久之前米利都臣服於波斯的這件事情對他非常有利。 為了阻止波斯人繼續向西擴張﹐他便和埃及國王阿馬西斯聯盟。但是當波斯王堪比西斯 集中全力徵服埃及時﹐波呂克拉底認識到他會要勝利﹐於是就改變了立場。他派遣一支 由他的政敵所組成的艦隊去進攻埃及﹔但是水兵們叛變了﹐回到薩摩島向他進攻。雖然 他戰勝了他們﹐但是最後還是中了一樁利用他的貪財心的陰謀而垮台了。在薩爾底斯的 波斯總督假裝著要背叛波斯大王﹐並願拿出一大筆錢來酬答波呂克拉底對他的援助﹔波 呂克拉底到大陸上去會晤波斯總督時﹐便被捕獲並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波呂克拉底是一位藝術的保護主﹐並曾以許多了不起的建築美化了薩摩。安那克裏 昂就是他的宮廷詩人。然而畢達哥拉斯卻不喜歡他的政府﹐所以便離開了薩摩島。據說 ––而且不是不可能的––畢達哥拉斯到過埃及﹐他的大部分智慧都是在那裏學得的﹔ 無論情形如何﹐可以確定的是他最後定居於意大利南部的克羅頓。
意大利南部的各希臘城市也象薩摩島和米利都一樣﹐都是富庶繁榮的﹔此外﹐它們 又遭受不到波斯人的威脅。最大的兩個城市是西巴瑞斯和克羅頓。西巴瑞斯的奢華至 今還膾炙人口﹔據狄奧多羅斯說﹐它的人口當全盛時期曾達三十萬人之多﹐雖然無疑地 這是一種誇大。克羅頓與西巴瑞斯的大小大致相等。兩個城市都靠輸入伊奧尼亞的貨物 至意大利為生﹐一部分貨物是做為意大利的消費品﹐一部分則從西部海岸轉口至高盧和 西班牙。意大利的許多希臘城市彼此激烈地進行征戰﹔當畢達哥拉斯到達克羅頓的時候﹐ 克羅頓剛剛被勞克瑞所戰敗。然而在畢達哥拉斯到達之後不久﹐克羅頓對西巴瑞斯的戰 爭便取得了完全的勝利﹐西巴瑞斯徹底地被毀滅了﹙公元前510年﹚。西巴瑞斯與米利都 在商業上一直有密切的聯繫。克羅頓以醫學著名﹔克羅頓有一個人德謨西底斯曾經做過 波呂克拉底的御醫﹐後來又作過大流士的御醫。畢達哥拉斯和他的弟子在克羅頓建立了 一個團體﹐這個團體有一個時期在該城中是很有影響的。但是最後﹐公民們反對他﹐於 是他就搬到梅達彭提翁﹙也在意大利南部﹚﹐並死於此處。不久他就成為一個神話式的 人物﹐被賦與了種種奇跡和神力﹐但是他也是一個數學家學派的創立者。這樣﹐就有 兩種相反的傳說爭論著他的事跡﹐而真相便很難弄清楚。
畢達哥拉斯是歷史上最有趣味而又最難理解的人物之一。不僅關於他的傳說幾乎是 一堆難分難解的真理與荒誕的混合﹐而且即使是在這些傳說的最單純最少爭論的形式裏﹐ 它們也向我們提供了一種最奇特的心理學。簡單地說來﹐可以把他描寫成是一種愛因斯 坦與艾地夫人的結合。他建立了一種宗教﹐主要的教義是靈魂的輪回和吃豆子的罪惡 性。他的宗教體現為一種宗教團體﹐這一教團到處取得了對於國家的控制權並建立起一 套聖人的統治。但是未經改過自新的人渴望著吃豆子﹐於是就遲早都反叛起來了。
畢達哥拉斯教派有一些規矩是﹕
1﹒禁食豆子。
2﹒東西落下了﹐不要揀起來。
3﹒不要去碰白公雞。
4﹒不要擘開面包。
5﹒不要邁過門閂。
6﹒不要用鐵撥火。
7﹒不要吃整個的面包。
8﹒不要招花環。
9﹒不要坐在鬥上。
10﹒不要吃心。
11﹒不要在大路上行走。
12﹒房裏不許有燕子。
13﹒鍋從火上拿下來的時候﹐不要把鍋的印跡留在灰上﹐而要把它抹掉。
14﹒不要在光亮的旁邊照鏡子。
15﹒當你脫下睡衣的時候﹐要把它捲起﹐把身上的印跡摩平。
所有這些誡命都屬於原始的禁忌觀念。
康福德﹙《從宗教到哲學》﹚說﹐在他看來﹐“畢達哥拉斯代表著我們所認為與科 學傾向相對立的那種神秘傳統的主潮。”他認為巴門尼德––他稱之為“邏輯的發現者” ––“是畢達哥拉斯的一個支派﹐而柏拉圖本人則從意大利哲學獲得了他的靈感的主要 來源”。他說畢達哥拉斯主義是奧爾弗斯教內部的一種改良運動﹐而奧爾弗斯教又是狄 奧尼索斯崇拜中的改良運動。理性的東西與神秘的東西之互相對立貫穿著全部的歷史﹐ 它在希臘人中間最初表現為奧林匹克的神與其他較為不開化的神之間的對立﹐後者更接 近於人類學者們所研究的原始信仰。在這個分野上﹐畢達哥拉斯是站在神秘主義方面的﹐ 雖然他的神秘主義具有一種特殊的理智性質。他認為他自己具有一種半神明的性質﹐而 且似乎還曾說過﹐“既有人﹐又有神﹐也還有象畢達哥拉斯這樣的生物。”康福德說﹐ 受他所鼓舞的各種體系“都是傾向於出世的﹐把一切價值都置於上帝的不可見的統一性 之中﹐並且把可見的世界斥為虛幻的﹐說它是一種混濁的介質﹐其中上天的光線在霧色 和黑暗之中遭到了破壞﹐受到了蒙蔽”。
狄凱阿克斯說﹐畢達哥拉斯教導說﹐“首先﹐靈魂是個不朽的東西﹐它可以轉變成 別種生物﹔其次﹐凡是存在的事物﹐都要在某種循環裏再生﹐沒有什麼東西是絕對新的﹔ 一切生來具有生命的東西都應該認為是親屬。”據說﹐畢達哥拉斯好象聖法蘭西斯一 樣地曾向動物說法。
在他建立的團體裏﹐不分男女都可以參加﹔財產是公有的﹐而且有一種共同的生活 方式﹐甚至於科學和數學的發現也認為是集體的﹐而且﹐在一種神秘的意義上﹐都得歸 功於畢達哥拉斯﹔甚至於在他死後也還是如此。梅達彭提翁的希巴索斯曾違反了這條規 矩﹐便因船只失事而死﹐這是神對於他的不虔誠而震怒的結果。
但是這一切與數學又有什麼關繫呢﹖它們是通過一種讚美沉思生活的道德觀而被聯 系在一片的。伯奈特把這種道德觀總結如下﹕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都是異鄉人﹐身體就是靈魂的墳墓﹐然而我們決不可以自殺以 求逃避﹔因為我們是上帝的所有物﹐上帝是我們的牧人﹐沒有他的命令我們就沒權利逃 避。在現世生活裏有三種人﹐正象到奧林匹克運動會上來的也有三種人一樣。那些來作 買賣的人都屬於最低的一等﹐比他們高一等的是那些來競賽的人。然而﹐最高的一種乃 是那些只是來觀看的人們。因此﹐一切中最偉大的淨化便是無所為而為的科學﹐唯有獻 身於這種事業的人﹐亦即真正的哲學家﹐才真能使自己擺脫'生之巨輪'。”文字涵義 的變化往往是非常有啟發意義的。我在上文已經提到“狂歡”﹙orgy﹚那個字﹔現在我 就要談談“理論”﹙theory﹚這個字。這個字原來是奧爾弗斯教派的一個字﹐康福德解 釋為“熱情的動人的沉思”。他說﹐在這種狀態之中“觀察者與受苦難的上帝合而為一﹐ 在他的死亡中死去﹐又在他的新生中復活”﹔對於畢達哥拉斯﹐這種“熱情的動人的沉 思”乃是理智上的﹐而結果是得出數學的知識。這樣﹐通過了畢達哥拉斯主義﹐“理論” 就逐漸地獲得了它的近代意義﹔然而對一切為畢達哥拉斯所鼓舞的人們來說﹐它一直保 存著一種狂醉式的啟示的成份。這一點﹐對於那些在學校裏無可奈何地學過一些數學的 人們來說﹐好象是很奇怪的﹔然而對於那些時時經驗著由於數學上的豁然貫通而感到沉 醉歡欣的人們來說﹐對於那些喜愛數學的人們來說﹐畢達哥拉斯的觀點則似乎是十分自 然的﹐縱令它是不真實的。仿佛經驗的哲學家只是材料的奴隸﹐而純粹的數學家﹐正象 音樂家一樣﹐才是他那秩序井然的美麗世界的自由創造者。
最有趣的是﹐我們從伯奈特敘述的畢達哥拉斯的倫理學裏﹐可以看出與近代價值相 反的觀念。譬如在一場足球賽裏﹐有近代頭腦的人總認為足球員要比觀眾偉大得多。至 於國家﹐情形也類似﹕他們對於政治家﹙政治家是比賽中的競爭者﹚的崇拜有甚於對於 那些僅僅是旁觀者的人們。這一價值的變化與社會制度的改變有關––戰士﹑君子﹑財 閥﹑獨裁者﹐各有其自己的善與真的標准。君子在哲學理論方面曾經有過長期的當權時 代﹐因為他是和希臘天才結合在一片的﹐因為沉思的德行獲得了神學的保證﹐也因為無 所為而為的真理這一理想莊嚴化了學院的生活。君子可以定義為平等人的社會中的一分 子﹐他們靠奴隸勞動而過活﹐或者至少也是依靠那些毫無疑問地位卑賤的勞動人民而過 活。應該注意到在這個定義裏也包括著聖人與賢人﹐因為就這些聖賢的生活而論﹐他們 也是耽於沉思的而不是積極活動的。
近代關於真理的定義﹐例如實用主義的和工具主義的關於真理的定義﹐就是實用的 而不是沉思的﹐它是由於與貴族政權相反對的工業文明所激起的。
無論人們對於容許奴隸制存在的社會制度懷著怎樣的想法﹐但正是從上面那種意義 的君子那裏﹐我們才有了純粹的數學。沉思的理想既能引人創造出純粹的數學﹐所以就 是一種有益的活動的根源﹔這一點就增加了它的威望﹐並使它在神學方面﹑倫理學方面 和哲學方面獲得了一種在其他情況下所不能享有的成功。
關於畢達哥拉斯之作為一個宗教的先知與作為一個純粹的數學家這兩方面﹐我們已 經解釋得很多了。在這兩方面﹐他都有著無可估計的影響﹐而且這兩方面在當時也不象 近代人所想象的那樣是分離開來的。
大多數的科學從它們的一開始就是和某些錯誤的信仰形式聯繫在一片的﹐這就使它 們具有一種虛幻的價值。天文學和佔星學聯繫在一片﹐化學和煉丹術聯繫在一片。數學 則結合了一種更精致的錯誤類型。數學的知識看來是可靠的﹑準確的﹐而且可以應用於 真實的世界。此外﹐它還是由於純粹的思維而獲得的﹐並不需要觀察。因此之故﹐人們 就以為它提供了日常經驗的知識所無能為力的理想。人們根據數學便設想思想是高於感 官的﹐直覺是高於觀察的。如果感官世界與數學不符﹐那麼感官世界就更糟糕了。人們 便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尋求更能接近於數學家的理想的方法﹐而結果所得的種種啟示就成 了形而上學與知識論中許多錯誤的根源。這種哲學形式也是從畢達哥拉斯開始的。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畢達哥拉斯說“萬物都是數”。這一論斷如以近代的方式加以 解釋的話﹐在邏輯上是全無意義的﹐然而畢達哥拉斯所指的卻並不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他發現了數在音樂中的重要性﹐數學名詞裏的“調和中項”與“調和級數”就仍然保存 著畢達哥拉斯為音樂和數學之間所建立的那種聯繫。他把數想象為象是表現在骰子上或 者紙牌上的那類形狀。我們至今仍然說數的平方與立方﹐這些名詞就是從他那裏來的。 他還提到長方形數目﹑三角形數目﹑金字塔形數目等等。這些都是構成上述各種形狀所 必需的數目小塊塊﹙或者我們更自然一些應該說是些數目的小球球﹚。他把世界假想為 原子的﹐把物體假想為是原子按各種不同形式排列起來而構成的分子所形成的。他希望 以這種方式使算學成為物理學的以及美學的根本研究對象。
畢達哥拉斯的最偉大的發現﹐或者是他的及門弟子的最偉大的發現﹐就是關於直角 三角形的命題﹔即直角兩夾邊的平方的和等於另一邊的平方﹐即弦的平方。埃及人已經 知道三角形的邊長若為3﹐4﹐5的話﹐則必有一個直角。但是顯然希臘人是最早觀察到3 2+42=52的﹐並且根據這一提示發現了這個一般命題的證明。
然而不幸﹐畢達哥拉斯的定理立刻引到了不可公約數(無理數)的發現﹐這似乎否定 了他的全部哲學。在一個等邊直角三角形裏﹐弦的平方等於每一邊平方的二倍。讓我們 假設每邊長一時﹐那麼弦應該有多麼長呢﹖讓我們假設它的長度是m/n時。那麼m2/n2=2。 如果m和n有一個公約數﹐我們可以把它消去﹐於是m和n必有一個是奇數。現在m2﹦2n2﹐ 所以m是偶數﹐所以m也是偶數﹔因此n就是奇數。假設m﹦2p。那末4p2=2n2﹐因此n2=2p 2﹐而因此n便是偶數﹐與假設相反。所以就沒有m/n的分數可以約盡弦。以上的證明﹐實 質上就是歐幾裏德第十編中的證明。
這種論證就證明瞭無論我們採取什麼樣的長度單位﹐總會有些長度對於那個單位不 能具有確切的數目關繫﹔也就是說﹐不能有兩個整數m﹑n﹐從而使問題中的m倍的長度等 於n倍的單位。這就使得希臘的數學家們堅信﹐幾何學的成立必定是獨立的而與算學無關。 柏拉圖對話錄中有幾節可以證明﹐在他那時候已經有人獨立地處理幾何學了﹔幾何學完 成於歐幾裏德。歐幾裏德在第二編中從幾何上證明瞭許多我們會自然而然用代數來證明 的東西﹐例如(a+b)2=a2+2ab+b2。正是因為有不可公約數的困難﹐他才認為這種辦法是 必要的。他在第五編﹑第六編中論比例時﹐情形也是如此。整個體系在邏輯上是醒目的﹐ 並且已經預示著十九世紀數學家們的嚴謹了。只要關於不可公約數還沒有恰當的算學理 論存在時﹐則歐幾裏德的方法便是幾何學中最好的可能方法。當笛卡兒介紹了坐標幾何 學﹙解析幾何﹚從而再度確定了算學至高無上的地位時﹐他曾設想不可公約數的問題有 解決的可能性﹐雖然在他那時候還不曾發現這種解法。
幾何學對於哲學與科學方法的影響一直是深遠的。希臘人所建立的幾何學是從自明 的﹑或者被認為是自明的公理出發﹐根據演繹的推理前進﹐而達到那些遠不是自明的定 理。公理和定理被認為對於實際空間是真確的﹐而實際空間又是經驗中所有的東西。這 樣﹐首先注意到自明的東西然後再運用演繹法﹐就好像是可能發現實際世界中一切事物 了。這種觀點影響了柏拉圖和康德以及他們兩人之間的大部分的哲學家。“獨立宣言” 說﹕“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自明的”﹐其本身便脫胎於歐幾裏德。十八世紀天賦人權 的學說﹐就是一種在政治方面追求歐幾裏德式的公理。牛頓的《原理》一書﹐儘管它 的材料公認是經驗的﹐但是它的形式卻完全是被歐幾裏德所支配著的。嚴格的經院形式 的神學﹐其體裁也出於同一個來源。個人的宗教得自天人感通﹐神學則得自數學﹔而這 兩者都可以在畢達哥拉斯的身上找到。
我相信﹐數學是我們信仰永恆的與嚴格的真理的主要根源﹐也是信仰有一個超感的 可知的世界的主要根源。幾何學討論嚴格的圓﹐但是沒有一個可感覺的對象是嚴格地圓 形的﹔無論我們多麼小心謹慎地使用我們的圓規﹐總會有某些不完備和不規則的。這就 提示了一種觀點﹐即一切嚴格的推理只能應用於與可感覺的對象相對立的理想對象﹔很 自然地可以再進一步論證說﹐思想要比感官更高貴而思想的對象要比感官知覺的對象更 真實。神秘主義關於時間與永恆的關繫的學說﹐也是被純粹數學所鞏固起來的﹔因為數 學的對象﹐例如數﹐如其是真實的話﹐必然是永恆的而不在時間之內。這種永恆的對象 就可以被想象成為上帝的思想。因此﹐柏拉圖的學說是﹕上帝是一位幾何學家﹔而詹姆 士˙琴斯爵士也相信上帝嗜好算學。與啟示的宗教相對立的理性主義的宗教﹐自從畢達 哥拉斯之後﹐尤其是從柏拉圖之後﹐一直是完全被數學和數學方法所支配著的。
數學與神學的結合開始於畢達哥拉斯﹐它代表了希臘的﹑中世紀的以及直迄康德為 止的近代的宗教哲學的特徵。畢達哥拉斯以前的奧爾弗斯教義類似於亞洲的神秘教。但 是在柏拉圖﹑聖奧古斯丁﹑托馬斯˙阿奎那﹑笛卡爾﹑斯賓諾莎和康德的身上都有著一 種宗教與推理的密切交織﹐一種道德的追求與對於不具時間性的事物之邏輯的崇拜的密 切交織﹔這是從畢達哥拉斯而來的﹐並使得歐洲的理智化了的神學與亞洲的更為直接了 當的神秘主義區別開來。只是到了最近的時期﹐人們才可能明確地說出畢達哥拉斯錯在 哪裏。我不知道還有什麼別人對於思想界有過象他那麼大的影響。我所以這樣說﹐是因 為所謂柏拉圖主義的東西倘若加以分析﹐就可以發現在本質上不過是畢達哥拉斯主義罷 了。有一個只能顯示於理智而不能顯示於感官的永恆世界﹐全部的這一觀念都是從畢達 哥拉斯那裏得來的。如果不是他﹐基督徒便不會認為基督就是道﹔如果不是他﹐神學家 就不會追求上帝存在與靈魂不朽的邏輯證.明.。但是在他的身上﹐這一切還都不顯著。 下面就要談到這一切是怎樣變得顯著的。
畢達哥拉斯對古代和近代的影響是我這一章的主題﹔無論就他的聰明而論或是就他 的不聰明而論﹐畢達哥拉斯都是自有生民以來在思想方面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數學﹐在 證明式的演繹推論的意義上的數學﹐是從他開始的﹔而且數學在他的思想中乃是與一種 特殊形式的神秘主義密切地結合在一起的。自從他那時以來﹐而且一部分是由於他的緣 故﹐數學對於哲學的影響一直都是既深刻而又不幸的。
讓我們先從關於他生平已知的一些很少的事實談起。他是薩摩島的人﹐大約鼎盛於 公元前523年。有人說他是一個殷實的公民叫做姆奈薩爾克的兒子﹐另有人說他是亞波羅 神的兒子﹔我請讀者們在這兩說中自行選擇一種。在他的時代﹐薩摩被僭主波呂克拉底 所統治著﹐這是一個發了大財的老流氓﹐有著一支龐大的海軍。
薩摩是米利都的商業競爭者﹔它的商人足跡遠達以礦產著名的西班牙塔爾特蘇斯地 方。波呂克拉底大約於公元前535年成為薩摩的僭主﹐一直統治到公元前515年為止。他 是不大顧慮道德的責難的﹔他趕掉了他的兩個兄弟﹐他們原是和他一起搞僭主政治的﹐ 他的海軍大多用於進行海上掠奪。不久之前米利都臣服於波斯的這件事情對他非常有利。 為了阻止波斯人繼續向西擴張﹐他便和埃及國王阿馬西斯聯盟。但是當波斯王堪比西斯 集中全力徵服埃及時﹐波呂克拉底認識到他會要勝利﹐於是就改變了立場。他派遣一支 由他的政敵所組成的艦隊去進攻埃及﹔但是水兵們叛變了﹐回到薩摩島向他進攻。雖然 他戰勝了他們﹐但是最後還是中了一樁利用他的貪財心的陰謀而垮台了。在薩爾底斯的 波斯總督假裝著要背叛波斯大王﹐並願拿出一大筆錢來酬答波呂克拉底對他的援助﹔波 呂克拉底到大陸上去會晤波斯總督時﹐便被捕獲並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波呂克拉底是一位藝術的保護主﹐並曾以許多了不起的建築美化了薩摩。安那克裏 昂就是他的宮廷詩人。然而畢達哥拉斯卻不喜歡他的政府﹐所以便離開了薩摩島。據說 ––而且不是不可能的––畢達哥拉斯到過埃及﹐他的大部分智慧都是在那裏學得的﹔ 無論情形如何﹐可以確定的是他最後定居於意大利南部的克羅頓。
意大利南部的各希臘城市也象薩摩島和米利都一樣﹐都是富庶繁榮的﹔此外﹐它們 又遭受不到波斯人的威脅。最大的兩個城市是西巴瑞斯和克羅頓。西巴瑞斯的奢華至 今還膾炙人口﹔據狄奧多羅斯說﹐它的人口當全盛時期曾達三十萬人之多﹐雖然無疑地 這是一種誇大。克羅頓與西巴瑞斯的大小大致相等。兩個城市都靠輸入伊奧尼亞的貨物 至意大利為生﹐一部分貨物是做為意大利的消費品﹐一部分則從西部海岸轉口至高盧和 西班牙。意大利的許多希臘城市彼此激烈地進行征戰﹔當畢達哥拉斯到達克羅頓的時候﹐ 克羅頓剛剛被勞克瑞所戰敗。然而在畢達哥拉斯到達之後不久﹐克羅頓對西巴瑞斯的戰 爭便取得了完全的勝利﹐西巴瑞斯徹底地被毀滅了﹙公元前510年﹚。西巴瑞斯與米利都 在商業上一直有密切的聯繫。克羅頓以醫學著名﹔克羅頓有一個人德謨西底斯曾經做過 波呂克拉底的御醫﹐後來又作過大流士的御醫。畢達哥拉斯和他的弟子在克羅頓建立了 一個團體﹐這個團體有一個時期在該城中是很有影響的。但是最後﹐公民們反對他﹐於 是他就搬到梅達彭提翁﹙也在意大利南部﹚﹐並死於此處。不久他就成為一個神話式的 人物﹐被賦與了種種奇跡和神力﹐但是他也是一個數學家學派的創立者。這樣﹐就有 兩種相反的傳說爭論著他的事跡﹐而真相便很難弄清楚。
畢達哥拉斯是歷史上最有趣味而又最難理解的人物之一。不僅關於他的傳說幾乎是 一堆難分難解的真理與荒誕的混合﹐而且即使是在這些傳說的最單純最少爭論的形式裏﹐ 它們也向我們提供了一種最奇特的心理學。簡單地說來﹐可以把他描寫成是一種愛因斯 坦與艾地夫人的結合。他建立了一種宗教﹐主要的教義是靈魂的輪回和吃豆子的罪惡 性。他的宗教體現為一種宗教團體﹐這一教團到處取得了對於國家的控制權並建立起一 套聖人的統治。但是未經改過自新的人渴望著吃豆子﹐於是就遲早都反叛起來了。
畢達哥拉斯教派有一些規矩是﹕
1﹒禁食豆子。
2﹒東西落下了﹐不要揀起來。
3﹒不要去碰白公雞。
4﹒不要擘開面包。
5﹒不要邁過門閂。
6﹒不要用鐵撥火。
7﹒不要吃整個的面包。
8﹒不要招花環。
9﹒不要坐在鬥上。
10﹒不要吃心。
11﹒不要在大路上行走。
12﹒房裏不許有燕子。
13﹒鍋從火上拿下來的時候﹐不要把鍋的印跡留在灰上﹐而要把它抹掉。
14﹒不要在光亮的旁邊照鏡子。
15﹒當你脫下睡衣的時候﹐要把它捲起﹐把身上的印跡摩平。
所有這些誡命都屬於原始的禁忌觀念。
康福德﹙《從宗教到哲學》﹚說﹐在他看來﹐“畢達哥拉斯代表著我們所認為與科 學傾向相對立的那種神秘傳統的主潮。”他認為巴門尼德––他稱之為“邏輯的發現者” ––“是畢達哥拉斯的一個支派﹐而柏拉圖本人則從意大利哲學獲得了他的靈感的主要 來源”。他說畢達哥拉斯主義是奧爾弗斯教內部的一種改良運動﹐而奧爾弗斯教又是狄 奧尼索斯崇拜中的改良運動。理性的東西與神秘的東西之互相對立貫穿著全部的歷史﹐ 它在希臘人中間最初表現為奧林匹克的神與其他較為不開化的神之間的對立﹐後者更接 近於人類學者們所研究的原始信仰。在這個分野上﹐畢達哥拉斯是站在神秘主義方面的﹐ 雖然他的神秘主義具有一種特殊的理智性質。他認為他自己具有一種半神明的性質﹐而 且似乎還曾說過﹐“既有人﹐又有神﹐也還有象畢達哥拉斯這樣的生物。”康福德說﹐ 受他所鼓舞的各種體系“都是傾向於出世的﹐把一切價值都置於上帝的不可見的統一性 之中﹐並且把可見的世界斥為虛幻的﹐說它是一種混濁的介質﹐其中上天的光線在霧色 和黑暗之中遭到了破壞﹐受到了蒙蔽”。
狄凱阿克斯說﹐畢達哥拉斯教導說﹐“首先﹐靈魂是個不朽的東西﹐它可以轉變成 別種生物﹔其次﹐凡是存在的事物﹐都要在某種循環裏再生﹐沒有什麼東西是絕對新的﹔ 一切生來具有生命的東西都應該認為是親屬。”據說﹐畢達哥拉斯好象聖法蘭西斯一 樣地曾向動物說法。
在他建立的團體裏﹐不分男女都可以參加﹔財產是公有的﹐而且有一種共同的生活 方式﹐甚至於科學和數學的發現也認為是集體的﹐而且﹐在一種神秘的意義上﹐都得歸 功於畢達哥拉斯﹔甚至於在他死後也還是如此。梅達彭提翁的希巴索斯曾違反了這條規 矩﹐便因船只失事而死﹐這是神對於他的不虔誠而震怒的結果。
但是這一切與數學又有什麼關繫呢﹖它們是通過一種讚美沉思生活的道德觀而被聯 系在一片的。伯奈特把這種道德觀總結如下﹕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都是異鄉人﹐身體就是靈魂的墳墓﹐然而我們決不可以自殺以 求逃避﹔因為我們是上帝的所有物﹐上帝是我們的牧人﹐沒有他的命令我們就沒權利逃 避。在現世生活裏有三種人﹐正象到奧林匹克運動會上來的也有三種人一樣。那些來作 買賣的人都屬於最低的一等﹐比他們高一等的是那些來競賽的人。然而﹐最高的一種乃 是那些只是來觀看的人們。因此﹐一切中最偉大的淨化便是無所為而為的科學﹐唯有獻 身於這種事業的人﹐亦即真正的哲學家﹐才真能使自己擺脫'生之巨輪'。”文字涵義 的變化往往是非常有啟發意義的。我在上文已經提到“狂歡”﹙orgy﹚那個字﹔現在我 就要談談“理論”﹙theory﹚這個字。這個字原來是奧爾弗斯教派的一個字﹐康福德解 釋為“熱情的動人的沉思”。他說﹐在這種狀態之中“觀察者與受苦難的上帝合而為一﹐ 在他的死亡中死去﹐又在他的新生中復活”﹔對於畢達哥拉斯﹐這種“熱情的動人的沉 思”乃是理智上的﹐而結果是得出數學的知識。這樣﹐通過了畢達哥拉斯主義﹐“理論” 就逐漸地獲得了它的近代意義﹔然而對一切為畢達哥拉斯所鼓舞的人們來說﹐它一直保 存著一種狂醉式的啟示的成份。這一點﹐對於那些在學校裏無可奈何地學過一些數學的 人們來說﹐好象是很奇怪的﹔然而對於那些時時經驗著由於數學上的豁然貫通而感到沉 醉歡欣的人們來說﹐對於那些喜愛數學的人們來說﹐畢達哥拉斯的觀點則似乎是十分自 然的﹐縱令它是不真實的。仿佛經驗的哲學家只是材料的奴隸﹐而純粹的數學家﹐正象 音樂家一樣﹐才是他那秩序井然的美麗世界的自由創造者。
最有趣的是﹐我們從伯奈特敘述的畢達哥拉斯的倫理學裏﹐可以看出與近代價值相 反的觀念。譬如在一場足球賽裏﹐有近代頭腦的人總認為足球員要比觀眾偉大得多。至 於國家﹐情形也類似﹕他們對於政治家﹙政治家是比賽中的競爭者﹚的崇拜有甚於對於 那些僅僅是旁觀者的人們。這一價值的變化與社會制度的改變有關––戰士﹑君子﹑財 閥﹑獨裁者﹐各有其自己的善與真的標准。君子在哲學理論方面曾經有過長期的當權時 代﹐因為他是和希臘天才結合在一片的﹐因為沉思的德行獲得了神學的保證﹐也因為無 所為而為的真理這一理想莊嚴化了學院的生活。君子可以定義為平等人的社會中的一分 子﹐他們靠奴隸勞動而過活﹐或者至少也是依靠那些毫無疑問地位卑賤的勞動人民而過 活。應該注意到在這個定義裏也包括著聖人與賢人﹐因為就這些聖賢的生活而論﹐他們 也是耽於沉思的而不是積極活動的。
近代關於真理的定義﹐例如實用主義的和工具主義的關於真理的定義﹐就是實用的 而不是沉思的﹐它是由於與貴族政權相反對的工業文明所激起的。
無論人們對於容許奴隸制存在的社會制度懷著怎樣的想法﹐但正是從上面那種意義 的君子那裏﹐我們才有了純粹的數學。沉思的理想既能引人創造出純粹的數學﹐所以就 是一種有益的活動的根源﹔這一點就增加了它的威望﹐並使它在神學方面﹑倫理學方面 和哲學方面獲得了一種在其他情況下所不能享有的成功。
關於畢達哥拉斯之作為一個宗教的先知與作為一個純粹的數學家這兩方面﹐我們已 經解釋得很多了。在這兩方面﹐他都有著無可估計的影響﹐而且這兩方面在當時也不象 近代人所想象的那樣是分離開來的。
大多數的科學從它們的一開始就是和某些錯誤的信仰形式聯繫在一片的﹐這就使它 們具有一種虛幻的價值。天文學和佔星學聯繫在一片﹐化學和煉丹術聯繫在一片。數學 則結合了一種更精致的錯誤類型。數學的知識看來是可靠的﹑準確的﹐而且可以應用於 真實的世界。此外﹐它還是由於純粹的思維而獲得的﹐並不需要觀察。因此之故﹐人們 就以為它提供了日常經驗的知識所無能為力的理想。人們根據數學便設想思想是高於感 官的﹐直覺是高於觀察的。如果感官世界與數學不符﹐那麼感官世界就更糟糕了。人們 便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尋求更能接近於數學家的理想的方法﹐而結果所得的種種啟示就成 了形而上學與知識論中許多錯誤的根源。這種哲學形式也是從畢達哥拉斯開始的。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畢達哥拉斯說“萬物都是數”。這一論斷如以近代的方式加以 解釋的話﹐在邏輯上是全無意義的﹐然而畢達哥拉斯所指的卻並不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他發現了數在音樂中的重要性﹐數學名詞裏的“調和中項”與“調和級數”就仍然保存 著畢達哥拉斯為音樂和數學之間所建立的那種聯繫。他把數想象為象是表現在骰子上或 者紙牌上的那類形狀。我們至今仍然說數的平方與立方﹐這些名詞就是從他那裏來的。 他還提到長方形數目﹑三角形數目﹑金字塔形數目等等。這些都是構成上述各種形狀所 必需的數目小塊塊﹙或者我們更自然一些應該說是些數目的小球球﹚。他把世界假想為 原子的﹐把物體假想為是原子按各種不同形式排列起來而構成的分子所形成的。他希望 以這種方式使算學成為物理學的以及美學的根本研究對象。
畢達哥拉斯的最偉大的發現﹐或者是他的及門弟子的最偉大的發現﹐就是關於直角 三角形的命題﹔即直角兩夾邊的平方的和等於另一邊的平方﹐即弦的平方。埃及人已經 知道三角形的邊長若為3﹐4﹐5的話﹐則必有一個直角。但是顯然希臘人是最早觀察到3 2+42=52的﹐並且根據這一提示發現了這個一般命題的證明。
然而不幸﹐畢達哥拉斯的定理立刻引到了不可公約數(無理數)的發現﹐這似乎否定 了他的全部哲學。在一個等邊直角三角形裏﹐弦的平方等於每一邊平方的二倍。讓我們 假設每邊長一時﹐那麼弦應該有多麼長呢﹖讓我們假設它的長度是m/n時。那麼m2/n2=2。 如果m和n有一個公約數﹐我們可以把它消去﹐於是m和n必有一個是奇數。現在m2﹦2n2﹐ 所以m是偶數﹐所以m也是偶數﹔因此n就是奇數。假設m﹦2p。那末4p2=2n2﹐因此n2=2p 2﹐而因此n便是偶數﹐與假設相反。所以就沒有m/n的分數可以約盡弦。以上的證明﹐實 質上就是歐幾裏德第十編中的證明。
這種論證就證明瞭無論我們採取什麼樣的長度單位﹐總會有些長度對於那個單位不 能具有確切的數目關繫﹔也就是說﹐不能有兩個整數m﹑n﹐從而使問題中的m倍的長度等 於n倍的單位。這就使得希臘的數學家們堅信﹐幾何學的成立必定是獨立的而與算學無關。 柏拉圖對話錄中有幾節可以證明﹐在他那時候已經有人獨立地處理幾何學了﹔幾何學完 成於歐幾裏德。歐幾裏德在第二編中從幾何上證明瞭許多我們會自然而然用代數來證明 的東西﹐例如(a+b)2=a2+2ab+b2。正是因為有不可公約數的困難﹐他才認為這種辦法是 必要的。他在第五編﹑第六編中論比例時﹐情形也是如此。整個體系在邏輯上是醒目的﹐ 並且已經預示著十九世紀數學家們的嚴謹了。只要關於不可公約數還沒有恰當的算學理 論存在時﹐則歐幾裏德的方法便是幾何學中最好的可能方法。當笛卡兒介紹了坐標幾何 學﹙解析幾何﹚從而再度確定了算學至高無上的地位時﹐他曾設想不可公約數的問題有 解決的可能性﹐雖然在他那時候還不曾發現這種解法。
幾何學對於哲學與科學方法的影響一直是深遠的。希臘人所建立的幾何學是從自明 的﹑或者被認為是自明的公理出發﹐根據演繹的推理前進﹐而達到那些遠不是自明的定 理。公理和定理被認為對於實際空間是真確的﹐而實際空間又是經驗中所有的東西。這 樣﹐首先注意到自明的東西然後再運用演繹法﹐就好像是可能發現實際世界中一切事物 了。這種觀點影響了柏拉圖和康德以及他們兩人之間的大部分的哲學家。“獨立宣言” 說﹕“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自明的”﹐其本身便脫胎於歐幾裏德。十八世紀天賦人權 的學說﹐就是一種在政治方面追求歐幾裏德式的公理。牛頓的《原理》一書﹐儘管它 的材料公認是經驗的﹐但是它的形式卻完全是被歐幾裏德所支配著的。嚴格的經院形式 的神學﹐其體裁也出於同一個來源。個人的宗教得自天人感通﹐神學則得自數學﹔而這 兩者都可以在畢達哥拉斯的身上找到。
我相信﹐數學是我們信仰永恆的與嚴格的真理的主要根源﹐也是信仰有一個超感的 可知的世界的主要根源。幾何學討論嚴格的圓﹐但是沒有一個可感覺的對象是嚴格地圓 形的﹔無論我們多麼小心謹慎地使用我們的圓規﹐總會有某些不完備和不規則的。這就 提示了一種觀點﹐即一切嚴格的推理只能應用於與可感覺的對象相對立的理想對象﹔很 自然地可以再進一步論證說﹐思想要比感官更高貴而思想的對象要比感官知覺的對象更 真實。神秘主義關於時間與永恆的關繫的學說﹐也是被純粹數學所鞏固起來的﹔因為數 學的對象﹐例如數﹐如其是真實的話﹐必然是永恆的而不在時間之內。這種永恆的對象 就可以被想象成為上帝的思想。因此﹐柏拉圖的學說是﹕上帝是一位幾何學家﹔而詹姆 士˙琴斯爵士也相信上帝嗜好算學。與啟示的宗教相對立的理性主義的宗教﹐自從畢達 哥拉斯之後﹐尤其是從柏拉圖之後﹐一直是完全被數學和數學方法所支配著的。
數學與神學的結合開始於畢達哥拉斯﹐它代表了希臘的﹑中世紀的以及直迄康德為 止的近代的宗教哲學的特徵。畢達哥拉斯以前的奧爾弗斯教義類似於亞洲的神秘教。但 是在柏拉圖﹑聖奧古斯丁﹑托馬斯˙阿奎那﹑笛卡爾﹑斯賓諾莎和康德的身上都有著一 種宗教與推理的密切交織﹐一種道德的追求與對於不具時間性的事物之邏輯的崇拜的密 切交織﹔這是從畢達哥拉斯而來的﹐並使得歐洲的理智化了的神學與亞洲的更為直接了 當的神秘主義區別開來。只是到了最近的時期﹐人們才可能明確地說出畢達哥拉斯錯在 哪裏。我不知道還有什麼別人對於思想界有過象他那麼大的影響。我所以這樣說﹐是因 為所謂柏拉圖主義的東西倘若加以分析﹐就可以發現在本質上不過是畢達哥拉斯主義罷 了。有一個只能顯示於理智而不能顯示於感官的永恆世界﹐全部的這一觀念都是從畢達 哥拉斯那裏得來的。如果不是他﹐基督徒便不會認為基督就是道﹔如果不是他﹐神學家 就不會追求上帝存在與靈魂不朽的邏輯證.明.。但是在他的身上﹐這一切還都不顯著。 下面就要談到這一切是怎樣變得顯著的。
2009年1月19日星期一
第一篇 第02章 米利都學派
每本哲學史教科書所提到的第一件事都是哲學始於泰勒斯﹐泰勒斯說萬物是由水做 成的。這會使初學者感到洩氣的﹐因為初學者總是力圖––雖說也許並不是很艱苦地– –對哲學懷抱一種似乎為這門課程所應有的那種尊敬。然而我們卻有足夠的理由要推崇 泰勒斯﹐儘管也許是把他當成一位科學家而不是當成一位近代意義上的哲學家來推崇。
泰勒斯是小亞細亞的米利都人﹐米利都是一個繁榮的商業都市﹐其中有大量的奴隸 人口﹐而在自由民中富人和窮人之間又有著尖銳的階級鬥爭。“在米利都﹐人民最初獲 得了勝利﹐殺死了貴族們的妻子兒女﹔後來貴族又佔了上風﹐把他們的對方活活燒死﹐ 拿活人作火把將城內的廣場照得通亮。”在泰勒斯的時代﹐小亞細亞絕大多數的希臘 城市裏都流行著類似的情況。
米利都正象伊奧尼亞其他的商業城市一樣﹐在公元前七世 紀和六世紀﹐在經濟上與政治上有過重要的發展。最初政權屬於佔有土地的貴族﹐但是 逐漸地被商人財閥政治所代替。後來又被僭主所代替﹐僭主﹙照例﹚是由民主黨派的支 持而獲得權力的。呂底亞王國位於希臘海岸城市的東部﹐但是直到尼尼微的陷落﹙公元 前612年﹚為止﹐一直與這些城市維持著友好的關繫。這使得呂底亞可以自由自在地專心 對付西方﹐但是米利都通常總能夠與之保持友好關繫﹐尤其是和最後一個呂底亞王克利 索斯﹐克利索斯是公元前546年被居魯士所徵服的。
米利都也和埃及有著重要的關繫﹐埃 及王是依靠著希臘的僱傭兵的﹐並且開放了一些城市對希臘貿易。希臘在埃及最早的殖 民地﹐是米利都衛隊所佔據的一個要塞﹔但是公元前610-560年這段時期﹐希臘在埃及最 重要的殖民地是達弗尼。耶利米和其他許多猶太逃亡者就在這裏躲避過尼布甲尼撒大王 ﹙耶利米書﹐第43章第5節以下﹚﹔雖然埃及毫無疑問地影響了希臘人﹐猶太人卻並沒有﹐ 我們也不能設想耶利米對於懷疑的伊奧尼亞人除了恐怖之外﹐還會感到什麼別的。
我們知道關於泰勒斯的年代最好的證據﹐就是他以預言一次日蝕而著名﹐根據天文 學家的推算﹐這次日蝕一定是發生在公元前585年。其他現存的證據也都一致把他的活動 大約放在這個時期。預言一次日蝕並不能證明他有什麼特殊的天才。米利都與呂底亞是 聯盟﹐而呂底亞又與巴比倫有文化上的關繫﹔巴比倫的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日蝕大約是 每經十九年的周期就會出現一次。他們能夠大致完全成功地預言月蝕﹐但是在一個地方 看得見的某次日蝕在別個地方卻可以看不見的這一事實卻妨礙了他們對於日蝕的預言。 因此﹐他們只能知道到在某一定的日期便值得人們去期待日蝕的出現﹐這或許便是泰勒 斯所知道的全部。無論是泰勒斯還是巴比倫人﹐都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種周期循環。
據說泰勒斯曾經旅行過埃及﹐並且從這裏給希臘人帶來了幾何學。希臘人所知道的 幾何學大體上是憑經驗的﹐並沒有理由可以相信泰勒斯達到了象後來希臘人所發現的那 種演繹式的證明。他似乎發現了怎樣根據在陸地上的兩點所做的觀察去推算船在海上的 距離﹐以及如何從一個金字塔影子的長度去計算它的高度。有許多其他的幾何定理也都 歸之於他的名下﹐但恐怕是歸錯了的。
他是希臘的七哲之一﹐七哲中每個人都特別以一句格言而聞名﹔傳說他的格言是﹕ “水是最好的”。
根據亞裏士多德的記載﹐泰勒斯以為水是原質﹐其他一切都是由水造成的﹔泰勒斯 又提出大地是浮在水上的。亞裏士多德又提到﹐泰勒斯說過磁石體內具有靈魂﹐因為它 可以使鐵移動﹔又說萬物都充滿了神。萬物都是由水構成的﹐這種說法可以認為是科 學的假說﹐而且絕不是愚蠢的假說。二十年以前﹐人們所接受的觀點是﹕萬物是由氫所 構成的﹐水有三分之二是氫。希臘人是勇於大膽假設的﹐但至少米利都學派卻是準備從 經驗上來考查這些假設的。關於泰勒斯我們知道得太少了﹐因而不可能完全滿意地恢復 他的學說﹐但是關於他的米利都學派的後繼者們﹐我們知道的要多得多﹔因此設想他的 後繼者們的看法有些得自於泰勒斯﹐這是十分合理的。他的科學和哲學都很粗糙﹐但卻 能激發思想與觀察。
關於他雖有許多傳說﹐但是我並不以為人們所知道的多於我上面所提到這幾件事實。 有幾個故事是很有趣的﹐例如亞裏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學》﹙1259a﹚所說的那個故事﹕ “人們指責他的貧困﹐認為這就說明瞭哲學是無用的。據這個故事說﹐他由於精通天象﹐ 所以還在冬天的時候就知道來年的橄欖要有一場大豐收﹔於是他以他所有的一點錢作為 租用丘斯和米利都的全部橄欖榨油器的押金﹐由於當時沒有人跟他爭價﹐他的租價是很 低的。到了收獲的時節﹐突然間需要許多榨油器﹐他就恣意地抬高價錢﹐於是賺了一大 筆錢﹔這樣他就向世界證明瞭只要哲學家們願意﹐就很容易發財致富﹐但是他們的雄心 卻是屬於另外的一種”。
米利都派的第二個哲學家阿那克西曼德比泰勒斯更有趣得多﹐他的年代不能確定﹐ 但是據說在公元前546年他已經六十四歲了﹐並且我們有理由設想這種說法是多少近於真 相的。他認為萬物都出於一種簡單的元質﹐但是那並不是泰勒斯所提出的水﹐或者是我 們所知道的任何其他的實質。它是無限的﹑永恆的而且無盡的﹐而且“它包圍著一切世 界”––因為他認為我們的世界只是許多世界中的一個。元質可以轉化為我們所熟悉的 各式各樣的實質﹐它們又都可以互相轉化。關於這一點﹐他作出了一種重要的﹑極可注 意的論述﹕“萬物所由之而生的東西﹐萬物消滅後複歸於它﹐這是命運規定了的﹐因為 萬物按照時間的秩序﹐為它們彼此間的不正義而互相償補”。
正義的觀念––無論是宇宙的﹑還是人間的––在希臘的宗教和哲學裏所佔的地位﹐ 對於一個近代人來說並不是一下子很容易理解的﹔的確我們的“正義”這個字很難表現 出它的意義來﹐但是也很難找出別的更好的字來。阿那克西曼德所表現的思想似乎是這 樣的﹕世界上的火﹑土和水應該有一定的比例﹐但是每種原素﹙被理解為是一種神﹚都 永遠在試圖擴大自己的領土。然而有一種必然性或者自然律永遠地在校正著這種平衡﹔ 例如只要有了火﹐就會有灰燼﹐灰燼就是土。這種正義的觀念––即不能逾越永恆固定 的界限的觀念––是一種最深刻的希臘信仰。神發正象人一樣﹐也要服從正義。但是這 種至高無上的力量其本身是非人格的﹐而不是至高無上的神。
阿那克西曼德有一種論據證明元質不是水﹐或任何別的已知原素。因為如果其中的 一種是始基﹐那麼它就會徵服其他的原素。亞裏士多德又記載他曾經說過﹐這些已知的 原素是彼此對立的。氣是冷的﹐水是潮的﹐而火是熱的。“因此﹐如果它們任何一種是 無限的﹐那末這時候其餘的便不能存在了。”因此﹐元質在這場宇宙鬥爭中必須是中立 的。
有一種永恆的運動﹐在這一運動的過程中就出現了一切世界的起源。一切世界並不 象在猶太教和基督教的神學裏所說的那樣是被創造出來的﹐而是演化出來的。在動物界 也有演化。當濕原素被太陽蒸發的時候﹐其中便出現了活的生物。人象任何其他動物一 樣也是從魚衍生出來的。人一定是從另一種不同的生物演變出來的﹐因為由於人的嬰兒 期很長﹐他若原來就象現在這樣﹐便一定不能夠生存下來了。
阿那克西曼德充滿了科學的好奇心。據說他是第一個繪制地圖的人。他認為大地的 形狀象一個圓柱。有各種不同的記載說是他曾說過﹕太陽象大地一樣大﹐或大於大地二 十七倍﹐或大於大地二十八倍。
凡是在他有創見的地方﹐他總是科學的和理性主義的。米利都學派三傑中的最後一 個﹐阿那克西美尼﹐並不象阿那克西曼德那樣有趣﹐但是他作出了一些重要的進步。他 的年代不能十分確定。他一定在阿那克西曼德之後﹐而且一定是鼎盛於公元前494年以前﹐ 因為在那一年波斯人鎮壓伊奧尼亞叛亂的時候﹐米利都城便被波斯人毀滅了。
他說基質是氣。靈魂是氣﹔火是稀薄化了的氣﹔當凝聚的時候﹐氣就先變為水﹐如 果再凝聚的時候就變為土﹐最後就變為石頭。這種理論所具有的優點是可以使不同的實 質之間的一切區別都轉化為量的區別﹐完全取決於凝聚的程度如何。
他認為大地的形狀象一個圓桌﹐而且氣包圍著萬物。“正如我們的靈魂是氣﹐並且 把我們結合在一片一樣﹐平息和空氣也包圍著整個世界。”仿佛世界也是在呼吸著似的。
阿那克西美尼在古代要比阿那克西曼德更受人稱贊﹐雖然任何近代人都會做出相反 的評價來。他對於畢達哥拉斯以及對於後來許多的思想都有著重要的影響。畢達哥拉斯 學派發現大地是球狀的﹐但是原子論派則擁護阿那克西美尼的見解﹐認為大地的形狀象 一個圓盤。
米利都學派是重要的﹐並不是因為它的成就﹐而是因為它所嘗試的東西。它的產生 是由於希臘的心靈與巴比倫和埃及相接觸的結果。米利都是一個富庶的商業城市﹐在那 裏原始的偏見和迷信已經由於許多國家的相互交通而被衝淡了。伊奧尼亞直迄公元前五 世紀初期被大流士所徵服為止﹐始終是希臘世界在文化上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幾乎完全 沒有接觸到過與巴庫斯和奧爾弗斯相關連的宗教運動﹔它的宗教是奧林匹克的﹐並且似 乎從來不曾被人們認真地對待過。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的思考可以認 為是科學的假說﹐而且很少表現出來夾雜有任何不恰當的神人同體的願望和道德的觀念。 他們所提出的問題是很好的問題﹐而且他們的努力也鼓舞了後來的研究者。
希臘哲學的下一階段是和意大利南部的希臘城市相聯繫著的﹐它有著更多的宗教性﹐ 特別是有著更多的奧爾弗斯教義––在某些方面是更有趣的﹐它的成就是可讚美的﹐但 是它的精神卻比不上米利都學派那樣科學了。
泰勒斯是小亞細亞的米利都人﹐米利都是一個繁榮的商業都市﹐其中有大量的奴隸 人口﹐而在自由民中富人和窮人之間又有著尖銳的階級鬥爭。“在米利都﹐人民最初獲 得了勝利﹐殺死了貴族們的妻子兒女﹔後來貴族又佔了上風﹐把他們的對方活活燒死﹐ 拿活人作火把將城內的廣場照得通亮。”在泰勒斯的時代﹐小亞細亞絕大多數的希臘 城市裏都流行著類似的情況。
米利都正象伊奧尼亞其他的商業城市一樣﹐在公元前七世 紀和六世紀﹐在經濟上與政治上有過重要的發展。最初政權屬於佔有土地的貴族﹐但是 逐漸地被商人財閥政治所代替。後來又被僭主所代替﹐僭主﹙照例﹚是由民主黨派的支 持而獲得權力的。呂底亞王國位於希臘海岸城市的東部﹐但是直到尼尼微的陷落﹙公元 前612年﹚為止﹐一直與這些城市維持著友好的關繫。這使得呂底亞可以自由自在地專心 對付西方﹐但是米利都通常總能夠與之保持友好關繫﹐尤其是和最後一個呂底亞王克利 索斯﹐克利索斯是公元前546年被居魯士所徵服的。
米利都也和埃及有著重要的關繫﹐埃 及王是依靠著希臘的僱傭兵的﹐並且開放了一些城市對希臘貿易。希臘在埃及最早的殖 民地﹐是米利都衛隊所佔據的一個要塞﹔但是公元前610-560年這段時期﹐希臘在埃及最 重要的殖民地是達弗尼。耶利米和其他許多猶太逃亡者就在這裏躲避過尼布甲尼撒大王 ﹙耶利米書﹐第43章第5節以下﹚﹔雖然埃及毫無疑問地影響了希臘人﹐猶太人卻並沒有﹐ 我們也不能設想耶利米對於懷疑的伊奧尼亞人除了恐怖之外﹐還會感到什麼別的。
我們知道關於泰勒斯的年代最好的證據﹐就是他以預言一次日蝕而著名﹐根據天文 學家的推算﹐這次日蝕一定是發生在公元前585年。其他現存的證據也都一致把他的活動 大約放在這個時期。預言一次日蝕並不能證明他有什麼特殊的天才。米利都與呂底亞是 聯盟﹐而呂底亞又與巴比倫有文化上的關繫﹔巴比倫的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日蝕大約是 每經十九年的周期就會出現一次。他們能夠大致完全成功地預言月蝕﹐但是在一個地方 看得見的某次日蝕在別個地方卻可以看不見的這一事實卻妨礙了他們對於日蝕的預言。 因此﹐他們只能知道到在某一定的日期便值得人們去期待日蝕的出現﹐這或許便是泰勒 斯所知道的全部。無論是泰勒斯還是巴比倫人﹐都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種周期循環。
據說泰勒斯曾經旅行過埃及﹐並且從這裏給希臘人帶來了幾何學。希臘人所知道的 幾何學大體上是憑經驗的﹐並沒有理由可以相信泰勒斯達到了象後來希臘人所發現的那 種演繹式的證明。他似乎發現了怎樣根據在陸地上的兩點所做的觀察去推算船在海上的 距離﹐以及如何從一個金字塔影子的長度去計算它的高度。有許多其他的幾何定理也都 歸之於他的名下﹐但恐怕是歸錯了的。
他是希臘的七哲之一﹐七哲中每個人都特別以一句格言而聞名﹔傳說他的格言是﹕ “水是最好的”。
根據亞裏士多德的記載﹐泰勒斯以為水是原質﹐其他一切都是由水造成的﹔泰勒斯 又提出大地是浮在水上的。亞裏士多德又提到﹐泰勒斯說過磁石體內具有靈魂﹐因為它 可以使鐵移動﹔又說萬物都充滿了神。萬物都是由水構成的﹐這種說法可以認為是科 學的假說﹐而且絕不是愚蠢的假說。二十年以前﹐人們所接受的觀點是﹕萬物是由氫所 構成的﹐水有三分之二是氫。希臘人是勇於大膽假設的﹐但至少米利都學派卻是準備從 經驗上來考查這些假設的。關於泰勒斯我們知道得太少了﹐因而不可能完全滿意地恢復 他的學說﹐但是關於他的米利都學派的後繼者們﹐我們知道的要多得多﹔因此設想他的 後繼者們的看法有些得自於泰勒斯﹐這是十分合理的。他的科學和哲學都很粗糙﹐但卻 能激發思想與觀察。
關於他雖有許多傳說﹐但是我並不以為人們所知道的多於我上面所提到這幾件事實。 有幾個故事是很有趣的﹐例如亞裏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學》﹙1259a﹚所說的那個故事﹕ “人們指責他的貧困﹐認為這就說明瞭哲學是無用的。據這個故事說﹐他由於精通天象﹐ 所以還在冬天的時候就知道來年的橄欖要有一場大豐收﹔於是他以他所有的一點錢作為 租用丘斯和米利都的全部橄欖榨油器的押金﹐由於當時沒有人跟他爭價﹐他的租價是很 低的。到了收獲的時節﹐突然間需要許多榨油器﹐他就恣意地抬高價錢﹐於是賺了一大 筆錢﹔這樣他就向世界證明瞭只要哲學家們願意﹐就很容易發財致富﹐但是他們的雄心 卻是屬於另外的一種”。
米利都派的第二個哲學家阿那克西曼德比泰勒斯更有趣得多﹐他的年代不能確定﹐ 但是據說在公元前546年他已經六十四歲了﹐並且我們有理由設想這種說法是多少近於真 相的。他認為萬物都出於一種簡單的元質﹐但是那並不是泰勒斯所提出的水﹐或者是我 們所知道的任何其他的實質。它是無限的﹑永恆的而且無盡的﹐而且“它包圍著一切世 界”––因為他認為我們的世界只是許多世界中的一個。元質可以轉化為我們所熟悉的 各式各樣的實質﹐它們又都可以互相轉化。關於這一點﹐他作出了一種重要的﹑極可注 意的論述﹕“萬物所由之而生的東西﹐萬物消滅後複歸於它﹐這是命運規定了的﹐因為 萬物按照時間的秩序﹐為它們彼此間的不正義而互相償補”。
正義的觀念––無論是宇宙的﹑還是人間的––在希臘的宗教和哲學裏所佔的地位﹐ 對於一個近代人來說並不是一下子很容易理解的﹔的確我們的“正義”這個字很難表現 出它的意義來﹐但是也很難找出別的更好的字來。阿那克西曼德所表現的思想似乎是這 樣的﹕世界上的火﹑土和水應該有一定的比例﹐但是每種原素﹙被理解為是一種神﹚都 永遠在試圖擴大自己的領土。然而有一種必然性或者自然律永遠地在校正著這種平衡﹔ 例如只要有了火﹐就會有灰燼﹐灰燼就是土。這種正義的觀念––即不能逾越永恆固定 的界限的觀念––是一種最深刻的希臘信仰。神發正象人一樣﹐也要服從正義。但是這 種至高無上的力量其本身是非人格的﹐而不是至高無上的神。
阿那克西曼德有一種論據證明元質不是水﹐或任何別的已知原素。因為如果其中的 一種是始基﹐那麼它就會徵服其他的原素。亞裏士多德又記載他曾經說過﹐這些已知的 原素是彼此對立的。氣是冷的﹐水是潮的﹐而火是熱的。“因此﹐如果它們任何一種是 無限的﹐那末這時候其餘的便不能存在了。”因此﹐元質在這場宇宙鬥爭中必須是中立 的。
有一種永恆的運動﹐在這一運動的過程中就出現了一切世界的起源。一切世界並不 象在猶太教和基督教的神學裏所說的那樣是被創造出來的﹐而是演化出來的。在動物界 也有演化。當濕原素被太陽蒸發的時候﹐其中便出現了活的生物。人象任何其他動物一 樣也是從魚衍生出來的。人一定是從另一種不同的生物演變出來的﹐因為由於人的嬰兒 期很長﹐他若原來就象現在這樣﹐便一定不能夠生存下來了。
阿那克西曼德充滿了科學的好奇心。據說他是第一個繪制地圖的人。他認為大地的 形狀象一個圓柱。有各種不同的記載說是他曾說過﹕太陽象大地一樣大﹐或大於大地二 十七倍﹐或大於大地二十八倍。
凡是在他有創見的地方﹐他總是科學的和理性主義的。米利都學派三傑中的最後一 個﹐阿那克西美尼﹐並不象阿那克西曼德那樣有趣﹐但是他作出了一些重要的進步。他 的年代不能十分確定。他一定在阿那克西曼德之後﹐而且一定是鼎盛於公元前494年以前﹐ 因為在那一年波斯人鎮壓伊奧尼亞叛亂的時候﹐米利都城便被波斯人毀滅了。
他說基質是氣。靈魂是氣﹔火是稀薄化了的氣﹔當凝聚的時候﹐氣就先變為水﹐如 果再凝聚的時候就變為土﹐最後就變為石頭。這種理論所具有的優點是可以使不同的實 質之間的一切區別都轉化為量的區別﹐完全取決於凝聚的程度如何。
他認為大地的形狀象一個圓桌﹐而且氣包圍著萬物。“正如我們的靈魂是氣﹐並且 把我們結合在一片一樣﹐平息和空氣也包圍著整個世界。”仿佛世界也是在呼吸著似的。
阿那克西美尼在古代要比阿那克西曼德更受人稱贊﹐雖然任何近代人都會做出相反 的評價來。他對於畢達哥拉斯以及對於後來許多的思想都有著重要的影響。畢達哥拉斯 學派發現大地是球狀的﹐但是原子論派則擁護阿那克西美尼的見解﹐認為大地的形狀象 一個圓盤。
米利都學派是重要的﹐並不是因為它的成就﹐而是因為它所嘗試的東西。它的產生 是由於希臘的心靈與巴比倫和埃及相接觸的結果。米利都是一個富庶的商業城市﹐在那 裏原始的偏見和迷信已經由於許多國家的相互交通而被衝淡了。伊奧尼亞直迄公元前五 世紀初期被大流士所徵服為止﹐始終是希臘世界在文化上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幾乎完全 沒有接觸到過與巴庫斯和奧爾弗斯相關連的宗教運動﹔它的宗教是奧林匹克的﹐並且似 乎從來不曾被人們認真地對待過。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的思考可以認 為是科學的假說﹐而且很少表現出來夾雜有任何不恰當的神人同體的願望和道德的觀念。 他們所提出的問題是很好的問題﹐而且他們的努力也鼓舞了後來的研究者。
希臘哲學的下一階段是和意大利南部的希臘城市相聯繫著的﹐它有著更多的宗教性﹐ 特別是有著更多的奧爾弗斯教義––在某些方面是更有趣的﹐它的成就是可讚美的﹐但 是它的精神卻比不上米利都學派那樣科學了。
第七章 有关绝对真理的知识
BG 7.1: 至尊人格首神说:普瑞塔的儿子啊!现在听我讲,你只要全神贯注于我,完全意识到我,就能通过这样练瑜伽彻底了解我,摆脱疑惑。
BG 7.2: 我现在就要给你全面讲解这门有关物质与灵性的知识。你知道这门知识后,就知道了一切。
BG 7.3: 在千万人中,也许只有一个人力求达到完美,而在达到完美的人中,很难有一个人真正了解我。
BG 7.4: 土、水、火、气、空间、心念、智力和假我这八种元素,组成我分离出的物质能量。
BG 7.5: 臂力强大的阿尔诸纳啊!除此之外,我还有一种高等能量,由剥削低等能量(这个物质自然)的生物组成。
BG 7.6: 被创造的众生都来源于这两种能量。应该清楚地知道:在这个由物质和灵性能量结合的世界中,我是一切事物的起源及瓦解。
BG 7.7: 赢得财富的人啊!我是至高无上的真理。万事万物都依靠我,就像珍珠穿在线上。
BG 7.8: 琨缇的儿子啊!我是水的滋味,日月的光华,韦达经中的音节欧么(oà);我是空间里的声音,人的能力。
BG 7.9: 我是土原有的芳香,我是火散发的热;我是众生的生命,我是苦行者从事的苦行。
BG 7.10: 普瑞塔的儿子啊!要知道,我是一切存在最初的种子,明智之人的智力,强者超凡的能力。
BG 7.11: 巴茹阿特族的主人(阿尔诸纳)啊!我是强者不带激情和欲望的力量,我是不违反宗教原则的性生活。
BG 7.12: 要知道:一切存在的状态,无论是善良、激情或愚昧的,都是我能量的展示。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是一切,但我是独立的。我不受制于物质自然属性,相反它们在我之中。
BG 7.13: 整个世界被三种属性(善良、激情、愚昧)所迷惑,不了解我。我超越这些属性,而且无穷无尽。
BG 7.14: 我这由物质自然三种属性组成的神性能量难以克服。但是,归依我的人却能轻易地跨越它。
BG 7.15: 邪恶之徒不归依我。他们分别是:粗俗的愚氓,最低贱的人,被错觉窃取了知识的人,以及有不信神的恶魔本性的人。
BG 7.16: 巴茹阿特族中最优秀的人啊!有四种虔诚的人开始为我做奉爱服务。他们是:痛苦的人,追求财富的人,好奇爱问的人和追求绝对真理知识的人。
BG 7.17: 在这些人中,知识完整又一直做纯粹奉爱服务的人最优秀。他非常爱我,我也非常爱他。
BG 7.18: 所有这些奉献者无疑都是心胸开阔的灵魂,但我把了解我的人看成是我自己。由于他为我做超然的服务,他必将达到最高、最完美的目标——获得我。
BG 7.19: 经过许许多多次生死后,真正处在知识层面上的人就会归依我,知道我是一切原因的起因,是一切。这样的灵魂伟大而又罕见。
BG 7.20: 被物质欲望偷去智力的人归依半神人,按自己的本性遵守特定的崇拜规则。
BG 7.21: 我以超灵的身份住在众生心中。谁一旦想崇拜某个半神人,我就会坚定他的信心,以使他能崇拜那个半神人。
BG 7.22: 他怀着这种信心努力崇拜那个半神人,得到他想要的。但事实上,这些好处全是我赐予的。
BG 7.23: 智力欠佳的人崇拜半神人,他们得到的成果有限而短暂。崇拜半神人的人到半神人的星球去,但我的奉献者最终到达我至高无上的星球。
BG 7.24: 不完全了解我的愚蠢之人,以为我——至尊人格首神奎师那,以前不具人格特性,现在才接受了这个“人”的形象。他们知识浅薄,所以不知道我永恒不灭、至高无上的高等本性。
BG 7.25: 我永不向愚蠢、无知的人展示自己。对他们,我用我的内在能量遮住自己,这样他们便不知道我是不经出生就存在的,不知道我是永不犯错的。
BG 7.26: 阿尔诸纳啊!作为至尊人格首神,我知道过去发生的每一件事,现在正发生的一切和将来要发生的一切;我还了解所有的生物。但是,没有谁了解我。
BG 7.27: 啊!巴茹阿特的后裔,征服敌人的人!众生都出生在假象中,被由欲望和憎恨产生的相对性所迷惑。
BG 7.28: 在前世和今生行善并彻底消除了恶报的人,摆脱由错觉产生的相对性,坚定地为我做服务。
BG 7.29: 努力摆脱衰老、死亡的明智之人,通过做奉爱服务托庇于我。他们因为了解有关超然活动的一切,所以实际上就是梵。
BG 7.30: 谁全神贯注于我,知道是我——至尊主,在控制物质展示、半神人及所有的祭祀方法,谁就甚至在死亡时也能意识到我——至尊人格首神。
BG 7.2: 我现在就要给你全面讲解这门有关物质与灵性的知识。你知道这门知识后,就知道了一切。
BG 7.3: 在千万人中,也许只有一个人力求达到完美,而在达到完美的人中,很难有一个人真正了解我。
BG 7.4: 土、水、火、气、空间、心念、智力和假我这八种元素,组成我分离出的物质能量。
BG 7.5: 臂力强大的阿尔诸纳啊!除此之外,我还有一种高等能量,由剥削低等能量(这个物质自然)的生物组成。
BG 7.6: 被创造的众生都来源于这两种能量。应该清楚地知道:在这个由物质和灵性能量结合的世界中,我是一切事物的起源及瓦解。
BG 7.7: 赢得财富的人啊!我是至高无上的真理。万事万物都依靠我,就像珍珠穿在线上。
BG 7.8: 琨缇的儿子啊!我是水的滋味,日月的光华,韦达经中的音节欧么(oà);我是空间里的声音,人的能力。
BG 7.9: 我是土原有的芳香,我是火散发的热;我是众生的生命,我是苦行者从事的苦行。
BG 7.10: 普瑞塔的儿子啊!要知道,我是一切存在最初的种子,明智之人的智力,强者超凡的能力。
BG 7.11: 巴茹阿特族的主人(阿尔诸纳)啊!我是强者不带激情和欲望的力量,我是不违反宗教原则的性生活。
BG 7.12: 要知道:一切存在的状态,无论是善良、激情或愚昧的,都是我能量的展示。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是一切,但我是独立的。我不受制于物质自然属性,相反它们在我之中。
BG 7.13: 整个世界被三种属性(善良、激情、愚昧)所迷惑,不了解我。我超越这些属性,而且无穷无尽。
BG 7.14: 我这由物质自然三种属性组成的神性能量难以克服。但是,归依我的人却能轻易地跨越它。
BG 7.15: 邪恶之徒不归依我。他们分别是:粗俗的愚氓,最低贱的人,被错觉窃取了知识的人,以及有不信神的恶魔本性的人。
BG 7.16: 巴茹阿特族中最优秀的人啊!有四种虔诚的人开始为我做奉爱服务。他们是:痛苦的人,追求财富的人,好奇爱问的人和追求绝对真理知识的人。
BG 7.17: 在这些人中,知识完整又一直做纯粹奉爱服务的人最优秀。他非常爱我,我也非常爱他。
BG 7.18: 所有这些奉献者无疑都是心胸开阔的灵魂,但我把了解我的人看成是我自己。由于他为我做超然的服务,他必将达到最高、最完美的目标——获得我。
BG 7.19: 经过许许多多次生死后,真正处在知识层面上的人就会归依我,知道我是一切原因的起因,是一切。这样的灵魂伟大而又罕见。
BG 7.20: 被物质欲望偷去智力的人归依半神人,按自己的本性遵守特定的崇拜规则。
BG 7.21: 我以超灵的身份住在众生心中。谁一旦想崇拜某个半神人,我就会坚定他的信心,以使他能崇拜那个半神人。
BG 7.22: 他怀着这种信心努力崇拜那个半神人,得到他想要的。但事实上,这些好处全是我赐予的。
BG 7.23: 智力欠佳的人崇拜半神人,他们得到的成果有限而短暂。崇拜半神人的人到半神人的星球去,但我的奉献者最终到达我至高无上的星球。
BG 7.24: 不完全了解我的愚蠢之人,以为我——至尊人格首神奎师那,以前不具人格特性,现在才接受了这个“人”的形象。他们知识浅薄,所以不知道我永恒不灭、至高无上的高等本性。
BG 7.25: 我永不向愚蠢、无知的人展示自己。对他们,我用我的内在能量遮住自己,这样他们便不知道我是不经出生就存在的,不知道我是永不犯错的。
BG 7.26: 阿尔诸纳啊!作为至尊人格首神,我知道过去发生的每一件事,现在正发生的一切和将来要发生的一切;我还了解所有的生物。但是,没有谁了解我。
BG 7.27: 啊!巴茹阿特的后裔,征服敌人的人!众生都出生在假象中,被由欲望和憎恨产生的相对性所迷惑。
BG 7.28: 在前世和今生行善并彻底消除了恶报的人,摆脱由错觉产生的相对性,坚定地为我做服务。
BG 7.29: 努力摆脱衰老、死亡的明智之人,通过做奉爱服务托庇于我。他们因为了解有关超然活动的一切,所以实际上就是梵。
BG 7.30: 谁全神贯注于我,知道是我——至尊主,在控制物质展示、半神人及所有的祭祀方法,谁就甚至在死亡时也能意识到我——至尊人格首神。
2009年1月18日星期日
第六章 冥想(禅)瑜伽
BG 6.1: 至尊人格首神说:谁不执着活动的结果,出于义务而活动,谁就是弃绝者。真正的神秘主义者是他,而不是不生火、不尽责的人。
BG 6.2: 潘杜的儿子啊!你应该知道:弃绝与瑜伽一样,是使自我与至尊者相连,因为人除非去除感官享乐的欲望,否则永远都成不了瑜伽师。
BG 6.3: 据说:对刚开始练八部瑜伽的人来说,活动是手段;对高水平的瑜伽师来说,停止一切物质活动是手段。
BG 6.4: 人一旦抛弃一切物质欲望,既不追求感官享乐,也不从事功利性活动,就被说成是练瑜伽达到了高水平。
BG 6.5: 应该藉心念的帮助解救自己,不要因心念而坠落。对受制约的灵魂来说,心念既是朋友,又是敌人。
BG 6.6: 征服心念,心念就是最好的朋友;征服不了心念,心念就一直是最大的敌人。
BG 6.7: 征服了心念的人因为获得了平静,所以已经觉悟到了超灵。快乐、冷热、荣辱,对这种人来说都一样。
BG 6.8: 人因为获得并觉悟知识而完全满足时,就被说成是觉悟了自我,就被称为瑜伽师(或神秘主义者)。这样的人自制,处在超然的境界中。一切,无论是卵石、石头还是金子,在他看来都一样。
BG 6.9: 当他平等看待敌友、中立者、调解者、嫉妒者、真诚的祝愿者、挚爱的恩人,以及罪人和虔诚的人时,他就更进步了。
BG 6.10: 超然主义者应该总让躯体、心念和自我从事与至尊者相连的活动。他应该独自住在一个僻静的地方,应该一直小心翼翼地控制自己的心念。他应该去除欲望和拥有感。
BG 6.11-12: 要练瑜伽就必须到一个圣地,在僻静处的地上铺上库沙草,再铺上鹿皮和软布,安排一个不高不低的座位。瑜伽师随后应该稳稳地坐在座位上练瑜伽,通过控制自己的心念、感官和活动,把注意力集中在一点上,达到净化内心的目的。
BG 6.13-14: 应该把头、颈及躯干挺直成一线,双眼凝视鼻尖。应该完全停止性生活,无所畏惧,以平静和受控制的心念在内心冥想我,把我当作人生的最终目标。
BG 6.15: 超然的神秘主义者就这样不断地练习控制自己的身心和活动,使心念受到控制,通过终止物质存在到达神的王国(奎师那的住所)。
BG 6.16: 阿尔诸纳啊!人如果吃得太多或太少,睡得太多或太少,就不可能成为瑜伽师。
BG 6.17: 进食、睡眠、娱乐和工作都规范化的人,能通过练瑜伽减轻一切物质痛苦。
BG 6.18: 瑜伽师一旦通过练瑜伽使自己的心念活动受到训练,处在超然的境界中——没有物质欲望,就被说成是极稳定地处在瑜伽的状态中。
BG 6.19: 正如灯火在无风的地方不晃动,控制了心念的超然主义者始终不懈地冥想超然的至尊灵魂。
BG 6.20-23: 在称为萨玛迪的完美境界中,人的心通过练瑜伽完全停止了物质性的活动。这完美境界的特点是:人能以纯净的心看见至尊灵魂,并从至尊灵魂那里获得快乐。在那种快乐的状态下,人通过超然的感官感受到无限的超然喜悦。获得这样的喜悦后,人永远不会背离真理,不会认为还有比这更高的成就。在这种情况下,人即使陷入最大的困境,也永远不会动摇。这样才真正摆脱了因为与物质接触而产生的痛苦。
BG 6.24: 应该下定决心、信心坚定地练瑜伽,不要偏离这一道路。应该抛弃所有来自心智思辨的物质欲望,用心念从各方面控制住所有的感官。
BG 6.25: 应该凭着用绝对坚定的信心支撑着的智力,逐步达到全神贯注的境界。这样使自己只专注于至尊灵魂,不想其它事。
BG 6.26: 心念因它飘忽不定、变化无常的本性而不易集中。无论它飘到哪里,都必须把它收回来,置于至尊灵魂的控制下。
BG 6.27: 全神贯注于我的瑜伽师,必定获得最完美的超然快乐。他超越激情属性,认识到自己与至尊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因而摆脱过去的行为带来的一切束缚。
BG 6.28: 自我控制的瑜伽师就这样坚持不懈地练瑜伽,清除了一切物质污染,通过为至尊主做超然的爱心服务获得最高的快乐。
BG 6.29: 真正的瑜伽师在众生中看到我,也在我中看到众生。觉悟了自我的人甚至在每一处都看到我——同一位至尊主。
BG 6.30: 看到我无处不在而一切又都在我之中的人,永远不会失去我,我也永远不会失去他。
BG 6.31: 这样的瑜伽师充满敬意地侍奉超灵,知道我和超灵是同一个个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始终不渝地专注于我。
BG 6.32: 阿尔诸纳啊!谁通过对比自身认识到,众生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实际上都是平等的,谁就是完美的瑜伽师。
BG 6.33: 阿尔诸纳说:玛杜苏丹啊!您概括的瑜伽系统对我来说似乎是不切实际、不能忍受的,因为心念多变、不稳。
BG 6.34: 奎师那啊!由于心念多变、纷乱、难以控制、异常强大,我觉得征服它比控制风还要难。
BG 6.35: 圣主奎师那说:琨缇臂力强大的儿子啊!要控制静不下来的心念无疑非常困难,但通过适当的练习和去除执着心就能做到。
BG 6.36: 对不控制心念的人来说,觉悟自我是困难的。但是,控制住心念并以恰当方法努力的人必定成功。这就是我的看法。
BG 6.37: 阿尔诸纳说:奎师那啊!不成功的超然主义者最初怀着信心走上觉悟自我的路,但后来由于追逐名利而半途而废,没能达到神秘主义的完美境界。他们的归宿是什么?
BG 6.38: 臂力强大的奎师那啊!这种由于迷惑而偏离超然之途的人,会不会既得不到灵性成就又得不到物质成功,如同消散的浮云一般,在任何领域中都没地位呢?
BG 6.39: 奎师那啊!这就是我的疑虑。我请求您彻底打消它。除了您,没人能打消这疑虑。
BG 6.40: 至尊人格首神说:普瑞塔的儿子啊!无论是在这一生还是下一世,从事吉祥活动的超然主义者都不会遭毁灭。朋友,行善的人永远不会被邪恶所征服。
BG 6.41: 不成功的瑜伽师在虔诚生物居住的星球上享受许许多多年以后,投生在正直或富贵的人家里。
BG 6.42: 或者,他(如果长期练瑜伽后没取得成功)会在极有学问的超然主义者家中出生。当然,这样的出生在这世上是罕见的。
BG 6.43: 库茹的子孙啊!这样出生后,他重新唤起自己前世的神性意识,为彻底取得成功而再做努力。
BG 6.44: 凭借前世的神性意识,他甚至没去寻找瑜伽原则就自然而然受其吸引。这样一位求知的超然主义者,总是超越经典原则和其推荐的仪式。
BG 6.45: 当瑜伽师竭诚努力以取得进步并清洗一切污染时,他就会在灵修了许许多多世以后最终达到完美,达到至高无上的目标。
BG 6.46: 瑜伽师比苦行者伟大,比经验主义者伟大,比功利性活动者伟大。因此,阿尔诸纳啊!无论如何要成为瑜伽师。
BG 6.47: 在所有的瑜伽师中,谁信心坚定地总在内心想着我,为我做超然的爱心服务,谁就通过瑜伽与我最紧密地连在一起,就是最高级的瑜伽师。这就是我的看法。
BG 6.2: 潘杜的儿子啊!你应该知道:弃绝与瑜伽一样,是使自我与至尊者相连,因为人除非去除感官享乐的欲望,否则永远都成不了瑜伽师。
BG 6.3: 据说:对刚开始练八部瑜伽的人来说,活动是手段;对高水平的瑜伽师来说,停止一切物质活动是手段。
BG 6.4: 人一旦抛弃一切物质欲望,既不追求感官享乐,也不从事功利性活动,就被说成是练瑜伽达到了高水平。
BG 6.5: 应该藉心念的帮助解救自己,不要因心念而坠落。对受制约的灵魂来说,心念既是朋友,又是敌人。
BG 6.6: 征服心念,心念就是最好的朋友;征服不了心念,心念就一直是最大的敌人。
BG 6.7: 征服了心念的人因为获得了平静,所以已经觉悟到了超灵。快乐、冷热、荣辱,对这种人来说都一样。
BG 6.8: 人因为获得并觉悟知识而完全满足时,就被说成是觉悟了自我,就被称为瑜伽师(或神秘主义者)。这样的人自制,处在超然的境界中。一切,无论是卵石、石头还是金子,在他看来都一样。
BG 6.9: 当他平等看待敌友、中立者、调解者、嫉妒者、真诚的祝愿者、挚爱的恩人,以及罪人和虔诚的人时,他就更进步了。
BG 6.10: 超然主义者应该总让躯体、心念和自我从事与至尊者相连的活动。他应该独自住在一个僻静的地方,应该一直小心翼翼地控制自己的心念。他应该去除欲望和拥有感。
BG 6.11-12: 要练瑜伽就必须到一个圣地,在僻静处的地上铺上库沙草,再铺上鹿皮和软布,安排一个不高不低的座位。瑜伽师随后应该稳稳地坐在座位上练瑜伽,通过控制自己的心念、感官和活动,把注意力集中在一点上,达到净化内心的目的。
BG 6.13-14: 应该把头、颈及躯干挺直成一线,双眼凝视鼻尖。应该完全停止性生活,无所畏惧,以平静和受控制的心念在内心冥想我,把我当作人生的最终目标。
BG 6.15: 超然的神秘主义者就这样不断地练习控制自己的身心和活动,使心念受到控制,通过终止物质存在到达神的王国(奎师那的住所)。
BG 6.16: 阿尔诸纳啊!人如果吃得太多或太少,睡得太多或太少,就不可能成为瑜伽师。
BG 6.17: 进食、睡眠、娱乐和工作都规范化的人,能通过练瑜伽减轻一切物质痛苦。
BG 6.18: 瑜伽师一旦通过练瑜伽使自己的心念活动受到训练,处在超然的境界中——没有物质欲望,就被说成是极稳定地处在瑜伽的状态中。
BG 6.19: 正如灯火在无风的地方不晃动,控制了心念的超然主义者始终不懈地冥想超然的至尊灵魂。
BG 6.20-23: 在称为萨玛迪的完美境界中,人的心通过练瑜伽完全停止了物质性的活动。这完美境界的特点是:人能以纯净的心看见至尊灵魂,并从至尊灵魂那里获得快乐。在那种快乐的状态下,人通过超然的感官感受到无限的超然喜悦。获得这样的喜悦后,人永远不会背离真理,不会认为还有比这更高的成就。在这种情况下,人即使陷入最大的困境,也永远不会动摇。这样才真正摆脱了因为与物质接触而产生的痛苦。
BG 6.24: 应该下定决心、信心坚定地练瑜伽,不要偏离这一道路。应该抛弃所有来自心智思辨的物质欲望,用心念从各方面控制住所有的感官。
BG 6.25: 应该凭着用绝对坚定的信心支撑着的智力,逐步达到全神贯注的境界。这样使自己只专注于至尊灵魂,不想其它事。
BG 6.26: 心念因它飘忽不定、变化无常的本性而不易集中。无论它飘到哪里,都必须把它收回来,置于至尊灵魂的控制下。
BG 6.27: 全神贯注于我的瑜伽师,必定获得最完美的超然快乐。他超越激情属性,认识到自己与至尊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因而摆脱过去的行为带来的一切束缚。
BG 6.28: 自我控制的瑜伽师就这样坚持不懈地练瑜伽,清除了一切物质污染,通过为至尊主做超然的爱心服务获得最高的快乐。
BG 6.29: 真正的瑜伽师在众生中看到我,也在我中看到众生。觉悟了自我的人甚至在每一处都看到我——同一位至尊主。
BG 6.30: 看到我无处不在而一切又都在我之中的人,永远不会失去我,我也永远不会失去他。
BG 6.31: 这样的瑜伽师充满敬意地侍奉超灵,知道我和超灵是同一个个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始终不渝地专注于我。
BG 6.32: 阿尔诸纳啊!谁通过对比自身认识到,众生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实际上都是平等的,谁就是完美的瑜伽师。
BG 6.33: 阿尔诸纳说:玛杜苏丹啊!您概括的瑜伽系统对我来说似乎是不切实际、不能忍受的,因为心念多变、不稳。
BG 6.34: 奎师那啊!由于心念多变、纷乱、难以控制、异常强大,我觉得征服它比控制风还要难。
BG 6.35: 圣主奎师那说:琨缇臂力强大的儿子啊!要控制静不下来的心念无疑非常困难,但通过适当的练习和去除执着心就能做到。
BG 6.36: 对不控制心念的人来说,觉悟自我是困难的。但是,控制住心念并以恰当方法努力的人必定成功。这就是我的看法。
BG 6.37: 阿尔诸纳说:奎师那啊!不成功的超然主义者最初怀着信心走上觉悟自我的路,但后来由于追逐名利而半途而废,没能达到神秘主义的完美境界。他们的归宿是什么?
BG 6.38: 臂力强大的奎师那啊!这种由于迷惑而偏离超然之途的人,会不会既得不到灵性成就又得不到物质成功,如同消散的浮云一般,在任何领域中都没地位呢?
BG 6.39: 奎师那啊!这就是我的疑虑。我请求您彻底打消它。除了您,没人能打消这疑虑。
BG 6.40: 至尊人格首神说:普瑞塔的儿子啊!无论是在这一生还是下一世,从事吉祥活动的超然主义者都不会遭毁灭。朋友,行善的人永远不会被邪恶所征服。
BG 6.41: 不成功的瑜伽师在虔诚生物居住的星球上享受许许多多年以后,投生在正直或富贵的人家里。
BG 6.42: 或者,他(如果长期练瑜伽后没取得成功)会在极有学问的超然主义者家中出生。当然,这样的出生在这世上是罕见的。
BG 6.43: 库茹的子孙啊!这样出生后,他重新唤起自己前世的神性意识,为彻底取得成功而再做努力。
BG 6.44: 凭借前世的神性意识,他甚至没去寻找瑜伽原则就自然而然受其吸引。这样一位求知的超然主义者,总是超越经典原则和其推荐的仪式。
BG 6.45: 当瑜伽师竭诚努力以取得进步并清洗一切污染时,他就会在灵修了许许多多世以后最终达到完美,达到至高无上的目标。
BG 6.46: 瑜伽师比苦行者伟大,比经验主义者伟大,比功利性活动者伟大。因此,阿尔诸纳啊!无论如何要成为瑜伽师。
BG 6.47: 在所有的瑜伽师中,谁信心坚定地总在内心想着我,为我做超然的爱心服务,谁就通过瑜伽与我最紧密地连在一起,就是最高级的瑜伽师。这就是我的看法。
2009年1月17日星期六
第五章 活动瑜伽——怀着奎师那意识行事
BG 5.1: 阿尔诸纳问:奎师那啊!您先是要我停止活动,后又建议我以奉爱的精神去活动。现在我请您明确告诉我,两者中哪一者更有益?
BG 5.2: 至尊人格首神回答说:停止活动和以奉爱的精神活动都能使人得到解脱,然而这两者中,以奉爱的精神活动比停止活动好。
BG 5.3: 臂力强大的阿尔诸纳啊!你应该知道:对活动结果既不渴望也不憎恨的人,永远是弃绝者。这样的人摆脱了相对性,能轻易超越物质束缚,获得彻底的解脱。
BG 5.4: 只有无知的人才以为,奉爱活动(活动瑜伽)不同于对物质世界的分析性研究(数论瑜伽)。真正有知识的人说:无论致力于两者中的哪一者,都会得到二者共同的结果。
BG 5.5: 看到事物真相的人知道:分析性研究和奉爱服务是同等的,用分析性研究能达到的境界,通过奉爱服务也能达到。
BG 5.6: 仅仅停止一切活动而不为至尊主做奉爱服务,不能使人快乐。但是,做奉爱服务的有思想之人,却能很快到至尊者那里去。
BG 5.7: 一个纯粹的灵魂,一个控制了自己的心和感官而做奉爱服务的人,对众生非常亲切,也深受众生的爱戴。他虽然一直在活动,却永远不会受束缚。
BG 5.8-9: 满怀神圣意识的人,虽然看、听、嗅、吃、触摸、行走、睡觉和呼吸,但心里永远知道自己实际上什么都没做;知道在自己说话、排泄、睁眼、闭眼和收受时,只是物质感官在与感官对象接触,自己与这些没关系。
BG 5.10: 履行职责但不执着,将结果献给至尊主,就会像莲叶不沾水一样,不受恶报的影响。
BG 5.11: 瑜伽师放弃执着,用其躯体、心念和智力甚至感官从事活动的唯一目的,是为了净化自己。
BG 5.12: 坚定地做奉爱服务的灵魂因为把一切活动结果都献给我,所以能达到绝对的平静。相反,不与神相连却渴望享受自己活动结果的人,必然受束缚。
BG 5.13: 当有物质躯体的生物控制住自己的本性,在心里弃绝一切活动时,他便快乐地住在有九个门的城中(物质躯体中),既不活动也不引起活动。
BG 5.14: 有物质躯体的灵魂--躯体之城的主人,既不引起活动,不促使他人活动,也不制造任何活动的结果。这一切都是由物质自然属性做的。
BG 5.15: 至尊主也不对任何人的善行或恶行负责。有物质躯体的生物之所以迷惑,是因为愚昧遮住了他们真正的知识。
BG 5.16: 但是,当人受到驱除无知的知识启发后,那知识就会像升起的太阳一样,向他揭示万事万物的真相。
BG 5.17: 谁把智力和心念集中于至尊者,只信仰至尊者,完全托庇于至尊者,谁就能用完整的知识彻底清除怀疑,在解脱的道路上向前迈进。
BG 5.18: 谦卑的圣人凭真正的知识,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乳牛、大象、狗和吃狗肉的人(不属于四个社会阶层的人),以及博学、温和的布茹阿玛纳。
BG 5.19: 心中始终保持平静的人战胜了生死的制约。他们像梵一样完美无瑕,因此已经处在了梵的层面上。
BG 5.20: 谁无论遇到令人愉快还是不愉快的事都无动于衷,智力集中于自我,不受蒙蔽,了解神的科学,谁就已经处在了超然的境界中。
BG 5.21: 这种解脱之人不受物质感官享乐的吸引,相反总处在享受内心快乐的状态中。觉悟了自我的人就这样因全神贯注于至尊者而享受无限的快乐。
BG 5.22: 琨缇的儿子啊!物质感官与感官对象接触而产生的快乐是痛苦的根源。明智的人不觉得这种有始有终的快乐是快乐。他们回避这种痛苦的根源。
BG 5.23: 人如果能在离开这个躯体前忍受物质感官的冲动,控制住欲望和愤怒,那他的处境就会很好,在这个世界上就会快乐。
BG 5.24: 内心快乐、活跃,充满喜悦并追求内在目标的人,实际上是完美的神秘主义者。他们已经觉悟了至尊者,获得了解脱,并会在最终到至尊者那里去。
BG 5.25: 谁超越由怀疑产生的相对性,将心念转向内在的自我,总忙于为众生造福,摆脱了一切罪恶,谁就必定获得解脱,觉悟到至尊者。
BG 5.26: 谁摆脱愤怒和一切物质欲望,觉悟了自我,自制,坚持不懈地努力追求完美,谁就必能很快获得解脱,觉悟到至尊者。
BG 5.27-28: 以解脱为目标的超然主义者停止感知一切外在的感官对象,把目光集中在两眉间,把呼气和吸气停在鼻孔内,以控制心念、感官和智力,从而摆脱欲望、恐惧和愤怒。总处在这种状态中的人,必定已经解脱了。
BG 5.29: 完全意识到我的人知道我是一切祭祀和苦行的最终受益者,是一切星球和半神人的至尊主,是众生的恩人和祝愿者,因此获得平静,不再受物质痛苦的折磨。
BG 5.2: 至尊人格首神回答说:停止活动和以奉爱的精神活动都能使人得到解脱,然而这两者中,以奉爱的精神活动比停止活动好。
BG 5.3: 臂力强大的阿尔诸纳啊!你应该知道:对活动结果既不渴望也不憎恨的人,永远是弃绝者。这样的人摆脱了相对性,能轻易超越物质束缚,获得彻底的解脱。
BG 5.4: 只有无知的人才以为,奉爱活动(活动瑜伽)不同于对物质世界的分析性研究(数论瑜伽)。真正有知识的人说:无论致力于两者中的哪一者,都会得到二者共同的结果。
BG 5.5: 看到事物真相的人知道:分析性研究和奉爱服务是同等的,用分析性研究能达到的境界,通过奉爱服务也能达到。
BG 5.6: 仅仅停止一切活动而不为至尊主做奉爱服务,不能使人快乐。但是,做奉爱服务的有思想之人,却能很快到至尊者那里去。
BG 5.7: 一个纯粹的灵魂,一个控制了自己的心和感官而做奉爱服务的人,对众生非常亲切,也深受众生的爱戴。他虽然一直在活动,却永远不会受束缚。
BG 5.8-9: 满怀神圣意识的人,虽然看、听、嗅、吃、触摸、行走、睡觉和呼吸,但心里永远知道自己实际上什么都没做;知道在自己说话、排泄、睁眼、闭眼和收受时,只是物质感官在与感官对象接触,自己与这些没关系。
BG 5.10: 履行职责但不执着,将结果献给至尊主,就会像莲叶不沾水一样,不受恶报的影响。
BG 5.11: 瑜伽师放弃执着,用其躯体、心念和智力甚至感官从事活动的唯一目的,是为了净化自己。
BG 5.12: 坚定地做奉爱服务的灵魂因为把一切活动结果都献给我,所以能达到绝对的平静。相反,不与神相连却渴望享受自己活动结果的人,必然受束缚。
BG 5.13: 当有物质躯体的生物控制住自己的本性,在心里弃绝一切活动时,他便快乐地住在有九个门的城中(物质躯体中),既不活动也不引起活动。
BG 5.14: 有物质躯体的灵魂--躯体之城的主人,既不引起活动,不促使他人活动,也不制造任何活动的结果。这一切都是由物质自然属性做的。
BG 5.15: 至尊主也不对任何人的善行或恶行负责。有物质躯体的生物之所以迷惑,是因为愚昧遮住了他们真正的知识。
BG 5.16: 但是,当人受到驱除无知的知识启发后,那知识就会像升起的太阳一样,向他揭示万事万物的真相。
BG 5.17: 谁把智力和心念集中于至尊者,只信仰至尊者,完全托庇于至尊者,谁就能用完整的知识彻底清除怀疑,在解脱的道路上向前迈进。
BG 5.18: 谦卑的圣人凭真正的知识,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乳牛、大象、狗和吃狗肉的人(不属于四个社会阶层的人),以及博学、温和的布茹阿玛纳。
BG 5.19: 心中始终保持平静的人战胜了生死的制约。他们像梵一样完美无瑕,因此已经处在了梵的层面上。
BG 5.20: 谁无论遇到令人愉快还是不愉快的事都无动于衷,智力集中于自我,不受蒙蔽,了解神的科学,谁就已经处在了超然的境界中。
BG 5.21: 这种解脱之人不受物质感官享乐的吸引,相反总处在享受内心快乐的状态中。觉悟了自我的人就这样因全神贯注于至尊者而享受无限的快乐。
BG 5.22: 琨缇的儿子啊!物质感官与感官对象接触而产生的快乐是痛苦的根源。明智的人不觉得这种有始有终的快乐是快乐。他们回避这种痛苦的根源。
BG 5.23: 人如果能在离开这个躯体前忍受物质感官的冲动,控制住欲望和愤怒,那他的处境就会很好,在这个世界上就会快乐。
BG 5.24: 内心快乐、活跃,充满喜悦并追求内在目标的人,实际上是完美的神秘主义者。他们已经觉悟了至尊者,获得了解脱,并会在最终到至尊者那里去。
BG 5.25: 谁超越由怀疑产生的相对性,将心念转向内在的自我,总忙于为众生造福,摆脱了一切罪恶,谁就必定获得解脱,觉悟到至尊者。
BG 5.26: 谁摆脱愤怒和一切物质欲望,觉悟了自我,自制,坚持不懈地努力追求完美,谁就必能很快获得解脱,觉悟到至尊者。
BG 5.27-28: 以解脱为目标的超然主义者停止感知一切外在的感官对象,把目光集中在两眉间,把呼气和吸气停在鼻孔内,以控制心念、感官和智力,从而摆脱欲望、恐惧和愤怒。总处在这种状态中的人,必定已经解脱了。
BG 5.29: 完全意识到我的人知道我是一切祭祀和苦行的最终受益者,是一切星球和半神人的至尊主,是众生的恩人和祝愿者,因此获得平静,不再受物质痛苦的折磨。
美国政治血统中的犹太基因
从伊拉克到马来西亚,大规模的反美示威游行正在不少国家轰轰烈烈地进行着。
联合国安理会8日通过呼吁巴以立即在加沙地带停火的决议。表决中,美国投了唯一的弃权票。加沙冲突不断升级,美国却迟迟不表态,它一向纵容以色列的暧昧态度引发了全球性的抗议。
法国《世界报》评论道,美国最关键的错误在于给人以“无条件支持以色列”的感觉。这种“错误”与美国犹太人过高的政治地位有关,他们左右着政府对待以色列的态度。
幕后“遥控”政客及舆论
美国犹太裔人口总数在600万左右,只占人口比例的3%。然而,据统计,最近几届政府中,犹太人在参议院一般会有10至15个席位,众议院中也有10%左右的席位。可见,犹太人在政坛有着与其人口数不成比例的巨大影响力。美国政府的要职上常见到犹太人的身影,如前国务卿基辛格、奥尔布赖特,以及布什父子政府中著名的鹰派人物、有着“伊战教父”之称的沃尔福维茨,奥巴马的新一任白宫办公厅主任伊曼纽尔也是犹太人。
犹太人拥有稳固的政治根基与他们强大的经济背景密切相关。前总统罗斯福曾感叹:“影响美国经济的只有二百多家企业,而操纵这些企业的只有六七个犹太人”。
在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富豪榜上,前40位中有16人是犹太人。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中也有半数是犹太人,众所周之,“股神”巴菲特、“金融大鳄”索罗斯,高盛、雷曼兄弟、GOOGLE、英特尔等公司的创建人也都是犹太人。
这些富豪并不直接参与美国政治,而是通过捐款“遥控”。美国有超过80个专门协调捐款的犹太“政治行动委员会”。此外还有上百个犹太人组织,较知名的是“美以公共事务委员会”(AIPAC)、“美国主要犹太人组织主席会议”(JCPA),他们的中心政治意图就是游说美国维护以色列的利益。在历次总统选举中,他们都积极参与,尤其在这次奥巴马的竞选中,AIPAC表现得格外活跃。
“与之相比,更让人关注的是犹太人对好莱坞娱乐业和媒体的控制,他们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美国普通民众对犹太人的看法。”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钱立伟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在好莱坞,犹太老板掌控之下的时代华纳、梦工厂、米高梅等公司,不断出品反思二战、追忆犹太人历史的作品。另一个犹太人默多克控制着主流新闻媒体。而《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以及美国三大电视网中很多记者都是犹太裔,他们直接操控着美国的新闻舆论,不允许出现对犹太人不利的报道。
有一个突出的例子是“米尔斯海默报告”事件。2007年,芝加哥大学著名政治学教授米尔斯海默和哈佛大学的沃尔特教授合作撰写了《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外交政策》的报告,指出美国外交因为受到犹太集团的控制,常常有损自身利益。美国主流期刊拒绝刊登,他们不得不寻求海外出版。报告传到美国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犹太组织的大规模抗议,而媒体也对两位作者口诛笔伐。
奥巴马拉拢的“香饽饽”
一方面犹太人通过钞票和选票影响美国政府,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巨大影响力,在历次美国大选中,犹太人都是两党竞相讨好的“香饽饽”。
这次美国大选中,78%的犹太人都投票给了奥巴马,作为黑人参选的奥巴马,能得到犹太社团的强大支持,可以说历史罕见。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余万里教授对《国际先驱导报》介绍说:“小布什的政策促进了全球伊斯兰世界的反犹高潮,外交政策的失败同任用沃尔福维茨为代表的一小批犹太裔的‘新保守主义’分子有一定关系,而犹太人中占大多数的自由派团体对新保守主义极为不满,因而转向支持奥巴马。”在公开支持奥巴马的犹太自由派中,尤以斯皮尔伯格、卡森博格、索罗斯等好莱坞和华尔街的精英为甚。
不过,奥巴马与穆斯林的“旧情”也曾经让犹太裔对他产生过怀疑。为了讨好犹太人,奥巴马急欲摆脱与穆斯林纠缠不清的关系。竞选期间其助手在一次集会上要求两位戴头巾的穆斯林支持者不要在奥巴马背后出现,以免被记者拍照。在去年的中东之旅时,奥巴马亲自登上了以军的军用飞机,前往经常被巴勒斯坦激进分子袭击的以色列小镇视察。奥巴马的这些举动获得了犹太人的好感。
当然,奥巴马对犹太集团的安抚最突出的表现还是在他当选后的人事安排上。他的第一项人事任命就是选择犹太人伊曼纽尔出任“大内主管”——白宫办公厅主任的职位。有媒体评论道,伊曼纽尔在竞选资金募集上的出色表现为他赢得了这个职位,并且暗示他背后的犹太“金主”为奥巴马捐助了大量的资金。此外,奥巴马任命的另一关键职位——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萨默斯也是犹太人。
美国利益永远排在第一位
那么,无处不在的犹太人的影子,究竟会如何影响奥巴马的外交政策呢。
余万里认为,“在分析美国巴以政策时,我们不应把种族因素看得过高,虽然犹太势力很大,但大部分美国犹太政客还是更注重维护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在克林顿时期,出于巴以和谈的需要,犹太裔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就与巴勒斯坦保持了良好的关系。
“奥巴马对待中东问题肯定会一改小布什放任的态度。”钱立伟对《国际先驱导报》说,“奥巴马很可能会主张回到克林顿后期的政策,恢复巴以和谈的局面。”事实上,伊曼纽尔对中东和平进程贡献颇多,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签署的《奥斯陆和平协议》就是他一手策划的。
钱立伟也认为:“美国对于以色列的不同时期的不同态度是出于中东制衡考虑的,美国犹太政客虽然会起到一定作用,但无论如何,他们首先是美国人,其次才是犹太人,美国在中东整体的战略利益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国际先驱导报见习记者王瑶发自北京)
联合国安理会8日通过呼吁巴以立即在加沙地带停火的决议。表决中,美国投了唯一的弃权票。加沙冲突不断升级,美国却迟迟不表态,它一向纵容以色列的暧昧态度引发了全球性的抗议。
法国《世界报》评论道,美国最关键的错误在于给人以“无条件支持以色列”的感觉。这种“错误”与美国犹太人过高的政治地位有关,他们左右着政府对待以色列的态度。
幕后“遥控”政客及舆论
美国犹太裔人口总数在600万左右,只占人口比例的3%。然而,据统计,最近几届政府中,犹太人在参议院一般会有10至15个席位,众议院中也有10%左右的席位。可见,犹太人在政坛有着与其人口数不成比例的巨大影响力。美国政府的要职上常见到犹太人的身影,如前国务卿基辛格、奥尔布赖特,以及布什父子政府中著名的鹰派人物、有着“伊战教父”之称的沃尔福维茨,奥巴马的新一任白宫办公厅主任伊曼纽尔也是犹太人。
犹太人拥有稳固的政治根基与他们强大的经济背景密切相关。前总统罗斯福曾感叹:“影响美国经济的只有二百多家企业,而操纵这些企业的只有六七个犹太人”。
在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富豪榜上,前40位中有16人是犹太人。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中也有半数是犹太人,众所周之,“股神”巴菲特、“金融大鳄”索罗斯,高盛、雷曼兄弟、GOOGLE、英特尔等公司的创建人也都是犹太人。
这些富豪并不直接参与美国政治,而是通过捐款“遥控”。美国有超过80个专门协调捐款的犹太“政治行动委员会”。此外还有上百个犹太人组织,较知名的是“美以公共事务委员会”(AIPAC)、“美国主要犹太人组织主席会议”(JCPA),他们的中心政治意图就是游说美国维护以色列的利益。在历次总统选举中,他们都积极参与,尤其在这次奥巴马的竞选中,AIPAC表现得格外活跃。
“与之相比,更让人关注的是犹太人对好莱坞娱乐业和媒体的控制,他们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美国普通民众对犹太人的看法。”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钱立伟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在好莱坞,犹太老板掌控之下的时代华纳、梦工厂、米高梅等公司,不断出品反思二战、追忆犹太人历史的作品。另一个犹太人默多克控制着主流新闻媒体。而《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以及美国三大电视网中很多记者都是犹太裔,他们直接操控着美国的新闻舆论,不允许出现对犹太人不利的报道。
有一个突出的例子是“米尔斯海默报告”事件。2007年,芝加哥大学著名政治学教授米尔斯海默和哈佛大学的沃尔特教授合作撰写了《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外交政策》的报告,指出美国外交因为受到犹太集团的控制,常常有损自身利益。美国主流期刊拒绝刊登,他们不得不寻求海外出版。报告传到美国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犹太组织的大规模抗议,而媒体也对两位作者口诛笔伐。
奥巴马拉拢的“香饽饽”
一方面犹太人通过钞票和选票影响美国政府,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巨大影响力,在历次美国大选中,犹太人都是两党竞相讨好的“香饽饽”。
这次美国大选中,78%的犹太人都投票给了奥巴马,作为黑人参选的奥巴马,能得到犹太社团的强大支持,可以说历史罕见。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余万里教授对《国际先驱导报》介绍说:“小布什的政策促进了全球伊斯兰世界的反犹高潮,外交政策的失败同任用沃尔福维茨为代表的一小批犹太裔的‘新保守主义’分子有一定关系,而犹太人中占大多数的自由派团体对新保守主义极为不满,因而转向支持奥巴马。”在公开支持奥巴马的犹太自由派中,尤以斯皮尔伯格、卡森博格、索罗斯等好莱坞和华尔街的精英为甚。
不过,奥巴马与穆斯林的“旧情”也曾经让犹太裔对他产生过怀疑。为了讨好犹太人,奥巴马急欲摆脱与穆斯林纠缠不清的关系。竞选期间其助手在一次集会上要求两位戴头巾的穆斯林支持者不要在奥巴马背后出现,以免被记者拍照。在去年的中东之旅时,奥巴马亲自登上了以军的军用飞机,前往经常被巴勒斯坦激进分子袭击的以色列小镇视察。奥巴马的这些举动获得了犹太人的好感。
当然,奥巴马对犹太集团的安抚最突出的表现还是在他当选后的人事安排上。他的第一项人事任命就是选择犹太人伊曼纽尔出任“大内主管”——白宫办公厅主任的职位。有媒体评论道,伊曼纽尔在竞选资金募集上的出色表现为他赢得了这个职位,并且暗示他背后的犹太“金主”为奥巴马捐助了大量的资金。此外,奥巴马任命的另一关键职位——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萨默斯也是犹太人。
美国利益永远排在第一位
那么,无处不在的犹太人的影子,究竟会如何影响奥巴马的外交政策呢。
余万里认为,“在分析美国巴以政策时,我们不应把种族因素看得过高,虽然犹太势力很大,但大部分美国犹太政客还是更注重维护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在克林顿时期,出于巴以和谈的需要,犹太裔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就与巴勒斯坦保持了良好的关系。
“奥巴马对待中东问题肯定会一改小布什放任的态度。”钱立伟对《国际先驱导报》说,“奥巴马很可能会主张回到克林顿后期的政策,恢复巴以和谈的局面。”事实上,伊曼纽尔对中东和平进程贡献颇多,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签署的《奥斯陆和平协议》就是他一手策划的。
钱立伟也认为:“美国对于以色列的不同时期的不同态度是出于中东制衡考虑的,美国犹太政客虽然会起到一定作用,但无论如何,他们首先是美国人,其次才是犹太人,美国在中东整体的战略利益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国际先驱导报见习记者王瑶发自北京)
2009年1月16日星期五
第四章 超然的知识
BG 4.1: 至尊人格首神圣奎师那说:我给太阳神维瓦斯万讲授了这门不朽的瑜伽科学,维瓦斯万把它传授给人类之父玛努,玛努随后又将其传授给依克施瓦库。
BG 4.2: 这门至高无上的科学就这样通过师徒传承世代相传,神圣的君王都经这渠道了解它。然而,由于传承随时光的流逝而中断,这门科学看似失传了。
BG 4.3: 今天我把这门有关个体灵魂与至尊者相连的古老科学告诉你,因为你既是我的奉献者,又是我的朋友,能了解它超然的奥秘。
BG 4.4: 阿尔诸纳问:我不明白,太阳神维瓦斯万诞生的时间比您早,这门科学怎么会是您最初传授给他的?
BG 4.5: 至尊人格首神说:征服敌人的人啊!你我经历过无数次诞生,我都能记得,你却不能。
BG 4.6: 尽管我不经出生就存在,我超然的身体永不变质,我是众生的主人,但我仍以原本的超然形象在每个年代显现。
BG 4.7: 巴茹阿特的后裔啊!无论何时何地,每当宗教衰落,反宗教盛行,我就会亲自降临。
BG 4.8: 一个年代复一个年代,我亲自降临,以拯救虔诚的人,彻底消灭邪恶之徒,重建宗教原则。
BG 4.9: 阿尔诸纳啊!谁能了解我显现和活动的超然本质,谁就在离开躯体后到达我永恒的住所,不再投生于这个物质世界。
BG 4.10: 过去有许许多多人因为摆脱了执着、愤怒和恐惧,全神贯注于我、托庇于我而得到有关我的知识,以至被净化,对我产生了超然的爱。
BG 4.11: 普瑞塔的儿子啊!我根据每个人对我归依的情况回报他们。无论他们做什么,都走在我的道路上。
BG 4.12: 这个世界里的人渴望获得功利性活动的成果,因此崇拜半神人。理所当然,他们会很快在这个世界中得到功利性活动的结果。
BG 4.13: 根据物质自然的三种属性和与它们有关的不同活动,我把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阶层。你应该知道:我虽然是这个制度的建立者,但因不变而不是实行者。
BG 4.14: 我不受任何活动的影响,也不追求活动的结果。了解关于我这一真理的人,不再受活动报应的束缚。
BG 4.15: 古代所有解脱了的灵魂,都带着对我超然本质的这种理解去行事,因此你该以他们为榜样,履行自己的职责。
BG 4.16: 就连聪明人也分不清什么是活动,什么是不活动。我现在要告诉你什么是活动。了解它,你必将摆脱一切不幸。
BG 4.17: 活动的错综复杂性很难理解。因此,应该正确了解什么是活动,什么是被禁止的活动,什么是不活动。
BG 4.18: 谁能在活动中看到不活动,在不活动中看到活动,谁就是明智的人。他虽然从事各种活动,但却处在超然的境界中。
BG 4.19: 不存丝毫感官享乐欲望去活动的人,掌握了完整的知识。智者说,这种活动者的报应已被完美的知识之火烧成了灰烬。
BG 4.20: 他虽然从事各种活动,但却永远独立,永远满足,完全不执着活动的结果。因此,他从事的活动不是功利性活动。
BG 4.21: 有这种理解力的人,用完全被控制住的心智去活动,摒弃一切拥有感,只为维持生命而活动。这样活动的人无恶报。
BG 4.22: 谁满足于自动到来的好处,摆脱了相对性,不嫉妒,平静地对待成功与失败,谁就虽然活动,却永不受束缚。
BG 4.23: 完全处在超然知识层面上的人,不受物质自然三种属性的影响,其活动全部融入超然真理。
BG 4.24: 全神贯注于奎师那意识的人,必能进入灵性王国,因为他全身心投入那种供奉的一切是灵性的,祭品消耗的过程也是绝对的灵性活动。
BG 4.25: 有些瑜伽师通过为半神人举行各种祭祀而圆满地崇拜了他们,有些瑜伽师则把祭品供奉到至尊梵的火中。
BG 4.26: 有些人(纯洁的贞守生)把聆听和感官当祭品供奉到控制心念的祭祀之火中,有些人(遵守规则的居士)把感官对象当祭品供奉到感官的祭祀之火中。
BG 4.27: 有些人想通过控制心念和感官来觉悟自我,于是便把所有的感官功能和生命之气功能当祭品,供奉到受控制的心念之火中。
BG 4.28: 有些人通过献出自己拥有的一切获得觉悟;有些人通过严格苦行,练八部瑜伽或研习韦达经而获得超然的知识。这些人都发誓并严格遵守誓言。
BG 4.29: 有些人倾向用控制呼吸的方法,使自己长久地处在全神贯注的状态中。他们练习把呼气供奉到吸气中,把吸气供奉到呼气中,最后停止呼吸而进入全神贯注的状态。还有人节食,把呼吸当祭品,供奉到呼吸的祭祀中。
BG 4.30: 所有这些知道祭祀意义的人,都洗清了罪恶报应,品尝到了祭祀结果的甘露,向至高无上的永恒境界迈进。
BG 4.31: 库茹族最优秀的人啊!不做祭祀的人不可能在这个星球或这一世快乐地生活,更何谈下一生?
BG 4.32: 所有这些祭祀都是韦达经推荐的,是为适合各类活动者安排的。了解这个事实,你将获得解脱。
BG 4.33: 惩罚敌人的人啊!在有知识的情况下做祭祀,比仅仅奉献拥有的物质财富好。普瑞塔的儿子啊!所有这些祭祀活动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都是获得超然的知识。
BG 4.34: 为理解真理而向一位灵性导师归依,以服从的态度向他请教,为他服务。觉悟了自我的灵魂看到了真理,因此可以把知识传授给你。
BG 4.35: 你从觉悟了自我的灵魂那里得到真正的知识后,就永远不再受错觉和假象的蒙蔽,因为这知识会使你看到,所有的生物都不过是至尊灵魂的一部份。换句话说,他们是我的。
BG 4.36: 就算你是罪大恶极的罪魁祸首,你一旦登上超然知识之舟,也能渡过痛苦的海洋。
BG 4.37: 阿尔诸纳啊!就像熊熊烈火把木柴烧成灰烬一样,知识之火会把物质活动的报应烧成灰烬。
BG 4.38: 在这个世界上,超然知识最崇高、最纯粹,无与伦比。这知识是一切神秘主义的成熟果实。精通做奉爱服务的人,到时必能在心中享受到这门知识。
BG 4.39: 为获得超然的知识而献身并控制住感官的信心坚定之人,有资格得到超然的知识。他一旦得到这知识,就能很快获得至高无上的灵性平静。
BG 4.40: 但是,怀疑启示经典、愚昧而无信心的人则无法悟到神。他们坠落。怀疑的灵魂无论在今生或来世都不会快乐。
BG 4.41: 真正觉悟了自我的人做奉爱服务,放弃活动结果,并以超然的知识清除了自己的一切疑惑。赢得财富的人啊!这样的人不受业报的束缚。
BG 4.42: 因此,你应该用知识的武器挥砍你心中由愚昧带来的疑惑。巴茹阿特的后裔啊!以瑜伽为武器,起来战斗吧!
BG 4.2: 这门至高无上的科学就这样通过师徒传承世代相传,神圣的君王都经这渠道了解它。然而,由于传承随时光的流逝而中断,这门科学看似失传了。
BG 4.3: 今天我把这门有关个体灵魂与至尊者相连的古老科学告诉你,因为你既是我的奉献者,又是我的朋友,能了解它超然的奥秘。
BG 4.4: 阿尔诸纳问:我不明白,太阳神维瓦斯万诞生的时间比您早,这门科学怎么会是您最初传授给他的?
BG 4.5: 至尊人格首神说:征服敌人的人啊!你我经历过无数次诞生,我都能记得,你却不能。
BG 4.6: 尽管我不经出生就存在,我超然的身体永不变质,我是众生的主人,但我仍以原本的超然形象在每个年代显现。
BG 4.7: 巴茹阿特的后裔啊!无论何时何地,每当宗教衰落,反宗教盛行,我就会亲自降临。
BG 4.8: 一个年代复一个年代,我亲自降临,以拯救虔诚的人,彻底消灭邪恶之徒,重建宗教原则。
BG 4.9: 阿尔诸纳啊!谁能了解我显现和活动的超然本质,谁就在离开躯体后到达我永恒的住所,不再投生于这个物质世界。
BG 4.10: 过去有许许多多人因为摆脱了执着、愤怒和恐惧,全神贯注于我、托庇于我而得到有关我的知识,以至被净化,对我产生了超然的爱。
BG 4.11: 普瑞塔的儿子啊!我根据每个人对我归依的情况回报他们。无论他们做什么,都走在我的道路上。
BG 4.12: 这个世界里的人渴望获得功利性活动的成果,因此崇拜半神人。理所当然,他们会很快在这个世界中得到功利性活动的结果。
BG 4.13: 根据物质自然的三种属性和与它们有关的不同活动,我把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阶层。你应该知道:我虽然是这个制度的建立者,但因不变而不是实行者。
BG 4.14: 我不受任何活动的影响,也不追求活动的结果。了解关于我这一真理的人,不再受活动报应的束缚。
BG 4.15: 古代所有解脱了的灵魂,都带着对我超然本质的这种理解去行事,因此你该以他们为榜样,履行自己的职责。
BG 4.16: 就连聪明人也分不清什么是活动,什么是不活动。我现在要告诉你什么是活动。了解它,你必将摆脱一切不幸。
BG 4.17: 活动的错综复杂性很难理解。因此,应该正确了解什么是活动,什么是被禁止的活动,什么是不活动。
BG 4.18: 谁能在活动中看到不活动,在不活动中看到活动,谁就是明智的人。他虽然从事各种活动,但却处在超然的境界中。
BG 4.19: 不存丝毫感官享乐欲望去活动的人,掌握了完整的知识。智者说,这种活动者的报应已被完美的知识之火烧成了灰烬。
BG 4.20: 他虽然从事各种活动,但却永远独立,永远满足,完全不执着活动的结果。因此,他从事的活动不是功利性活动。
BG 4.21: 有这种理解力的人,用完全被控制住的心智去活动,摒弃一切拥有感,只为维持生命而活动。这样活动的人无恶报。
BG 4.22: 谁满足于自动到来的好处,摆脱了相对性,不嫉妒,平静地对待成功与失败,谁就虽然活动,却永不受束缚。
BG 4.23: 完全处在超然知识层面上的人,不受物质自然三种属性的影响,其活动全部融入超然真理。
BG 4.24: 全神贯注于奎师那意识的人,必能进入灵性王国,因为他全身心投入那种供奉的一切是灵性的,祭品消耗的过程也是绝对的灵性活动。
BG 4.25: 有些瑜伽师通过为半神人举行各种祭祀而圆满地崇拜了他们,有些瑜伽师则把祭品供奉到至尊梵的火中。
BG 4.26: 有些人(纯洁的贞守生)把聆听和感官当祭品供奉到控制心念的祭祀之火中,有些人(遵守规则的居士)把感官对象当祭品供奉到感官的祭祀之火中。
BG 4.27: 有些人想通过控制心念和感官来觉悟自我,于是便把所有的感官功能和生命之气功能当祭品,供奉到受控制的心念之火中。
BG 4.28: 有些人通过献出自己拥有的一切获得觉悟;有些人通过严格苦行,练八部瑜伽或研习韦达经而获得超然的知识。这些人都发誓并严格遵守誓言。
BG 4.29: 有些人倾向用控制呼吸的方法,使自己长久地处在全神贯注的状态中。他们练习把呼气供奉到吸气中,把吸气供奉到呼气中,最后停止呼吸而进入全神贯注的状态。还有人节食,把呼吸当祭品,供奉到呼吸的祭祀中。
BG 4.30: 所有这些知道祭祀意义的人,都洗清了罪恶报应,品尝到了祭祀结果的甘露,向至高无上的永恒境界迈进。
BG 4.31: 库茹族最优秀的人啊!不做祭祀的人不可能在这个星球或这一世快乐地生活,更何谈下一生?
BG 4.32: 所有这些祭祀都是韦达经推荐的,是为适合各类活动者安排的。了解这个事实,你将获得解脱。
BG 4.33: 惩罚敌人的人啊!在有知识的情况下做祭祀,比仅仅奉献拥有的物质财富好。普瑞塔的儿子啊!所有这些祭祀活动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都是获得超然的知识。
BG 4.34: 为理解真理而向一位灵性导师归依,以服从的态度向他请教,为他服务。觉悟了自我的灵魂看到了真理,因此可以把知识传授给你。
BG 4.35: 你从觉悟了自我的灵魂那里得到真正的知识后,就永远不再受错觉和假象的蒙蔽,因为这知识会使你看到,所有的生物都不过是至尊灵魂的一部份。换句话说,他们是我的。
BG 4.36: 就算你是罪大恶极的罪魁祸首,你一旦登上超然知识之舟,也能渡过痛苦的海洋。
BG 4.37: 阿尔诸纳啊!就像熊熊烈火把木柴烧成灰烬一样,知识之火会把物质活动的报应烧成灰烬。
BG 4.38: 在这个世界上,超然知识最崇高、最纯粹,无与伦比。这知识是一切神秘主义的成熟果实。精通做奉爱服务的人,到时必能在心中享受到这门知识。
BG 4.39: 为获得超然的知识而献身并控制住感官的信心坚定之人,有资格得到超然的知识。他一旦得到这知识,就能很快获得至高无上的灵性平静。
BG 4.40: 但是,怀疑启示经典、愚昧而无信心的人则无法悟到神。他们坠落。怀疑的灵魂无论在今生或来世都不会快乐。
BG 4.41: 真正觉悟了自我的人做奉爱服务,放弃活动结果,并以超然的知识清除了自己的一切疑惑。赢得财富的人啊!这样的人不受业报的束缚。
BG 4.42: 因此,你应该用知识的武器挥砍你心中由愚昧带来的疑惑。巴茹阿特的后裔啊!以瑜伽为武器,起来战斗吧!
2009年1月15日星期四
展望奥巴马时代美国外交动向
首页 >> 观点 >> 今日观点 (联合早报)
展望奥巴马时代美国外交动向
(2009-01-15)● 谭中
我想分三方面对这个题目作些评估:(1)美国单极一超的形势是否会改变;(2)美国在“文明冲突”上是否会改弦易辙;(3)中美关系将会如何发展?
可以辩证地从三个角度来看第一方面。第一个角度是:美国经过去年底“金融海啸”袭击,超级大国元气大伤;可是全世界也经济低迷,如果奥巴马“新政”有灵丹妙药使美国在短期内经济振兴,那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就可能胜过布什时代。
挽回超级大国的声誉
第二个角度是:八年来布什政权强调武力、忽略外交,在某些问题上(特别是对伊朗)以冲突取代对话,这样做其实没有加强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反而损害了自己的形象。奥巴马“新政”肯定比布什政权高明,会软硬兼施、对话与冲突并举,以挽回超级大国失掉的声誉。
第三个角度是:布什执政奉行的是“现实主义”的战略,聚焦于眼前利益;奥巴马“新政”可能回到克林顿时代的“自由主义”与“胜利主义”(triumphalism)的范式,大搞隐形的文化扩张,到全球推行美国思维逻辑与生活方式,新超级大国会比布什时代更具挑衅性、颠覆性与杀伤性。
现在来看第二方面,“文明冲突”的始作俑者、哈佛大学政治学元老亨廷顿于去年圣诞节前夕逝世,印度评论家施瓦潘·达斯古普塔(Swapan Dasgupta)认为亨廷顿是感于“胜利主义”与约瑟夫·奈的“软强力”无法挽救西方文明颓势而提出“文明冲突”论,并且说:“他(亨廷顿)认为美国之所以为美国是因为它的明显的思想传统。剥夺了这一传统所剩下的将是残废的美国。这样的美国的领导就只有‘去民族化的精英’,就无法面对两大眼前的威胁:好战的伊斯兰与中国民族主义。”
正像达斯古普塔所说,亨廷顿在2004年发表的《我们是谁?对美国民族标志挑战》是想突出正统的所谓“民族化精英”,套用一个老公式形容,就是WASP(白种、盎格鲁-撒克逊、新教)族群,而新任总统奥巴马代表的却是BAAP(黑种、非洲美裔、新教)族群,这是否意味着美国是受“去民族化的精英”领导而“残废”呢?我认为绝不会如此,奥巴马BAAP精英必然会继承与发扬WASP的思想传统。
美国进步作家、时事评论家帕瓦尔(Jonathan Power)认为:“西方生活在自我欺骗的疑云中,亨廷顿只是其一部分。”他说,在布什年代“文明冲突”变成美国中东政策的实质。帕瓦尔没有谈到中国,可是达斯古普塔谈到的所谓“中国民族主义”的阴影是存在于很多美国精英心中的。一位代表人物是《华盛顿时报》记者格尔茨(Bill Gertz),认为当前是美国和伊斯兰圣战恐怖冲突,这一冲突停止以后,美国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日益强大的、“逞强”的中国了。说穿了,“文明冲突”论实际上是“美国霸权维护论”,甚至是“一山不容二虎论”,奥巴马必须花大力气才能走出这一怪圈。
北京可以和奥巴马合作
最后来看第三方面,中国许多人对奥巴马“新政”抱乐观的态度似乎合乎情理。第一,小布什上台是被切尼和拉姆斯菲尔德这哼哈二将劫持,两人都是鹰派,切尼的夫人更是臭名昭著的反华分子。奥巴马上台却没有这一现象。他让温和的国防部长盖茨连任,又将任命曾经和中国关系不错的前太平洋舰队司令布莱尔海军上将担任美国“情报沙皇”,再加希拉里会变成国务卿,这一摊人马是不会把新总统逼到反华的立场上去的。
第二,布什进白宫前以及执政后集中精力“逢克(林顿)必反”,初期向台湾倾斜,和北京针锋相对,其后此路不通才作罢,奥巴马却无此包袱。第三,布什基本上是右派、受反共思想指导,在反华建议面前有天然的弱点。奥巴马属于中间偏左、思想“开明”类型,从其世界观及家庭亲属关系来看,没有天然的反华情结,何况他的竞选总部有许多华裔,这些人在今后新政权中都能对政府决策献计献策。
从另一方面来看,奥巴马“新政”变成民主党一党“专政”,特别是反华老将、众议院议长佩洛茜从过去受到布什白宫制约一反而为新政权的巨头之一,这不是好兆头。今后华盛顿(特别是国会)统治精英中的反华派是否会抬头,奥巴马是否会对他们忍让、迁就,都是难以逆料的。
我们展望奥巴马时代的中美关系应该从三个基本点出发,有十二个字:“八届承传、双强平衡、文明挂帅”。“八届承传”指的是:中美“化干戈为玉帛”关系从美国第37届总统尼克松开始,现在传到44届奥巴马,经历将近四十年的风霜雨雪始终而且可能保持其不断向上的连贯性,这一连贯性在小布什执政初期承受一定考验,到他离去时却是“黄金时代”景象。
“双强平衡”指的是: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重要性逐渐攀高,大大超出其他国家,只比美国矮一截,有点像冷战时代两大超级大国之间所保持的“谁也吃不掉谁”的均势。美国在冷战时期能够抑制“一山不容二虎论”而和苏联和平共处,今后任何时期和中国共存是不会有多大问题的。
“文明挂帅”指的是:当今全球走向不是“尚武”,而是“尚文”,这也是奥巴马当选总统的时代因素。从这三个基本点出发,中国领导人好好掌握时机,中美关系是前途光明的,北京是可以和奥巴马掌权的华盛顿合作、共同走向新的“和谐世界”目标的。
作者是从印度退休的教授,现居芝加哥
展望奥巴马时代美国外交动向
(2009-01-15)● 谭中
我想分三方面对这个题目作些评估:(1)美国单极一超的形势是否会改变;(2)美国在“文明冲突”上是否会改弦易辙;(3)中美关系将会如何发展?
可以辩证地从三个角度来看第一方面。第一个角度是:美国经过去年底“金融海啸”袭击,超级大国元气大伤;可是全世界也经济低迷,如果奥巴马“新政”有灵丹妙药使美国在短期内经济振兴,那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就可能胜过布什时代。
挽回超级大国的声誉
第二个角度是:八年来布什政权强调武力、忽略外交,在某些问题上(特别是对伊朗)以冲突取代对话,这样做其实没有加强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反而损害了自己的形象。奥巴马“新政”肯定比布什政权高明,会软硬兼施、对话与冲突并举,以挽回超级大国失掉的声誉。
第三个角度是:布什执政奉行的是“现实主义”的战略,聚焦于眼前利益;奥巴马“新政”可能回到克林顿时代的“自由主义”与“胜利主义”(triumphalism)的范式,大搞隐形的文化扩张,到全球推行美国思维逻辑与生活方式,新超级大国会比布什时代更具挑衅性、颠覆性与杀伤性。
现在来看第二方面,“文明冲突”的始作俑者、哈佛大学政治学元老亨廷顿于去年圣诞节前夕逝世,印度评论家施瓦潘·达斯古普塔(Swapan Dasgupta)认为亨廷顿是感于“胜利主义”与约瑟夫·奈的“软强力”无法挽救西方文明颓势而提出“文明冲突”论,并且说:“他(亨廷顿)认为美国之所以为美国是因为它的明显的思想传统。剥夺了这一传统所剩下的将是残废的美国。这样的美国的领导就只有‘去民族化的精英’,就无法面对两大眼前的威胁:好战的伊斯兰与中国民族主义。”
正像达斯古普塔所说,亨廷顿在2004年发表的《我们是谁?对美国民族标志挑战》是想突出正统的所谓“民族化精英”,套用一个老公式形容,就是WASP(白种、盎格鲁-撒克逊、新教)族群,而新任总统奥巴马代表的却是BAAP(黑种、非洲美裔、新教)族群,这是否意味着美国是受“去民族化的精英”领导而“残废”呢?我认为绝不会如此,奥巴马BAAP精英必然会继承与发扬WASP的思想传统。
美国进步作家、时事评论家帕瓦尔(Jonathan Power)认为:“西方生活在自我欺骗的疑云中,亨廷顿只是其一部分。”他说,在布什年代“文明冲突”变成美国中东政策的实质。帕瓦尔没有谈到中国,可是达斯古普塔谈到的所谓“中国民族主义”的阴影是存在于很多美国精英心中的。一位代表人物是《华盛顿时报》记者格尔茨(Bill Gertz),认为当前是美国和伊斯兰圣战恐怖冲突,这一冲突停止以后,美国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日益强大的、“逞强”的中国了。说穿了,“文明冲突”论实际上是“美国霸权维护论”,甚至是“一山不容二虎论”,奥巴马必须花大力气才能走出这一怪圈。
北京可以和奥巴马合作
最后来看第三方面,中国许多人对奥巴马“新政”抱乐观的态度似乎合乎情理。第一,小布什上台是被切尼和拉姆斯菲尔德这哼哈二将劫持,两人都是鹰派,切尼的夫人更是臭名昭著的反华分子。奥巴马上台却没有这一现象。他让温和的国防部长盖茨连任,又将任命曾经和中国关系不错的前太平洋舰队司令布莱尔海军上将担任美国“情报沙皇”,再加希拉里会变成国务卿,这一摊人马是不会把新总统逼到反华的立场上去的。
第二,布什进白宫前以及执政后集中精力“逢克(林顿)必反”,初期向台湾倾斜,和北京针锋相对,其后此路不通才作罢,奥巴马却无此包袱。第三,布什基本上是右派、受反共思想指导,在反华建议面前有天然的弱点。奥巴马属于中间偏左、思想“开明”类型,从其世界观及家庭亲属关系来看,没有天然的反华情结,何况他的竞选总部有许多华裔,这些人在今后新政权中都能对政府决策献计献策。
从另一方面来看,奥巴马“新政”变成民主党一党“专政”,特别是反华老将、众议院议长佩洛茜从过去受到布什白宫制约一反而为新政权的巨头之一,这不是好兆头。今后华盛顿(特别是国会)统治精英中的反华派是否会抬头,奥巴马是否会对他们忍让、迁就,都是难以逆料的。
我们展望奥巴马时代的中美关系应该从三个基本点出发,有十二个字:“八届承传、双强平衡、文明挂帅”。“八届承传”指的是:中美“化干戈为玉帛”关系从美国第37届总统尼克松开始,现在传到44届奥巴马,经历将近四十年的风霜雨雪始终而且可能保持其不断向上的连贯性,这一连贯性在小布什执政初期承受一定考验,到他离去时却是“黄金时代”景象。
“双强平衡”指的是: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重要性逐渐攀高,大大超出其他国家,只比美国矮一截,有点像冷战时代两大超级大国之间所保持的“谁也吃不掉谁”的均势。美国在冷战时期能够抑制“一山不容二虎论”而和苏联和平共处,今后任何时期和中国共存是不会有多大问题的。
“文明挂帅”指的是:当今全球走向不是“尚武”,而是“尚文”,这也是奥巴马当选总统的时代因素。从这三个基本点出发,中国领导人好好掌握时机,中美关系是前途光明的,北京是可以和奥巴马掌权的华盛顿合作、共同走向新的“和谐世界”目标的。
作者是从印度退休的教授,现居芝加哥
2009年1月14日星期三
惧怕中国的理由(华尔街日报)
来信选登
惧怕中国的理由
2008年09月04日13:52
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于8月27日在《华尔街日报》发表的观点《以对话和合作帮助中国拥抱未来》向人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中国已向世界表明它有办法成为一个居于领导地位的国家。但我们还是先别忙着为这一可能出现的局面欢欣鼓舞吧。历史经验表明,每当一个国家更为其经济成就或地区影响力而不是道德和民权立场感到自豪时,事情从未向最好的方向发展过。(纳粹德国、法西斯意大利和共产党苏联都是这样)。真正居于领导地位的国家都是将道德标准置于一切之上的。
美国之所以发展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主要是因为她的人民为身处自由和机会之地而自豪。
读者Marco Fiorentino
罗马
(编者按:以上评论翻译自WSJ.Com)
惧怕中国的理由
2008年09月04日13:52
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于8月27日在《华尔街日报》发表的观点《以对话和合作帮助中国拥抱未来》向人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中国已向世界表明它有办法成为一个居于领导地位的国家。但我们还是先别忙着为这一可能出现的局面欢欣鼓舞吧。历史经验表明,每当一个国家更为其经济成就或地区影响力而不是道德和民权立场感到自豪时,事情从未向最好的方向发展过。(纳粹德国、法西斯意大利和共产党苏联都是这样)。真正居于领导地位的国家都是将道德标准置于一切之上的。
美国之所以发展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主要是因为她的人民为身处自由和机会之地而自豪。
读者Marco Fiorentino
罗马
(编者按:以上评论翻译自WSJ.Com)
布莱尔错了(华尔街日报)
来信选登
布莱尔错了
2008年09月05日16:03
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诚然值得尊敬,不过他在《以对话和合作帮助中国拥抱未来》一文中表示,由于西藏问题关乎“一个中国”的政策,所以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存在的威胁。在这一点上他是大错特错了。
广告坦白的讲,认为一个现代化的中国与少数人的权利或是被殖民化民族的自决不相容,这是对中国民众的冒犯。这种观点否认了民主多元化和自由的价值,这些特质能加强而不是阻碍现代社会的进步。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曾说,在中国,真正的朋友是不怕指出对方毛病的。他说得对。如果布莱尔先生诚心诚意希望帮助中国“拥抱未来”,他可以首先指出,在21世纪,中国正在进行的、对西藏的野蛮殖民是不能接受的逆时代潮流而动的行为。
读者Nima Taylor Binara弗吉尼亚州阿林顿西藏正义中心(Tibet Justice Center)理事会(编者按:以上评论翻译自WSJ.Com)
布莱尔错了
2008年09月05日16:03
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诚然值得尊敬,不过他在《以对话和合作帮助中国拥抱未来》一文中表示,由于西藏问题关乎“一个中国”的政策,所以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存在的威胁。在这一点上他是大错特错了。
广告坦白的讲,认为一个现代化的中国与少数人的权利或是被殖民化民族的自决不相容,这是对中国民众的冒犯。这种观点否认了民主多元化和自由的价值,这些特质能加强而不是阻碍现代社会的进步。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曾说,在中国,真正的朋友是不怕指出对方毛病的。他说得对。如果布莱尔先生诚心诚意希望帮助中国“拥抱未来”,他可以首先指出,在21世纪,中国正在进行的、对西藏的野蛮殖民是不能接受的逆时代潮流而动的行为。
读者Nima Taylor Binara弗吉尼亚州阿林顿西藏正义中心(Tibet Justice Center)理事会(编者按:以上评论翻译自WSJ.Com)
2009年1月13日星期二
第三章 活动瑜伽
BG 3.1: 阿尔诸纳说:啊!佳纳尔丹,凯沙瓦!您既然认为智力比功利性活动好,为什么还劝我参加这场可怕的战争?
BG 3.2: 您模棱两可的指示使我的智力迷惑了,所以请明确告诉我,什么对我最有利。
BG 3.3: 至尊人格首神说:无罪的阿尔诸纳啊!我已经解释过,努力觉悟自我的人有两种,一种人倾向于通过经验和哲学思辨,另一种人则通过奉爱服务。
BG 3.4: 只靠不活动摆脱不了报应,只靠弃绝达不到完美。
BG 3.5: 人们被迫按照从自然属性那里得到的品性行事,因此谁都不可能强忍着不做事,哪怕一刻都不行。
BG 3.6: 谁控制负责行动的感官,但心里却总想着感官对象,谁就肯定是在欺骗自己,就被称为冒牌货。
BG 3.7: 相反,如果一个人真心诚意地努力用心控制活跃的感官,并开始练活动瑜伽(怀着奎师那意识练),不再执着,那他就高明多了。
BG 3.8: 履行你的职责吧,因为这要比不活动强!不活动甚至连物质躯体都维持不了。
BG 3.9: 应该把活动当祭祀奉献给维施努,否则活动就会把人捆绑在物质世界里。因此,琨缇的儿子啊!为满足祂而履行你的规定职责,这样你永远不会遭捆绑。
BG 3.10: 在刚开始创造时,众生的主人创造出一代又一代的人、半神人,以及对维施努的祭祀。他祝福他们说:"让这祭祀使你们快乐,因为举行它会使你们得到获得幸福生活和解脱所需的一切。"
BG 3.11: 举行祭祀使半神人高兴,半神人就会取悦你们。人和半神人这样彼此合作,就会使大家都过富足的生活。
BG 3.12: 举行祭祀使掌管各种生活必需品的半神人感到满足后,他们就会为你们提供一切所需。然而,谁享用这些礼物,但却不把它们回赠给半神人,谁无疑就是贼。
BG 3.13: 至尊主的奉献者免于一切罪恶,因为他们吃供奉过的食物。其它为满足个人感官而准备食物的人,吃的实际只是罪恶。
BG 3.14: 众生的躯体靠五谷滋养,五谷靠雨水生长。雨水因祭祀的举行而降,祭祀则来自规定职责。
BG 3.15: 韦达经规定了规范化的活动,而韦达经是至尊人格首神直接展示出来的。因此,无所不在的超然性永远存在于祭祀活动中。
BG 3.16: 我亲爱的阿尔诸纳,谁在人生中不遵从韦达经规定的祭祀循环,谁的生活无疑就会充满罪恶。谁只为满足感官而活着,谁就是在虚度生命。
BG 3.17: 但是,对以下这种人来说,没有需要他履行的职责。这种人毕生追求自我觉悟,通过觉悟至尊灵魂获得快乐,只有觉悟了至尊灵魂才感到彻底满足。
BG 3.18: 觉悟了自我的人,在履行规定职责时既没有个人动机,也没有不履行的理由。他不需要依靠任何其它生物体。
BG 3.19: 通过不带执着心地活动就能获得至尊真理,因此应该出于义务而活动,不要执着于活动的结果。
BG 3.20: 像佳纳卡那样的国王,仅仅靠履行规定职责就达到了完美。因此,为了给大众树立榜样,你应该做你该做的事。
BG 3.21: 无论伟人做什么,普通人都会跟着做;无论伟人以模范行为建立什么标准,整个世界都会遵从。
BG 3.22: 普瑞塔的儿子啊!在三个星系中,我既没有规定要做的事,也不缺少或需要什么,但却在履行规定职责。
BG 3.23: 帕尔塔啊!因为如果我不谨慎地履行规定职责,那么所有的人肯定都会跟我学。
BG 3.24: 要是我不履行规定职责,所有这些世界就都将变得混乱不堪。我将是要不得的后代之根源,并由此摧毁众生的和平。
BG 3.25: 无知的人在履行职责时执着于结果。有学问的人为引人走上正途也该活动,但不该执着于结果。
BG 3.26: 为了不扰乱在履行职责时执着于活动结果的无知之人的心,有学问的人不该劝他们停止活动,相反应该通过以奉爱的精神工作,让他们从事各种活动(以逐渐培养奎师那意识)。
BG 3.27: 灵魂受假我的迷惑,以为是自己在活动,却不知道,其实是物质自然的三种属性在活动。
BG 3.28: 臂力强大的人啊!了解绝对真理的人因为深知奉爱活动和功利性活动的区别,所以不会放纵自己去追求感官享乐。
BG 3.29: 无知之人受物质自然属性的迷惑,沈溺在物质活动中,生出执着心。尽管缺乏知识的人履行低等职责,但有学问的人不该扰乱他们的心。
BG 3.30: 因此,阿尔诸纳啊!你应该全面地了解我,把活动全都献给我,不存有利己的动机,不声称拥有。振作起精神,作战吧!
BG 3.31: 谁按我的指示履行职责,忠实而不嫉妒地遵从这一教导,谁就能摆脱功利性活动的束缚。
BG 3.32: 谁因嫉妒而不理会、不遵从这些教导,谁就是毫无知识、被蒙蔽的人。他们对完美的追求肯定以失败告终。
BG 3.33: 人人都按照从自然三种属性那里得到的本性活动,因此就连有知识的人也按自己的本性做事。抑制又有什么用?
BG 3.34: 有些原则能帮人控制对感官和感官对象产生执着或厌恶。人不该受制于这些执着或厌恶,因为它们是自我觉悟路途上的绊脚石。
BG 3.35: 履行自己的规定职责即使有差错,也比完美地履行别人的职责强。履行自己的职责即使灾难临头,也比履行别人的职责强,因为走别人的路是很危险的。
BG 3.36: 阿尔诸纳问:维施尼的后裔啊!是什么在驱使人们身不由己地作恶呢?
BG 3.37: 至尊人格首神说:仅仅是物质欲望,阿尔诸纳。与激情属性接触产生物质欲望,物质欲望继而转为愤怒。物质欲望是世界上吞没一切的罪恶大敌。
BG 3.38: 正如浓烟蔽火、尘土盖镜或子宫包裹胎儿,物质欲望不同程度地遮住了生物。
BG 3.39: 因此,有知识的生物那纯净的意识就被他永恒的敌人物质欲望所遮盖。这物质欲望就像燃烧的烈火一样永不满足。
BG 3.40: 物质欲望盘踞在感官、心念和智力上,通过它们遮住生物真正的知识,使生物迷惑。
BG 3.41: 因此,巴茹阿特族人中的魁首阿尔诸纳啊!你应该从一开始就通过让感官从事规范活动,来抑制这导致罪恶的根源(物质欲望),然后消灭这知识和自我觉悟的毁灭者。
BG 3.42: 有活力的感官高于无生命的物质,心念高于感官,智力高于心念,而他(灵魂)则比智力高。
BG 3.43: 因此,臂力强大的阿尔诸纳啊!明白自我超越物质的感官和心智后,就应该谨慎、恰当地用灵性智力(奎师那意识)稳固心念,凭着灵性的力量战胜物质欲望这永不满足的敌人。
BG 3.2: 您模棱两可的指示使我的智力迷惑了,所以请明确告诉我,什么对我最有利。
BG 3.3: 至尊人格首神说:无罪的阿尔诸纳啊!我已经解释过,努力觉悟自我的人有两种,一种人倾向于通过经验和哲学思辨,另一种人则通过奉爱服务。
BG 3.4: 只靠不活动摆脱不了报应,只靠弃绝达不到完美。
BG 3.5: 人们被迫按照从自然属性那里得到的品性行事,因此谁都不可能强忍着不做事,哪怕一刻都不行。
BG 3.6: 谁控制负责行动的感官,但心里却总想着感官对象,谁就肯定是在欺骗自己,就被称为冒牌货。
BG 3.7: 相反,如果一个人真心诚意地努力用心控制活跃的感官,并开始练活动瑜伽(怀着奎师那意识练),不再执着,那他就高明多了。
BG 3.8: 履行你的职责吧,因为这要比不活动强!不活动甚至连物质躯体都维持不了。
BG 3.9: 应该把活动当祭祀奉献给维施努,否则活动就会把人捆绑在物质世界里。因此,琨缇的儿子啊!为满足祂而履行你的规定职责,这样你永远不会遭捆绑。
BG 3.10: 在刚开始创造时,众生的主人创造出一代又一代的人、半神人,以及对维施努的祭祀。他祝福他们说:"让这祭祀使你们快乐,因为举行它会使你们得到获得幸福生活和解脱所需的一切。"
BG 3.11: 举行祭祀使半神人高兴,半神人就会取悦你们。人和半神人这样彼此合作,就会使大家都过富足的生活。
BG 3.12: 举行祭祀使掌管各种生活必需品的半神人感到满足后,他们就会为你们提供一切所需。然而,谁享用这些礼物,但却不把它们回赠给半神人,谁无疑就是贼。
BG 3.13: 至尊主的奉献者免于一切罪恶,因为他们吃供奉过的食物。其它为满足个人感官而准备食物的人,吃的实际只是罪恶。
BG 3.14: 众生的躯体靠五谷滋养,五谷靠雨水生长。雨水因祭祀的举行而降,祭祀则来自规定职责。
BG 3.15: 韦达经规定了规范化的活动,而韦达经是至尊人格首神直接展示出来的。因此,无所不在的超然性永远存在于祭祀活动中。
BG 3.16: 我亲爱的阿尔诸纳,谁在人生中不遵从韦达经规定的祭祀循环,谁的生活无疑就会充满罪恶。谁只为满足感官而活着,谁就是在虚度生命。
BG 3.17: 但是,对以下这种人来说,没有需要他履行的职责。这种人毕生追求自我觉悟,通过觉悟至尊灵魂获得快乐,只有觉悟了至尊灵魂才感到彻底满足。
BG 3.18: 觉悟了自我的人,在履行规定职责时既没有个人动机,也没有不履行的理由。他不需要依靠任何其它生物体。
BG 3.19: 通过不带执着心地活动就能获得至尊真理,因此应该出于义务而活动,不要执着于活动的结果。
BG 3.20: 像佳纳卡那样的国王,仅仅靠履行规定职责就达到了完美。因此,为了给大众树立榜样,你应该做你该做的事。
BG 3.21: 无论伟人做什么,普通人都会跟着做;无论伟人以模范行为建立什么标准,整个世界都会遵从。
BG 3.22: 普瑞塔的儿子啊!在三个星系中,我既没有规定要做的事,也不缺少或需要什么,但却在履行规定职责。
BG 3.23: 帕尔塔啊!因为如果我不谨慎地履行规定职责,那么所有的人肯定都会跟我学。
BG 3.24: 要是我不履行规定职责,所有这些世界就都将变得混乱不堪。我将是要不得的后代之根源,并由此摧毁众生的和平。
BG 3.25: 无知的人在履行职责时执着于结果。有学问的人为引人走上正途也该活动,但不该执着于结果。
BG 3.26: 为了不扰乱在履行职责时执着于活动结果的无知之人的心,有学问的人不该劝他们停止活动,相反应该通过以奉爱的精神工作,让他们从事各种活动(以逐渐培养奎师那意识)。
BG 3.27: 灵魂受假我的迷惑,以为是自己在活动,却不知道,其实是物质自然的三种属性在活动。
BG 3.28: 臂力强大的人啊!了解绝对真理的人因为深知奉爱活动和功利性活动的区别,所以不会放纵自己去追求感官享乐。
BG 3.29: 无知之人受物质自然属性的迷惑,沈溺在物质活动中,生出执着心。尽管缺乏知识的人履行低等职责,但有学问的人不该扰乱他们的心。
BG 3.30: 因此,阿尔诸纳啊!你应该全面地了解我,把活动全都献给我,不存有利己的动机,不声称拥有。振作起精神,作战吧!
BG 3.31: 谁按我的指示履行职责,忠实而不嫉妒地遵从这一教导,谁就能摆脱功利性活动的束缚。
BG 3.32: 谁因嫉妒而不理会、不遵从这些教导,谁就是毫无知识、被蒙蔽的人。他们对完美的追求肯定以失败告终。
BG 3.33: 人人都按照从自然三种属性那里得到的本性活动,因此就连有知识的人也按自己的本性做事。抑制又有什么用?
BG 3.34: 有些原则能帮人控制对感官和感官对象产生执着或厌恶。人不该受制于这些执着或厌恶,因为它们是自我觉悟路途上的绊脚石。
BG 3.35: 履行自己的规定职责即使有差错,也比完美地履行别人的职责强。履行自己的职责即使灾难临头,也比履行别人的职责强,因为走别人的路是很危险的。
BG 3.36: 阿尔诸纳问:维施尼的后裔啊!是什么在驱使人们身不由己地作恶呢?
BG 3.37: 至尊人格首神说:仅仅是物质欲望,阿尔诸纳。与激情属性接触产生物质欲望,物质欲望继而转为愤怒。物质欲望是世界上吞没一切的罪恶大敌。
BG 3.38: 正如浓烟蔽火、尘土盖镜或子宫包裹胎儿,物质欲望不同程度地遮住了生物。
BG 3.39: 因此,有知识的生物那纯净的意识就被他永恒的敌人物质欲望所遮盖。这物质欲望就像燃烧的烈火一样永不满足。
BG 3.40: 物质欲望盘踞在感官、心念和智力上,通过它们遮住生物真正的知识,使生物迷惑。
BG 3.41: 因此,巴茹阿特族人中的魁首阿尔诸纳啊!你应该从一开始就通过让感官从事规范活动,来抑制这导致罪恶的根源(物质欲望),然后消灭这知识和自我觉悟的毁灭者。
BG 3.42: 有活力的感官高于无生命的物质,心念高于感官,智力高于心念,而他(灵魂)则比智力高。
BG 3.43: 因此,臂力强大的阿尔诸纳啊!明白自我超越物质的感官和心智后,就应该谨慎、恰当地用灵性智力(奎师那意识)稳固心念,凭着灵性的力量战胜物质欲望这永不满足的敌人。
胡锦涛主席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一行 奥巴马带来问候
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胡锦涛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一行 奥巴马带来问候
2009年01月12日 17:00中新网
中新网北京一月十二日电 (记者 孙宇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十二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前来北京出席中美建交三十周年纪念活动的美国前总统卡特一行等人。
胡锦涛对能再次见到卡特、基辛格等人表示高兴,他对卡特等人来华出席中美建交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并参观访问表示欢迎。
胡锦涛说,各位都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也是中美建交的重要推动者和见证人。长期以来,无论是在就任期间还是在离任以后,各位都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友谊,为中美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进行了不懈努力、作出了宝贵贡献,对此胡锦涛表示高度赞赏。
卡特对胡锦涛的拨冗会见表示感谢,他说,对所有美国公民特别是美国的领导人而言,这是一个很美好的庆祝时刻。
卡特说,在他访华之前,他与当选总统奥巴马进行了单独会见,并还与老布什、小布什以及克林顿等历任美国总统进行了会见。
卡特称,他向奥巴马解释了他此次访华的目的,奥巴马也要他转达对胡锦涛主席的问候以及他将致力于继续发展保持了三十年的中美双边关系。
胡锦涛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一行 奥巴马带来问候
2009年01月12日 17:00中新网
中新网北京一月十二日电 (记者 孙宇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十二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前来北京出席中美建交三十周年纪念活动的美国前总统卡特一行等人。
胡锦涛对能再次见到卡特、基辛格等人表示高兴,他对卡特等人来华出席中美建交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并参观访问表示欢迎。
胡锦涛说,各位都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也是中美建交的重要推动者和见证人。长期以来,无论是在就任期间还是在离任以后,各位都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友谊,为中美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进行了不懈努力、作出了宝贵贡献,对此胡锦涛表示高度赞赏。
卡特对胡锦涛的拨冗会见表示感谢,他说,对所有美国公民特别是美国的领导人而言,这是一个很美好的庆祝时刻。
卡特说,在他访华之前,他与当选总统奥巴马进行了单独会见,并还与老布什、小布什以及克林顿等历任美国总统进行了会见。
卡特称,他向奥巴马解释了他此次访华的目的,奥巴马也要他转达对胡锦涛主席的问候以及他将致力于继续发展保持了三十年的中美双边关系。
2009年1月12日星期一
第一篇 前蘇格拉底哲學 第01章
第01章 希臘文明的興起
在全部的歷史裏﹐最使人感到驚異或難於解說的莫過於希臘文明的突然興起了。構 成文明的大部分東西已經在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存在了好幾千年﹐又從那裏傳播到了四 鄰的國家。但是其中卻始終缺少著某些因素﹐直等到希臘人才把它們提供出來。希臘人 在文學藝術上的成就是大家熟知的﹐但是他們在純粹知識的領域上所做出的貢獻還要更 加不平凡。他們首創了數學﹑科學和哲學﹔他們最先寫出了有別於純粹編年表的歷史 書﹔他們自由地思考著世界的性質和生活的目的﹐而不為任何因襲的正統觀念的枷瑣所 束縛。所發生的一切都是如此之令人驚異﹐以至於直到最近的時代﹐人們還滿足於驚嘆 並神秘地談論著希臘的天才。然而現經有可能用科學的觀念來了解希臘的發展了﹐ 而且的確也值得我們這樣去做。
哲學是從泰勒斯開始的﹐他預言過一次日蝕﹐所以我們就很幸運地能夠根據這件事 實來斷定他的年代﹔據天文學家說﹐這次日蝕出現於公元前585年。哲學和科學原是不分 的﹐因此它們是一起誕生於公元前第六世紀的初期。在這從前﹐希臘及其鄰國曾發生過 什麼事情呢﹖任何一種回答都必然有一部分是揣測性的﹐但考古學在本世紀裏所給我們 的知識已經比我們祖先們所掌握的要多得多了。
文字的發明在埃及大約是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在巴比倫也晚不了太多。兩國的文 字都是從象形的圖畫開始的。這些圖畫很快地就約定俗成﹐因而語詞是用會意文字來表 示的﹐就象中國目前所仍然通行的那樣。在幾千年的過程裏﹐這種繁複的體系發展成了 拼音的文字。
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早期文明的發展是由於有尼羅河﹑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 它們使得農業易於進行而又產量豐富。這些文明在許多方面都有些象西班牙人在墨西哥 和祕魯所發現的文明﹐這裏有一個具有專制權力的神聖國王﹔在埃及﹐他還領有全部的 土地。這裏有一種多神教﹐國王和這種多神教的至高無上的神有著特殊親密的關繫。有 軍事貴族﹐也有祭司貴族。如果君主懦弱或者戰爭不利﹐祭司貴族往往能夠侵凌王權。 土地的耕種者是農奴﹐隸屬於國王﹑貴族或祭司。
埃及的神學和巴比倫的神學頗為不同。埃及人主要的關懷是死亡﹐他們相信死者的 靈魂要進入陰間﹐在那裏﹐奧西裏斯要根據他們在地上的生活方式來審判他們。他們以 為靈魂終會回到身體裏面來的﹔這就產生了木乃伊以及豪華的陵墓建築。金字塔群就是 公元前4000年末葉和3000年初葉的歷代國王們所建造的。這一時期以後﹐埃及文明就變 得越來越僵化了﹐並且宗教上的保守主義使得進步成為不可能。約當公元前1800年﹐埃 及被稱為喜克索斯人的閃族人所徵服﹐他們統治埃及約有兩個世紀。他們在埃及並沒有 留下持久的痕跡﹐但是他們在這裏的出現一定曾經有助於埃及文明在敘利亞和巴勒斯坦 的傳播。
巴比倫的發展史比埃及更帶有黷武好戰的性質。最初的統治種族並不是閃族﹐而是 “蘇瑪連”人﹐這種人的起源我們還不清楚。他們發明瞭楔形文字﹐徵服者的閃族就是 從他們這裏接受了楔形文字的。曾經有一個時期﹐有許多獨立的城邦彼此互相作戰﹔但 是最後巴比倫稱霸﹐並且建立了一個帝國。其他城邦的神就變成了附屬的神﹐而巴比倫 的神馬爾督克便獲得了有如後來宙斯在希臘眾神之中所佔的那種地位。在埃及也出現過 同樣的情形﹐只是時間更早得多。埃及與巴比倫的宗教正象其他古代的宗教一樣﹐本來 都是一種生殖性能崇拜。大地是陰性的﹐而太陽是陽性的。公牛通常被認為是陽性生殖 性能的化身﹐牛神是非常普遍的。在巴比倫﹐大地女神伊什塔爾在眾女神之中是至高無 上的。這位“偉大的母親”在整個的西亞洲以各種不同的名稱而受人崇拜。當希臘殖民 者在小亞細亞為她建築神殿的時候﹐他們就稱她為阿爾蒂米斯﹐並且把原有的禮拜儀式 接受過來。這就是“以弗所人的狄阿娜”的起源。基督教又把她轉化成為童貞女瑪利 亞﹐但是到了以弗所宗教大會上才規定把“聖母”這個頭銜加給我們的教母。
只要一種宗教和一個帝國政府結合在一片﹐政治的動機就會大大改變宗教的原始面 貌。一個男神或一個女神便會和國家聯繫起來﹐他不僅要保證豐收﹐而且還要保證戰爭 勝利。富有的祭司階級規定出一套教禮和神學﹐並且把帝國各個組成部分的一些神都安 排在一個萬神殿裏。
通過與政府的聯繫﹐神也就和道德有了聯繫。立法者從神那裏接受了他們的法典﹐ 因此犯法就是褻瀆神明。現在所知的最古老的法典﹐就是公元前2100年左右巴比倫王罕 姆拉比的法典﹔國王宣告這一法典是由馬爾督克交付給他的。在整個的古代﹐道德與宗 教之間的這種聯繫變得越來越密切。巴比倫的宗教與埃及的宗教不同﹐它更關心的是現 世的繁榮而不是來世的幸福。巫術﹑卜筮和佔星術雖然並不是巴比倫所特有的﹐然而在 這裏卻比在其他地方更為發達﹐並且主要地是通過巴比倫它們才在古代的後期獲得了它 們的地位。從巴比倫也流傳下來了某些屬於科學的東西﹕一日分為24小時﹐圓周分為36 0度﹔以及日月蝕周期的發現。這就使他們能夠準確地預言月蝕﹐並能以某種蓋然性來預 言日蝕。巴比倫的這種知識﹐我們下面將會看到﹐泰勒斯是得到了的。
埃及與美索不達米亞的文明是農業的文明﹐而周圍民族的文明最初則是畜牧的文明。 商業的發展起初幾乎完全是海上的﹐隨著商業的發展就出現了一種新的因素。直到公元 前1000年左右﹐武器還是用青銅製造的﹐有些國家自己本土上並不具備這種必要的金屬﹐ 便不得不從事貿易或者海盜掠奪以求獲得它們。海盜掠奪只是一時的權宜﹐而在社會與 政治條件相當穩定的地方﹐商業就被人認為更加有利可圖。在商業方面﹐克裏特島似乎 是先驅者。大約有十一個世紀之久﹐可以說從公元前2500至公元前1400年﹐在克裏特曾 存在過一種藝術上極為先進的文化﹐被稱為米諾文化。克裏特藝術的遺物給人以一種歡 愉的﹑幾乎是頹廢奢靡的印象﹐與埃及神殿那種令人可怖的陰鬱是迥然不同的。
關於這一重要的文明﹐在阿瑟˙伊萬斯爵士以及其他諸人的發掘以前﹐人們幾乎是 一無所知。那是一種航海民族的文明﹐與埃及保持著密切的接觸﹙除了喜克索斯人統治 的時代是例外﹚。從埃及的圖畫裏顯然可以看出﹐克裏特的水手們在埃及和克裏特之間 進行過相當可觀的商業﹐這種商業約當公元前1500年左右達到了它的頂峰。克裏特的宗 教似乎與敘利亞和小亞細亞的宗教有著許多的相同之點﹐但是在藝術方面則與埃及的相 同之點更多些﹐雖然克裏特的藝術是非常有獨創性的﹐並且是充滿了可驚訝的生命力的。 克裏特文明的中心是所謂諾索斯的“米諾宮”﹐古典希臘的傳說裏一直流傳著對它的追 憶。克裏特的宮殿是極其壯麗的﹐但是大約在公元前十四世紀的末期被毀掉了﹐或許是 被希臘的侵略者所毀掉的。克裏特歷史的紀年﹐是從在克裏特所發現的埃及器物以及在 埃及所發現的克裏特器物而推斷出來的﹔我們的知識全都是靠著考古學上的證據。
克裏特人崇拜一個女神﹐也許是幾個女神。最為明確無疑的女神就是“動物的女主 人”﹐她是一個女獵人﹐或許就是古典的阿爾蒂米斯的起源。她或者另一女神﹐也是 一位母親﹔除了“動物的男主人”而外﹐唯一的男神就是她的少子。有證據可以說明克 裏特人是信仰死後的生命的﹐正如埃及的信仰一樣﹐認為人死之後﹐生前的作為就要受 到賞罰。但是總的說來﹐從克裏特的藝術上看﹐似乎他們是歡愉的民族﹐並沒有受到陰 沉的迷信的很大壓迫。他們喜歡鬥牛﹐鬥牛時女鬥士和男鬥士一樣地表演出驚人的絕技。 鬥牛是宗教儀式﹐阿瑟˙伊萬斯爵士以為鬥牛者屬於最高的貴族。傳下來的圖畫都是非 常生動而逼真的。
克裏特人有一種直線形的文字﹐但是還沒有人能夠辨識。他們在國內是和平的﹐他 們的城市沒有城牆﹔他們無疑地是受海權的保護的。
在米諾文明毀滅之前﹐約當公元前1600年左右﹐它傳到了希臘大陸﹐在大陸上經歷 了逐漸蛻化的階段直至公元前900年為止。這種大陸文明就叫邁錫尼文明﹔它是由於發掘 帝王的陵墓以及發掘山頂上的堡壘而被人發現的﹐這說明瞭他們比克裏特島上的人更害 怕戰爭。陵墓及堡壘始終都給古典希臘的想象力以強烈的印象。宮殿裏的較古老的藝術 品若不是確乎出於克裏特工匠之手﹐也是與克裏特工藝密切接近的。隔著一層朦朧的傳 說所見到的邁錫尼文明﹐正是荷馬詩歌所描寫的文明。
關於邁錫尼人還有許多不清楚的地方。他們的文明是他們被克裏特人所徵服的結果 嗎﹖他們說希臘語呢﹐抑或他們是一種較早的土著種族呢﹖對於這些問題還不可能有確 切的答案﹐但是總的說來﹐他們很可能是說希臘語的徵服者﹐並且至少貴族是來自北方 的頭髮漂亮的侵入者﹐這些人帶來了希臘的語言。希臘人前後以三次連續的浪潮進入 希臘﹐最初是伊奧尼亞人﹐然後是亞該亞人﹐最後是多利亞人。伊奧尼亞人雖然是徵服 者﹐但似乎相當完整地採納了克裏特的文明﹐正象後來羅馬人採納了希臘的文明一樣。 但是伊奧尼亞人被他們的後繼者亞該亞人所侵擾﹐並且大部分被趕走了。從波伽茲﹣科 易所發掘出來的喜特人的書版裏﹐我們可以知道亞該亞人在公元前十四世紀曾有過一個 龐大的有組織的帝國。邁錫尼文明已經被伊奧尼亞和亞該亞人的戰爭所削弱﹐實際上就 被最後的希臘侵略者多利亞人所毀滅了。以前的侵入者大部分採納了米諾的宗教﹐但是 多利亞人卻保存了他們祖先的原始的印度﹣歐羅巴宗教。然而邁錫尼時代的宗教卻仍然 不絕如縷﹐尤其是在下層階級之中﹔而古典時代希臘的宗教就是這兩種宗教的混合物。
雖然上敘的情況可能是事實﹐但是我們必須記得我們並不知道邁錫尼人究竟是不是 希臘人。我們所知道的只是他們的文明毀滅了﹐在它告終的時候﹐鐵就代替了青銅﹔並 且有一個時期海上霸權轉到腓尼基人的手裏。
在邁錫尼時代的後期極其結束之後﹐有些入侵者定居下來變成了農耕者﹔而另有些 入侵者則繼續推進﹐首先是進入希臘群島和小亞細亞﹐然後進入西西裏和意大利南部﹐ 他們在這些地方建立了城市﹐靠海上貿易為生。希臘人最初便是在這些海上城市裏作出 了對於文明的嶄新的貢獻﹔雅典的霸權是後來才出現的﹐而當它出現的時候也同樣地是 和海權結合在一起的。
希臘大陸是多山地區﹐而且大部分是荒瘠不毛的。但是它有許多肥沃的山谷﹐通海 便利﹐而彼此間方便的陸地交通則為群山所阻隔。在這些山谷裏﹐小小的各自分立的區 域社會就成長起來﹐它們都以農業為生﹐通常環繞著一個靠近海的城市。在這種情況之 下很自然的﹐任何區域社會的人口只要是增長太大而國內資源不敷時﹐在陸地上無法謀 生的人就會去從事航海。大陸上的城邦就建立了殖民地﹐而且往往是在比本國更容易謀 生得多的地方。因此在最早的歷史時期﹐小亞細亞﹑西西裏和意大利的希臘人都要比大 陸上的希臘人富有得多。
希臘不同地區的社會制度也是大有不同的。在斯巴達﹐少數貴族就靠著壓迫另一種 族的農奴的勞動而過活﹔在較貧窮的農業區﹐人口主要的是那些靠著自己的家庭來耕種 自己土地的農民們。但是在工商業繁榮的地區﹐自由的公民則由於使用奴隸而發財致富 ––採礦使用男奴隸﹐紡織則使用女奴隸。在伊奧尼亞﹐這些奴隸都是四蕕的野蠻人﹐ 照例最初都是戰爭中的俘獲。財富越增加﹐則有地位的婦女也就越孤立﹐後來她們在希 臘的文明生活裏幾乎沒有地位了﹐只有斯巴達是例外。
一般的發展情況是最初由君主制過渡到貴族制﹐然後又過渡到僭主制與民主制的交 替出現。國王們並不象埃及的和巴比倫的國王那樣具有絕對的權力﹐他們須聽從元老會 議的勸告﹐他們違背了習俗便不會不受懲罰。“僭主制”並不必然地意味著壞政府﹐而 僅僅指一個不是由世襲而掌權的人的統治。“民主制”即指全體公民的政府﹐但其中不 包括奴隸與女人。早期的僭主正象梅狄奇家族那樣﹐乃是由於他們是財閥政治中最富有 的成員而獲得權力的。他們的財富來源往往是佔有金銀礦﹐並且由於伊奧尼亞附近呂底 亞王國傳來了新的鑄幣制度而大發其財。鑄幣似乎是公元前700年以前不久被人發明的。
商業或海盜掠奪––起初這兩者是很難分別的––對於希臘人最重要的結果之一﹐ 就是使他們學會了書寫的藝術。雖然書寫在埃及和巴比倫已經存在過幾千年了﹐而且米 諾的克裏特人也曾有過一種文字﹙這種文字還沒有人能識別﹚﹐然而並沒有任何決定性 的證據可以證明希臘人在公元前十世紀左右以前是會寫字的。他們從腓尼基人那裏學到 書寫的技術﹔腓尼基人正象其他敘利亞的居民一樣﹐受著埃及和巴比倫兩方面的影響﹐ 而且在伊奧尼亞﹑意大利和西西裏的希臘城市興起之前﹐他們一直握有海上商業的霸權。 公元前十四世紀時﹐敘利亞人給伊克納頓﹙埃及的異端國王﹚寫信仍然使用巴比倫的楔 形文字﹔但是推羅的西拉姆﹙公元前969-936年﹚已經用腓尼基字母了﹐腓尼基字母或許 就是從埃及文字中發展出來的。最初埃及人使用一種純粹的圖畫文字﹔這些圖畫日益通 行以後就逐漸地代表音節﹙即圖形所代表的事物的名字的第一個音節﹚﹐終於根據“A是 一個射青蛙的射手”的原則而代表單獨的字母了。最後的這一步埃及人自己並沒有完 成﹐而是由腓尼基人完成的﹐而這就給了字母以一切的便利。希臘人又從腓尼基人那裏 借來這種字母加以改變以適合他們自己的語言﹐並且加入了母音而不是象以往那樣僅有 子音﹐從而就作出了重要的創造。毫無疑問﹐獲得了這種便利的書寫方法就大大促進了 希臘文明的興起。
希臘文明第一個有名的產兒就是荷馬。關於荷馬的一切全都是推測﹐但是最好的意 見似乎是認為﹐他是一系列的詩人而並不是一個詩人。或許依裏亞特和奧德賽兩書完成 的期間約佔200年的光景﹐有人說是從公元前750-550年﹐而另有人認為《荷馬》在公 元前八世紀末就差不多已經寫成了。荷馬詩現存的形式是被比西斯垂塔斯帶給雅典的﹐ 他在公元前560至527年﹙包括間斷期﹚執政。從他那時以後﹐雅典的青年就背誦著荷馬﹐ 而這就成為他們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但在希臘的某些地區﹐特別是在斯巴達﹐荷馬直 到較晚的時期﹐才享有同樣的聲望。
荷馬的詩歌好象後其中世紀的宮廷傳奇一樣﹐代表著一種已經開化了的貴族階級的 觀點﹐它把當時在人民群眾中依然流行的各種迷信看成是下等人的東西而忽略過去。但 是到了更後來的時期﹐許多這些迷信又都重見天日了。近代作家根據人類學而得到的結 論是﹕荷馬決不是原著者﹐而是一個刪定者﹐他是一個十八世紀式的古代神話的詮釋家﹐ 懷抱著一種上層階級文質彬彬的啟蒙理想。在荷馬詩歌中﹐代表宗教的奧林匹克的神發﹐ 無論是在當時或是在後世﹐都不是希臘人唯一崇拜的對象。在人民群眾的宗教中﹐還有 著更黑暗更野蠻的成份﹐它們雖然在希臘智慧的盛期被壓抑下去了﹐但是一等到衰弱或 恐怖的時刻就會迸發出來。所以每逢衰世便證明瞭﹐被荷馬所擯棄的那些宗教迷信在整 個古典時代裏依然繼續保存著﹐只不過是半隱半顯罷了。這一事實說明瞭許多事情﹐否 則的話﹐這些事情便似乎是矛盾而且令人感到驚異的了。
任何地方的原始宗教都是部族的﹐而非個人的。人們舉行一定的儀式﹐通過交感的 魔力以增進部族的利益﹐尤其是促進植物﹑動物與人口的繁殖。冬至的時候﹐一定要祈 求太陽不要再減少威力﹔春天與收獲季節也都要舉行適當的祭禮。這些祭禮往往能鼓動 偉大的集體的熱情﹐個人在其中消失了自己的孤立感而覺得自己與全部族合為一體。在 全世界﹐當宗教演進到一定階段時﹐做犧牲的動物和人都要按照祭禮被宰殺吃掉的。在 不同的地區﹐這一階段出現的時期也頗為不同。以人作犧牲的習俗通常都比把作為犧牲 的人吃掉的習俗要持續得更長久些﹔就在希臘歷史期開始時也還不曾消滅。不帶有這種 殘酷的景象的祈求豐收的儀式﹐在全希臘也很普遍﹔特別是伊留希斯神秘教的象徵主義﹐根本上是農業的。
必須承認﹐荷馬詩歌中的宗教並不很具有宗教氣味。神發們完全是人性的﹐與人不 同的只在於他們不死﹐並具有超人的威力。在道德上﹐他們沒有什麼值得稱述的﹐而且 也很難看出他們怎麼能夠激起人們很多的敬畏。在被人認為是晚出的幾節詩裏﹐是用一 種伏爾泰式的不敬在處理神發們的。在荷馬詩歌中所能發現與真正宗教感情有關的﹐並 不是奧林匹克的神發們﹐而是連宙斯也要服從的“運命”﹑“必然”與“定數”這些冥 冥的存在。運命對於整個希臘的思想起了極大的影響﹐而且這也許就是科學之所以能得 出對於自然律的信仰的淵源之一。
荷馬的神發們乃是徵服者的貴族階級的神發﹐而不是那些實際在耕種土地的人們的 有用的豐產之神。正如吉爾伯特˙穆萊所說的﹕“大多數民族的神都自命曾經創造過 世界﹐奧林匹克的神並不自命如此。他們所做的﹐主要是徵服世界。……當他們已經徵 服了王國之後﹐它們又乾什麼呢﹖他們關心政治嗎﹖他們促進農業嗎﹖他們從事商業和 工業嗎﹖一點都不。他們為什麼要從事任何老實的工作呢﹖依靠租稅並對不納稅的人大 發雷霆﹐在他們看來倒是更為舒適的生活。他們都是些嗜好徵服的首領﹐是些海盜之王。 他們既打仗﹐又宴飲﹐又遊玩﹐又作樂﹔他們開懷痛飲﹐並大聲嘲笑那伺候著他們的瘸 鐵匠。他們只知怕自己的王﹐從來不知懼怕別的。除了在戀愛和戰爭中而外﹐他們從來 不說謊。”
荷馬筆下的人間英雄們﹐在行為上也一樣地不很好。為首的家庭是庇勒普斯家族﹐ 但是它並沒有能夠成功地建立起一個幸福的家庭生活的榜樣。
“這個王朝的建立者﹐亞洲人坦達魯斯﹐是以直接對於神發的進攻而開始其事業的﹔ 有人說﹐他是以試圖誘騙神發們吃人肉﹐吃他自己的兒子庇勒普斯的肉而開始的。庇勒 普斯在奇跡般地復活了之後﹐也向神發們進攻。他那場對比薩王奧諾謨斯的有名的車賽﹐ 是靠了後者的御夫米爾特勒斯的幫助而獲得勝利的。然後他又把他原來允許給以報酬的 同盟者乾掉﹐把他扔到海裏去。於是詛咒便以希臘人所稱為'阿特'﹙ate﹚的形式–– 如果實際上那不是完全不可抗拒的﹑至少也是一種強烈的犯罪衝動––傳給了他的兒子 阿特魯斯和泰斯提司。泰斯提司姦污了他的嫂子﹐並且因而便把家族的幸運﹐即有名的 金毛羊﹐偷到了手中。阿特魯斯反過來設法放逐了他的兄弟﹐而又在和解的藉口之下召 他回來﹐宴請他吃自己孩子的肉。這種詛咒又由阿特魯斯遺傳給他的兒子阿加米儂。阿 加米儂由於殺了一隻作犧牲的鹿而冒犯了阿爾蒂米斯﹔於是他犧牲自己的女兒伊妃格尼 亞來平息這位女神的盛怒﹐並得以使他的艦隊安全到達特羅伊。阿加梅儂又被他的不貞 的妻子和她的情夫﹐即泰斯提司所留下來的一個兒子厄極斯特斯﹐謀殺了。阿加米儂的 兒子奧瑞斯提斯又殺死了他的母親和厄極斯特斯﹐為他的父親報了仇”。荷馬的詩作 為一部完成的定稿﹐乃是伊奧尼亞的產物﹐伊奧尼亞是希臘小亞細亞極其鄰近島嶼的一 部分。至遲當公元前六世紀的時候﹐荷馬的詩歌已經固定下來成為目前的形式。也正是 在這個世紀裏﹐希臘的科學﹑哲學與數學開始了。在同一個時期﹐世界上的其他部分也 在發生著具有根本重要意義的事件。孔子﹑佛陀和瑣羅亞斯特﹐如果他們確有其人的話﹐ 大概也是屬於這個世紀的。在這個世紀的中葉﹐波斯帝國被居魯士建立起來了﹔到了 這個世紀的末葉﹐曾被波斯人允許過有限度的自主權的伊奧尼亞的希臘城市舉行過一次 未成功的叛變﹐這次叛變被大流士鎮壓下去﹐其中最優秀的人物都成了逃亡者。有幾位 這個時期的哲學家就是流亡者﹐他們在希臘世界未遭奴役各部分﹐從一個城流浪到另一 個城﹐傳播了直迄當時為止主要地是局限於伊奧尼亞的文明。他們在週遊的時候受到殷 勤的款待。色諾芬尼也是一個流亡者﹐鼎盛期約當公元前六世紀後期﹐他說過﹕“在冬 天的火旁﹐我們吃過一頓很好的飯﹐喝過美酒﹐嚼著豆子﹐躺在柔軟的床上的時候﹐我 們就要談下面的這些話了﹕‘您是哪一國人﹖您有多大年紀﹐老先生﹖米底人出現的時 候﹐您是多大年紀﹖’”希臘的其他部分﹐在沙拉米戰役和平拉提亞戰役中﹐繼續保持 了自己的獨立。此後﹐伊奧尼亞也獲得了一個時期的自由。希臘分為許多獨立的小國 家﹐每個國家都包括一個城市及其附近的農業區。在希臘世界的各個不同地區﹐文明的 水平是大有不同的﹐僅有少數的城市對於希臘成就的整體有過貢獻。關於斯巴達﹐我在 後面還要詳細談到﹐它僅在軍事意義上是重要的﹐而並不是在文化上。哥林多是富庶而 又繁榮的﹐是一個巨大的商業中心﹐但是並沒有出現過多少偉大的人物。
其次﹐也有純粹農鄉的地區﹐例如膾炙人口的阿加底亞﹐城市人都把它想象為牧歌 式的﹐但它實際上卻充滿了古代的野蠻恐怖。
居民們崇拜牧神潘﹐他們有許多種豐收的祭儀﹐並且往往是以一根方柱代替神象來 進行儀式的。山羊是豐收的象徵﹐因為農民們太窮﹐不可能有牛。當糧食不夠的時候﹐ 人們就毆打潘的神象﹙在偏僻的中國鄉村裏﹐至今還仍然有類似的事情﹚。有一種想象 中的狼人族﹐或許是與以人作犧牲以及吃人肉的風氣有關。那時以為誰若是吃了作犧牲 的人的祭肉﹐就會變成一個狼人。有一個供奉宙斯˙裏凱歐斯﹙即狼宙斯﹚的洞﹔在這 個洞裏﹐人是沒有影子的﹐走進去的人在一年之內便要死掉。這一切迷信在古典時代還 都仍然盛行著。潘原來的名字是“帕昂”﹐意思是飼養人或牧人﹔在公元前五世紀波 斯戰爭之後﹐雅典人也採用了對潘的崇拜﹐於是他便獲得了這個更為人所熟悉的名字﹐ 而這個名字的意義翻譯出來就是“全神”。
然而在古代的希臘也有許多東西﹐我們可以感覺到就是我們所理解的宗教。那不是 和奧林匹克諸神聯繫在一起的﹐而是與狄奧尼索斯或者說巴庫斯相聯繫的﹐我們極其自 然地把這個神想象成多少是一個不名譽的酗酒與酩酊大醉之神。由於對他崇拜便產生了 一種深刻的神秘主義﹐它大大地影響了許多哲學家﹐甚至對於基督教神學的形成也起過 一部分的作用﹔這種崇拜發展的途徑是極其值得注目的﹐任何一個想要研究希臘思想發 展的人都必須好好加以理解。
狄奧尼索斯或者說巴庫斯﹐原來是色雷斯的神。色雷斯人遠比不上希臘人文明﹐希 臘人把色雷斯人看成是野蠻人。正象所有的原始農耕者一樣﹐他們也有各種豐收的祭儀 和一個保護豐收之神。他的名字便是巴庫斯。巴庫斯究竟是人形還是牛形﹐這一點始終 不太清楚。當他們發現了製造麥酒的方法時﹐他們就認為酣醉是神聖的﹐並讚美著巴庫 斯。後來他們知道了葡萄而又學會了飲葡萄酒的時候﹐他們就把巴庫斯想像得更好了。 於是他保護豐收的作用﹐一般地就多少變成從屬於他對於葡萄以及因酒而產生的那種神 聖的顛狂狀態所起的作用了。
對於巴庫斯的崇拜究竟是什麼時候從色雷斯傳到希臘來的﹐我們並不清楚﹐但它似 乎是剛剛在歷史時期開始之前。對巴庫斯的崇拜遇到了正統派的敵視﹐然而這種崇拜畢 竟確立起來了。它包含著許多野蠻的成份﹐例如﹐把野獸撕成一片片的﹐全部生吃下去。 它有一種奇異的女權主義的成份。有身分的主婦們和少女們成群結隊地在荒山上整夜歡 舞欲狂﹐那種酣醉部分地是由於酒力﹐但大部分卻是神秘性的。丈夫們覺得這種做法令 人煩惱﹐但是卻不敢去反對宗教。這種又美麗而又野蠻的宗教儀式﹐是寫在幼利披底的 劇本《酒神》之中的。
巴庫斯在希臘的勝利並不令人驚異。正象所有開化得很快的社會一樣﹐希臘人﹐至 少是某一部分希臘人﹐發展了一種對於原始事物的愛慕﹐以及一種對於比當時道德所裁 可的生活方式更為本能的﹑更加熱烈的生活方式的熱望。對於那些由於強迫因而在行為 上比在感情上來得更文明的男人或女人﹐理性是可厭的﹐道德是一種負擔與奴役。這就 在思想方面﹑感情方面與行為方面引向一種反動。這裏與我們特別有關的是思想方面的 反動﹐但是關於感情與行為方面的反動要先談幾句話。
文明人之所以與野蠻人不同﹐主要的是在於審慎﹐或者用一個稍微更廣義的名詞﹐ 即深謀遠慮。他為了將來的快樂﹐哪怕這種將來的快樂是相當遙遠的﹐而願意忍受目前 的痛苦。這種習慣是隨著農業的興起而開始變得重要起來的﹔沒有一種動物﹐也沒有一 種野蠻人會為了冬天吃糧食而在春天工作﹐除非是極少數純屬本能的行動方式﹐例如蜜 蜂釀蜜﹐或者鬆鼠埋栗子。在這種情況下﹐並沒有深謀遠慮﹔它只有一種直接行動的衝 動﹐這對一個人類觀察者來說﹐顯然在後來證明瞭是有用的。唯有當一個人去做某一件 事並不是因為受衝動的驅使﹐而是因為他的理性告訴他說﹐到了某個未來時期他會因此 而受益的時候﹐這時候才出現了真正的深謀遠慮。打獵不需要深謀遠慮﹐因為那是愉快 的﹔但耕種土地是一種勞動﹐而並不是出於自發的衝動就可以做得到的事。
文明之抑制衝動不僅是通過深謀遠慮﹙那是一種加於自我的抑制﹚﹐而且還通過法 律﹑習慣與宗教。這種抑制力是它從野蠻時代繼承來的﹐但是它使這種抑制力具有更少 的本能性與更多的組織性。某些行動被認為是犯罪的﹐要受到懲罰﹐另外又有些行動雖
然不受法律懲罰﹐但被視為是邪惡的﹐並且使犯有這種罪行的人遭受社會的指責。私有 財產制度帶來了女性的從屬狀態﹐同時通常還創造出來一個奴隸階級。一方面是把社會 的目的強加給個人﹐而另一方面﹐個人已經獲得了一種習慣把自己的一生視為是一個整 體﹐於是越來越多地為著自己的未來而犧牲自己的目前。
很顯然的﹐這種過程可以推行得很過分﹐例如守財奴便是如此。但是縱使不推行到 這樣的極端﹐審慎也很容易造成喪失生命中某些最美好的事物。巴庫斯的崇拜者就是對 於審慎的反動。在沉醉狀態中﹐無論是肉體上或者是精神上﹐他都又恢復了那種被審慎 所摧毀了的強烈感情﹔他覺得世界充滿了歡愉和美﹔他的想象從日常顧慮的監獄裏面解 放了出來。舉行巴庫斯禮便造成了所謂的“激情狀態”﹐這個名詞在字源上是指神進入 了崇拜者的體內﹐崇拜者相信自己已經與神合而為一。人類成就中最偉大的東西大部分 都包含有某種沉醉的成份﹐某種程度上的以熱情來掃除審慎。沒有這種巴庫斯的成份﹐ 生活便會沒有趣味﹔有了巴庫斯的成份﹐生活便是危險的。審慎對熱情的衝突是一場貫 穿著全部歷史的衝突。在這場衝突中﹐我們不應完全偏袒任何一方。
在思想的領域內﹐清醒的文明大體上與科學是同義語。但是毫不攙雜其他事物的科 學﹐是不能使人滿足的﹔人也需要有熱情﹑藝術與宗教。科學可以給知識確定一個界限﹐ 但是不能給想象確定一個界限。在希臘哲學家之中﹐正象在後世哲學家中一樣﹐有些哲 學家基本上是科學的﹐也有些哲學家基本上是宗教的﹔後者大部分都直接地或間接地受 到巴庫斯宗教的影響。這特別適用於柏拉圖﹐並且通過他而適用於後來終於體現為基督 教神學的那些發展。
狄奧尼索斯的原始崇拜形式是野蠻的﹐在許多方面是令人反感的。它之影響了哲學 家們並不是以這種形式﹐而是以奧爾弗斯為名的精神化了的形式﹐那是禁欲主義的﹐而 且以精神的沉醉代替肉體的沉醉。奧爾弗斯是一個朦朧但有趣的人物﹐有人認為他實有 其人﹐另外也有人認為他是一個神﹐或者是一個想象中的英雄。傳說上認為他象巴庫斯 一樣也來自色雷斯﹐但是他﹙或者說與他的名字相聯繫著的運動﹚似乎更可能是來自克 裏特。可以斷定﹐奧爾弗斯教義包括了許多最初似乎是淵源於埃及的東西﹐而且埃及主 要地是通過克裏特而影響了希臘的。據說奧爾弗斯是一位改革者﹐他被巴庫斯正統教義 所鼓動起來的狂熱的酒神侍女們﹙maenads﹚撕成碎片。在這一傳說的古老形式中﹐他對 音樂的嗜好並沒有象後來那麼重要。他基本上是一個祭司和哲學家。
無論奧爾弗斯本人﹙如果確有其人的話﹚的教義是什麼﹐但奧爾弗斯教徒的教義是 人所熟知的。他們相信靈魂的輪回﹔他們教導說﹐按照人在世上的生活方式﹐靈魂可以 獲得永恆的福祉或者遭受永恆的或暫時的痛苦。他們的目的是要達到“純潔”﹐部分地 依靠淨化的教禮﹐部分地依靠避免某些種染汙。他們中間最正統的教徒忌吃肉食﹐除非 是在舉行儀式的時候做為聖餐來吃。他們認為人部分地屬於地﹐也部分地屬於天﹔由於 生活的純潔﹐屬於天的部分就增多﹐而屬於地的部分便減少。最後﹐一個人可以與巴庫 斯合一﹐於是便稱為“一個巴庫斯”。曾有過一種很精致的神學﹐按照那種神學的說法﹐ 巴庫斯曾經誕生過兩次﹐一次是從他的母親西彌麗誕生的﹐另一次是從他父親宙斯的大 腿裏誕生的。
狄奧尼索斯的神話有許多種形式。有一種說﹐狄奧尼索斯是宙斯和波息豐的兒子﹔ 他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就被巨人族撕碎﹐他們吃光了他的肉﹐只剩下來他的心。有人說﹐ 宙斯把這顆心給了西彌麗﹐另外有人說﹐宙斯吞掉了這顆心﹔無論哪一種說法﹐都形成 了狄奧尼索斯第二次誕生的起源。巴庫斯教徒把一隻野獸撕開並生吃它的肉﹐這被認為 是重演巨人族撕碎並吃掉狄奧尼索斯的故事﹐而這只野獸在某種意義上便是神的化身。 巨人族是地所生的﹐但是吃了神之後﹐他們就獲有一點神性。所以人是部分地屬於地的﹐ 部分地屬於神的﹐而巴庫斯教禮就是要使人更完全地接近神性。
幼利披底讓一個奧爾弗斯祭司的口中唱出的一段自白是有教育意義的﹕
主啊﹐你是歐羅巴泰爾的苗裔﹐
宙斯之子啊﹐在你的腳下
是克裏特千百座的城池﹐
我從這個黯淡的神龕之前向你祈禱﹐
雕欄玉砌裝成的神龕﹐
飾著查立布的劍和野牛的血。
天衣無縫的柏木棟樑蚯然不動。
我的歲月在清流裏消逝。
我是伊地安宙夫神的僕人﹐
我得到了祕法心傳﹔
我隨著查格魯斯中夜遊蕩﹐
我已聽慣了他的呼聲如雷﹔
成就了他的紅與血的宴會﹐
守護這偉大母親山頭上的火燄﹔
我獲得了自由﹐而被賜名為
披甲祭司中的一名巴庫斯。
我全身已裝束潔白﹐我已
洗淨了人間的罪惡與糞土
我的嘴頭從此禁絕了 再去觸及一切殺生害命的肉食。
奧爾弗斯教徒的書版已經在墳墓中被發現﹐那都是一些教誡﹐告訴死掉的靈魂如何 在另一個世界裏尋找出路﹐以及為了要證明自己配得上得救應該說些什麼話。這些書版 都是殘闕不全的﹔
其中最為完整的一份﹙即裴特利亞書版﹚如下﹕
你將在九泉之下地府的左邊看到一泓泉水﹐
泉水旁矗立著一株白色的柏樹﹐
這條泉水你可不要走近。
但你在記憶湖邊將看到另一條泉水
寒水流湧﹐旁邊站著衛士。
你要說﹕“我是大地與星天的孩子﹔
但我的氏族卻僅屬於天﹐這你也知道。
看哪﹐我焦渴得要死了。請快給我
記憶湖中流湧出來的寒泉冷冽”。
他們自會給你飲那神聖的泉水
從此你就將君臨其他的英雄。……
另一個書版說道﹐“歡迎你﹐忍受了苦難的人。……你將由人變為神”。另外又有 一個說道﹕“歡樂而有福的人﹐你將成為神﹐再也不會死亡”。
靈魂所不能喝的泉水就是列特﹐它會使人遺忘一切的﹔另一股泉水是?摩沁﹐它會 使人記憶一切。另一個世界的靈魂﹐如果想要得救﹐就不可遺忘﹐而相反地必須能有一 種超乎自然的記憶力。
奧爾弗斯教徒是一個苦行的教派﹔酒對他們說來只是一種象徵﹐正象後來基督教的 聖餐一樣。他們所追求的沉醉是“激情狀態”的那種沉醉﹐是與神合而為一的那種沉醉。 他們相信以這種方式可以獲得以普通方法所不能得到的神秘知識。這種神秘的成份隨著 畢達哥拉斯一起進入到希臘哲學裏面來﹐畢達哥拉斯就是奧爾弗斯教的一個改革者﹐正 如奧爾弗斯是巴庫斯教的一個改革者一樣。奧爾弗斯的成份從畢達哥拉斯進入到柏拉圖 的哲學裏面來﹐又從柏拉圖進入了後來大部分多少帶有宗教性的哲學裏面來。
只要是奧爾弗斯教有影響的地方﹐就一定有著某種巴庫斯的成份。其中之一便是女 權主義的成份﹐畢達哥拉斯便有許多這種成份﹐而在柏拉圖﹐這種成份竟達到了要求女 子在政治上完全與男子平等的地步。畢達哥拉斯說“女性天然地更近於虔誠”。另一種 巴庫斯的成份是尊重激烈的感情。希臘悲劇是從狄奧尼索斯的祭祀之中產生的。幼利披 底尤其尊重奧爾弗斯教的兩個主要的神﹐即巴庫斯與伊洛思。但他對於那種冷靜地自以 為是而且行為端正的人﹐卻是毫無敬意的﹔在他的悲劇裏﹐那種人往往不是被逼瘋了﹐ 便是由於神憤怒他們的褻瀆神明而淪於憂患。
關於希臘人﹐傳統的看法是他們表現了一種可欽可敬的靜穆﹐這種靜穆使得他們能 置身局外地來觀賞熱情﹐來觀察熱情所表現的一切美妙﹐而他們自己卻不動感情﹐有如 奧林匹克的神明一般。這是一種非常片面的看法。也許荷馬﹑索福克裏斯與亞裏士多德 是這樣﹐但是對那些直接間接地接觸了巴庫斯和奧爾弗斯的影響的希臘人﹐情形就確乎 不是這樣的了。愛留希斯的神話構成了雅典國教的最神聖部分﹐在愛留希斯﹐有一首頌 歌唱道﹕
你的酒杯高高舉起﹐
你歡樂欲狂
萬歲啊﹗你﹐巴庫斯﹐潘恩。你來在
愛留希斯萬紫千紅的山谷。
在幼利披底的《酒神》裏﹐酒神侍女的合唱顯示了詩與野蠻的結合﹐那與靜穆是截 然相反的。她們慶賀支解野獸的歡樂﹐當場把它生吃了下去﹐並且歡唱著﹕
啊﹐歡樂啊﹐歡樂在高山頂上﹐
競舞得精疲力盡使人神醉魂消﹐
只剩下來了神聖的鹿皮
而其餘一切都一掃精光﹐
這種紅水奔流的快樂﹐
撕裂了的山羊鮮血淋漓﹐
拿過野獸來狼吞虎噬的光榮﹐
這時候山頂上已天光破曉﹐
向著弗裏吉亞﹑呂底亞的高山走去﹐
那是布羅米歐在引著我們上路。
﹙布羅米歐是巴庫斯的許多名字之一﹚。酒神侍女們在山坡上的舞蹈不僅是獷野的﹔ 它還是一種逃避﹐是從文明的負擔和煩憂裏逃向非人間的美麗世界和清風與星月的自由 裏面去。他們以
另一種不很狂熱的情調又唱道﹕
它們會再來﹐再度的來臨嗎﹖
那些漫長﹑漫長的歌舞﹐
徹夜歌舞直到微弱的星光消逝。
我的歌喉將受清露的滋潤﹐
我的頭髮將受清風的沐浴﹖我們的白足
將在迷朦的太空中閃著光輝﹖
啊﹐綠原上奔馳著的麋鹿的腳
在青草中是那樣的孤獨而可愛﹔
被獵的動物逃出了陷阱和羅網﹐
歡欣跳躍再也不感到恐怖。
然而遠方仍然有一個聲音在呼喚
有聲音﹐有恐怖﹐更有一群獵狗
搜尋得多凶猛﹐啊﹐奔馳得多狂析
沿著河流和峽谷不斷向前––
是歡樂呢還是恐懼﹖你疾如狂飆的足踵啊﹐
你奔向著可愛的邃古無人的寂靜的土地﹐
那兒萬籟俱寂﹐在那綠蔭深處﹐
林中的小生命生活得無憂無慮。
在拾人牙慧地說什麼希臘人是“靜穆的”之前﹐你不妨想想假如費拉德爾斐亞的婦 女們也是這樣的行徑吧﹐哪怕就是在歐根˙奧尼爾的劇本裏。
奧爾弗斯的信徒並不比未經改造過的巴庫斯崇拜者更為“靜穆”。對於奧爾弗斯的 信徒來說﹐現世的生活就是痛苦與無聊。我們被束縛在一個輪子上﹐它在永無休止的生 死循環裏轉動著﹔我們的真正生活是屬於天上的﹐但我們卻又被束縛在地上。唯有靠生 命的淨化與否定以及一種苦行的生活﹐我們才能逃避這個輪子﹐而最後達到與神合一的 天人感通。這絕不是那些能感到生命是輕鬆愉快的人的觀點。它更有似於黑人的靈歌﹕
當我回到了老家﹐
我要向神訴說我的一切的煩惱。
雖非所有的希臘人﹐但有一大部分希臘人是熱情的﹑不幸的﹑處於與自我交戰的狀 態﹐一方面被理智所驅遣﹐另一方面又被熱情所驅遣﹐既有想象天堂的能力﹐又有創造 地獄的那種頑強的自我肯定力。他們有“什麼都不過分”的格言﹔但是事實上﹐他們什 麼都是過分的﹐––在純粹思想上﹐在詩歌上﹐在宗教上﹐以及在犯罪上。當他們偉大 的時候﹐正是熱情與理智的這種結合使得他們偉大的。單只是熱情或單只是理智﹐在任 何未來的時代都不會使世界改變面貌﹐有如希臘人所做過的那樣。他們在神話上的原始 典型並不是奧林匹克的宙斯而是普羅米修斯﹐普羅米修斯從天上帶來了火﹐卻因此而遭 受著永恆的苦難。
然而﹑如果把它當做全體希臘人的特徵時﹐那末上文所說的就會和以“靜穆”作為 希臘人的特徵的那種觀點是同樣的片面性了。事實上﹐在希臘有著兩種傾向﹐一種是熱 情的﹑宗教的﹑神秘的﹑出世的﹐另一種是歡愉的﹑經驗的﹑理性的﹐並且是對獲得多 種多樣事實的知識感到興趣的。希羅多德就代表後一種傾向﹔最早的伊奧尼亞的哲學家 們也是如此﹔亞裏士多德在一定的限度內也是如此。貝洛赫﹙前引書﹐第1捲﹐第1章﹐ 第434頁﹚描寫奧爾弗斯教說道﹕“但是希臘民族是非常充滿青春活力的﹐它不能普遍接 受任何一種否定現世並把現實的生命轉到來世上面去的信仰。因此奧爾弗斯的教義始終 局限於入教者的相當狹小的圈子之內﹐對於國教並沒有任何一點影響﹐甚至於在象雅典 那樣已經在國家祭祀之中採用了神秘教的祭禮並且使之獲得法律的保障的地區﹐也是沒 有一點影響的。整整過了一千年之後﹐這些觀念––當然在一種截然不同的神學外衣之 下––才在希臘世界獲得了勝利”。
看起來﹐這似乎是過分的誇大﹐特別以對於飽和著奧爾弗斯教義的愛留希斯神秘教 為然。大致可以說﹐具有宗教氣質的人都傾向於奧爾弗斯教﹐而理性主義者則都鄙視它。 我們可以把它的地位和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英國的衛理教派相比。
我們多少知道點一個有教養的希臘人從他的父親那裏學到什麼﹐但是在他的早年從 他的母親那裏學到什麼﹐我們就知道得很少了﹔在很大的程度上希臘女人是與男人們所 享受的文明隔絕開來的。即使在其全盛時代﹐無論有教養的雅典人的明確的自覺的心理 過程是怎樣地理性主義﹐然而他們似乎從傳統中﹑從幼年時代起就保存著一種更為原始 的思想感情的方式﹐這種方式常常在嚴重的關頭很容易佔優勢。因此﹐簡單地分析希臘 的面貌就會是不恰當的了。
宗教﹐尤其是非奧林匹克的宗教﹐對於希臘思想的影響﹐直到最近才被人們所充分 地認識到。有一本革命性的書﹐哈裏遜的《希臘宗教研究導言》﹐著重指出了普通希臘 人宗教中的原始的成份與狄奧尼索斯的成份﹔康福德﹙xE﹒M﹒Cornζeord﹚的《從宗 教到哲學》一書﹐力圖使研究希臘哲學的學者們注意到宗教對於哲學家的影響﹐但是這 本書中的解釋﹐或者這本書中的人類學﹐卻有很多地方是不能完全作為信史接受的。我 所知道的最公允的敘述要算是約翰˙伯奈特的《早期希臘哲學》﹐尤其是第二章﹕《科 學與宗教》。伯奈特說﹐科學與宗教的衝突產生於“公元前六世紀席捲了全希臘的宗教 復興”﹐同時﹐歷史舞台也從伊奧尼亞轉到了西方。他說﹐“大陸希臘宗教的發展與伊 奧尼亞的方式是很不相同的。特別是對狄奧尼索斯的崇拜––那是從色雷斯傳來的﹐荷 馬詩歌中僅不過是提到而已––包含著一種萌芽中的對於人與世界關繫的全新的觀察方 式。把任何崇高的觀點都歸之於色雷斯人本身當然是錯誤的﹔但是毫無疑問﹐對希臘人 來說﹐天人感通的現象提示他們說靈魂決不止於是自我的微弱的複本而已﹐而且唯有在 ‘靈魂脫離肉體’的時候才能顯示出來它的真正的性質。……”看起來﹐希臘宗教似乎 是正將進入東方宗教所已達到的同樣階段﹔而且若不是由於科學的興起﹐我們很難看出 有什麼東西能夠阻止這種趨勢。通常都說由於希臘人沒有祭司階級﹐所以使他們得免於 東方式的宗教﹔然而這是倒果為因的說法。祭司階級並不製造教條﹐雖然一旦有了教條 之後﹐他們是要保存教條的﹔東方民族在他們發展的早期階段﹐也沒有上述意義的祭司 階級。挽救了希臘的並不是由於沒有一個祭司階級﹐而是由於有科學的學派存在。
“新的宗教––在某種意義上﹐它是新的﹐雖然在另一種意義上﹐它和人類是同樣 地古老––隨著各個奧爾弗斯教團的建立而達到它發展的最高峰。就我們所能知道的而 論﹐它們的發源地是亞底加﹔但是它們傳播得異常迅速﹐尤其是在意大利南部和西西裏。 首先它們都是屬於崇拜狄奧尼索斯的組織﹔但是它們具有兩種特徵﹐這兩種特徵是希臘 人中的新東西。他們渴望著有一種啟示作為宗教權威的根源﹐他們還組成了人為的社團。 那些包含著他們的神學的詩篇據說是色雷斯的奧爾弗斯所作的﹐這位奧爾弗斯本人曾進 入過地獄﹐因此他是一個穩妥的引導者﹐能夠使脫離了軀殼的靈魂在另一個世界裏渡過 種種危險。”
伯奈特繼續說﹐奧爾弗斯教派的信仰和大約同時在印度所流行的信仰﹐兩者之間有 著驚人的相似之點﹐雖然他認為它們不會有過任何的接觸。然後他就說到“orgy”﹙狂 歡﹚這個字的原義﹐奧爾弗斯教派用這個字來指“聖禮”﹐並且以此來淨化信徒的靈魂 使之得以避免生之巨輪。奧爾弗斯教徒與奧林匹克宗教的祭司不同﹐他們建立了我們所 謂的教會﹐即宗教團體﹐不分種族或性別﹐人人可以參加﹔而且由於他們的影響﹐便出 現了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哲學觀念。
在全部的歷史裏﹐最使人感到驚異或難於解說的莫過於希臘文明的突然興起了。構 成文明的大部分東西已經在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存在了好幾千年﹐又從那裏傳播到了四 鄰的國家。但是其中卻始終缺少著某些因素﹐直等到希臘人才把它們提供出來。希臘人 在文學藝術上的成就是大家熟知的﹐但是他們在純粹知識的領域上所做出的貢獻還要更 加不平凡。他們首創了數學﹑科學和哲學﹔他們最先寫出了有別於純粹編年表的歷史 書﹔他們自由地思考著世界的性質和生活的目的﹐而不為任何因襲的正統觀念的枷瑣所 束縛。所發生的一切都是如此之令人驚異﹐以至於直到最近的時代﹐人們還滿足於驚嘆 並神秘地談論著希臘的天才。然而現經有可能用科學的觀念來了解希臘的發展了﹐ 而且的確也值得我們這樣去做。
哲學是從泰勒斯開始的﹐他預言過一次日蝕﹐所以我們就很幸運地能夠根據這件事 實來斷定他的年代﹔據天文學家說﹐這次日蝕出現於公元前585年。哲學和科學原是不分 的﹐因此它們是一起誕生於公元前第六世紀的初期。在這從前﹐希臘及其鄰國曾發生過 什麼事情呢﹖任何一種回答都必然有一部分是揣測性的﹐但考古學在本世紀裏所給我們 的知識已經比我們祖先們所掌握的要多得多了。
文字的發明在埃及大約是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在巴比倫也晚不了太多。兩國的文 字都是從象形的圖畫開始的。這些圖畫很快地就約定俗成﹐因而語詞是用會意文字來表 示的﹐就象中國目前所仍然通行的那樣。在幾千年的過程裏﹐這種繁複的體系發展成了 拼音的文字。
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早期文明的發展是由於有尼羅河﹑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 它們使得農業易於進行而又產量豐富。這些文明在許多方面都有些象西班牙人在墨西哥 和祕魯所發現的文明﹐這裏有一個具有專制權力的神聖國王﹔在埃及﹐他還領有全部的 土地。這裏有一種多神教﹐國王和這種多神教的至高無上的神有著特殊親密的關繫。有 軍事貴族﹐也有祭司貴族。如果君主懦弱或者戰爭不利﹐祭司貴族往往能夠侵凌王權。 土地的耕種者是農奴﹐隸屬於國王﹑貴族或祭司。
埃及的神學和巴比倫的神學頗為不同。埃及人主要的關懷是死亡﹐他們相信死者的 靈魂要進入陰間﹐在那裏﹐奧西裏斯要根據他們在地上的生活方式來審判他們。他們以 為靈魂終會回到身體裏面來的﹔這就產生了木乃伊以及豪華的陵墓建築。金字塔群就是 公元前4000年末葉和3000年初葉的歷代國王們所建造的。這一時期以後﹐埃及文明就變 得越來越僵化了﹐並且宗教上的保守主義使得進步成為不可能。約當公元前1800年﹐埃 及被稱為喜克索斯人的閃族人所徵服﹐他們統治埃及約有兩個世紀。他們在埃及並沒有 留下持久的痕跡﹐但是他們在這裏的出現一定曾經有助於埃及文明在敘利亞和巴勒斯坦 的傳播。
巴比倫的發展史比埃及更帶有黷武好戰的性質。最初的統治種族並不是閃族﹐而是 “蘇瑪連”人﹐這種人的起源我們還不清楚。他們發明瞭楔形文字﹐徵服者的閃族就是 從他們這裏接受了楔形文字的。曾經有一個時期﹐有許多獨立的城邦彼此互相作戰﹔但 是最後巴比倫稱霸﹐並且建立了一個帝國。其他城邦的神就變成了附屬的神﹐而巴比倫 的神馬爾督克便獲得了有如後來宙斯在希臘眾神之中所佔的那種地位。在埃及也出現過 同樣的情形﹐只是時間更早得多。埃及與巴比倫的宗教正象其他古代的宗教一樣﹐本來 都是一種生殖性能崇拜。大地是陰性的﹐而太陽是陽性的。公牛通常被認為是陽性生殖 性能的化身﹐牛神是非常普遍的。在巴比倫﹐大地女神伊什塔爾在眾女神之中是至高無 上的。這位“偉大的母親”在整個的西亞洲以各種不同的名稱而受人崇拜。當希臘殖民 者在小亞細亞為她建築神殿的時候﹐他們就稱她為阿爾蒂米斯﹐並且把原有的禮拜儀式 接受過來。這就是“以弗所人的狄阿娜”的起源。基督教又把她轉化成為童貞女瑪利 亞﹐但是到了以弗所宗教大會上才規定把“聖母”這個頭銜加給我們的教母。
只要一種宗教和一個帝國政府結合在一片﹐政治的動機就會大大改變宗教的原始面 貌。一個男神或一個女神便會和國家聯繫起來﹐他不僅要保證豐收﹐而且還要保證戰爭 勝利。富有的祭司階級規定出一套教禮和神學﹐並且把帝國各個組成部分的一些神都安 排在一個萬神殿裏。
通過與政府的聯繫﹐神也就和道德有了聯繫。立法者從神那裏接受了他們的法典﹐ 因此犯法就是褻瀆神明。現在所知的最古老的法典﹐就是公元前2100年左右巴比倫王罕 姆拉比的法典﹔國王宣告這一法典是由馬爾督克交付給他的。在整個的古代﹐道德與宗 教之間的這種聯繫變得越來越密切。巴比倫的宗教與埃及的宗教不同﹐它更關心的是現 世的繁榮而不是來世的幸福。巫術﹑卜筮和佔星術雖然並不是巴比倫所特有的﹐然而在 這裏卻比在其他地方更為發達﹐並且主要地是通過巴比倫它們才在古代的後期獲得了它 們的地位。從巴比倫也流傳下來了某些屬於科學的東西﹕一日分為24小時﹐圓周分為36 0度﹔以及日月蝕周期的發現。這就使他們能夠準確地預言月蝕﹐並能以某種蓋然性來預 言日蝕。巴比倫的這種知識﹐我們下面將會看到﹐泰勒斯是得到了的。
埃及與美索不達米亞的文明是農業的文明﹐而周圍民族的文明最初則是畜牧的文明。 商業的發展起初幾乎完全是海上的﹐隨著商業的發展就出現了一種新的因素。直到公元 前1000年左右﹐武器還是用青銅製造的﹐有些國家自己本土上並不具備這種必要的金屬﹐ 便不得不從事貿易或者海盜掠奪以求獲得它們。海盜掠奪只是一時的權宜﹐而在社會與 政治條件相當穩定的地方﹐商業就被人認為更加有利可圖。在商業方面﹐克裏特島似乎 是先驅者。大約有十一個世紀之久﹐可以說從公元前2500至公元前1400年﹐在克裏特曾 存在過一種藝術上極為先進的文化﹐被稱為米諾文化。克裏特藝術的遺物給人以一種歡 愉的﹑幾乎是頹廢奢靡的印象﹐與埃及神殿那種令人可怖的陰鬱是迥然不同的。
關於這一重要的文明﹐在阿瑟˙伊萬斯爵士以及其他諸人的發掘以前﹐人們幾乎是 一無所知。那是一種航海民族的文明﹐與埃及保持著密切的接觸﹙除了喜克索斯人統治 的時代是例外﹚。從埃及的圖畫裏顯然可以看出﹐克裏特的水手們在埃及和克裏特之間 進行過相當可觀的商業﹐這種商業約當公元前1500年左右達到了它的頂峰。克裏特的宗 教似乎與敘利亞和小亞細亞的宗教有著許多的相同之點﹐但是在藝術方面則與埃及的相 同之點更多些﹐雖然克裏特的藝術是非常有獨創性的﹐並且是充滿了可驚訝的生命力的。 克裏特文明的中心是所謂諾索斯的“米諾宮”﹐古典希臘的傳說裏一直流傳著對它的追 憶。克裏特的宮殿是極其壯麗的﹐但是大約在公元前十四世紀的末期被毀掉了﹐或許是 被希臘的侵略者所毀掉的。克裏特歷史的紀年﹐是從在克裏特所發現的埃及器物以及在 埃及所發現的克裏特器物而推斷出來的﹔我們的知識全都是靠著考古學上的證據。
克裏特人崇拜一個女神﹐也許是幾個女神。最為明確無疑的女神就是“動物的女主 人”﹐她是一個女獵人﹐或許就是古典的阿爾蒂米斯的起源。她或者另一女神﹐也是 一位母親﹔除了“動物的男主人”而外﹐唯一的男神就是她的少子。有證據可以說明克 裏特人是信仰死後的生命的﹐正如埃及的信仰一樣﹐認為人死之後﹐生前的作為就要受 到賞罰。但是總的說來﹐從克裏特的藝術上看﹐似乎他們是歡愉的民族﹐並沒有受到陰 沉的迷信的很大壓迫。他們喜歡鬥牛﹐鬥牛時女鬥士和男鬥士一樣地表演出驚人的絕技。 鬥牛是宗教儀式﹐阿瑟˙伊萬斯爵士以為鬥牛者屬於最高的貴族。傳下來的圖畫都是非 常生動而逼真的。
克裏特人有一種直線形的文字﹐但是還沒有人能夠辨識。他們在國內是和平的﹐他 們的城市沒有城牆﹔他們無疑地是受海權的保護的。
在米諾文明毀滅之前﹐約當公元前1600年左右﹐它傳到了希臘大陸﹐在大陸上經歷 了逐漸蛻化的階段直至公元前900年為止。這種大陸文明就叫邁錫尼文明﹔它是由於發掘 帝王的陵墓以及發掘山頂上的堡壘而被人發現的﹐這說明瞭他們比克裏特島上的人更害 怕戰爭。陵墓及堡壘始終都給古典希臘的想象力以強烈的印象。宮殿裏的較古老的藝術 品若不是確乎出於克裏特工匠之手﹐也是與克裏特工藝密切接近的。隔著一層朦朧的傳 說所見到的邁錫尼文明﹐正是荷馬詩歌所描寫的文明。
關於邁錫尼人還有許多不清楚的地方。他們的文明是他們被克裏特人所徵服的結果 嗎﹖他們說希臘語呢﹐抑或他們是一種較早的土著種族呢﹖對於這些問題還不可能有確 切的答案﹐但是總的說來﹐他們很可能是說希臘語的徵服者﹐並且至少貴族是來自北方 的頭髮漂亮的侵入者﹐這些人帶來了希臘的語言。希臘人前後以三次連續的浪潮進入 希臘﹐最初是伊奧尼亞人﹐然後是亞該亞人﹐最後是多利亞人。伊奧尼亞人雖然是徵服 者﹐但似乎相當完整地採納了克裏特的文明﹐正象後來羅馬人採納了希臘的文明一樣。 但是伊奧尼亞人被他們的後繼者亞該亞人所侵擾﹐並且大部分被趕走了。從波伽茲﹣科 易所發掘出來的喜特人的書版裏﹐我們可以知道亞該亞人在公元前十四世紀曾有過一個 龐大的有組織的帝國。邁錫尼文明已經被伊奧尼亞和亞該亞人的戰爭所削弱﹐實際上就 被最後的希臘侵略者多利亞人所毀滅了。以前的侵入者大部分採納了米諾的宗教﹐但是 多利亞人卻保存了他們祖先的原始的印度﹣歐羅巴宗教。然而邁錫尼時代的宗教卻仍然 不絕如縷﹐尤其是在下層階級之中﹔而古典時代希臘的宗教就是這兩種宗教的混合物。
雖然上敘的情況可能是事實﹐但是我們必須記得我們並不知道邁錫尼人究竟是不是 希臘人。我們所知道的只是他們的文明毀滅了﹐在它告終的時候﹐鐵就代替了青銅﹔並 且有一個時期海上霸權轉到腓尼基人的手裏。
在邁錫尼時代的後期極其結束之後﹐有些入侵者定居下來變成了農耕者﹔而另有些 入侵者則繼續推進﹐首先是進入希臘群島和小亞細亞﹐然後進入西西裏和意大利南部﹐ 他們在這些地方建立了城市﹐靠海上貿易為生。希臘人最初便是在這些海上城市裏作出 了對於文明的嶄新的貢獻﹔雅典的霸權是後來才出現的﹐而當它出現的時候也同樣地是 和海權結合在一起的。
希臘大陸是多山地區﹐而且大部分是荒瘠不毛的。但是它有許多肥沃的山谷﹐通海 便利﹐而彼此間方便的陸地交通則為群山所阻隔。在這些山谷裏﹐小小的各自分立的區 域社會就成長起來﹐它們都以農業為生﹐通常環繞著一個靠近海的城市。在這種情況之 下很自然的﹐任何區域社會的人口只要是增長太大而國內資源不敷時﹐在陸地上無法謀 生的人就會去從事航海。大陸上的城邦就建立了殖民地﹐而且往往是在比本國更容易謀 生得多的地方。因此在最早的歷史時期﹐小亞細亞﹑西西裏和意大利的希臘人都要比大 陸上的希臘人富有得多。
希臘不同地區的社會制度也是大有不同的。在斯巴達﹐少數貴族就靠著壓迫另一種 族的農奴的勞動而過活﹔在較貧窮的農業區﹐人口主要的是那些靠著自己的家庭來耕種 自己土地的農民們。但是在工商業繁榮的地區﹐自由的公民則由於使用奴隸而發財致富 ––採礦使用男奴隸﹐紡織則使用女奴隸。在伊奧尼亞﹐這些奴隸都是四蕕的野蠻人﹐ 照例最初都是戰爭中的俘獲。財富越增加﹐則有地位的婦女也就越孤立﹐後來她們在希 臘的文明生活裏幾乎沒有地位了﹐只有斯巴達是例外。
一般的發展情況是最初由君主制過渡到貴族制﹐然後又過渡到僭主制與民主制的交 替出現。國王們並不象埃及的和巴比倫的國王那樣具有絕對的權力﹐他們須聽從元老會 議的勸告﹐他們違背了習俗便不會不受懲罰。“僭主制”並不必然地意味著壞政府﹐而 僅僅指一個不是由世襲而掌權的人的統治。“民主制”即指全體公民的政府﹐但其中不 包括奴隸與女人。早期的僭主正象梅狄奇家族那樣﹐乃是由於他們是財閥政治中最富有 的成員而獲得權力的。他們的財富來源往往是佔有金銀礦﹐並且由於伊奧尼亞附近呂底 亞王國傳來了新的鑄幣制度而大發其財。鑄幣似乎是公元前700年以前不久被人發明的。
商業或海盜掠奪––起初這兩者是很難分別的––對於希臘人最重要的結果之一﹐ 就是使他們學會了書寫的藝術。雖然書寫在埃及和巴比倫已經存在過幾千年了﹐而且米 諾的克裏特人也曾有過一種文字﹙這種文字還沒有人能識別﹚﹐然而並沒有任何決定性 的證據可以證明希臘人在公元前十世紀左右以前是會寫字的。他們從腓尼基人那裏學到 書寫的技術﹔腓尼基人正象其他敘利亞的居民一樣﹐受著埃及和巴比倫兩方面的影響﹐ 而且在伊奧尼亞﹑意大利和西西裏的希臘城市興起之前﹐他們一直握有海上商業的霸權。 公元前十四世紀時﹐敘利亞人給伊克納頓﹙埃及的異端國王﹚寫信仍然使用巴比倫的楔 形文字﹔但是推羅的西拉姆﹙公元前969-936年﹚已經用腓尼基字母了﹐腓尼基字母或許 就是從埃及文字中發展出來的。最初埃及人使用一種純粹的圖畫文字﹔這些圖畫日益通 行以後就逐漸地代表音節﹙即圖形所代表的事物的名字的第一個音節﹚﹐終於根據“A是 一個射青蛙的射手”的原則而代表單獨的字母了。最後的這一步埃及人自己並沒有完 成﹐而是由腓尼基人完成的﹐而這就給了字母以一切的便利。希臘人又從腓尼基人那裏 借來這種字母加以改變以適合他們自己的語言﹐並且加入了母音而不是象以往那樣僅有 子音﹐從而就作出了重要的創造。毫無疑問﹐獲得了這種便利的書寫方法就大大促進了 希臘文明的興起。
希臘文明第一個有名的產兒就是荷馬。關於荷馬的一切全都是推測﹐但是最好的意 見似乎是認為﹐他是一系列的詩人而並不是一個詩人。或許依裏亞特和奧德賽兩書完成 的期間約佔200年的光景﹐有人說是從公元前750-550年﹐而另有人認為《荷馬》在公 元前八世紀末就差不多已經寫成了。荷馬詩現存的形式是被比西斯垂塔斯帶給雅典的﹐ 他在公元前560至527年﹙包括間斷期﹚執政。從他那時以後﹐雅典的青年就背誦著荷馬﹐ 而這就成為他們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但在希臘的某些地區﹐特別是在斯巴達﹐荷馬直 到較晚的時期﹐才享有同樣的聲望。
荷馬的詩歌好象後其中世紀的宮廷傳奇一樣﹐代表著一種已經開化了的貴族階級的 觀點﹐它把當時在人民群眾中依然流行的各種迷信看成是下等人的東西而忽略過去。但 是到了更後來的時期﹐許多這些迷信又都重見天日了。近代作家根據人類學而得到的結 論是﹕荷馬決不是原著者﹐而是一個刪定者﹐他是一個十八世紀式的古代神話的詮釋家﹐ 懷抱著一種上層階級文質彬彬的啟蒙理想。在荷馬詩歌中﹐代表宗教的奧林匹克的神發﹐ 無論是在當時或是在後世﹐都不是希臘人唯一崇拜的對象。在人民群眾的宗教中﹐還有 著更黑暗更野蠻的成份﹐它們雖然在希臘智慧的盛期被壓抑下去了﹐但是一等到衰弱或 恐怖的時刻就會迸發出來。所以每逢衰世便證明瞭﹐被荷馬所擯棄的那些宗教迷信在整 個古典時代裏依然繼續保存著﹐只不過是半隱半顯罷了。這一事實說明瞭許多事情﹐否 則的話﹐這些事情便似乎是矛盾而且令人感到驚異的了。
任何地方的原始宗教都是部族的﹐而非個人的。人們舉行一定的儀式﹐通過交感的 魔力以增進部族的利益﹐尤其是促進植物﹑動物與人口的繁殖。冬至的時候﹐一定要祈 求太陽不要再減少威力﹔春天與收獲季節也都要舉行適當的祭禮。這些祭禮往往能鼓動 偉大的集體的熱情﹐個人在其中消失了自己的孤立感而覺得自己與全部族合為一體。在 全世界﹐當宗教演進到一定階段時﹐做犧牲的動物和人都要按照祭禮被宰殺吃掉的。在 不同的地區﹐這一階段出現的時期也頗為不同。以人作犧牲的習俗通常都比把作為犧牲 的人吃掉的習俗要持續得更長久些﹔就在希臘歷史期開始時也還不曾消滅。不帶有這種 殘酷的景象的祈求豐收的儀式﹐在全希臘也很普遍﹔特別是伊留希斯神秘教的象徵主義﹐根本上是農業的。
必須承認﹐荷馬詩歌中的宗教並不很具有宗教氣味。神發們完全是人性的﹐與人不 同的只在於他們不死﹐並具有超人的威力。在道德上﹐他們沒有什麼值得稱述的﹐而且 也很難看出他們怎麼能夠激起人們很多的敬畏。在被人認為是晚出的幾節詩裏﹐是用一 種伏爾泰式的不敬在處理神發們的。在荷馬詩歌中所能發現與真正宗教感情有關的﹐並 不是奧林匹克的神發們﹐而是連宙斯也要服從的“運命”﹑“必然”與“定數”這些冥 冥的存在。運命對於整個希臘的思想起了極大的影響﹐而且這也許就是科學之所以能得 出對於自然律的信仰的淵源之一。
荷馬的神發們乃是徵服者的貴族階級的神發﹐而不是那些實際在耕種土地的人們的 有用的豐產之神。正如吉爾伯特˙穆萊所說的﹕“大多數民族的神都自命曾經創造過 世界﹐奧林匹克的神並不自命如此。他們所做的﹐主要是徵服世界。……當他們已經徵 服了王國之後﹐它們又乾什麼呢﹖他們關心政治嗎﹖他們促進農業嗎﹖他們從事商業和 工業嗎﹖一點都不。他們為什麼要從事任何老實的工作呢﹖依靠租稅並對不納稅的人大 發雷霆﹐在他們看來倒是更為舒適的生活。他們都是些嗜好徵服的首領﹐是些海盜之王。 他們既打仗﹐又宴飲﹐又遊玩﹐又作樂﹔他們開懷痛飲﹐並大聲嘲笑那伺候著他們的瘸 鐵匠。他們只知怕自己的王﹐從來不知懼怕別的。除了在戀愛和戰爭中而外﹐他們從來 不說謊。”
荷馬筆下的人間英雄們﹐在行為上也一樣地不很好。為首的家庭是庇勒普斯家族﹐ 但是它並沒有能夠成功地建立起一個幸福的家庭生活的榜樣。
“這個王朝的建立者﹐亞洲人坦達魯斯﹐是以直接對於神發的進攻而開始其事業的﹔ 有人說﹐他是以試圖誘騙神發們吃人肉﹐吃他自己的兒子庇勒普斯的肉而開始的。庇勒 普斯在奇跡般地復活了之後﹐也向神發們進攻。他那場對比薩王奧諾謨斯的有名的車賽﹐ 是靠了後者的御夫米爾特勒斯的幫助而獲得勝利的。然後他又把他原來允許給以報酬的 同盟者乾掉﹐把他扔到海裏去。於是詛咒便以希臘人所稱為'阿特'﹙ate﹚的形式–– 如果實際上那不是完全不可抗拒的﹑至少也是一種強烈的犯罪衝動––傳給了他的兒子 阿特魯斯和泰斯提司。泰斯提司姦污了他的嫂子﹐並且因而便把家族的幸運﹐即有名的 金毛羊﹐偷到了手中。阿特魯斯反過來設法放逐了他的兄弟﹐而又在和解的藉口之下召 他回來﹐宴請他吃自己孩子的肉。這種詛咒又由阿特魯斯遺傳給他的兒子阿加米儂。阿 加米儂由於殺了一隻作犧牲的鹿而冒犯了阿爾蒂米斯﹔於是他犧牲自己的女兒伊妃格尼 亞來平息這位女神的盛怒﹐並得以使他的艦隊安全到達特羅伊。阿加梅儂又被他的不貞 的妻子和她的情夫﹐即泰斯提司所留下來的一個兒子厄極斯特斯﹐謀殺了。阿加米儂的 兒子奧瑞斯提斯又殺死了他的母親和厄極斯特斯﹐為他的父親報了仇”。荷馬的詩作 為一部完成的定稿﹐乃是伊奧尼亞的產物﹐伊奧尼亞是希臘小亞細亞極其鄰近島嶼的一 部分。至遲當公元前六世紀的時候﹐荷馬的詩歌已經固定下來成為目前的形式。也正是 在這個世紀裏﹐希臘的科學﹑哲學與數學開始了。在同一個時期﹐世界上的其他部分也 在發生著具有根本重要意義的事件。孔子﹑佛陀和瑣羅亞斯特﹐如果他們確有其人的話﹐ 大概也是屬於這個世紀的。在這個世紀的中葉﹐波斯帝國被居魯士建立起來了﹔到了 這個世紀的末葉﹐曾被波斯人允許過有限度的自主權的伊奧尼亞的希臘城市舉行過一次 未成功的叛變﹐這次叛變被大流士鎮壓下去﹐其中最優秀的人物都成了逃亡者。有幾位 這個時期的哲學家就是流亡者﹐他們在希臘世界未遭奴役各部分﹐從一個城流浪到另一 個城﹐傳播了直迄當時為止主要地是局限於伊奧尼亞的文明。他們在週遊的時候受到殷 勤的款待。色諾芬尼也是一個流亡者﹐鼎盛期約當公元前六世紀後期﹐他說過﹕“在冬 天的火旁﹐我們吃過一頓很好的飯﹐喝過美酒﹐嚼著豆子﹐躺在柔軟的床上的時候﹐我 們就要談下面的這些話了﹕‘您是哪一國人﹖您有多大年紀﹐老先生﹖米底人出現的時 候﹐您是多大年紀﹖’”希臘的其他部分﹐在沙拉米戰役和平拉提亞戰役中﹐繼續保持 了自己的獨立。此後﹐伊奧尼亞也獲得了一個時期的自由。希臘分為許多獨立的小國 家﹐每個國家都包括一個城市及其附近的農業區。在希臘世界的各個不同地區﹐文明的 水平是大有不同的﹐僅有少數的城市對於希臘成就的整體有過貢獻。關於斯巴達﹐我在 後面還要詳細談到﹐它僅在軍事意義上是重要的﹐而並不是在文化上。哥林多是富庶而 又繁榮的﹐是一個巨大的商業中心﹐但是並沒有出現過多少偉大的人物。
其次﹐也有純粹農鄉的地區﹐例如膾炙人口的阿加底亞﹐城市人都把它想象為牧歌 式的﹐但它實際上卻充滿了古代的野蠻恐怖。
居民們崇拜牧神潘﹐他們有許多種豐收的祭儀﹐並且往往是以一根方柱代替神象來 進行儀式的。山羊是豐收的象徵﹐因為農民們太窮﹐不可能有牛。當糧食不夠的時候﹐ 人們就毆打潘的神象﹙在偏僻的中國鄉村裏﹐至今還仍然有類似的事情﹚。有一種想象 中的狼人族﹐或許是與以人作犧牲以及吃人肉的風氣有關。那時以為誰若是吃了作犧牲 的人的祭肉﹐就會變成一個狼人。有一個供奉宙斯˙裏凱歐斯﹙即狼宙斯﹚的洞﹔在這 個洞裏﹐人是沒有影子的﹐走進去的人在一年之內便要死掉。這一切迷信在古典時代還 都仍然盛行著。潘原來的名字是“帕昂”﹐意思是飼養人或牧人﹔在公元前五世紀波 斯戰爭之後﹐雅典人也採用了對潘的崇拜﹐於是他便獲得了這個更為人所熟悉的名字﹐ 而這個名字的意義翻譯出來就是“全神”。
然而在古代的希臘也有許多東西﹐我們可以感覺到就是我們所理解的宗教。那不是 和奧林匹克諸神聯繫在一起的﹐而是與狄奧尼索斯或者說巴庫斯相聯繫的﹐我們極其自 然地把這個神想象成多少是一個不名譽的酗酒與酩酊大醉之神。由於對他崇拜便產生了 一種深刻的神秘主義﹐它大大地影響了許多哲學家﹐甚至對於基督教神學的形成也起過 一部分的作用﹔這種崇拜發展的途徑是極其值得注目的﹐任何一個想要研究希臘思想發 展的人都必須好好加以理解。
狄奧尼索斯或者說巴庫斯﹐原來是色雷斯的神。色雷斯人遠比不上希臘人文明﹐希 臘人把色雷斯人看成是野蠻人。正象所有的原始農耕者一樣﹐他們也有各種豐收的祭儀 和一個保護豐收之神。他的名字便是巴庫斯。巴庫斯究竟是人形還是牛形﹐這一點始終 不太清楚。當他們發現了製造麥酒的方法時﹐他們就認為酣醉是神聖的﹐並讚美著巴庫 斯。後來他們知道了葡萄而又學會了飲葡萄酒的時候﹐他們就把巴庫斯想像得更好了。 於是他保護豐收的作用﹐一般地就多少變成從屬於他對於葡萄以及因酒而產生的那種神 聖的顛狂狀態所起的作用了。
對於巴庫斯的崇拜究竟是什麼時候從色雷斯傳到希臘來的﹐我們並不清楚﹐但它似 乎是剛剛在歷史時期開始之前。對巴庫斯的崇拜遇到了正統派的敵視﹐然而這種崇拜畢 竟確立起來了。它包含著許多野蠻的成份﹐例如﹐把野獸撕成一片片的﹐全部生吃下去。 它有一種奇異的女權主義的成份。有身分的主婦們和少女們成群結隊地在荒山上整夜歡 舞欲狂﹐那種酣醉部分地是由於酒力﹐但大部分卻是神秘性的。丈夫們覺得這種做法令 人煩惱﹐但是卻不敢去反對宗教。這種又美麗而又野蠻的宗教儀式﹐是寫在幼利披底的 劇本《酒神》之中的。
巴庫斯在希臘的勝利並不令人驚異。正象所有開化得很快的社會一樣﹐希臘人﹐至 少是某一部分希臘人﹐發展了一種對於原始事物的愛慕﹐以及一種對於比當時道德所裁 可的生活方式更為本能的﹑更加熱烈的生活方式的熱望。對於那些由於強迫因而在行為 上比在感情上來得更文明的男人或女人﹐理性是可厭的﹐道德是一種負擔與奴役。這就 在思想方面﹑感情方面與行為方面引向一種反動。這裏與我們特別有關的是思想方面的 反動﹐但是關於感情與行為方面的反動要先談幾句話。
文明人之所以與野蠻人不同﹐主要的是在於審慎﹐或者用一個稍微更廣義的名詞﹐ 即深謀遠慮。他為了將來的快樂﹐哪怕這種將來的快樂是相當遙遠的﹐而願意忍受目前 的痛苦。這種習慣是隨著農業的興起而開始變得重要起來的﹔沒有一種動物﹐也沒有一 種野蠻人會為了冬天吃糧食而在春天工作﹐除非是極少數純屬本能的行動方式﹐例如蜜 蜂釀蜜﹐或者鬆鼠埋栗子。在這種情況下﹐並沒有深謀遠慮﹔它只有一種直接行動的衝 動﹐這對一個人類觀察者來說﹐顯然在後來證明瞭是有用的。唯有當一個人去做某一件 事並不是因為受衝動的驅使﹐而是因為他的理性告訴他說﹐到了某個未來時期他會因此 而受益的時候﹐這時候才出現了真正的深謀遠慮。打獵不需要深謀遠慮﹐因為那是愉快 的﹔但耕種土地是一種勞動﹐而並不是出於自發的衝動就可以做得到的事。
文明之抑制衝動不僅是通過深謀遠慮﹙那是一種加於自我的抑制﹚﹐而且還通過法 律﹑習慣與宗教。這種抑制力是它從野蠻時代繼承來的﹐但是它使這種抑制力具有更少 的本能性與更多的組織性。某些行動被認為是犯罪的﹐要受到懲罰﹐另外又有些行動雖
然不受法律懲罰﹐但被視為是邪惡的﹐並且使犯有這種罪行的人遭受社會的指責。私有 財產制度帶來了女性的從屬狀態﹐同時通常還創造出來一個奴隸階級。一方面是把社會 的目的強加給個人﹐而另一方面﹐個人已經獲得了一種習慣把自己的一生視為是一個整 體﹐於是越來越多地為著自己的未來而犧牲自己的目前。
很顯然的﹐這種過程可以推行得很過分﹐例如守財奴便是如此。但是縱使不推行到 這樣的極端﹐審慎也很容易造成喪失生命中某些最美好的事物。巴庫斯的崇拜者就是對 於審慎的反動。在沉醉狀態中﹐無論是肉體上或者是精神上﹐他都又恢復了那種被審慎 所摧毀了的強烈感情﹔他覺得世界充滿了歡愉和美﹔他的想象從日常顧慮的監獄裏面解 放了出來。舉行巴庫斯禮便造成了所謂的“激情狀態”﹐這個名詞在字源上是指神進入 了崇拜者的體內﹐崇拜者相信自己已經與神合而為一。人類成就中最偉大的東西大部分 都包含有某種沉醉的成份﹐某種程度上的以熱情來掃除審慎。沒有這種巴庫斯的成份﹐ 生活便會沒有趣味﹔有了巴庫斯的成份﹐生活便是危險的。審慎對熱情的衝突是一場貫 穿著全部歷史的衝突。在這場衝突中﹐我們不應完全偏袒任何一方。
在思想的領域內﹐清醒的文明大體上與科學是同義語。但是毫不攙雜其他事物的科 學﹐是不能使人滿足的﹔人也需要有熱情﹑藝術與宗教。科學可以給知識確定一個界限﹐ 但是不能給想象確定一個界限。在希臘哲學家之中﹐正象在後世哲學家中一樣﹐有些哲 學家基本上是科學的﹐也有些哲學家基本上是宗教的﹔後者大部分都直接地或間接地受 到巴庫斯宗教的影響。這特別適用於柏拉圖﹐並且通過他而適用於後來終於體現為基督 教神學的那些發展。
狄奧尼索斯的原始崇拜形式是野蠻的﹐在許多方面是令人反感的。它之影響了哲學 家們並不是以這種形式﹐而是以奧爾弗斯為名的精神化了的形式﹐那是禁欲主義的﹐而 且以精神的沉醉代替肉體的沉醉。奧爾弗斯是一個朦朧但有趣的人物﹐有人認為他實有 其人﹐另外也有人認為他是一個神﹐或者是一個想象中的英雄。傳說上認為他象巴庫斯 一樣也來自色雷斯﹐但是他﹙或者說與他的名字相聯繫著的運動﹚似乎更可能是來自克 裏特。可以斷定﹐奧爾弗斯教義包括了許多最初似乎是淵源於埃及的東西﹐而且埃及主 要地是通過克裏特而影響了希臘的。據說奧爾弗斯是一位改革者﹐他被巴庫斯正統教義 所鼓動起來的狂熱的酒神侍女們﹙maenads﹚撕成碎片。在這一傳說的古老形式中﹐他對 音樂的嗜好並沒有象後來那麼重要。他基本上是一個祭司和哲學家。
無論奧爾弗斯本人﹙如果確有其人的話﹚的教義是什麼﹐但奧爾弗斯教徒的教義是 人所熟知的。他們相信靈魂的輪回﹔他們教導說﹐按照人在世上的生活方式﹐靈魂可以 獲得永恆的福祉或者遭受永恆的或暫時的痛苦。他們的目的是要達到“純潔”﹐部分地 依靠淨化的教禮﹐部分地依靠避免某些種染汙。他們中間最正統的教徒忌吃肉食﹐除非 是在舉行儀式的時候做為聖餐來吃。他們認為人部分地屬於地﹐也部分地屬於天﹔由於 生活的純潔﹐屬於天的部分就增多﹐而屬於地的部分便減少。最後﹐一個人可以與巴庫 斯合一﹐於是便稱為“一個巴庫斯”。曾有過一種很精致的神學﹐按照那種神學的說法﹐ 巴庫斯曾經誕生過兩次﹐一次是從他的母親西彌麗誕生的﹐另一次是從他父親宙斯的大 腿裏誕生的。
狄奧尼索斯的神話有許多種形式。有一種說﹐狄奧尼索斯是宙斯和波息豐的兒子﹔ 他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就被巨人族撕碎﹐他們吃光了他的肉﹐只剩下來他的心。有人說﹐ 宙斯把這顆心給了西彌麗﹐另外有人說﹐宙斯吞掉了這顆心﹔無論哪一種說法﹐都形成 了狄奧尼索斯第二次誕生的起源。巴庫斯教徒把一隻野獸撕開並生吃它的肉﹐這被認為 是重演巨人族撕碎並吃掉狄奧尼索斯的故事﹐而這只野獸在某種意義上便是神的化身。 巨人族是地所生的﹐但是吃了神之後﹐他們就獲有一點神性。所以人是部分地屬於地的﹐ 部分地屬於神的﹐而巴庫斯教禮就是要使人更完全地接近神性。
幼利披底讓一個奧爾弗斯祭司的口中唱出的一段自白是有教育意義的﹕
主啊﹐你是歐羅巴泰爾的苗裔﹐
宙斯之子啊﹐在你的腳下
是克裏特千百座的城池﹐
我從這個黯淡的神龕之前向你祈禱﹐
雕欄玉砌裝成的神龕﹐
飾著查立布的劍和野牛的血。
天衣無縫的柏木棟樑蚯然不動。
我的歲月在清流裏消逝。
我是伊地安宙夫神的僕人﹐
我得到了祕法心傳﹔
我隨著查格魯斯中夜遊蕩﹐
我已聽慣了他的呼聲如雷﹔
成就了他的紅與血的宴會﹐
守護這偉大母親山頭上的火燄﹔
我獲得了自由﹐而被賜名為
披甲祭司中的一名巴庫斯。
我全身已裝束潔白﹐我已
洗淨了人間的罪惡與糞土
我的嘴頭從此禁絕了 再去觸及一切殺生害命的肉食。
奧爾弗斯教徒的書版已經在墳墓中被發現﹐那都是一些教誡﹐告訴死掉的靈魂如何 在另一個世界裏尋找出路﹐以及為了要證明自己配得上得救應該說些什麼話。這些書版 都是殘闕不全的﹔
其中最為完整的一份﹙即裴特利亞書版﹚如下﹕
你將在九泉之下地府的左邊看到一泓泉水﹐
泉水旁矗立著一株白色的柏樹﹐
這條泉水你可不要走近。
但你在記憶湖邊將看到另一條泉水
寒水流湧﹐旁邊站著衛士。
你要說﹕“我是大地與星天的孩子﹔
但我的氏族卻僅屬於天﹐這你也知道。
看哪﹐我焦渴得要死了。請快給我
記憶湖中流湧出來的寒泉冷冽”。
他們自會給你飲那神聖的泉水
從此你就將君臨其他的英雄。……
另一個書版說道﹐“歡迎你﹐忍受了苦難的人。……你將由人變為神”。另外又有 一個說道﹕“歡樂而有福的人﹐你將成為神﹐再也不會死亡”。
靈魂所不能喝的泉水就是列特﹐它會使人遺忘一切的﹔另一股泉水是?摩沁﹐它會 使人記憶一切。另一個世界的靈魂﹐如果想要得救﹐就不可遺忘﹐而相反地必須能有一 種超乎自然的記憶力。
奧爾弗斯教徒是一個苦行的教派﹔酒對他們說來只是一種象徵﹐正象後來基督教的 聖餐一樣。他們所追求的沉醉是“激情狀態”的那種沉醉﹐是與神合而為一的那種沉醉。 他們相信以這種方式可以獲得以普通方法所不能得到的神秘知識。這種神秘的成份隨著 畢達哥拉斯一起進入到希臘哲學裏面來﹐畢達哥拉斯就是奧爾弗斯教的一個改革者﹐正 如奧爾弗斯是巴庫斯教的一個改革者一樣。奧爾弗斯的成份從畢達哥拉斯進入到柏拉圖 的哲學裏面來﹐又從柏拉圖進入了後來大部分多少帶有宗教性的哲學裏面來。
只要是奧爾弗斯教有影響的地方﹐就一定有著某種巴庫斯的成份。其中之一便是女 權主義的成份﹐畢達哥拉斯便有許多這種成份﹐而在柏拉圖﹐這種成份竟達到了要求女 子在政治上完全與男子平等的地步。畢達哥拉斯說“女性天然地更近於虔誠”。另一種 巴庫斯的成份是尊重激烈的感情。希臘悲劇是從狄奧尼索斯的祭祀之中產生的。幼利披 底尤其尊重奧爾弗斯教的兩個主要的神﹐即巴庫斯與伊洛思。但他對於那種冷靜地自以 為是而且行為端正的人﹐卻是毫無敬意的﹔在他的悲劇裏﹐那種人往往不是被逼瘋了﹐ 便是由於神憤怒他們的褻瀆神明而淪於憂患。
關於希臘人﹐傳統的看法是他們表現了一種可欽可敬的靜穆﹐這種靜穆使得他們能 置身局外地來觀賞熱情﹐來觀察熱情所表現的一切美妙﹐而他們自己卻不動感情﹐有如 奧林匹克的神明一般。這是一種非常片面的看法。也許荷馬﹑索福克裏斯與亞裏士多德 是這樣﹐但是對那些直接間接地接觸了巴庫斯和奧爾弗斯的影響的希臘人﹐情形就確乎 不是這樣的了。愛留希斯的神話構成了雅典國教的最神聖部分﹐在愛留希斯﹐有一首頌 歌唱道﹕
你的酒杯高高舉起﹐
你歡樂欲狂
萬歲啊﹗你﹐巴庫斯﹐潘恩。你來在
愛留希斯萬紫千紅的山谷。
在幼利披底的《酒神》裏﹐酒神侍女的合唱顯示了詩與野蠻的結合﹐那與靜穆是截 然相反的。她們慶賀支解野獸的歡樂﹐當場把它生吃了下去﹐並且歡唱著﹕
啊﹐歡樂啊﹐歡樂在高山頂上﹐
競舞得精疲力盡使人神醉魂消﹐
只剩下來了神聖的鹿皮
而其餘一切都一掃精光﹐
這種紅水奔流的快樂﹐
撕裂了的山羊鮮血淋漓﹐
拿過野獸來狼吞虎噬的光榮﹐
這時候山頂上已天光破曉﹐
向著弗裏吉亞﹑呂底亞的高山走去﹐
那是布羅米歐在引著我們上路。
﹙布羅米歐是巴庫斯的許多名字之一﹚。酒神侍女們在山坡上的舞蹈不僅是獷野的﹔ 它還是一種逃避﹐是從文明的負擔和煩憂裏逃向非人間的美麗世界和清風與星月的自由 裏面去。他們以
另一種不很狂熱的情調又唱道﹕
它們會再來﹐再度的來臨嗎﹖
那些漫長﹑漫長的歌舞﹐
徹夜歌舞直到微弱的星光消逝。
我的歌喉將受清露的滋潤﹐
我的頭髮將受清風的沐浴﹖我們的白足
將在迷朦的太空中閃著光輝﹖
啊﹐綠原上奔馳著的麋鹿的腳
在青草中是那樣的孤獨而可愛﹔
被獵的動物逃出了陷阱和羅網﹐
歡欣跳躍再也不感到恐怖。
然而遠方仍然有一個聲音在呼喚
有聲音﹐有恐怖﹐更有一群獵狗
搜尋得多凶猛﹐啊﹐奔馳得多狂析
沿著河流和峽谷不斷向前––
是歡樂呢還是恐懼﹖你疾如狂飆的足踵啊﹐
你奔向著可愛的邃古無人的寂靜的土地﹐
那兒萬籟俱寂﹐在那綠蔭深處﹐
林中的小生命生活得無憂無慮。
在拾人牙慧地說什麼希臘人是“靜穆的”之前﹐你不妨想想假如費拉德爾斐亞的婦 女們也是這樣的行徑吧﹐哪怕就是在歐根˙奧尼爾的劇本裏。
奧爾弗斯的信徒並不比未經改造過的巴庫斯崇拜者更為“靜穆”。對於奧爾弗斯的 信徒來說﹐現世的生活就是痛苦與無聊。我們被束縛在一個輪子上﹐它在永無休止的生 死循環裏轉動著﹔我們的真正生活是屬於天上的﹐但我們卻又被束縛在地上。唯有靠生 命的淨化與否定以及一種苦行的生活﹐我們才能逃避這個輪子﹐而最後達到與神合一的 天人感通。這絕不是那些能感到生命是輕鬆愉快的人的觀點。它更有似於黑人的靈歌﹕
當我回到了老家﹐
我要向神訴說我的一切的煩惱。
雖非所有的希臘人﹐但有一大部分希臘人是熱情的﹑不幸的﹑處於與自我交戰的狀 態﹐一方面被理智所驅遣﹐另一方面又被熱情所驅遣﹐既有想象天堂的能力﹐又有創造 地獄的那種頑強的自我肯定力。他們有“什麼都不過分”的格言﹔但是事實上﹐他們什 麼都是過分的﹐––在純粹思想上﹐在詩歌上﹐在宗教上﹐以及在犯罪上。當他們偉大 的時候﹐正是熱情與理智的這種結合使得他們偉大的。單只是熱情或單只是理智﹐在任 何未來的時代都不會使世界改變面貌﹐有如希臘人所做過的那樣。他們在神話上的原始 典型並不是奧林匹克的宙斯而是普羅米修斯﹐普羅米修斯從天上帶來了火﹐卻因此而遭 受著永恆的苦難。
然而﹑如果把它當做全體希臘人的特徵時﹐那末上文所說的就會和以“靜穆”作為 希臘人的特徵的那種觀點是同樣的片面性了。事實上﹐在希臘有著兩種傾向﹐一種是熱 情的﹑宗教的﹑神秘的﹑出世的﹐另一種是歡愉的﹑經驗的﹑理性的﹐並且是對獲得多 種多樣事實的知識感到興趣的。希羅多德就代表後一種傾向﹔最早的伊奧尼亞的哲學家 們也是如此﹔亞裏士多德在一定的限度內也是如此。貝洛赫﹙前引書﹐第1捲﹐第1章﹐ 第434頁﹚描寫奧爾弗斯教說道﹕“但是希臘民族是非常充滿青春活力的﹐它不能普遍接 受任何一種否定現世並把現實的生命轉到來世上面去的信仰。因此奧爾弗斯的教義始終 局限於入教者的相當狹小的圈子之內﹐對於國教並沒有任何一點影響﹐甚至於在象雅典 那樣已經在國家祭祀之中採用了神秘教的祭禮並且使之獲得法律的保障的地區﹐也是沒 有一點影響的。整整過了一千年之後﹐這些觀念––當然在一種截然不同的神學外衣之 下––才在希臘世界獲得了勝利”。
看起來﹐這似乎是過分的誇大﹐特別以對於飽和著奧爾弗斯教義的愛留希斯神秘教 為然。大致可以說﹐具有宗教氣質的人都傾向於奧爾弗斯教﹐而理性主義者則都鄙視它。 我們可以把它的地位和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英國的衛理教派相比。
我們多少知道點一個有教養的希臘人從他的父親那裏學到什麼﹐但是在他的早年從 他的母親那裏學到什麼﹐我們就知道得很少了﹔在很大的程度上希臘女人是與男人們所 享受的文明隔絕開來的。即使在其全盛時代﹐無論有教養的雅典人的明確的自覺的心理 過程是怎樣地理性主義﹐然而他們似乎從傳統中﹑從幼年時代起就保存著一種更為原始 的思想感情的方式﹐這種方式常常在嚴重的關頭很容易佔優勢。因此﹐簡單地分析希臘 的面貌就會是不恰當的了。
宗教﹐尤其是非奧林匹克的宗教﹐對於希臘思想的影響﹐直到最近才被人們所充分 地認識到。有一本革命性的書﹐哈裏遜的《希臘宗教研究導言》﹐著重指出了普通希臘 人宗教中的原始的成份與狄奧尼索斯的成份﹔康福德﹙xE﹒M﹒Cornζeord﹚的《從宗 教到哲學》一書﹐力圖使研究希臘哲學的學者們注意到宗教對於哲學家的影響﹐但是這 本書中的解釋﹐或者這本書中的人類學﹐卻有很多地方是不能完全作為信史接受的。我 所知道的最公允的敘述要算是約翰˙伯奈特的《早期希臘哲學》﹐尤其是第二章﹕《科 學與宗教》。伯奈特說﹐科學與宗教的衝突產生於“公元前六世紀席捲了全希臘的宗教 復興”﹐同時﹐歷史舞台也從伊奧尼亞轉到了西方。他說﹐“大陸希臘宗教的發展與伊 奧尼亞的方式是很不相同的。特別是對狄奧尼索斯的崇拜––那是從色雷斯傳來的﹐荷 馬詩歌中僅不過是提到而已––包含著一種萌芽中的對於人與世界關繫的全新的觀察方 式。把任何崇高的觀點都歸之於色雷斯人本身當然是錯誤的﹔但是毫無疑問﹐對希臘人 來說﹐天人感通的現象提示他們說靈魂決不止於是自我的微弱的複本而已﹐而且唯有在 ‘靈魂脫離肉體’的時候才能顯示出來它的真正的性質。……”看起來﹐希臘宗教似乎 是正將進入東方宗教所已達到的同樣階段﹔而且若不是由於科學的興起﹐我們很難看出 有什麼東西能夠阻止這種趨勢。通常都說由於希臘人沒有祭司階級﹐所以使他們得免於 東方式的宗教﹔然而這是倒果為因的說法。祭司階級並不製造教條﹐雖然一旦有了教條 之後﹐他們是要保存教條的﹔東方民族在他們發展的早期階段﹐也沒有上述意義的祭司 階級。挽救了希臘的並不是由於沒有一個祭司階級﹐而是由於有科學的學派存在。
“新的宗教––在某種意義上﹐它是新的﹐雖然在另一種意義上﹐它和人類是同樣 地古老––隨著各個奧爾弗斯教團的建立而達到它發展的最高峰。就我們所能知道的而 論﹐它們的發源地是亞底加﹔但是它們傳播得異常迅速﹐尤其是在意大利南部和西西裏。 首先它們都是屬於崇拜狄奧尼索斯的組織﹔但是它們具有兩種特徵﹐這兩種特徵是希臘 人中的新東西。他們渴望著有一種啟示作為宗教權威的根源﹐他們還組成了人為的社團。 那些包含著他們的神學的詩篇據說是色雷斯的奧爾弗斯所作的﹐這位奧爾弗斯本人曾進 入過地獄﹐因此他是一個穩妥的引導者﹐能夠使脫離了軀殼的靈魂在另一個世界裏渡過 種種危險。”
伯奈特繼續說﹐奧爾弗斯教派的信仰和大約同時在印度所流行的信仰﹐兩者之間有 著驚人的相似之點﹐雖然他認為它們不會有過任何的接觸。然後他就說到“orgy”﹙狂 歡﹚這個字的原義﹐奧爾弗斯教派用這個字來指“聖禮”﹐並且以此來淨化信徒的靈魂 使之得以避免生之巨輪。奧爾弗斯教徒與奧林匹克宗教的祭司不同﹐他們建立了我們所 謂的教會﹐即宗教團體﹐不分種族或性別﹐人人可以參加﹔而且由於他們的影響﹐便出 現了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哲學觀念。
第二章 《博伽梵歌》内容提要
BG 2.1: 桑佳亚说:玛杜苏丹--奎师那,看阿尔诸纳满怀同情、心情沮丧、眼泪汪汪,就说了如下的话。
BG 2.2: 至尊人格首神说:我亲爱的阿尔诸纳,你怎么会沾染上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它们根本不是知道生存价值的人该有的。它们不会把人引向高等星球,只会使人声名狼藉。
BG 2.3: 普瑞塔的儿子啊!不要任凭这令人丢脸的软弱摆布。这与你的身份不符。惩罚敌人的人啊!抛开心中不足挂齿的脆弱,站起来吧!
BG 2.4: 阿尔诸纳说:啊!杀敌者,杀死玛杜魔的人,我怎能在战斗中用箭反击值得我崇拜的彼士玛和朵纳呢?
BG 2.5: 以我的老师--这些伟大灵魂的生命作代价活着,倒不如在世上乞讨为生。他们虽然渴求尘世的利益,但毕竟还是长辈。如果把他们杀了,我们享受的一切就都沾上了血腥。
BG 2.6: 我们不知道是战胜他们好,还是被他们征服好。我们要是杀了兑塔瓦施陀的儿子,自己也就不会再想活下去,但他们现在却在战场上站在我们面前。
BG 2.7: 吝啬鬼似的软弱无能使我此刻完全失去了镇静,分不清自己的责任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我请求您明确地告诉我,怎么做对我最好。我现在是您的门徒,是向您归依的灵魂,请指导我。
BG 2.8: 我无法驱除这令我感官枯萎的悲伤。即使赢得地球上繁荣无比的王国,拥有天堂半神人般的君权,也无法驱除这悲伤。
BG 2.9: 桑佳亚说:惩罚敌人的人阿尔诸纳说到这儿,就告诉奎师那:"哥文达,我不打仗。"说完就沉默了。
BG 2.10: 巴茹阿特的后裔啊!那时,在两军之间,奎师那微笑着对极度悲伤的阿尔诸纳说了如下一番话。
BG 2.11: 至尊人格首神说:你一面说着有学问的话,一面为不值得悲伤的事情而悲伤。有学问的人不会为生死而悲伤。
BG 2.12: 我、你,以及这些国王,从没有一刻不曾存在,我们中的任何人将来也不会结束存在。
BG 2.13: 就像灵魂在这个物质躯体中经历童年、青年和老年的变化一样,当这个躯体死亡时,其中的灵魂便进入另一个躯体。清醒的人不会为这种变化所迷惑。
BG 2.14: 琨缇的儿子啊!正如冬季和夏季轮流到来,短暂的痛苦和快乐时来时去。巴茹阿特的后裔啊!它们来自感官的感觉,人必须学习忍受这一切,不受干扰。
BG 2.15: 最优秀的人(阿尔诸纳)啊!不受苦乐打扰而始终保持稳定的人,肯定有资格获得解脱。
BG 2.16: 那些洞察真理的人断言:不存在的事物(物质躯体)不持久,永存的事物(灵魂)不变化。这是他们研究两者的本质后得出的结论。
BG 2.17: 你应该知道,遍布整个躯体的灵魂不可毁灭。没人能毁灭不朽的灵魂。
BG 2.18: 灵魂永存,是不可估量、不可毁灭的,但物质躯体却肯定会毁灭。因此,巴茹阿特的后裔,作战吧!
BG 2.19: 以为灵魂是杀手或可以被杀的人没知识,因为自我既不杀,也不被杀。
BG 2.20: 灵魂任何时候都不生不死。他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存在,永远没有从无到有的过程。他原始、永恒、长存,不经出生就存在。当躯体被杀时,他不被杀。
BG 2.21: 帕尔塔啊!知道灵魂永存、不可毁灭、永远不变、不经出生就存在的人,怎么可能杀任何人或让别人去杀呢?
BG 2.22: 正如人们脱下旧服换新装,灵魂放弃老而无用的物质躯体,接受新的物质躯体。
BG 2.23: 灵魂,火永远烧不伤,水永远沾不湿,风永远吹不干,任何武器永远砍不碎。
BG 2.24: 个体灵魂不破碎,不溶解,不枯萎,烧不毁。灵魂永存,不变,无所不在,不可移动,始终如一。
BG 2.25: 灵魂不可见、不可思议、不可改变。你了解这些后,就不会为躯体悲伤了。
BG 2.26: 然而,臂力强大的人啊!如果你以为灵魂(或生命征象)总要经过出生,而死后又永远不复活,那你也没有理由悲伤。
BG 2.27: 出生后必然要死亡,死亡后必然会再生。因此,你在不可避免地要履行职责时不该悲伤。
BG 2.28: 被创造的芸芸众生在他们的初期不展示,中期展示,毁灭后又不展示。因此,有什么需要悲伤的?
BG 2.29: 有人认为灵魂令人惊奇,有人描述他令人惊奇,有人听说他令人惊奇,其它人甚至在听到后,根本理解不了他。
BG 2.30: 巴茹阿特的后裔啊!住在躯体中的他,永远不可能被杀死,因此你不必为任何生物悲伤。
BG 2.31: 你该知道:考虑到你作为查锤亚所具有的特定职责,本着宗教原则作战对你最合适。所以,不必犹豫。
BG 2.32: 帕尔塔啊!这种不请自到的作战机会令查锤亚高兴,天堂星球的大门为他们敞开着。
BG 2.33: 但是,你如果不履行你作战的宗教职责,就必定会因失职而招致罪恶,从而丧失你作为战士的名誉。
BG 2.34: 人们会一直提到你的臭名。对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来说,不名誉比死还不幸。
BG 2.35: 对你十分敬佩的优秀将领,将认为你仅仅是因为胆怯而临阵脱逃。他们会蔑视你。
BG 2.36: 你的敌人会用许多恶毒的言语来形容你,会瞧不起你的能力。还有比这更令你痛苦的吗?
BG 2.37: 琨缇的儿子啊!要么战死沙场,到天堂星球去;要么战胜,享受地球王国。因此,下定决心,站起来作战吧!
BG 2.38: 为战而战,不计苦乐、得失和胜败。这样做,你永远都不会招致罪恶。
BG 2.39: 到此为止,我用分析法给你讲解了这门知识。现在,听我从不执着活动结果的角度,给你解释这门知识。普瑞塔的儿子啊!你如果用这知识指导你的行动,就能摆脱活动的束缚。
BG 2.40: 做这种努力不会失去或减少什么。在这条路上哪怕前进一点点,也能使人得到保护,从而免于最可怕的危险。
BG 2.41: 库茹族的宠儿啊!在这条路上的人目标专一,坚定地向目的地迈进,而犹豫不决之人则智力枝蔓、不得要领。
BG 2.42-43: 普瑞塔的儿子啊!知识浅薄的人过分执着韦达经的华丽辞藻。这些辞藻推荐人们从事各种功利性活动,以便获得权利、高贵的出身或升向天堂星球等。他们追求感官享乐和富裕的生活,因此就说这些是最重要的。
BG 2.44: 对感官享乐和物质财富过分执着并被其迷惑的人,不会下决心为至尊主做奉爱服务。
BG 2.45: 韦达经论述的主要是物质自然的三种属性。阿尔诸纳啊!超越这三种属性,摆脱一切相对性,不为利益和安全焦虑,稳定地处在觉悟自我的层面上。
BG 2.46: 大水库能马上起到小水井能起的一切作用。同样,谁了解韦达经背后的目的,谁就能达到韦达经的一切目的。
BG 2.47: 你有权履行你的规定职责,但无权享受活动的结果。永远别以为你的活动结果是你自己造成的,永远别执着于不履行你的职责。
BG 2.48: 阿尔诸纳啊!平静地履行你的职责,抛开对成败的执着。这种平静称为瑜伽。
BG 2.49: 达南佳亚啊!通过做奉爱服务远离一切令人憎恶的活动,怀着这种意识向至尊主归依。那些要享受活动结果的人是吝啬鬼。
BG 2.50: 做奉爱服务的人,甚至在今生就摆脱了一切善恶报应。所以,努力学习一切活动的艺术--瑜伽。
BG 2.51: 伟大的圣人--奉献者,通过这样为至尊主做奉爱服务,摆脱了物质世界活动结果的束缚。于是,他们摆脱了生死轮回,(通过回到首神身边)达到没有痛苦的状态。
BG 2.52: 当你的智力穿出错觉的密林时,你就不会再关心过去听过的一切或今后听说的一切。
BG 2.53: 当韦达经的华丽辞藻再也扰乱不了你的心,当你始终稳定地处于自我觉悟的全神贯注状态时,你就获得了神性意识。
BG 2.54: 阿尔诸纳问:奎师那啊!沈浸在超然意识中的人有什么表现?他怎样说话?用什么言语?他的行为、举止是怎样的?
BG 2.55: 至尊人格首神说:帕尔塔啊!当人摒弃内心虚构出的所有感官享乐的欲望时,他的心就得到了净化。当他只有觉悟了自我才感到满足时,就可以说他具有了纯粹超然的意识。
BG 2.56: 谁受三种苦时不心烦意乱,有快乐时不兴高采烈,摆脱了执着、恐惧和愤怒,谁就是内心稳定的智者。
BG 2.57: 在物质世界中,谁不受好坏的影响,既不满心欢喜也不鄙视,谁就稳定地处在了完美知识的层面上。
BG 2.58: 谁能像乌龟把四肢收回龟壳一样,把自己的感官从感官对象上收回,谁就稳定地具有了完美的意识。
BG 2.59: 物质躯体中的灵魂也许限制自己的感官享乐,但对感官对象的嗜欲依然存在。然而,通过体验高品位的快乐来放弃这种享乐,就会有稳固的意识。
BG 2.60: 阿尔诸纳啊!感官如此强劲、易冲动,就连竭力控制感官、有辨别力之人的心都受其驱使。
BG 2.61: 谁约束自己的感官,完全控制它们,全神贯注于我,谁就是智力稳定的人。
BG 2.62: 注视或想念感官对象,就会对其产生依恋。由这种依恋产生出物质享乐的欲望,由物质享乐的欲望产生出愤怒。
BG 2.63: 愤怒导致错觉,错觉使记忆迷乱。当记忆迷乱时,智力就丧失。智力一丧失,人就重新坠入物质泥潭。
BG 2.64: 但是,谁彻底摆脱执着、厌恶,通过遵守让人重获自由的规范原则来控制感官,谁就能获得至尊主全部的仁慈。
BG 2.65: 对如此满足(有奎师那意识)的人来说,物质存在的三种苦不再有,其智力很快变得稳定。
BG 2.66: 不(怀着奎师那意识)与至尊者相连的人,不会有超然的智力,内心也不会稳定,而没有这些就不可能有平静。没有平静,怎么可能有快乐?
BG 2.67: 正如狂风卷走水上的小船,只要心念专注在某个游荡的感官上,这个感官就能夺走人的智力。
BG 2.68: 因此,臂力强大的人啊!不让感官追求感官对象的人,必定有稳健的智力。
BG 2.69: 众生的黑夜是自我控制的人清醒之时,众生醒来之时是内省圣人的黑夜。
BG 2.70: 只有像海洋容纳百川之水却依然波平浪静那样,不受无尽的欲望之流的干扰,才能心平气和。拼命满足这些欲望的人,永远不会有平静。
BG 2.71: 谁摒弃一切感官享乐的欲望和拥有感,毫无欲念及错误的自我意识,谁就能获得真正的平静。
BG 2.72: 这就是灵性而神圣的生活。过上这种生活的人不再受迷惑。人即使在死亡那一瞬间才达到这境界,也能进入神的王国。
BG 2.2: 至尊人格首神说:我亲爱的阿尔诸纳,你怎么会沾染上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它们根本不是知道生存价值的人该有的。它们不会把人引向高等星球,只会使人声名狼藉。
BG 2.3: 普瑞塔的儿子啊!不要任凭这令人丢脸的软弱摆布。这与你的身份不符。惩罚敌人的人啊!抛开心中不足挂齿的脆弱,站起来吧!
BG 2.4: 阿尔诸纳说:啊!杀敌者,杀死玛杜魔的人,我怎能在战斗中用箭反击值得我崇拜的彼士玛和朵纳呢?
BG 2.5: 以我的老师--这些伟大灵魂的生命作代价活着,倒不如在世上乞讨为生。他们虽然渴求尘世的利益,但毕竟还是长辈。如果把他们杀了,我们享受的一切就都沾上了血腥。
BG 2.6: 我们不知道是战胜他们好,还是被他们征服好。我们要是杀了兑塔瓦施陀的儿子,自己也就不会再想活下去,但他们现在却在战场上站在我们面前。
BG 2.7: 吝啬鬼似的软弱无能使我此刻完全失去了镇静,分不清自己的责任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我请求您明确地告诉我,怎么做对我最好。我现在是您的门徒,是向您归依的灵魂,请指导我。
BG 2.8: 我无法驱除这令我感官枯萎的悲伤。即使赢得地球上繁荣无比的王国,拥有天堂半神人般的君权,也无法驱除这悲伤。
BG 2.9: 桑佳亚说:惩罚敌人的人阿尔诸纳说到这儿,就告诉奎师那:"哥文达,我不打仗。"说完就沉默了。
BG 2.10: 巴茹阿特的后裔啊!那时,在两军之间,奎师那微笑着对极度悲伤的阿尔诸纳说了如下一番话。
BG 2.11: 至尊人格首神说:你一面说着有学问的话,一面为不值得悲伤的事情而悲伤。有学问的人不会为生死而悲伤。
BG 2.12: 我、你,以及这些国王,从没有一刻不曾存在,我们中的任何人将来也不会结束存在。
BG 2.13: 就像灵魂在这个物质躯体中经历童年、青年和老年的变化一样,当这个躯体死亡时,其中的灵魂便进入另一个躯体。清醒的人不会为这种变化所迷惑。
BG 2.14: 琨缇的儿子啊!正如冬季和夏季轮流到来,短暂的痛苦和快乐时来时去。巴茹阿特的后裔啊!它们来自感官的感觉,人必须学习忍受这一切,不受干扰。
BG 2.15: 最优秀的人(阿尔诸纳)啊!不受苦乐打扰而始终保持稳定的人,肯定有资格获得解脱。
BG 2.16: 那些洞察真理的人断言:不存在的事物(物质躯体)不持久,永存的事物(灵魂)不变化。这是他们研究两者的本质后得出的结论。
BG 2.17: 你应该知道,遍布整个躯体的灵魂不可毁灭。没人能毁灭不朽的灵魂。
BG 2.18: 灵魂永存,是不可估量、不可毁灭的,但物质躯体却肯定会毁灭。因此,巴茹阿特的后裔,作战吧!
BG 2.19: 以为灵魂是杀手或可以被杀的人没知识,因为自我既不杀,也不被杀。
BG 2.20: 灵魂任何时候都不生不死。他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存在,永远没有从无到有的过程。他原始、永恒、长存,不经出生就存在。当躯体被杀时,他不被杀。
BG 2.21: 帕尔塔啊!知道灵魂永存、不可毁灭、永远不变、不经出生就存在的人,怎么可能杀任何人或让别人去杀呢?
BG 2.22: 正如人们脱下旧服换新装,灵魂放弃老而无用的物质躯体,接受新的物质躯体。
BG 2.23: 灵魂,火永远烧不伤,水永远沾不湿,风永远吹不干,任何武器永远砍不碎。
BG 2.24: 个体灵魂不破碎,不溶解,不枯萎,烧不毁。灵魂永存,不变,无所不在,不可移动,始终如一。
BG 2.25: 灵魂不可见、不可思议、不可改变。你了解这些后,就不会为躯体悲伤了。
BG 2.26: 然而,臂力强大的人啊!如果你以为灵魂(或生命征象)总要经过出生,而死后又永远不复活,那你也没有理由悲伤。
BG 2.27: 出生后必然要死亡,死亡后必然会再生。因此,你在不可避免地要履行职责时不该悲伤。
BG 2.28: 被创造的芸芸众生在他们的初期不展示,中期展示,毁灭后又不展示。因此,有什么需要悲伤的?
BG 2.29: 有人认为灵魂令人惊奇,有人描述他令人惊奇,有人听说他令人惊奇,其它人甚至在听到后,根本理解不了他。
BG 2.30: 巴茹阿特的后裔啊!住在躯体中的他,永远不可能被杀死,因此你不必为任何生物悲伤。
BG 2.31: 你该知道:考虑到你作为查锤亚所具有的特定职责,本着宗教原则作战对你最合适。所以,不必犹豫。
BG 2.32: 帕尔塔啊!这种不请自到的作战机会令查锤亚高兴,天堂星球的大门为他们敞开着。
BG 2.33: 但是,你如果不履行你作战的宗教职责,就必定会因失职而招致罪恶,从而丧失你作为战士的名誉。
BG 2.34: 人们会一直提到你的臭名。对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来说,不名誉比死还不幸。
BG 2.35: 对你十分敬佩的优秀将领,将认为你仅仅是因为胆怯而临阵脱逃。他们会蔑视你。
BG 2.36: 你的敌人会用许多恶毒的言语来形容你,会瞧不起你的能力。还有比这更令你痛苦的吗?
BG 2.37: 琨缇的儿子啊!要么战死沙场,到天堂星球去;要么战胜,享受地球王国。因此,下定决心,站起来作战吧!
BG 2.38: 为战而战,不计苦乐、得失和胜败。这样做,你永远都不会招致罪恶。
BG 2.39: 到此为止,我用分析法给你讲解了这门知识。现在,听我从不执着活动结果的角度,给你解释这门知识。普瑞塔的儿子啊!你如果用这知识指导你的行动,就能摆脱活动的束缚。
BG 2.40: 做这种努力不会失去或减少什么。在这条路上哪怕前进一点点,也能使人得到保护,从而免于最可怕的危险。
BG 2.41: 库茹族的宠儿啊!在这条路上的人目标专一,坚定地向目的地迈进,而犹豫不决之人则智力枝蔓、不得要领。
BG 2.42-43: 普瑞塔的儿子啊!知识浅薄的人过分执着韦达经的华丽辞藻。这些辞藻推荐人们从事各种功利性活动,以便获得权利、高贵的出身或升向天堂星球等。他们追求感官享乐和富裕的生活,因此就说这些是最重要的。
BG 2.44: 对感官享乐和物质财富过分执着并被其迷惑的人,不会下决心为至尊主做奉爱服务。
BG 2.45: 韦达经论述的主要是物质自然的三种属性。阿尔诸纳啊!超越这三种属性,摆脱一切相对性,不为利益和安全焦虑,稳定地处在觉悟自我的层面上。
BG 2.46: 大水库能马上起到小水井能起的一切作用。同样,谁了解韦达经背后的目的,谁就能达到韦达经的一切目的。
BG 2.47: 你有权履行你的规定职责,但无权享受活动的结果。永远别以为你的活动结果是你自己造成的,永远别执着于不履行你的职责。
BG 2.48: 阿尔诸纳啊!平静地履行你的职责,抛开对成败的执着。这种平静称为瑜伽。
BG 2.49: 达南佳亚啊!通过做奉爱服务远离一切令人憎恶的活动,怀着这种意识向至尊主归依。那些要享受活动结果的人是吝啬鬼。
BG 2.50: 做奉爱服务的人,甚至在今生就摆脱了一切善恶报应。所以,努力学习一切活动的艺术--瑜伽。
BG 2.51: 伟大的圣人--奉献者,通过这样为至尊主做奉爱服务,摆脱了物质世界活动结果的束缚。于是,他们摆脱了生死轮回,(通过回到首神身边)达到没有痛苦的状态。
BG 2.52: 当你的智力穿出错觉的密林时,你就不会再关心过去听过的一切或今后听说的一切。
BG 2.53: 当韦达经的华丽辞藻再也扰乱不了你的心,当你始终稳定地处于自我觉悟的全神贯注状态时,你就获得了神性意识。
BG 2.54: 阿尔诸纳问:奎师那啊!沈浸在超然意识中的人有什么表现?他怎样说话?用什么言语?他的行为、举止是怎样的?
BG 2.55: 至尊人格首神说:帕尔塔啊!当人摒弃内心虚构出的所有感官享乐的欲望时,他的心就得到了净化。当他只有觉悟了自我才感到满足时,就可以说他具有了纯粹超然的意识。
BG 2.56: 谁受三种苦时不心烦意乱,有快乐时不兴高采烈,摆脱了执着、恐惧和愤怒,谁就是内心稳定的智者。
BG 2.57: 在物质世界中,谁不受好坏的影响,既不满心欢喜也不鄙视,谁就稳定地处在了完美知识的层面上。
BG 2.58: 谁能像乌龟把四肢收回龟壳一样,把自己的感官从感官对象上收回,谁就稳定地具有了完美的意识。
BG 2.59: 物质躯体中的灵魂也许限制自己的感官享乐,但对感官对象的嗜欲依然存在。然而,通过体验高品位的快乐来放弃这种享乐,就会有稳固的意识。
BG 2.60: 阿尔诸纳啊!感官如此强劲、易冲动,就连竭力控制感官、有辨别力之人的心都受其驱使。
BG 2.61: 谁约束自己的感官,完全控制它们,全神贯注于我,谁就是智力稳定的人。
BG 2.62: 注视或想念感官对象,就会对其产生依恋。由这种依恋产生出物质享乐的欲望,由物质享乐的欲望产生出愤怒。
BG 2.63: 愤怒导致错觉,错觉使记忆迷乱。当记忆迷乱时,智力就丧失。智力一丧失,人就重新坠入物质泥潭。
BG 2.64: 但是,谁彻底摆脱执着、厌恶,通过遵守让人重获自由的规范原则来控制感官,谁就能获得至尊主全部的仁慈。
BG 2.65: 对如此满足(有奎师那意识)的人来说,物质存在的三种苦不再有,其智力很快变得稳定。
BG 2.66: 不(怀着奎师那意识)与至尊者相连的人,不会有超然的智力,内心也不会稳定,而没有这些就不可能有平静。没有平静,怎么可能有快乐?
BG 2.67: 正如狂风卷走水上的小船,只要心念专注在某个游荡的感官上,这个感官就能夺走人的智力。
BG 2.68: 因此,臂力强大的人啊!不让感官追求感官对象的人,必定有稳健的智力。
BG 2.69: 众生的黑夜是自我控制的人清醒之时,众生醒来之时是内省圣人的黑夜。
BG 2.70: 只有像海洋容纳百川之水却依然波平浪静那样,不受无尽的欲望之流的干扰,才能心平气和。拼命满足这些欲望的人,永远不会有平静。
BG 2.71: 谁摒弃一切感官享乐的欲望和拥有感,毫无欲念及错误的自我意识,谁就能获得真正的平静。
BG 2.72: 这就是灵性而神圣的生活。过上这种生活的人不再受迷惑。人即使在死亡那一瞬间才达到这境界,也能进入神的王国。
2009年1月10日星期六
第一章 在库茹柴陀战场上察看军队
BG 1.1: 兑塔瓦施陀问:桑佳亚啊!我的儿子和潘杜的儿子都想打仗。他们集结在圣地库茹柴陀后做了什么?
BG 1.2: 桑佳亚说:国王啊!杜尤丹王察看潘杜之子摆的阵后,走到他老师的面前说:
BG 1.3: 老师啊!瞧潘杜之子的大军,如此一流的部署是由杜茹帕达的儿子——您那聪明的门徒做的。
BG 1.4: 看这儿,这个军队里有许多像尤由丹、维茹阿塔和杜茹帕达这样英勇善战的战士、弓箭手。他们个个比得上彼玛和阿尔诸纳。
BG 1.5: 有像兑士塔凯图、切克依塔纳、卡希茹阿佳、菩茹吉特、琨缇博佳、沙比亚这样勇猛无畏的战士。
BG 1.6: 威武的尤达曼纽、强大的乌塔牟佳,还有苏芭朵的儿子和朵帕蒂的儿子们。这些人都是了不起的战车战士。
BG 1.7: 但是,最杰出的布茹阿玛纳啊!让我告诉您,我军有哪些特别有资格指挥作战的将领,以供您参考。
BG 1.8: 我军有战无不胜的您本人、彼士玛、卡尔纳、奎帕、阿施瓦塔玛、维卡尔纳和骚玛达塔的儿子布瑞刷瓦。
BG 1.9: 还有许多其它准备为我献出生命的英雄。他们全都精通兵法且武功高强,备有各种精良的武器。
BG 1.10: 我方实力强大得无法估量,我们还有彼士玛祖父的全力护卫;而潘达瓦们虽然有彼玛的谨慎护卫,但力量毕竟有限。
BG 1.11: 现在你们所有的人,必须把住方阵入口,在各自的战略位置上鼎力协助彼士玛祖父。
BG 1.12: 接着,战士们英勇的祖父彼士玛——库茹王朝的老祖宗,大声地吹响了海螺。狮吼般的海螺声令杜尤丹听了非常高兴。
BG 1.13: 随即,海螺声、战鼓声、号角声、喇叭声顿起,异常嘈杂。
BG 1.14: 在另一边,主奎师那和阿尔诸纳站在由白马拉着的巨大战车上,吹响了他们超然的海螺。
BG 1.15: 主奎师那吹响了祂的潘查占亚海螺;阿尔诸纳吹响了他的戴瓦达塔海螺;艰巨任务的执行者——食量过人的彼玛,也吹响了他那巨大的彭铎海螺。
BG 1.16-18: 琨缇的儿子尤帝士提尔王吹响了阿南塔维佳亚海螺,纳库拉和萨哈戴瓦分别吹响了苏哥施海螺和玛尼普施帕卡海螺。国王啊!优秀的弓箭手卡希王,伟大的战士锡刊迪、兑士塔杜么纳、维茹阿塔,无敌的萨提亚克依、杜茹帕达,以及朵帕蒂的儿子们和苏芭朵那臂力强大的儿子等,也都吹响了他们各自的海螺。
BG 1.19: 这些不同的海螺鸣响着,喧闹异常。在天地间回荡着的声音震碎了兑塔瓦施陀之子的心。
BG 1.20: 那时,潘杜的儿子阿尔诸纳坐在飘扬着哈努曼旗号的战车上,拿起弓准备射箭。国王啊!阿尔诸纳看了兑塔瓦施陀之子摆的阵后,对奎师那这样说。
BG 1.21-22: 阿尔诸纳说:绝对可靠的人啊!请驾我的战车到两军之间,让我看看想在这里打仗的人,看看我在这场大战中必须与谁拼杀。
BG 1.23: 让我看看那些为讨好狠毒的兑塔瓦施陀之子来这里参战的人。
BG 1.24: 桑佳亚说:巴茹阿特的后裔啊!主奎师那听了阿尔诸纳的这番话,就把一流的战车驾驭到了两军阵前。
BG 1.25: 在彼士玛、朵纳和各国将领面前,主奎师那说:帕尔塔,瞧啊!库茹王朝所有的成员都聚集在这里了。
BG 1.26: 阿尔诸纳在两军中看到了父辈和祖父辈的人,看到了老师、舅舅、兄弟、儿孙、朋友,以及他的岳父和祝愿者们。
BG 1.27: 琨缇的儿子阿尔诸纳,看到所有这些辈份不同的亲属和朋友时感到极为怜悯,于是说了如下的话。
BG 1.28: 阿尔诸纳说:亲爱的奎师那!看到我的亲属和朋友斗志旺盛地站在我面前,我感到四肢颤抖、口干舌燥。
BG 1.29: 我全身颤抖、毛发直竖、皮肤发烧,我的甘迪瓦弓从手中滑落了。
BG 1.30: 我感到天旋地转、心乱如麻,再也无法站在这里。啊!奎师那,杀死卡西魔的人!我看到的只是不幸的根源。
BG 1.31: 亲爱的奎师那啊!我既看不出在这场战争中杀死我自己的亲属能带来什么好处,也不期求随之而来的任何胜利、王国或快乐。
BG 1.32-35: 哥文达啊!当我们与之分享王国、快乐甚至生命的人都被部署在战场上时,这些东西对我们还有什么用?玛杜苏丹啊!当老师、父辈、祖父辈、舅舅、岳父、子孙、姻亲及其他亲戚,都准备牺牲他们的生命和财富站在我面前时,尽管他们想杀死我,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要杀他们?众生的维系者啊!就是以三个世界作代价,我也不准备跟他们作战,更别说这个地球了。杀了兑塔瓦施陀的儿子们,我们能得到什么快乐?
BG 1.36: 如果我们杀了这些侵犯者,罪恶就会征服我们。因此,杀兑塔瓦施陀的儿子和我们的朋友是不对的。啊!奎师那,幸运女神的丈夫,我们会得到什么?我们杀自己的亲属怎么可能快乐?
BG 1.37-38: 佳纳尔丹啊!尽管这些人利欲熏心,意识不到杀自己的亲属或跟朋友争吵有什么错,但我们这些明白毁灭家族有罪的人,为什么要犯这样的罪?
BG 1.39: 当永恒的家庭传统随着王朝的毁灭而衰落时,剩下的家人就会做出违反宗教原则的事。
BG 1.40: 奎师那啊!当违反宗教原则的行为在家里占上风时,家中的女子就会被玷污。维施尼的后代啊!女子一堕落,就会带来要不得的后代。
BG 1.41: 要不得的后代一增多,必然给家庭和破坏家庭传统的人带来地狱般的生活。这种堕落家庭的祖先也会坠落,因为他们的家人不再向他们供奉食物和水。
BG 1.42: 破坏家庭传统以致带来要不得的孩子。这种恶行使所有的社会计划和家庭福利活动都遭到破坏。
BG 1.43: 啊!奎师那,人类的维系者!我经师徒传承听说,家庭传统遭到破坏的人永远生活在地狱中。
BG 1.44: 唉,真奇怪,我们竟准备犯弥天大罪!为享受当国王的快乐,我们竟想杀自己的亲属。
BG 1.45: 如果兑塔瓦施陀的儿子们在战场上用武器杀死手无寸铁、不作抵抗的我,对我来说倒好些。
BG 1.46: 桑佳亚说:阿尔诸纳在战场上说完这番话,就把弓箭丢到一旁,在战车上坐了下来。他心中极度悲痛。
BG 1.2: 桑佳亚说:国王啊!杜尤丹王察看潘杜之子摆的阵后,走到他老师的面前说:
BG 1.3: 老师啊!瞧潘杜之子的大军,如此一流的部署是由杜茹帕达的儿子——您那聪明的门徒做的。
BG 1.4: 看这儿,这个军队里有许多像尤由丹、维茹阿塔和杜茹帕达这样英勇善战的战士、弓箭手。他们个个比得上彼玛和阿尔诸纳。
BG 1.5: 有像兑士塔凯图、切克依塔纳、卡希茹阿佳、菩茹吉特、琨缇博佳、沙比亚这样勇猛无畏的战士。
BG 1.6: 威武的尤达曼纽、强大的乌塔牟佳,还有苏芭朵的儿子和朵帕蒂的儿子们。这些人都是了不起的战车战士。
BG 1.7: 但是,最杰出的布茹阿玛纳啊!让我告诉您,我军有哪些特别有资格指挥作战的将领,以供您参考。
BG 1.8: 我军有战无不胜的您本人、彼士玛、卡尔纳、奎帕、阿施瓦塔玛、维卡尔纳和骚玛达塔的儿子布瑞刷瓦。
BG 1.9: 还有许多其它准备为我献出生命的英雄。他们全都精通兵法且武功高强,备有各种精良的武器。
BG 1.10: 我方实力强大得无法估量,我们还有彼士玛祖父的全力护卫;而潘达瓦们虽然有彼玛的谨慎护卫,但力量毕竟有限。
BG 1.11: 现在你们所有的人,必须把住方阵入口,在各自的战略位置上鼎力协助彼士玛祖父。
BG 1.12: 接着,战士们英勇的祖父彼士玛——库茹王朝的老祖宗,大声地吹响了海螺。狮吼般的海螺声令杜尤丹听了非常高兴。
BG 1.13: 随即,海螺声、战鼓声、号角声、喇叭声顿起,异常嘈杂。
BG 1.14: 在另一边,主奎师那和阿尔诸纳站在由白马拉着的巨大战车上,吹响了他们超然的海螺。
BG 1.15: 主奎师那吹响了祂的潘查占亚海螺;阿尔诸纳吹响了他的戴瓦达塔海螺;艰巨任务的执行者——食量过人的彼玛,也吹响了他那巨大的彭铎海螺。
BG 1.16-18: 琨缇的儿子尤帝士提尔王吹响了阿南塔维佳亚海螺,纳库拉和萨哈戴瓦分别吹响了苏哥施海螺和玛尼普施帕卡海螺。国王啊!优秀的弓箭手卡希王,伟大的战士锡刊迪、兑士塔杜么纳、维茹阿塔,无敌的萨提亚克依、杜茹帕达,以及朵帕蒂的儿子们和苏芭朵那臂力强大的儿子等,也都吹响了他们各自的海螺。
BG 1.19: 这些不同的海螺鸣响着,喧闹异常。在天地间回荡着的声音震碎了兑塔瓦施陀之子的心。
BG 1.20: 那时,潘杜的儿子阿尔诸纳坐在飘扬着哈努曼旗号的战车上,拿起弓准备射箭。国王啊!阿尔诸纳看了兑塔瓦施陀之子摆的阵后,对奎师那这样说。
BG 1.21-22: 阿尔诸纳说:绝对可靠的人啊!请驾我的战车到两军之间,让我看看想在这里打仗的人,看看我在这场大战中必须与谁拼杀。
BG 1.23: 让我看看那些为讨好狠毒的兑塔瓦施陀之子来这里参战的人。
BG 1.24: 桑佳亚说:巴茹阿特的后裔啊!主奎师那听了阿尔诸纳的这番话,就把一流的战车驾驭到了两军阵前。
BG 1.25: 在彼士玛、朵纳和各国将领面前,主奎师那说:帕尔塔,瞧啊!库茹王朝所有的成员都聚集在这里了。
BG 1.26: 阿尔诸纳在两军中看到了父辈和祖父辈的人,看到了老师、舅舅、兄弟、儿孙、朋友,以及他的岳父和祝愿者们。
BG 1.27: 琨缇的儿子阿尔诸纳,看到所有这些辈份不同的亲属和朋友时感到极为怜悯,于是说了如下的话。
BG 1.28: 阿尔诸纳说:亲爱的奎师那!看到我的亲属和朋友斗志旺盛地站在我面前,我感到四肢颤抖、口干舌燥。
BG 1.29: 我全身颤抖、毛发直竖、皮肤发烧,我的甘迪瓦弓从手中滑落了。
BG 1.30: 我感到天旋地转、心乱如麻,再也无法站在这里。啊!奎师那,杀死卡西魔的人!我看到的只是不幸的根源。
BG 1.31: 亲爱的奎师那啊!我既看不出在这场战争中杀死我自己的亲属能带来什么好处,也不期求随之而来的任何胜利、王国或快乐。
BG 1.32-35: 哥文达啊!当我们与之分享王国、快乐甚至生命的人都被部署在战场上时,这些东西对我们还有什么用?玛杜苏丹啊!当老师、父辈、祖父辈、舅舅、岳父、子孙、姻亲及其他亲戚,都准备牺牲他们的生命和财富站在我面前时,尽管他们想杀死我,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要杀他们?众生的维系者啊!就是以三个世界作代价,我也不准备跟他们作战,更别说这个地球了。杀了兑塔瓦施陀的儿子们,我们能得到什么快乐?
BG 1.36: 如果我们杀了这些侵犯者,罪恶就会征服我们。因此,杀兑塔瓦施陀的儿子和我们的朋友是不对的。啊!奎师那,幸运女神的丈夫,我们会得到什么?我们杀自己的亲属怎么可能快乐?
BG 1.37-38: 佳纳尔丹啊!尽管这些人利欲熏心,意识不到杀自己的亲属或跟朋友争吵有什么错,但我们这些明白毁灭家族有罪的人,为什么要犯这样的罪?
BG 1.39: 当永恒的家庭传统随着王朝的毁灭而衰落时,剩下的家人就会做出违反宗教原则的事。
BG 1.40: 奎师那啊!当违反宗教原则的行为在家里占上风时,家中的女子就会被玷污。维施尼的后代啊!女子一堕落,就会带来要不得的后代。
BG 1.41: 要不得的后代一增多,必然给家庭和破坏家庭传统的人带来地狱般的生活。这种堕落家庭的祖先也会坠落,因为他们的家人不再向他们供奉食物和水。
BG 1.42: 破坏家庭传统以致带来要不得的孩子。这种恶行使所有的社会计划和家庭福利活动都遭到破坏。
BG 1.43: 啊!奎师那,人类的维系者!我经师徒传承听说,家庭传统遭到破坏的人永远生活在地狱中。
BG 1.44: 唉,真奇怪,我们竟准备犯弥天大罪!为享受当国王的快乐,我们竟想杀自己的亲属。
BG 1.45: 如果兑塔瓦施陀的儿子们在战场上用武器杀死手无寸铁、不作抵抗的我,对我来说倒好些。
BG 1.46: 桑佳亚说:阿尔诸纳在战场上说完这番话,就把弓箭丢到一旁,在战车上坐了下来。他心中极度悲痛。
2009年1月9日星期五
基辛格:中美关系下一个三十年将更加精彩
新华网纽约1月5日电 专访:基辛格说美中关系下一个30年将更加精彩
新华社记者王建刚 曾虎 曹一鸣
基辛格被中国领导人亲切地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5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动情地说,30年来美中两国在许多国际事务上密切合作,两国关系持续向前稳步推进,而当今时代又赋予两国历史重任,美中关系的下一个30年将更加精彩。
基辛格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他是唯一受到中国4代领导人亲切接见的外国人,他应当得到这种殊荣,因为他是中美关系的重要奠基者之一,是沟通两国关系的先驱者。
基辛格曾于1971年对中国进行秘密访问,访问直接促成了次年美国总统尼克松与中国领导人毛泽东的历史性会见,两个东西方大国逐渐开始抛弃历史旧怨,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5日早些时候,85岁的基辛格参加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举行的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的开市敲钟仪式。回到位于曼哈顿的办公室,基辛格感慨不已。他说:“如果有人在我1971年秘密访问中国时说,我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大厅内参加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的庆祝活动,我会认为那是天方夜谭。”
30年前,中国与美国正式建交的消息震惊了世界。两国关系的迅猛发展及其对世界格局所产生的影响有目共睹。作为两国关系“破冰”的功臣之一,基辛格迄今已对中国进行了60多次访问。他回忆道,第一次访问时,他对中国“知之甚少”,但随着时光的飞逝,中国如今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政治上说,中国对美国非常重要;而对我个人来说,中国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对中国人民的献身精神以及他们取得的历史性的伟大成就赞叹不已。”
基辛格密切关注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变化。对即将入主白宫的奥巴马,基辛格希望他“继续致力于改善美中关系”,并希望美中两国领导人尽早直接会面。
“他(奥巴马)应当尽早去中国访问,但我们不应当以我们的总统是否尽快成行来判断两国关系的好坏。我们应当关注的是,两国能否就一些实质性问题进行有实质意义的对话,能否在重大问题上取得进展,”基辛格说。
谈到两国今后的合作领域,基辛格特别指出,两国“面临共同的机遇,因为国际经济秩序需要重建,但如果美中两国在重建方向上意见相左,改革将不可能成功”。
基辛格认为,当今世界风诡云谲,许多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难以捉摸、更加复杂,需要更加广泛的合作才能得到解决,也更加需要美中两国的通力合作。他说,历史的机缘将成为开启两国关系新时代的新起点。
“如果加强合作,对于美国和中国来说都是一次伟大的历史机遇,”基辛格说。
2009年1月8日星期四
西雅图时报:2009年奇特的一对 中国和美国
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文 [美] 汤姆佩雷特 (专栏作家) 译 高山
中国和美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共患难,至少从日本在上世纪40年代后期经济规模扩张开始,中美一直没有这样共同面对危机。这就是为什么胡锦涛和奥巴马需要在这种重要关头建立一种特殊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中美两国领导人都应该抓紧时间进行交流和沟通。
奥巴马就要步入总统办公室,他会发现生活将变得无趣。这位当红的美国政治家也将很快意识到,每个人都想成为他的朋友,哈哈,看看他突然有了那么多新的朋友!但作为即将卸任的美国总统布什,可以权威地告诉他有关朋友的真正含义。在首都华盛顿,大多数政治人物的真正朋友屈指可数。
国际和国内的友谊基本相似,但也有区别。在华盛顿,友谊更是一个变幻莫测的政治联盟,并不比沙漠风暴中的沙砾更为稳定。但是,在国际关系中,友谊可以根据国家间关系和利益的相对稳定来分析:可以改变,但是缓慢的,而且总有预警(不像突然被所谓的朋友从背后袭击)。
奥巴马将以诚恳的姿态展示政治友善。脸皮最厚的客人将来自欧洲和中东,他们不值得信任。欧洲的友谊一直都是变化莫测的,中东更是没必要提了(甚至连以色列政府都在刺探我们的情报,沙特阿拉伯更是恐怖分子肥沃的土壤)。
但作为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应该非常敏感和友善地对待某些亚洲的领导人,特别是北京的领导人。
这是因为:中国现在正在经历一种难以言喻的困境——经济增长率正在下降,如同一架满载的波音747客机,逐渐减慢飞行速度。
中国问题非常大,也非常复杂,假如胡锦涛主席想在这个世界上找一个面临同样困难的人谈谈,除了奥巴马,恐怕不容易再找到别人了。
在过去100年间,作为一个国家,美国一直是世界舞台上的霸主,包括在经济,文化和技术等方面,它还拥有称霸全球的野心。不过,现在美国已经开始“收心”了,这不是一件坏事。与此同时,中国正在所有领域里进行扩张,这种互动正在改变世界的格局。
中美两国的互动正在改变世界,没有几个国家能理解并确认究竟是怎么回事。也许只有身处快速发展中的、占人类数量超过五分之一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能知道。
中美两国的这种共同性,在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中醒目地凸显出来。中国和美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共患难,至少从日本在上世纪40年代后期经济规模扩张开始,中美一直没有这样共同面对危机。这就是为什么胡锦涛和奥巴马需要在这种重要关头建立一种特殊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中美两国领导人都应该抓紧时间进行交流和沟通。
可以忘记法国的萨科齐和加拿大的哈珀甚至英国的布朗,他们只是大池子里的小鱼,而中国是需要认真相处的鲸鱼。萨科齐没有足够的影响力帮助奥巴马轻松渡过金融危机,但是,中国有这个能力,反之亦然。
美国真正的机会和盟友不是在中东或是别的地方,而在中国,这并不是因为中国善良或者仁慈。像美国或任何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也有其国家利益和内部矛盾。但中国和美国是现在仅有的两个势均力敌的大国,同时相互关系又非常紧密和坦率。
奥巴马到目前为止没有说过多少有关中国的话,或许他对中国问题尚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但是他现在应当开始思考了,否则会为时过晚。中美关系假如得到恰当处理,两国关系的改善可能是世界上所有双边关系中最具积极意义的。
(美国《西雅图时报》)
文 [美] 汤姆佩雷特 (专栏作家) 译 高山
中国和美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共患难,至少从日本在上世纪40年代后期经济规模扩张开始,中美一直没有这样共同面对危机。这就是为什么胡锦涛和奥巴马需要在这种重要关头建立一种特殊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中美两国领导人都应该抓紧时间进行交流和沟通。
奥巴马就要步入总统办公室,他会发现生活将变得无趣。这位当红的美国政治家也将很快意识到,每个人都想成为他的朋友,哈哈,看看他突然有了那么多新的朋友!但作为即将卸任的美国总统布什,可以权威地告诉他有关朋友的真正含义。在首都华盛顿,大多数政治人物的真正朋友屈指可数。
国际和国内的友谊基本相似,但也有区别。在华盛顿,友谊更是一个变幻莫测的政治联盟,并不比沙漠风暴中的沙砾更为稳定。但是,在国际关系中,友谊可以根据国家间关系和利益的相对稳定来分析:可以改变,但是缓慢的,而且总有预警(不像突然被所谓的朋友从背后袭击)。
奥巴马将以诚恳的姿态展示政治友善。脸皮最厚的客人将来自欧洲和中东,他们不值得信任。欧洲的友谊一直都是变化莫测的,中东更是没必要提了(甚至连以色列政府都在刺探我们的情报,沙特阿拉伯更是恐怖分子肥沃的土壤)。
但作为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应该非常敏感和友善地对待某些亚洲的领导人,特别是北京的领导人。
这是因为:中国现在正在经历一种难以言喻的困境——经济增长率正在下降,如同一架满载的波音747客机,逐渐减慢飞行速度。
中国问题非常大,也非常复杂,假如胡锦涛主席想在这个世界上找一个面临同样困难的人谈谈,除了奥巴马,恐怕不容易再找到别人了。
在过去100年间,作为一个国家,美国一直是世界舞台上的霸主,包括在经济,文化和技术等方面,它还拥有称霸全球的野心。不过,现在美国已经开始“收心”了,这不是一件坏事。与此同时,中国正在所有领域里进行扩张,这种互动正在改变世界的格局。
中美两国的互动正在改变世界,没有几个国家能理解并确认究竟是怎么回事。也许只有身处快速发展中的、占人类数量超过五分之一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能知道。
中美两国的这种共同性,在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中醒目地凸显出来。中国和美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共患难,至少从日本在上世纪40年代后期经济规模扩张开始,中美一直没有这样共同面对危机。这就是为什么胡锦涛和奥巴马需要在这种重要关头建立一种特殊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中美两国领导人都应该抓紧时间进行交流和沟通。
可以忘记法国的萨科齐和加拿大的哈珀甚至英国的布朗,他们只是大池子里的小鱼,而中国是需要认真相处的鲸鱼。萨科齐没有足够的影响力帮助奥巴马轻松渡过金融危机,但是,中国有这个能力,反之亦然。
美国真正的机会和盟友不是在中东或是别的地方,而在中国,这并不是因为中国善良或者仁慈。像美国或任何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也有其国家利益和内部矛盾。但中国和美国是现在仅有的两个势均力敌的大国,同时相互关系又非常紧密和坦率。
奥巴马到目前为止没有说过多少有关中国的话,或许他对中国问题尚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但是他现在应当开始思考了,否则会为时过晚。中美关系假如得到恰当处理,两国关系的改善可能是世界上所有双边关系中最具积极意义的。
(美国《西雅图时报》)
中国的示弱与示强
联合早报 首页 >> 观点 >> 今日观点 中国的示弱与示强
● 庞中英(北京)
《孙子兵法》说:“兵者,诡道也”。三国时曹操注解《孙子兵法》说,“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孙子的原话是: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这都是所谓“计”。
所以,“示弱”是中国古代的军事策略思想,能够造成敌人和对手的轻敌。
弱点已经暴露无遗
最近三十年,中国似乎一直在“示弱”,尤其是最近20年,众所周知,中国“韬光养晦”,目的是降低外界的“中国威胁”调门,以利更好地与外界做生意;避开美国的强势,显示中国无意挑战美国霸权的意图。“韬光养晦”实际上是当代版本的“示弱”。
不过,这一当代版本的“示弱”,与《孙子兵法》原教旨的“示弱”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在文革结束时的20世纪70年代末,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边缘。不用“示”,中国经济积弱甚深。30年的发展,贫弱的情况有了很大改变。但是,在解决了旧的问题,如饥饿和赤贫的同时,新的、更大的问题产生了:发展的科学性大有问题;贫富分化显著;国内各地的发展失衡;生态环境陷入危机;教育体系失败。这些问题,世人皆知。前年,美国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的谢淑丽(Susan Shirk)出版了《脆弱的超级大国》一书,精准地把握了中国力量当前的困境。
中国用不着“示弱”,世界的中国问题学者对中国实力的情况了如指掌。
过去三十年,外国资本在中国几乎无处不在,中国绝大多数行业和分工,已经是全球经济的一部分。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世界,一个国家的实力是强还是弱,用不着隐瞒或者夸大,外部世界通过各种与中国的联系,能够深入把握。在中国内外的外国人,研究中国的专家很多,有许多是世界一流的。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私机构,对中国的研究,无论资源投入,还是研究成果,早已超过冷战时对苏联的研究。
在新的情况下,传统的“示弱”,如果真的是想隐瞒实力,降低透明度,“诱敌”误判,在策略上,价值不大。
需要展示强大
在全球化下,中国的弱点暴露无遗,但是,同时,中国确实是一个强大国家。不和别国比,30年来,中国是大大地发展了,用温家宝总理的话来说,积累起“雄厚物质基础”。相对来说,从综合力量来讲,如果没有美国力量在亚洲的存在,从传统地缘政治学的角度,占据亚洲中心地位的中国是亚洲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日本和印度,尽管有些方面比中国强(日本是经济和金融大国、印度有强大的海军),但它们的综合实力还是比不上中国。
中国需要适当地展示大国实力。在当前复杂的国际情况下,需要“示强”,而不是“示弱”。“示强”是必须,示强可以发挥威慑的效果。真正的世界大国,没有一个不知道威慑的重要性。美国力量也有许多大的弱点,但美国从来不忘、不放弃威慑战略。
最近几年,中国国内不少人觉得,中国在外交上应该展示一下实力了。也就是说,不能在对外关系上表现得太过软弱,而应该“亮剑”。到网络上看看,这种声音不绝于耳。应该说,这些声音不是“浅薄的”,而是有相当的道理的。中国真正的智慧深藏在民间。毛泽东说过,人民创造历史。
中国继续仅仅“示弱”,确实不利于有力、有效地保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以及不断增大在国际上的利益,而且,长期以来的“示弱”,一些外部势力,即使是一些中小国家,真以为中国软弱可欺。比如,在中国市场拿到巨大好处时,得寸进尺。
中国高度克制自己,其海军居然都没有装备航空母舰,更不用说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力量投射”。这是当今几个世界大国中唯一的例外。
目前的金融危机告诉中国,在危机和困难的情况下,国际合作是重要的,但真正能够力挽狂澜的还是自己。我们看到,有点类似20世纪30年代无力、无用的国际联盟,当前的一些国际和地区组织,从联合国到区域合作机制,在全球经济危机下,除了一些象征性声明,提不出很好的对策和建议,做不出有力的国际合作反应。
在对付世界经济衰退,不结盟的中国更要靠自己的力量和战略。“示强”显得有所必要。
示弱和示强需要结合
难道中国要从“韬光养晦”转变为“亮剑”?不是这个意思。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是“折腾”,成本代价太高。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讲话中已经明确地要求,中国“不折腾”。但是,“不折腾”不等于不调整、不改革。恰恰相反,胡锦涛讲话的实质是要深化改革。
归根到底,“示弱”和“示强”,不过是策略而已。这些策略,不能长期使用,也不能固定化,而要调整。认为“韬光养晦”是“邓小平理论”而在政治上不敢越雷池,认为“亮剑”会刺激“中国威胁”论,都是作茧自缚,画地为牢。
如果别人已经知道你的“韬光养晦”意图,“韬光养晦”的意义就不大了;如果别人觉得你的“示弱”,与实际上的软弱差不多,“示弱”将可能是国家悲剧的根源。
对中国来说,要很好地总结为什么在“韬光养晦”策略下世界发展出“中国威胁”,为什么“韬光养晦”成了不敢“示强”的障碍。
同时,“示强”就是“毫不示弱”,是尊严的展示,是保护,是抗争,是为了威慑,要避免成为“逞强”,“外强中干”到头来,也是得不偿失。
在接下来的外交中,中国不应坚守世人皆知的“韬光养晦”教条,也不能锋芒毕露,而要利用“示弱”和“示强”的好处,克服“示弱”和“示强”的局限。
作者是北京国际问题学者
● 庞中英(北京)
《孙子兵法》说:“兵者,诡道也”。三国时曹操注解《孙子兵法》说,“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孙子的原话是: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这都是所谓“计”。
所以,“示弱”是中国古代的军事策略思想,能够造成敌人和对手的轻敌。
弱点已经暴露无遗
最近三十年,中国似乎一直在“示弱”,尤其是最近20年,众所周知,中国“韬光养晦”,目的是降低外界的“中国威胁”调门,以利更好地与外界做生意;避开美国的强势,显示中国无意挑战美国霸权的意图。“韬光养晦”实际上是当代版本的“示弱”。
不过,这一当代版本的“示弱”,与《孙子兵法》原教旨的“示弱”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在文革结束时的20世纪70年代末,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边缘。不用“示”,中国经济积弱甚深。30年的发展,贫弱的情况有了很大改变。但是,在解决了旧的问题,如饥饿和赤贫的同时,新的、更大的问题产生了:发展的科学性大有问题;贫富分化显著;国内各地的发展失衡;生态环境陷入危机;教育体系失败。这些问题,世人皆知。前年,美国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的谢淑丽(Susan Shirk)出版了《脆弱的超级大国》一书,精准地把握了中国力量当前的困境。
中国用不着“示弱”,世界的中国问题学者对中国实力的情况了如指掌。
过去三十年,外国资本在中国几乎无处不在,中国绝大多数行业和分工,已经是全球经济的一部分。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世界,一个国家的实力是强还是弱,用不着隐瞒或者夸大,外部世界通过各种与中国的联系,能够深入把握。在中国内外的外国人,研究中国的专家很多,有许多是世界一流的。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私机构,对中国的研究,无论资源投入,还是研究成果,早已超过冷战时对苏联的研究。
在新的情况下,传统的“示弱”,如果真的是想隐瞒实力,降低透明度,“诱敌”误判,在策略上,价值不大。
需要展示强大
在全球化下,中国的弱点暴露无遗,但是,同时,中国确实是一个强大国家。不和别国比,30年来,中国是大大地发展了,用温家宝总理的话来说,积累起“雄厚物质基础”。相对来说,从综合力量来讲,如果没有美国力量在亚洲的存在,从传统地缘政治学的角度,占据亚洲中心地位的中国是亚洲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日本和印度,尽管有些方面比中国强(日本是经济和金融大国、印度有强大的海军),但它们的综合实力还是比不上中国。
中国需要适当地展示大国实力。在当前复杂的国际情况下,需要“示强”,而不是“示弱”。“示强”是必须,示强可以发挥威慑的效果。真正的世界大国,没有一个不知道威慑的重要性。美国力量也有许多大的弱点,但美国从来不忘、不放弃威慑战略。
最近几年,中国国内不少人觉得,中国在外交上应该展示一下实力了。也就是说,不能在对外关系上表现得太过软弱,而应该“亮剑”。到网络上看看,这种声音不绝于耳。应该说,这些声音不是“浅薄的”,而是有相当的道理的。中国真正的智慧深藏在民间。毛泽东说过,人民创造历史。
中国继续仅仅“示弱”,确实不利于有力、有效地保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以及不断增大在国际上的利益,而且,长期以来的“示弱”,一些外部势力,即使是一些中小国家,真以为中国软弱可欺。比如,在中国市场拿到巨大好处时,得寸进尺。
中国高度克制自己,其海军居然都没有装备航空母舰,更不用说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力量投射”。这是当今几个世界大国中唯一的例外。
目前的金融危机告诉中国,在危机和困难的情况下,国际合作是重要的,但真正能够力挽狂澜的还是自己。我们看到,有点类似20世纪30年代无力、无用的国际联盟,当前的一些国际和地区组织,从联合国到区域合作机制,在全球经济危机下,除了一些象征性声明,提不出很好的对策和建议,做不出有力的国际合作反应。
在对付世界经济衰退,不结盟的中国更要靠自己的力量和战略。“示强”显得有所必要。
示弱和示强需要结合
难道中国要从“韬光养晦”转变为“亮剑”?不是这个意思。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是“折腾”,成本代价太高。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讲话中已经明确地要求,中国“不折腾”。但是,“不折腾”不等于不调整、不改革。恰恰相反,胡锦涛讲话的实质是要深化改革。
归根到底,“示弱”和“示强”,不过是策略而已。这些策略,不能长期使用,也不能固定化,而要调整。认为“韬光养晦”是“邓小平理论”而在政治上不敢越雷池,认为“亮剑”会刺激“中国威胁”论,都是作茧自缚,画地为牢。
如果别人已经知道你的“韬光养晦”意图,“韬光养晦”的意义就不大了;如果别人觉得你的“示弱”,与实际上的软弱差不多,“示弱”将可能是国家悲剧的根源。
对中国来说,要很好地总结为什么在“韬光养晦”策略下世界发展出“中国威胁”,为什么“韬光养晦”成了不敢“示强”的障碍。
同时,“示强”就是“毫不示弱”,是尊严的展示,是保护,是抗争,是为了威慑,要避免成为“逞强”,“外强中干”到头来,也是得不偿失。
在接下来的外交中,中国不应坚守世人皆知的“韬光养晦”教条,也不能锋芒毕露,而要利用“示弱”和“示强”的好处,克服“示弱”和“示强”的局限。
作者是北京国际问题学者
2009年1月7日星期三
博伽梵歌原意导言(一)
jñānāñjana-śalākayā
cakṣur unmīlitaḿ yena
tasmai śrī-gurave namaḥ
śrī-caitanya-mano-'bhīṣṭaḿ
sthāpitaḿ yena bhū-tale
svayaḿ rūpaḥ kadā mahyaḿ
dadāti sva-padāntikam
我出生在最黑暗的愚昧状态中,是我的灵性导师用知识的火炬照亮了我眼前的一切。我虔敬地顶拜他。
为满足主柴坦亚(Caitanya)的愿望而在这个物质世界中建立了传教使命的圣茹帕-哥斯瓦米-帕布帕德(Śrīla Rūpa Gosvāmī Prabhupāda),何时让我托庇在他的莲花足下啊?
vande 'haḿ śrī-guroḥ śrī-yuta-pada-kamalaḿ śrī-gurūn vaiṣṇavāḿś ca
śrī-rūpaḿ sāgrajātaḿ saha-gaṇa-raghunāthānvitaḿ taḿ sa-jīvam
sādvaitaḿ sāvadhūtaḿ parijana-sahitaḿ kṛṣṇa-caitanya-devaḿ
śrī-rādhā-kṛṣṇa-pādān saha-gaṇa-lalitā-śrī-viśākhānvitāḿś ca
我虔敬地顶拜我灵性导师和全体外士纳瓦(Vaiṣṇavas)的莲花足。我虔敬地顶拜圣茹帕-哥斯瓦米的莲花足,虔敬地顶拜他的长兄萨纳坦-哥斯瓦米(Sanātana Gosvāmī),以及茹阿古纳特-达斯(Raghunātha Dāsa)、茹阿古纳特-巴塔(Raghunātha Bhaṭṭa)、哥帕勒-巴塔(Gopāla Bhaṭṭa)和圣吉瓦-哥斯瓦米(Śrīla Jīva Gosvāmī)。我虔敬地顶拜主奎师那-柴坦亚(Kṛṣṇa Caitanya)、主尼提阿南达(Nityānanda),顶拜与祂们在一起的阿兑塔-阿查尔亚(Advaita Ācārya)、嘎达达尔(Gadādhara)、施瑞瓦斯(Śrīvāsa)和其它同伴。我虔敬地顶拜圣茹阿妲茹阿妮(Śrīmatī Rādhārāṇī )和圣奎师那(Śrī Kṛṣṇa),以及祂们的同伴圣拉丽塔(Śrī Lalitā) 和维莎卡(Viśākhā)。
he kṛṣṇa karuṇā-sindho
dīna-bandho jagat-pate
gopeśa gopikā-kānta
rādhā-kānta namo 'stu te
我亲爱的奎师那啊!您是苦恼者的朋友,创造的泉源。您是牧牛姑娘(gopīs)的主人、茹阿妲茹阿妮的爱侣。我虔敬地顶拜您。
tapta-kāñcana-gaurāńgi
rādhe vṛndāvaneśvari
vṛṣabhānu-sute devi
praṇamāmi hari-priye
我向茹阿妲茹阿妮致敬。您的肤色恰似熔化的黄金的颜色,您是温达文(Vṛṣabhānu)的皇后,您是维沙巴努(Vṛṣabhānu)王的女儿。主奎师那非常喜爱您。
vāñchā-kalpatarubhyaś ca
kṛpā-sindhubhya eva ca
patitānāḿ pāvanebhyo
vaiṣṇavebhyo namo namaḥ
我虔敬地顶拜至尊主的外士纳瓦奉献者。他们好比如愿树,能满足每个人的愿望,对堕落的灵魂满怀怜悯。
śrī-kṛṣṇa-caitanya
prabhu-nityānanda
śrī-advaita gadādhara
śrīvāsādi-gaura-bhakta-vṛnda
我顶拜圣奎师那-柴坦亚、帕布·尼提阿南达、圣阿兑塔、嘎达达尔、施瑞瓦斯,以及奉爱传承中所有其它的人。
hare kṛṣṇa hare kṛṣṇa
kṛṣṇa kṛṣṇa hare hare
hare rāma hare rāma
rāma rāma hare hare
oḿ ajñāna-timirāndhasya
哈瑞-奎师那 哈瑞-奎师那 奎师那-奎师那 哈瑞-哈瑞哈瑞-茹阿玛 哈瑞-茹阿玛 茹阿玛-茹阿玛 哈瑞-哈瑞
《博伽梵歌》(Bhagavad-gītā)又称《博伽梵歌奥义书》(Gītopaniṣad),是所有的韦达(Veda)文献中最重要的奥义书(Upaniṣad),是韦达知识的精华。当然,英文版的《博伽梵歌》评注已经有很多,人们也许会对是否还需要另一个版本感到怀疑。对此,我可以就现在这个版本给予如下的说明。最近,有一位美国女士请我给她推荐一本英译本《博伽梵歌》。诚然,美国已经有许多现成的《博伽梵歌》英译本了,但就我所看到的,严格地说:不仅是美国,就连印度在内,没有一个版本具有权威性。原因是:几乎每一个翻译并评注它们的人都只发表个人的见解,而不如实地触及《博伽梵歌》的精神。
《博伽梵歌》本身谈到了《博伽梵歌》的精神。就好比这样:我们如果要服用某种药,就必须遵照此药标签上的说明服用;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地服用或按朋友的指导服用,必须按标签上的指示或大夫给的医嘱服用。同样道理,必须按讲述者本人给的指示接受《博伽梵歌》。《博伽梵歌》的讲述者是圣主奎师那。《博伽梵歌》的每一页上都说,祂是至尊人格首神——巴嘎万(Bhagavān)。梵文“巴嘎万"一词当然有时指任何强有力的人或半神人,但在此却明确是指伟大的人物——圣主奎师那。然而,我们同时应该明白,圣主奎师那是至尊人格首神。商卡尔阿查尔亚(Śańkarācārya)、茹阿玛努佳查尔亚(Rāmānujācārya)、玛德瓦查尔亚(Madhvācārya)、宁巴尔卡-斯瓦米(Nimbārka Svāmī,)、圣柴坦亚-玛哈帕布(Śrī Caitanya Mahāprabhu)等所有伟大的灵性导师(ācārya)及印度许多其它韦达知识的权威,都确认这一点。在《博伽梵歌》中,至尊主本人也证实祂自己就是至尊人格首神。《布茹阿玛-萨密塔》(Brahma-saḿhitā)和所有的往世书(Purāṇas),尤其是称为《博伽梵往世书》(Bhāgavata Purāṇa)的《圣典博伽瓦谭》(Śrīmad-Bhāgavatam),都公认祂是至尊人格首神(kṛṣṇas tu bhagavān svayam)。因此,我们应该按人格首神本人的指导接受《博伽梵歌》原有的含义。至尊主在《博伽梵歌》第4章的第1-3节诗中说:
imaḿ vivasvate yogaḿ
proktavān aham avyayam
vivasvān manave prāha
manur ikṣvākave 'bravīt
[Bg. 4.1]
evaḿ paramparā-prāptam
imaḿ rājarṣayo viduḥ
sa kāleneha mahatā
yogo naṣṭaḥ parantapa
[Bg. 4.2]
sa evāyaḿ mayā te 'dya
yogaḥ proktaḥ purātanaḥ
bhakto 'si me sakhā ceti
rahasyaḿ hy etad uttamam
[Bg. 4.3]
在此,至尊主告诉阿尔诸纳(Arjuna):祂先给太阳神讲述了这套瑜伽(yoga)知识——《博伽梵歌》,太阳神把它讲给玛努(Manu)听,玛努又给依克施瓦库(Ikṣvāku)讲解。这门瑜伽体系就这样通过师徒传承,一代一代往下传。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它失传了。因此,至尊主必须重新宣讲,而这一次是在库茹柴陀(Kurukṣetra)战场上给阿尔诸纳讲解。
奎师那告诉阿尔诸纳。祂之所以给他讲述这至高无上的秘密,是因为他是祂的奉献者和朋友。这说明《博伽梵歌》是一部专为至尊主的奉献者阐述的著作。超然主义者分三种,分别称为非人格神主义者(jñānī),瑜伽师(yogī)——冥想者,以及奉献者(bhakta)。至尊主在这里清楚地告诉阿尔诸纳:由于旧的师徒传承(paramparā)中断了,祂要让阿尔诸纳当新传承中的第一位信息接收人。因此,至尊主的愿望是:建立另一个师徒传承,接上从太阳神那里传下的师徒传承,让阿尔诸纳重新传播祂的教导。祂想要阿尔诸纳成为理解《博伽梵歌》的权威。所以我们看到:《博伽梵歌》特别针对阿尔诸纳进行了指导,因为阿尔诸纳既是奎师那的奉献者,又是祂直接的学生和亲密的朋友。因此,质量与阿尔诸纳相似的人最能理解《博伽梵歌》。换句话说,这个人必须是与至尊主有直接关系的奉献者。人一旦成为至尊主的奉献者,也就与至尊主有了直接的关系。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主题,但可以把它简化来加以说明,即:一个奉献者与至尊人格首神有以下五种关系中的一种关系:
1.被动的关系;
2. 主动的关系;
3.是至尊主的朋友;
4. 当至尊主的父母;
5. 是至尊主的爱侣。
阿尔诸纳与至尊主的关系是朋友的关系。这种友谊自然与物质世界里见到的友谊有天壤之别。这种超然的友谊并非每个人都能有。当然,每个人都与至尊主有一个特定的关系,而通过做完美的奉爱服务可以使人回忆起这种关系。但是,我们在目前的生存状态中不光是忘了至尊主,而且还忘了我们与祂的永恒关系。生物多得数不胜数,但每一个生物都与至尊主有一种永恒的特定关系。这称为斯瓦茹帕(svarūpa),而做奉爱服务可以恢复一个人的斯瓦茹帕。生物恢复了原本地位的那个完美阶段称为斯瓦茹帕-希迪(svarūpa-siddhi)。阿尔诸纳是奉献者,他与至尊主以朋友的关系交往。
应该留意阿尔诸纳是怎样接受《博伽梵歌》的。《博伽梵歌》第10章的第12-14节诗介绍了他的接受态度:
arjuna uvāca
paraḿ brahma paraḿ dhāma
pavitraḿ paramaḿ bhavān
puruṣaḿ śāśvataḿ divyam
ādi-devam ajaḿ vibhum
āhus tvām ṛṣayaḥ sarve
devarṣir nāradas tathā
asito devalo vyāsaḥ
svayaḿ caiva bravīṣi me
sarvam etad ṛtaḿ manye
yan māḿ vadasi keśava
na hi te bhagavan vyaktiḿ
vidur devā na dānavāḥ
“阿尔诸纳说:您是至尊人格首神,终极的住所,至纯至粹者,绝对的真理。您是永恒、超然的第一个人。您不经出生就存在,最伟大。所有像纳茹阿达(Nārada)、阿西塔(Asita)、戴瓦拉(Devala)和维亚萨(Vyāsa)那样伟大的圣人,都确认了有关您的这一真理,而您现在又亲自对我说明。奎师那啊!我把您告诉我的一切都当作真理来接受。至尊主啊!不管是半神人还是恶魔,都理解不了您的人格性。"
阿尔诸纳从至尊人格首神那里聆听了《博伽梵歌》后,承认奎师那是至尊梵(paraḿ brahma)。所有的生物都是梵,但至尊生物——至尊人格首神,是至尊梵。阿尔诸纳说,祂是万事万物至高无上的安息地或住所;祂纯粹,不受物质的污染(pavitram);祂是至高无上的享乐者(puruṣam);祂原始(śāśvatam)、超然(divyam),是至尊人格首神(ādi-devam);祂不经出生就存在(ajam),最伟大(vibhum)。
现在,也许有人会想:奎师那是阿尔诸纳的朋友,因此阿尔诸纳为讨好祂就这样奉承祂。但是,阿尔诸纳为了打消《博伽梵歌》读者心中的这种疑惑,在下一节诗中证实他的这些颂扬说:不仅他本人,还有像纳茹阿达、阿西塔、戴瓦拉和维亚萨那样的权威,都承认奎师那是至尊人格首神。所有的灵性导师都承认这些传播韦达知识的伟大人物是权威。正因为如此,阿尔诸纳承认奎师那说的一切都尽善尽美。他告诉奎师那:“我把您告诉我的一切都当作真理来接受(Sarvam etad ṛtaḿ manye)。"阿尔诸纳还说:至尊主的人格性很难被理解,就连伟大的半神人也不了解祂。这意思是,就连比人类高级的人物都理解不了至尊主。所以,不成为至尊主的奉献者的普通人,怎能理解圣主奎师那呢?
因此,应该以奉爱的精神学习《博伽梵歌》。既不该以为自己平等于奎师那,也不该认为奎师那是一个普通的人物或最多是个伟大的人物。圣主奎师那是至尊人格首神。因此,按《博伽梵歌》的声明或阿尔诸纳的声明,那些试图理解《博伽梵歌》的人,至少应该在理论上承认圣奎师那是至尊人格首神。有这种恭顺态度的人能理解《博伽梵歌》。除非以恭顺的态度读《博伽梵歌》,否则很难理解它,因为它是一部极神秘的著作。
《博伽梵歌》究竟是什么样的著作呢?《博伽梵歌》的目的是,把人类从物质生存的无知中解救出来。正如阿尔诸纳陷入不得不在库茹柴陀战场上作战的困境一样,每个人都陷在不同的困境中。阿尔诸纳投靠、服从圣奎师那,奎师那于是便讲述了这部《博伽梵歌》。不仅仅是阿尔诸纳,我们每个人都因物质的生存而充满焦虑。我们真实的存在被裹在不真实的存在中。事实上,我们本不该受不真实存在的威胁。我们的存在是永恒的。但不知怎地,我们被放进了阿萨特(asat)中。梵文“阿萨特"是指不存在的事物
事实上,在如此众多受苦的人当中,只有极少数人询问自己的情况。例如:自己是什么,为何被置于这样的困境中,等等。人除非意识到这种处境并询问他受苦的原因,除非觉悟到自己不想受苦而想找到解除一切痛苦的办法,否则不算是完美的人。只有当人心中意识到要询问这类问题时,他才算是人。《布茹阿玛经》(Brahma-sūtra)把这种询问称为布茹阿玛·吉格亚萨(brahma jijñāsā)。现在应该询问有关至尊真理的知识(Athāto brahma jijñāsā)。除非人询问有关绝对的本质,否则他的一切活动都被认为是失败的。因此,谁开始询问自己为什么受苦?从哪里来?死后到哪里去?谁就是学习理解《博伽梵歌》的合适人选。真诚的学生还应该非常尊敬至尊人格首神,而阿尔诸纳就是这样的学生。
当人类忘记人生的真正目的时,主奎师那便特意降临世间,以重新确立这个目的。在许许多多觉醒的人当中,即使只有一个人真正有心了解自己的地位,这部《博伽梵歌》就是为他讲解的。事实上,我们都被无知的猛兽所吞噬,但至尊主对众生,尤其是人类,特别仁慈。为此,祂讲述了《博伽梵歌》,使祂的朋友阿尔诸纳成为祂的学生。作为至尊主奎师那的同伴,阿尔诸纳超越一切愚昧无知,但却在库茹柴陀战场上被置于无知的状态中,以便询问主奎师那有关生存的问题。这样,至尊主便可以为了人类后代的利益解释这些问题,提纲挈领地介绍对人生的规划,使人能照此行事,完成人生的使命。
《博伽梵歌》阐释了五项基本原理。《博伽梵歌》首先阐释了神的科学,然后解释了生物(jīvas)的原本地位。有至尊控制者——伊士瓦尔(īśvara),也有生物,生物是受控制的。如果哪个生物说他不受控制,是自由的,那他就是个疯子。生物处处受控制,在他受制约的生活中最起码如此。《博伽梵歌》还谈论了物质自然(Prakṛti),时间(整个宇宙或物质自然展示的寿命)和业报(karma)。宇宙展示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及报应。众生都在从事不同的活动。我们必须从《博伽梵歌》中学习神是什么;生物是什么;物质自然是什么;宇宙展示是什么,它是怎样受时间控制的;生物的业报是什么。
《博伽梵歌》在对这五个基本主题的阐述中确立至尊首神是最伟大的。不管你用你喜欢的什么名字来称呼至尊首神,奎师那、梵、至高无上的主宰、超灵(Paramātmā )……祂都是最伟大的。生物具有像至尊控制者一样的质量。例如:就像《博伽梵歌》后面的章节将要解释的,至尊主控制着物质自然的一切事务。物质自然不是独立的。她按至尊主的指示行事。正如主奎师那说的:“这个物质自然按我的指令运作(mayādhyakṣeṇa prakṛtiḥ sūyate sa-carācaram)。"当我们在宇宙自然中看到什么奇妙的事物时,我们应该知道,在这个宇宙展示的背后有一位控制者。没有控制就不会有任何展示,因此以为没有控制者的想法是幼稚的。举例来说:一个孩子会以为汽车不用马或其它动物牵拉就能跑真是太好了,但心智健全的人却知道汽车发动机的操作原理,永远知道在这机器的后面有一个人——一个司机。同样,至尊主是操纵者,一切都在祂的指挥下运作。现在来谈生物——吉瓦(jīva)。正如我们会在后面的章节中看到的,至尊主声明每一个生物都是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金粒虽小却还是金子,一滴海水也照样咸。同样,作为至尊控制者——伊士瓦尔、巴嘎万、圣奎师那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生物具有至尊主的一切质量,但量极少。我们是微不足道的控制者,级别很低的控制者。就像如今我们试图控制太空或星球一样,我们试图控制自然。我们之所以有这种倾向,是因为奎师那有这种倾向。但是,我们虽然有主宰物质自然的倾向,却应该知道我们不是至尊的控制者。《博伽梵歌》解释了这一点。
什么是物质自然?《博伽梵歌》解释它是低等能量(帕奎缇)。生物被解释为是高等能量。无论是低等能量还是高等能量,都永远受控制。能量(帕奎缇)是阴性,受至尊主的控制,正如妻子的活动受丈夫的控制一样。能量永远处在从属的地位上,被作为控制者的至尊主所支配。生物和物质能量都受支配,都受至尊主的控制。根据《博伽梵歌》的说法,生物虽然是至尊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仍是能量(帕奎缇)。《博伽梵歌》第7章明确地谈到这一点说:“这个物质自然是我的低等能量,但在这之上还有另一种高等能量——生物(Apareyam itas tv anyāḿ prakṛtiḿ viddhi me parām/ jīva-bhūtām)。"
物质自然由善良、激情和愚昧这三种属性组成。在这三种属性之上有永恒的时间。有这些自然属性的结合,有永恒时间的控制和限制,就有了业报(karma)。活动自远古以来就一直在进行着,我们则因为我们活动的结果而享乐或受苦。举例来说:假设我是个勤奋、精明的商人,积存了一大笔钱,我便可以享乐,但假如我在生意中赔尽了家产,那就受苦了。同样,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我们都会因自己活动的结果而享乐或受苦。这称为业报(karma)。
《博伽梵歌》对至尊主(伊士瓦尔)、生物(吉瓦)、物质自然(帕奎缇)、永恒的时间(k.la)和业报(karma)都作了解释。在这五者之中,至尊主、生物、时间和物质自然都是永恒的。物质自然的展示也许短暂,但不是假的。有些哲学家说物质自然的展示是虚假的,但《博伽梵歌》哲学或外士纳瓦(Vaiṣṇava)哲学却不这样认为。世界的展示不是虚假的,而是真实的,只不过短暂而已。它就好比一片飘过天空的云,或者即将到来、使五谷得到滋润的雨季。雨季一旦结束,浮云一旦飘走,所有被雨水滋润过的农作物就会干枯。同样,物质自然每隔一段时间就展示一次,持续一段时间后就又消失。物质自然就是这样运作的。这种运作周而复始,永不停止。因此,物质自然是永恒、真实的。至尊主把这称为“我的能量(帕奎缇)"。物质自然是至尊主分隔出的能量,生物同样也是至尊主的能量,但却不是隔开的,而是与至尊主永远相连。所以,至尊主、生物、物质自然和永恒的时间都是相互关联而又永恒的。然而,业报却不是永恒的,尽管业报的影响也许确实非常长久。自远古以来,我们就一直因我们活动的结果而享乐或受苦。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活动的结果。这种改变取决于我们的知识有多完美。我们从事着各种各样的活动,但毫无疑问我们不知道:在所有这些活动中,我们到底应该从事哪一类活动,以使自己摆脱报应。《博伽梵歌》对此也给予了解释。
至尊主——伊士瓦尔,具有至高无上的意识。生物(吉瓦)是至尊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也具有意识。生物和物质自然都被解释成是至尊主的能量——帕奎缇,但两者之中的生物具有意识,而另一种能量却没有意识。这就是两者的区别。因此,生物能量被称为高等能量,因为生物有与至尊主相似的意识。至尊主的意识是至高无上的意识,但人却不该声称生物(吉瓦)也有至高无上的意识。生物无论在哪个完美阶段都不会有至高无上的意识,说他有这种意识的理论是误导人的理论。他有意识,但没有完美的或至高无上的意识。
《博伽梵歌》第13章将阐释生物和至尊主之间的区别。至尊主是场所的知悉者(kṣetra-jña),是有意识的,生物也有意识。但是,生物只能感知自己特有的躯体,而至尊主却能感知所有的躯体。祂因为处在众生的心中,所以能察觉到每个生物的心理活动。我们不该忘记这一点。《博伽梵歌》中还对超灵(至尊人格首神)作了解释。祂作为控制者(伊士瓦尔)居住在众生的心中,指导生物按他们的愿望行事。生物忘了自己该做什么。他先下决心以某种方式行事,然后便被捆绑在自己的业和报应中。他放弃一种类型的某个躯体后,又进入另一种类型的某个躯体,就像我们更换衣服一样。灵魂在进行如此这般的移居时,受自己过去活动的业报之苦。当生物受善良属性的影响,也就是头脑清醒时,当他明白他该从事哪类活动时,他可以改变这些活动。他如果这样做,就可以改变自己过去活动的一切报应。由此可见,业报不是永恒的。所以我们说:至尊主、生物、物质能量、时间和业报这五项中的四项是永恒的,而业报不是永恒的。
生物与至尊控制者在一方面是相同的,即:至尊主的意识和生物的意识都是超然的。意识并不是物质的产物。这种概念是错误的。认为意识是物质在某种情况下组合发展出来的理论,不被《博伽梵歌》所认可。物质环境的包裹可以使意识表现反常,正如光通过有色玻璃会透射出不同的颜色,但至尊主的意识不受物质的影响。主奎师那说,物质能量在我的指挥下活动(mayādhyakṣeṇa prakṛtiḥ)。当祂降临这个物质宇宙时,祂的意识不受物质的影响。祂如果受物质的影响,就不配在《博伽梵歌》中讲述超然的内容了。生物只要不清除意识中的物质污染,就谈不了任何有关超然世界的事。因此,至尊主没有被物质所污染。然而,我们现在的意识是被物质污染了的。《博伽梵歌》的教导是,我们必须清除意识中的物质污染。如果我们具有纯净的意识,我们的行为就会与至尊控制者的意愿相吻合,因而使自己快乐。并不是我们应该停止一切活动。相反,我们应该净化我们的活动。净化了的活动称为奉爱(bhakti)。奉爱活动看起来像普通的活动,但却是没有污染的。愚昧无知的人可能看奉献者的行为或活动与普通人的一样,但这种知识贫乏的人不知道,至尊主和奉献者的活动不受不纯净的意识或物质的污染。它们超越了物质自然的三种属性。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目前的意识是被污染的。
当我们受到物质的污染时,我们就被称作是受制约的。错误意识的表现是,人以为自己是物质自然的产物。这称为假我。钻进躯体化概念这个牛角尖的人,无法了解自己的处境。至尊主讲述《博伽梵歌》就是为了让人摆脱生命的躯体化概念,而阿尔诸纳被放在这个位置上也正是为了使人从至尊主那里得到这个信息。必须摆脱生命的躯体化概念,这是超然主义者该从事的基本活动。想获得自由、解脱的人,必须先了解自己不是这个物质躯体。解脱——穆克提(mukti),是指清除物质意识。《圣典博伽瓦谭》也就解脱下定义说:解脱的意思是清除被这个物质世界污染了的意识,拥有纯净的意识(Muktir hitvānyathā-rūpaḿ svarūpeṇa vyavasthitiḥ)。《博伽梵歌》中的一切训示,都是为了唤醒这纯净的意识,因此我们在《博伽梵歌》的最后部分读到,奎师那问阿尔诸纳是否具有了纯净的意识。纯净的意识是指按至尊主的训示行事。这就是纯净意识所具有的实质和要点。我们因为是至尊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原本就有意识。但是,我们太容易受低等属性的影响,而至尊主作为至尊者却从不受影响。这就是至尊主与微小的个体灵魂之间的区别。
这意识是什么?这意识就是“我是"。那么,我是什么呢?意识被污染时,“我是"的意思是“我是我看到的一切的主人。我是享乐者。"世界之所以运转,就是因为每一个生物都认为自己是物质世界的主人和创造者。物质意识表现为两种心理:一种认为我是创造者,另一种认为我是享乐者。但事实上,至尊主既是创造者又是享乐者;个体生物作为至尊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既不是创造者,也不是享乐者,而是合作者。他是被创造者和被享受者。例如:机器的零件配合整个机器,躯体的一部分配合整个躯体。手、腿、眼等都是躯体的各个部分,不是实际的享受者,胃才是享受者。腿行走,手运送食物,牙咀嚼。身体其它各个部分都忙于满足胃,因为胃是为机体组织提供营养的主要器官,所以每一样东西都给了胃。育树就要给树根浇水,滋养身体就要给胃提供食物。要想维持身体的健康,身体的各个部分就必须合作把食物送进胃。同样,至尊主是创造者和享乐者,而我们作为从属的生物必定要合作去使祂满意。这种合作实际上将对我们有帮助,就像胃得到食物就会有利于躯体的其它组织器官一样。如果手指认为自己应该享用食物而不把食物送给胃,那它们将会受挫。创造和享受的核心人物是至尊主,生物是合作者。他们通过合作来享受。这种关系也像主人与仆人的关系一样。主人要是完全满意了,仆人也就会得到满足。同样,尽管因为创造了宇宙展示的至尊主有创造和享乐的倾向,所以生物也有成为创造者和享受物质世界的倾向,但应该去取悦的仍然是至尊主。
我们会发现:在这部《博伽梵歌》中,至尊控制者、受控制的生物、宇宙展示、永恒的时间及业报(karma),构成了称为至尊绝对真理的完美整体。《博伽梵歌》解释了所有这一切。完美的整体和完美的绝对真理,就是完美的人格首神——圣奎师那。一切展示都是祂能量的体现。祂是完美的整体。
《博伽梵歌》中还解释说,非人格梵(布茹阿曼)也从属于完美的至尊人(brahmaṇo hi pratiṣṭhāham)。《布茹阿玛经》中更明确地把梵比作太阳的光芒。非人格梵是至尊人格首神发出的光芒。只悟到非人格梵是对绝对整体的部分认识,悟到超灵(帕茹阿玛特玛)的概念也如此。读者在第15章中将会看到,至尊人格首神菩茹首塔玛(Puruṣottama)在非人格梵和处在局部区域的超灵之上。至尊人格首神被称为萨-祺德-阿南达-维卦哈(sac-cid-ānanda-vigrahaḥ)。《布茹阿玛-萨密塔》的开篇是这样说的:“哥文达(Govinda)——奎师那,是一切原因的起因。祂是首要的原因。祂的形象是由永恒、知识和极乐构成的(īśvaraḥ paramaḥ kṛṣṇaḥ sac-cid-ānanda-vigrahaḥ/ anādir ādir govindaḥ sarva-kāraṇa-kāraṇam.)。"悟到非人格梵,是认识到了祂永恒(sat, 萨特)的这一特性。悟到超灵,是认识到了祂永恒与知识(sat-cit, 萨特-祺特)的特性。但是,悟到人格首神奎师那,则是认识到了祂所有超然的特性,即:祂完整的形象(vigraha, 维卦哈)中的永恒(萨特)、知识(祺特)和极乐(ānanda, 阿南达)。
智力欠佳的人认为至尊真理不具人格特性,但祂事实上是超凡之人,所有的韦达文献都确认了这一点。《喀塔奥义书》(Kaṭha Upaniṣad)第2篇第2章的第13节诗说,祂是永恒中最主要的永恒,生物中的至尊生物(Nityo nityānāḿ cetanaś cetanānām)。正如我们都是个体生物,都有自己的个体性,至尊绝对真理也如此,最终还是一个人。悟到了人格首神,就是认识到了祂完美的形象中所具有的一切超然特性。完美的整体不是没有形象的。如果祂没有形象或比祂创造的任何其它事物缺少什么,那祂就不可能是完美的整体。完美的整体必须拥有我们感受之内和之外的一切,否则就不可能是完美的。
完美的整体——人格首神,具有无限的能量(parāsya śaktir vividhaiva śrūyate)。奎师那如何以不同的能量行事这一点,在《博伽梵歌》中也有阐释。我们所在的这个可感知的世界或称物质世界,相对于它自己来说也是完整的。因为根据数论哲学(Sāńkhya):是二十四种元素构成了这个短暂展示的物质宇宙,而它们受到总体的调节,以产生维持和毁灭这个宇宙所需要的资源。这里既没有什么多余的事物,也不缺少任何事物。这个展示有它自己的、被至尊整体能量定好了的时间,时间一到,这些短暂的展示就会被至尊整体的全面安排所毁灭。对微小的整体单位——生物来说,完全存在着使其认识到至尊整体的便利条件。人们所感受到的各种缺憾,都是由缺乏有关至尊整体的完整知识造成的。因此,《博伽梵歌》讲述了完整的韦达知识。
所有的韦达知识都是绝对无误的。印度教徒把韦达知识作为完美而绝对无误的知识来加以接受。例如:牛粪是动物粪便,而根据韦达训示(smṛti)的说法,触到动物粪便的人必须洗澡,以保持清洁。但是,韦达经典又说牛粪是一种净化剂。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自相矛盾的,但它却为人所接受,因为这是韦达训示。事实是:接受这一点的人将不会犯错误。后来,现代科学用实验证明,牛粪里有所有的抗菌防腐物质。所以,韦达知识是完美无缺的,因为它超越了一切怀疑和错误。在所有的韦达知识中,《博伽梵歌》是精华。
韦达知识不存在研究的问题。我们的研究工作并不完美,因为我们在用不完美的感官研究事物。我们必须像《博伽梵歌》中说明的那样,接受经师徒传承(paramparā )传下来的完美知识。我们必须从师徒传承中正确的来源那里接收知识。这师徒传承以至尊的灵性导师——至尊主本人为开始,经一位又一位的后继灵性导师传下来。求教于圣主奎师那的学生阿尔诸纳,全盘接受至尊主所说的一切。不允许对《博伽梵歌》接受一部分,拒绝另一部分。绝不!我们必须不删减,不加个人奇想和歪曲地接受《博伽梵歌》。应该把《博伽梵歌》看作是对韦达知识最完美的体现。韦达知识是从超然的源头那里接收来的,第一个讲述者是至尊主本人。至尊主说的话被称作阿刨茹晒亚(apauruṣeya),意思是与有四种缺陷的世俗之人所说的话截然不同。世俗的人第一肯定会犯错,第二始终充满错觉,第三有欺骗他人的倾向,第四受有缺陷的感官的限制。有这四种缺陷的人,不能传递有关无所不在的真理的完美知识。
韦达知识不是由这种有缺陷的生物体传授的。至尊主把这知识传到第一个被创造的生物体布茹阿玛(Brahmā)的心中,布茹阿玛又原封不动地把他最开始从至尊主那里接收来的知识转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和门徒。至尊主是绝对完美的(pūrṇam),根本不可能变得受物质自然法律的控制。因此,人应该有足够的智力了解至尊主是宇宙万物唯一的拥有者,是最初的创造者,是创造了布茹阿玛的人。因为布茹阿玛被称为始祖(pitāmaha),所以《博伽梵歌》第11章中把至尊主称为创造始祖的人(prapitāmaha)。因此,任何人都不该声称自己是什么事物的拥有者,而只应该像接受配额一样接受至尊主赐给他维持生命用的一切。
《博伽梵歌》中举了许多例子,以告诉我们如何利用至尊主赐给我们的那些东西。开始,阿尔诸纳决定不在库茹柴陀战场上作战。这是他自己的决定。阿尔诸纳告诉至尊主,他不可能在杀死亲属后去享受王国。这个决定是他基于躯体化的生命概念作出的,因为他以为自己就是这个躯体,以为他的兄弟、侄子、妻兄弟、祖父等都与他的躯体有关或是他躯体的扩展物。为此,他想要满足他躯体的要求。至尊主讲述《博伽梵歌》,就是要改变这种看法。最后,阿尔诸纳决定在至尊主的指挥下作战。他当时说:“我将按您说的做(kariṣye vacanaḿ tava )。"
人在这个世界上活着不是为了像猫狗一样地争斗。人必须明智,以了解人生的重要性,不像动物那样去行事。人应该了解自己生活的目标,而所有的韦达文献都对此做出了指示,《博伽梵歌》则给予了实质性阐释。韦达文献是专为人类而不是为动物撰写的。动物可以杀其它动物而不会有罪,但人如果为了满足自己不受控制的口舌之欲去杀动物,就必须承担破坏自然法律的责任。《博伽梵歌》中明确地解释说:根据不同的自然属性,活动分善良型、激情型和愚昧型三种。同样,食物也分善良型、激情型和愚昧型三类。所有这一切都已解释得清清楚楚。如果我们正确地遵从《博伽梵歌》的训示,我们的整个生存就会得到净化,我们就能在最终到达存在于这个物质空间之外的目的地(yad gatvā na nivartante tad dhāma paramaḿ mama)。
那个目的地称为永恒的灵性天空——萨纳坦(sanātana)天空。我们发现这个物质世界里的一切都是短暂的。它先进入开始存在的状态,停留一段时间,生产一些副产品,退化,然后消失。这就是物质世界的定律,无论我们以这个躯体、一个水果或其它任何事物为例都一样。但我们知道,在这个短暂的世界之外还有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是由另一种自然构成的,而那种自然就是永恒——萨纳坦。《博伽梵歌》第11章把至尊主描述为是永恒的——萨纳坦,生物也被描述为是永恒的。我们与至尊主有一个密切的关系,而因为我们在质上都是一样的——永恒的天空(sanātana-dhāma)、永恒的至尊人格、永恒的生物,所以《博伽梵歌》的全部目的就是要使我们恢复永恒的职责——萨纳坦-达尔玛(sanātana-dharma)。萨纳坦-达尔玛是生物的永恒职责。我们都忙于种种短暂的活动,但当我们停止从事这些活动而从事至尊主指定的活动时,我们的生存就会得到净化。
至尊主和祂超然的住所都是永恒的,生物也是永恒的。至尊主与生物在永恒的住所内相互交往才是生活的完美境界。至尊主对生物非常仁慈,因为生物是祂的子女。主奎师那在《博伽梵歌》里宣布:“我是众生的父亲(sarva-yoniṣu. .. ahaḿ bīja-pradaḥ pitā)。"当然,由于业报不同,生物的种类也不同,但至尊主在这里声明祂是众生的父亲。至尊主因此降临世间,以教化这些坠落的、受制约的灵魂,召唤他们回归永恒的住所。这样,永恒的生物就能重获他们永恒的地位,与至尊主进行永恒的交往、联谊。至尊主以不同的化身亲自到来,或者派祂最信任的仆人,以祂儿子、同伴的身份或灵性导师的身份来教化受制约的灵魂。
因此,梵文“萨纳坦-达尔玛"并非指任何宗派性宗教,而是指永恒的生物在与永恒至尊主的关系中所具有的永恒职责。如前所述,萨纳坦-达尔玛指的是生物的永恒职责。圣茹阿玛努佳查尔亚(Śrīpāda Rāmānujācārya)把萨纳坦解释为“那个无始无终的",所以当我们谈萨纳坦-达尔玛时,我们必须把圣恩茹阿玛努佳查尔亚说的话当作权威,即:它是无始无终的。
宗教一词与梵文词“萨纳坦-达尔玛"略有不同,宗教一词表达的是信仰的概念,而信仰是可以改变的。一个人也许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有某种信仰,但他可能改变这种信仰而接受另一种信仰。然而,萨纳坦-达尔玛指的是那种不可改变的活动。就好比不能把流动性与水分开,不能把热与火分开一样,生物的永恒职责与永恒的生物也是分不开的。萨纳坦-达尔玛永远是生物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当我们谈萨纳坦-达尔玛时,我们必须把圣恩茹阿玛努佳查尔亚说的话当权威,即:它是无始无终的。“它是无始无终的"肯定不是宗派性见解,因为它不受任何界限的限制。有宗派性信仰的人会错误地以为萨纳坦-达尔玛也是宗派性的,但我们如果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并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考虑它,就会发现:萨纳坦-达尔玛是全人类的职责。不,是宇宙中一切生物的职责!
非永恒性的宗教信仰可能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有何时开始的记载,但萨纳坦-达尔玛却没有开始的历史,因为它永恒与生物在一起。至于生物,权威的经典上说明:生物既不存在出生的问题,也不存在死亡的问题。《博伽梵歌》中说:生物从不经过出生的过程,也永远不会死亡。他是永恒、不朽的,他短暂的物质躯体毁灭后,他还继续活着。关于萨纳坦-达尔玛的概念,我们必须努力从这个梵文词词根的意思上去理解宗教的概念。达尔玛指的是,那个一直与某个特定对象共存的事物。我们下结论说:热和光与火共存;没有热和光,火这个字就没有意义了。同样,我们必须找出那个一直伴随着生物的、生物必不可少的部分。那个一直与他在一起的部分,就是他永恒的属性,而这永恒的属性就是他永恒的宗教。
当萨纳坦-哥斯瓦米向圣主柴坦亚-玛哈帕布询问有关生物的原本地位(svarūpa)时,至尊主回答说:生物的原本地位——斯瓦茹帕,是为至尊人格首神服务。我们如果分析主柴坦亚的这个说明,就可以很容易地看到,每一个生物体都在一直不断地为另一个生物体服务。一个生物体以各种各样的身份为其它生物体服务。生物体通过这样做来享受生活。低等的动物像仆人侍奉主人一样地为人类服务。甲为乙主人服务,乙为丙主人服务,丙又为丁主人服务,等等。在这类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朋友为朋友服务,母亲为儿子服务,妻子为丈夫服务,丈夫为妻子服务,等等。我们如果这样追踪下去,就会发现:在生物体的社会中,生物体无一例外地都在从事服务这项活动。政治家对公众发表宣言,以使他们相信他做服务的能力,选民认为他会为社会作出有价值的服务,于是便投赞成他的票。店主为顾客服务,手艺人为拥有资本的人服务,资本家为家人服务,家庭则为国家服务。由此可见,每一个生物体都无一例外地要为其它生物体服务。因此,我们可以极有把握地下结论说:服务永远伴随着生物,做服务是生物的永恒宗教。
然而,根据特定的时间和情况,人们宣布有某种信仰,因而声称自己是印度教徒、穆斯林、基督徒、佛教徒或其它教派的信徒。这类称号都并非永恒的职责——萨纳坦-达尔玛,因为一个印度教徒可能改变他的信仰而成为一名穆斯林,一个穆斯林可能改变其信仰而成为一名印度教徒,一个基督徒也会改变他的信仰,等等。但是,在任何情况下,改变宗教信仰并不影响为其它生物体服务的永恒职责。印度教徒、穆斯林或基督徒,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某人的仆人。因此,说自己有某种信仰表明不了一个人的永恒的职责——萨纳坦-达尔玛,做服务才是永恒的职责——萨纳坦-达尔玛。
事实上,我们通过服务与至尊主相连。至尊主是至高无上的享乐者,我们生物则是祂的仆人。我们是为了祂的享乐而被创造出来的。如果我们与至尊人格首神分享那永恒的欢乐,我们就会快乐,否则就不快乐。想独自快乐是不可能的,正如躯体的一部分不可能在不与胃合作的情况下获得快乐一样。生物不为至尊主做超然的爱心服务是不可能快乐的。
《博伽梵歌》不同意崇拜不同的半神人或为他们服务,其中第7 章的第20节诗说:
kāmais tais tair hṛta-jñānāḥ
prapadyante 'nya-devatāḥ
taḿ taḿ niyamam āsthāya
prakṛtyā niyatāḥ svayā
“被物质欲望偷去智力的人向半神人归依,按自己的本性遵从特定的崇拜规则。"这里清楚地说:被物质欲望操纵的人崇拜半神人而不崇拜至尊主奎师那。我们在提到奎师那这个名字时,并不是指任何宗派的名字。奎师那的意思是最高的快乐。经典也证实,至尊主是一切快乐的源泉和宝库。我们都渴望快乐。《韦丹塔经》(Vedānta-sūtra,《吠橝陀经》)第1 篇第1 章的第12 节诗说,至尊人格首神本性是极乐的(Ānanda-mayo 'bhyāsāt)。生物像至尊主一样充满了意识。他们追求快乐。至尊主是永恒快乐的,如果生物与至尊主交往,与祂合作,当祂的伙伴,那他们也会变得快乐。
至尊主降临这个物质世界是为了在温达文(Vṛndāvana)展示祂充满快乐的娱乐活动。当圣主奎师那在温达文时,祂与祂的牧牛童朋友、少女朋友、乳牛和温达文其它居民在一起的活动,充满了快乐。温达文的全体居民只知道奎师那,不在乎别的。主奎师那甚至阻止祂父亲南达王(Nanda Mahārāja)去崇拜半神人因铎,因为祂要确立人们无需崇拜任何半神人的事实。他们只需要崇拜至尊主,因为他们最终的目的是返回祂的住所。
《博伽梵歌》第15章的第6节诗描述了主奎师那的住所:
na tad bhāsayate sūryo
na śaśāńko na pāvakaḥ
yad gatvā na nivartante
tad dhāma paramaḿ mama
“我那至高无上的住所既不靠日、月照明,也不靠火、电照明,到达那里的人永不返回这个物质世界。"
这节诗描述了那永恒的天空。我们现在对天空的概念无疑是物质性的。我们总把它和日月星辰等连在一起想。但是,至尊主在这节诗中说明:永恒的天空里不需要日、月、火、电等,因为灵性天空已经被至尊主本身放射的梵光(brahmajyoti)照得通亮。我们费尽力气试图了解、登上其它星球,但了解至尊主的住所并不困难。这个住所被称为哥珞卡(Goloka)。至尊主永远居住在祂的住所哥珞卡里,正如《布茹阿玛-萨密塔》用优美的语言在第5章的第37节诗中声明的:至尊人格首神哥文达住在祂那称为哥珞卡的住所里(goloka eva nivasaty akhilātma-bhūtaḥ)。尽管如此,我们仍能从这个世界接近祂。至尊主就是为此而来,向我们展示祂永恒、知识和极乐的真实形象(sac-cid-ānanda-vigraha)。祂在展示这个形象时,并不需要我们去想象祂像什么样子。为了阻止这种想象性的推敲,祂降临世间,展示了祂夏玛逊达尔(Śyāmasundara)的真实形象。不幸的是,由于祂以人的身份来到我们中间,和我们玩耍,智力欠佳的人便轻视祂。但是,我们不该因此而认为至尊主是像我们一样的凡人。祂以祂的全能在我们面前展示祂真实的形象和娱乐活动。这娱乐活动正像祂在自己的住所里进行的一样。
在灵性天空灿烂的光芒中,飘浮着无数的星球。至尊的住所奎师那珞卡(Kṛṣṇaloka,)放射出梵光,而阿南达-玛亚(ānanda-maya)和琴-玛亚(cin-maya)那些非物质星球就飘浮在这光芒中。至尊主说:“我那至高无上的住所既不靠日、月照明,也不靠火、电照明,到达那里的人永不返回这个物质世界(na tad bhāsayate sūryo na śaśāńko na pāvakaḥ/ yad gatvā na nivartante tad dhāma paramaḿ mama)。"能到达那灵性天空的人不再需要降回物质天空。在物质天空里,我们即使能到达最高的星球布茹阿玛珞卡(Brahmaloka),也还是有生老病死这同样的生存状况,更何况月亮上。在物质宇宙内,没有一个星球没有这四种物质的存在表现。
生物不断从一个星球旅行到另一个星球,但那并不是仅仅靠机械性手段能做到的。如果我们想到别的星球去,就得按一个规定好的程序做。《博伽梵歌》中也谈到这一点说:“崇拜半神人的人,将在半神人中投生;崇拜祖先的人,就到祖先那里去(yānti deva-vratā devān pitṝn yānti pitṛ-vratāḥ)。"不需要藉助机械性手段就可以进行星际旅行。《博伽梵歌》的训示是,崇拜半神人的人,将在半神人中投生(yānti deva-vratā devān)。太阳、月亮和其它高等星球都称为斯瓦尔嘎珞卡(Svargaloka)。星球分高等、中等和低等三个等级,地球属于中等星球。《博伽梵歌》告诉我们一个非常简单的到高等星球(Devaloka) 去旅行的方法。人只需崇拜某个星球上的某个半神人,就能到月亮、太阳或任何高等星球上去(yānti deva-vratā devān)。
然而,《博伽梵歌》并不建议我们到物质世界里的任何星球去,因为即使我们利用某种机械装置,花上也许四万年的时间(谁又能活那么长呢?)到了物质世界中最高级的星球布茹阿玛珞卡,我们仍会发现那里有生、老、病、死的物质痛苦。但是,到至高无上的星球奎师那珞卡或灵性天空中任何其它星球上去的人,都不会遇到这些物质痛苦。在灵性天空里所有的星球中,有一个至高无上的星球称为哥珞卡-温达文(Goloka Vṛndāvana)。它是存在中的第一位人格首神奎师那一直居住着的星球。《博伽梵歌》为我们提供了所有这些信息,也告诉我们如何利用这些信息使自己离开物质世界,到灵性天空去过真正极乐的生活。
《博伽梵歌》第15章描述物质世界的真实画面说:
ūrdhva-mūlam adhaḥ-śākham
aśvatthaḿ prāhur avyayam
chandāḿsi yasya parṇāni
yas taḿ veda sa veda-vit
这里把物质世界描述为是一棵根在上、枝在下的树。对根在上的树,我们是有体会的。如果你站在河边或水池旁,就会看到树在水中那根在上、枝在下的倒影。同样,这个物质世界是灵性世界的倒影。物质世界只是实体的一个影子而已。影子中没有实体,没有实质,但我们从影子中可以了解有实体的存在。沙漠中没有水,但在海市蜃楼中却像是有水这种东西。物质世界里没有水,没有快乐,真正的快乐之泉在灵性世界里。
至尊主在《博伽梵歌》第15章的第5节中建议我们用如下的方法到灵性世界去:
nirmāna-mohā jita-sańga-doṣā
adhyātma-nityā vinivṛtta-kāmāḥ
dvandvair vimuktāḥ sukha-duḥkha-saḿjñair
gacchanty amūḍhāḥ padam avyayaḿ tat
没有虚荣感和错觉的人(nirmāna-moha),可以到达永恒的王国(padam avyayam)。这意思是什么呢?我们都追求名位。有人想“加官",有人想“晋爵",有人想当总统、富豪或国王什么的。我们只要依恋名位,就会留恋躯体,因为名位是属于躯体的。但是,我们不是这些躯体。灵性觉悟的第一个阶段就是要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与物质自然的三种属性连在了一起,但必须通过为至尊主做奉爱服务切断这种连接。如果我们不依恋为至尊主做奉爱服务,我们就无法摆脱物质自然属性。我们因为有贪婪的物质欲望和主宰物质自然的企图,才会有对名位等的依恋。只要我们不放弃这种控制物质自然的倾向,我们就不可能返回至尊主的王国——永恒的住所。谁不因迷恋虚假的物质享受而受迷惑,谁一直不断地为至尊主服务,谁就能到达那永不毁灭的永恒王国。这样的人能轻易到达至尊主的住所。
《博伽梵歌》第8章的第21节诗说明:
avyakto 'kṣara ity uktas
tam āhuḥ paramāḿ gatim
yaḿ prāpya na nivartante
tad dhāma paramaḿ mama
其中梵文“阿韦亚克塔(Avyakta)"的意思是不展示的。甚至连物质世界也没有都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的感官是如此的不完美,就连这个物质宇宙中所有的星星都看不全。我们能从韦达文献中接收到更多的有关各个星球的信息,可以相信,也可以不信。韦达文献,特别是《圣典博伽瓦谭》描述了所有重要的星球,其中这个物质天空之外的灵性世界被描述为是“不展示的(avyakta )"。我们应该渴望到至高无上的王国去,因为到了那个王国的人再也不用回到这个物质世界来。
有人也许接着问,怎么才能到至尊主的住所去呢?《博伽梵歌》第8章的第5节诗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那里说:
anta-kāle ca mām eva
smaran muktvā kalevaram
yaḥ prayāti sa mad-bhāvaḿ
yāti nāsty atra saḿśayaḥ
“在死亡时铭记着我离开躯体的人,立刻获得我的本性。这是毫无疑问的。"死时想着奎师那的人,到奎师那那里去。必须记住奎师那的形象,人如果在离开他的躯体时想着这形象,就肯定到达灵性的王国。诗中梵文“玛德-巴瓦么(Mad-bhāvam)"是指至尊生物的至尊本性。至尊生物的形象是永恒、极乐和充满知识的(sac-cid-ānanda vigraha)。我们现在的躯体不是永恒、极乐和充满知识的。它是短暂的(asat)而不是永恒的(sat),是可毁灭的而非永恒的,完全是无知的而不是充满知识的(cit)。我们不但对灵性的王国一无所知,而且对这个物质世界也所知甚少。我们的躯体不是充满极乐,而是充满了痛苦(nirānanda)。我们在物质世界里经历的一切痛苦都来自这个躯体,但只要我们在离开这具躯体时想着至尊人格首神奎师那,就能立即得到一个永恒、极乐并充满知识的身体。
在这个物质世界里,离开一个躯体进入另一个躯体的过程也是被安排好的。一个人死之前已经被决定好了他下一生将会得到的躯体种类。这个决定不是由生物自己来作,而是由高级权威作的。根据我们今生的活动,来生我们要么高升,要么降级。这一生为下一生作准备。因此,我们如果能在这一生为升到神的王国作准备,那么肯定会在离开这个物质躯体后获得与至尊主一样的灵性身体。
前面解释过超然主义者分对梵光的觉悟者(brahma-vādī)、对超灵的觉悟者(paramātma-vādī)和奉献者,也提到过梵光(灵性天空)里有无数灵性的星球。那些星球的数目远远超过这个物质世界里星球的总数。物质世界大约只是整个创造的四分之一(ekāḿśena sthito jagat)。物质的部分里有数十亿的宇宙,无数的日月星辰,但全部的物质创造只是整个创造的一个碎片。创造的绝大部分在灵性天空里。想融入至尊梵的人可以转入至尊主的梵光中,因而到达灵性天空。想与至尊主在一起的奉献者,进入外琨塔星球。在数不胜数的外琨塔星球上,至尊主以祂完整的扩展纳茹阿亚纳(Nārāyaṇa)与奉献者交往。纳茹阿亚纳有四只手臂和不同的名字,例如:帕杜么纳(Pradyumna)、阿尼如达(Aniruddha)或哥文达。因此,超然主义者在死时不是想着梵光、超灵,就是至尊人格首神圣奎师那。他们在所有的情况下都进入灵性天空,但只有与至尊主有个人接触的奉献者才进入哥珞卡-温达文星球或无数的外琨塔星球。至尊主对这一点进一步补充说:“这是毫无疑问的。"必须坚信这一点。我们不应该拒绝接受不符合我们想象的事物,我们应该有像阿尔诸纳一样的态度,即:“我相信您说的一切。"所以,至尊主既然说无论谁死时想着祂以梵、超灵或人格首神的方式的存在,都必进入灵性天空,那我们就不怀疑这一点。不存在不相信这句话的问题。
《博伽梵歌》第8章的第6节诗,也解释了在死亡时只要想着至尊主就可以进入灵性王国的总原则:
yaḿ yaḿ vāpi smaran bhāvaḿ
tyajaty ante kalevaram
taḿ tam evaiti kaunteya
sadā tad-bhāva-bhāvitaḥ
“琨缇(Kunté)的儿子啊!人在离开躯体时无论记起什么情形,就必会到达那情境。"现在,我们首先必须明白:物质自然是至尊主众多能量中的一种能量展示。《维施努往世书》(Viṣṇu Purāṇa)第6篇第7章的第61节诗中描述了至尊主的总体能量:
viṣṇu-śaktiḥ parā proktā
kṣetra-jñākhyā tathā parā
avidyā-karma-saḿjñānyā
tṛtīyā śaktir iṣyate
[Cc. Madhya 6.154]
至尊主有无数不可思议的不同能量,但学识渊博的圣人和解脱了的灵魂把它们分为三类进行研究和分析。所有的能量都是维施努-沙克提(viṣṇu-śakti),也就是主维施努(Viṣṇu)不同的能量。第一类能量是超然的(parā)。第二类能量——生物,正如前面解释的,也属于高等能量,其它能量则是属性愚昧的物质能量。死亡时,我们要么继续留在这个物质世界的低等能量中,要么可以转到灵性世界的高等能量里。所以,《博伽梵歌》第8章的第6节诗说:
yaḿ yaḿ vāpi smaran bhāvaḿ
tyajaty ante kalevaram
taḿ tam evaiti kaunteya
sadā tad-bhāva-bhāvitaḥ
“琨缇的儿子啊!人在离开躯体时无论记起什么情形,就必会到达那情境。"
在生活中,我们通常不是想物质能量就是想灵性能量。现在,我们怎样才能把我们的思想从物质能量转向灵性能量呢?那么多报纸、杂志、小说等读物,使我们的脑子里充满了有关物质能量的信息。我们必须把自己目前专注在这些读物上的思想转向韦达文献。伟大的圣人们正是为此才撰写了那么多像往世书一类的韦达文献。往世书不是虚构的作品,而是对历史的记载。在《永恒的柴坦亚经》(Caitanya-caritāmṛta)中篇(Madhya)第20章的第122节诗中有如下的描述:
māyā-mugdha jīvera nāhi svataḥ kṛṣṇa-jñāna
jīvere kṛpāya kailā kṛṣṇa veda-purāṇa
健忘的生物(受制约的灵魂)已经忘了他们与至尊主的关系,专心从事物质活动。正是为了把他们的思维能力转向灵性天空,奎师那兑帕亚纳-维亚萨(Kṛṣṇa-dvaipāyana Vyāsa)才撰写了大量的韦达文献。他先把韦达经分成四部,然后在《往世书》中对它们进行解释,又为能力欠佳的人写了《玛哈巴茹阿特》(Mahābhārata)。《博伽梵歌》就是《玛哈巴茹阿特》中的一部分。接着,他在《韦丹塔经》中对所有的韦达文献进行了总结,并为达到进一步指导的目的,亲自给《韦丹塔经》写了一部评注,称为《圣典博伽瓦谭》。我们必须不断地专心阅读这些韦达文献。就像物质主义者专心阅读报纸、杂志和许多物质主义的读物一样,我们必须转而专心阅读维亚萨为我们写的这些文献。这样,我们就有可能在死亡时记着至尊主。这是至尊主提出的唯一方法。对于结果,祂下保证说:“这是毫无疑问的。"
tasmāt sarveṣu kāleṣu
mām anusmara yudhya ca
mayy arpita-mano-buddhir
mām evaiṣyasy asaḿśayaḥ
因此,阿尔诸纳,你应该总想着我奎师那的形象,同时继续履行你打仗的规定职责。把你的活动奉献给我,把心念和智力固定在我身上,你无疑必将到我那里去。"(《博伽梵歌》8.7)
奎师那没有劝阿尔诸纳只想着祂而不去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至尊主从不给任何不切实际的建议。在这个物质世界里,人要想维持生命,就得工作。人类社会按工作的性质分为四个社会阶层,即:布茹阿玛纳(brāhmaṇa, 婆罗门)、查锤亚(kṣatriya, 刹帝利)、外夏(vaiśya , 吠舍)和庶铎(śūdra, 首陀罗)。布茹阿玛纳阶层或称知识分子阶层以一种方式工作,管理阶层以另一种方式工作,商业阶层和劳动阶层也都履行着各自的规定职责。在人类社会中,无论一个人是体力劳动者、商人、管理者、农民、或者甚至属于最高的阶层,是文人、科学家或神学家,他都得为维持生命而工作。至尊主因此告诉阿尔诸纳不需要停止履行他的职责,而应该在履行职责时想着奎师那(mām anusmara)。他在为生存而奋斗时如果不练习想着奎师那,那么在死亡时就不可能想起奎师那。主柴坦亚也提出这样的忠告说:“应该一直不断地练习吟诵、吟唱至尊主的圣名(kīrtanīyaḥ sadā hariḥ)。"至尊主的圣名与至尊主本人没有区别,所以主奎师那给阿尔诸纳的训示是“想着我"。这与主柴坦亚给我们的训示“始终吟诵、吟唱主奎师那的圣名"是一样的。它们之所以没有区别,是因为奎师那和奎师那的名字没有区别。在绝对的层面上,所谈的事物本身与所谈的事物的名字之间没有区别。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吟诵、吟唱至尊主的名字,练习一天二十四小时总想着至尊主,应该在我们的生活中从事能始终记住祂的活动。
这怎么有可能呢?灵性导师们给我们举了如下的例子。如果一个已婚的妇女依恋上另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已婚的男人更依恋另一个女人,那么这种依恋将是非常强烈的。有这种依恋的人,总想着自己所爱的人。想念情人的有夫之妇,总想去见自己的情人,即使在做家务活时也不例外。事实上,她甚至更细心地做家务,这样她丈夫就不会怀疑她有了外遇。同样,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想着至尊的爱人圣奎师那,同时很好地履行我们的物质职责。这需要强烈的爱。我们如果对至尊主有强烈的爱,就会一面履行我们的职责,一面想着奎师那。但是,我们必须培养这样的爱。举例来说:阿尔诸纳总想着奎师那,他既是奎师那忠实的同伴,同时又是一个战士。奎师那没有劝他去森林冥想而放弃作战。当主奎师那给阿尔诸纳讲解有关打坐冥想的瑜伽体系时,阿尔诸纳说他不可能按这个体系来练习。
arjuna uvāca
yo 'yaḿ yogas tvayā proktaḥ
sāmyena madhusūdana
etasyāhaḿ na paśyāmi
cañcalatvāt sthitiḿ sthirām
“阿尔诸纳说:玛杜苏丹啊!您概括的瑜伽系统对我来说似乎是不切实际、不能忍受的,因为心念多变、不稳。"(《博伽梵歌》6.33)
但是,至尊主说:
yoginām api sarveṣāḿ
mad-gatenāntarātmanā
śraddhāvān bhajate yo māḿ
sa me yuktatamo mataḥ
“在所有的瑜伽师中,谁信仰坚定地总在内心想着我,为我做超然的爱心服务,谁就通过瑜伽与我最紧密地连在一起,就是最高级的瑜伽师。这就是我的看法。"(《博伽梵歌》6.47)
所以,总想着至尊主的人,既是最优秀的瑜伽师、最好的知识思辨者(jñānī),同时又是最伟大的奉献者。至尊主进一步告诉阿尔诸纳:他作为查锤亚不可不作战,但如果想着奎师那作战,就会在死亡时记住奎师那;但必须全身心地投靠、服从至尊主,为祂做超然的爱心服务。
事实上,我们不是用我们的躯体工作,而是用我们的心智工作。所以,如果总把心智专注于至尊主,那么感官也就自然为至尊主服务了。感官的活动表面上还是一样的,但实际上意识改变了。《博伽梵歌》教人如何把心智专注于想着至尊主。这种专注可以让人把自己转升到至尊主的王国去。如果用心为奎师那服务,那么感官也就自动为祂服务。这就是诀窍;这就是《博伽梵歌》的奥秘,即:全神贯注地想着圣奎师那。
现代人为了登上月球而历尽艰辛,却不怎么为在灵性上提升自己而努力。如果一个人还有五十年可活,他就应该把这短暂的时间用来练习想至尊人格首神。这种练习就是奉爱服务的方法。
śravaṇaḿ kīrtanaḿ viṣṇoḥ
smaraṇaḿ pāda-sevanam
arcanaḿ vandanaḿ dāsyaḿ
sakhyam ātma-nivedanam
(《圣典博伽瓦谭》7.5.23)
聆听(śravaṇam)——从觉悟了的人那里聆听《博伽梵歌》,是这节诗中介绍的九种方法中最容易的方法。它将使人转而去想至尊主,将引导人去记忆至尊主,将使人在离开物质躯体后获得正好适合与至尊主交往的灵性身体。
至尊主进一步说:
abhyāsa-yoga-yuktena
cetasā nānya-gāminā
paramaḿ puruṣaḿ divyaḿ
yāti pārthānucintayan
“帕尔塔(P.rtha)啊!谁冥想作为至尊人格首神的我,始终用心铭记我,不偏离正途,谁就必然到我那里去。"(《博伽梵歌》8.8)
这方法并不是很困难,但却必须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必须找一位已经在实践的人(Tad vijñānārthaḿ sa gurum evābhigacchet)。心念总是飘忽不定,但人必须练习使它永远专注于至尊主圣奎师那的形象或祂圣名的声音上。心念天生就焦躁不安、四处飘荡,但奎师那圣名的声音震荡可以使它变得安宁。人必须这样冥想住在灵性天空或称灵性王国中的至尊人格首神(paramaḿ puruṣam),以便到祂那里去。《博伽梵歌》中说明了获得最高觉悟和成就的方法及途径,而这知识的大门向所有的人敞开着。没有人会被拒之门外。每个阶层的人都可以靠想念主奎师那接近祂,因为每个人都可以聆听和想念祂。
至尊主在《博伽梵歌》第9章的第32-33节诗中进一步说:
māḿ hi pārtha vyapāśritya
ye 'pi syuḥ pāpa-yonayaḥ
striyo vaiśyās tathā śūdrās
te 'pi yānti parāḿ gatim
kiḿ punar brāhmaṇāḥ puṇyā
bhaktā rājarṣayas tathā
anityam asukhaḿ lokam
imaḿ prāpya bhajasva mām
至尊主说:甚至连商人、堕落了的妇女、体力劳动者或出身最低贱的人,都能到至尊者那里去。不需要有高度发达的智力。关键是:谁接受奉爱瑜伽(bhakti-yoga)的原则,承认至尊主是生活中的至善、最高的目标、最终的目的地,谁就能到达至尊主居住的灵性天空。人如果接受《博伽梵歌》阐述的原则,就可以使他的人生变得完美,彻底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这就是整部《博伽梵歌》的要旨。
总而言之,《博伽梵歌》是一部人们应该仔细阅读的超然文献。如果准确地遵从《博伽梵歌》的训示,就可以摆脱生存中的一切痛苦和焦虑(Gītā-śāstram idaḿ puṇyaḿ yaḥ paṭhet prayataḥ pumān)。《博伽梵歌的荣耀》(Gītā-māhātmya)第1节诗说:此生将不再有任何恐慌,来生将是灵性的(Bhaya-śokādi-varjitaḥ)。
《博伽梵歌的荣耀》第2节诗还谈到了进一步的好处:
gītādhyāyana-śīlasya
prāṇāyama-parasya ca
naiva santi hi pāpāni
pūrva-janma-kṛtāni ca
“如果严肃、认真地阅读《博伽梵歌》,就能凭借至尊主的恩典不再承受过去做恶所带来的报应。"至尊主在《博伽梵歌》第18章最后一部分的第66节诗中大声宣布:
sarva-dharmān parityajya
mām ekaḿ śaraṇaḿ vraja
ahaḿ tvāḿ sarva-pāpebhyo
mokṣayiṣyāmi mā śucaḥ
“抛弃一切种类的宗教,只向我归依。我将把你从所有的恶报中解救出来。不必害怕!"就这样,至尊主对投靠祂的人负起了全部的责任,不再让他承受恶报。《博伽梵歌的荣耀》第3节诗说:
maline mocanaḿ puḿsāḿ
jala-snānaḿ dine dine
sakṛd gītāmṛta-snānaḿ
saḿsāra-mala-nāśanam
“人也许每天都用水清洗自己的身体,但如果在《博伽梵歌》这神圣的恒河之水中沐浴哪怕一次,就可以清除物质生活所带来的一切污染。"《博伽梵歌的荣耀》第4节诗说:
gītā su-gītā kartavyā
kim anyaiḥ śāstra-vistaraiḥ
yā svayaḿ padmanābhasya
mukha-padmād viniḥsṛtā
《博伽梵歌》是至尊人格首神讲述的,因此人们只需要有规律地、专心致志地阅读它,无需再阅读任何其它韦达文献。如今这个年代的人因为一门心思扑在世俗的活动上,所以不可能阅读所有的韦达文献。那也是没有必要的。有这本《博伽梵歌》就足够了,因为它是韦达文献的精华,而且特别是由至尊人格首神讲述的。《博伽梵歌的荣耀》第5节诗这样说:
bhāratāmṛta-sarvasvaḿ
viṣṇu-vaktrād viniḥsṛtam
gītā-gańgodakaḿ pītvā
punar janma na vidyate
“喝恒河水都能得救,更何况饮用《博伽梵歌》的甘露呢?《博伽梵歌》是《玛哈巴茹阿特》的精华,是由主奎师那本人——原始维施努讲述的。"《博伽梵歌》的甘露从至尊人格首神的嘴里流淌出来,而恒河从至尊人格首神的莲花足上流泻出来。至尊主的嘴和莲花足当然没有区别,但如果进行客观的研究,我们就可以意识到,《博伽梵歌》甚至比恒河之水还重要。《博伽梵歌的荣耀》第6节诗说:
sarvopaniṣado gāvo
dogdhā gopāla-nandanaḥ
pārtho vatsaḥ su-dhīr bhoktā
dugdhaḿ gītāmṛtaḿ mahat
“这部《博伽梵歌奥义书》——《博伽梵歌》,是所有奥义书的精华。它就好比是一头乳牛,而以牧牛童著称于世的主奎师那正给这头乳牛挤奶。阿尔诸纳就像一头牛犊,与博学的学者和纯粹的奉献者《博伽梵歌原意》 一起吮吸《博伽梵歌》这甘露般的牛奶。"《博伽梵歌的荣耀》第7节诗说:
ekaḿ śāstraḿ devakī-putra-gītam
eko devo devakī-putra eva
eko mantras tasya nāmāni yāni
karmāpy ekaḿ tasya devasya sevā
如今,人们非常渴望只有一部经典、一位神、一种宗教和一种职业。那么,就让全世界:只有一部共同的经典——《博伽梵歌》!只有一位神——圣奎师那!只有一首赞美诗、一个曼陀、一篇祷文——吟诵、吟唱至尊主的圣名哈瑞-奎师那哈瑞-奎师那 奎师那-奎师那 哈瑞-哈瑞/哈瑞茹阿玛 哈瑞-茹阿玛 茹阿玛-茹阿玛 哈瑞-哈瑞!只有一种职业——为至尊人格首神服务吧!
cakṣur unmīlitaḿ yena
tasmai śrī-gurave namaḥ
śrī-caitanya-mano-'bhīṣṭaḿ
sthāpitaḿ yena bhū-tale
svayaḿ rūpaḥ kadā mahyaḿ
dadāti sva-padāntikam
我出生在最黑暗的愚昧状态中,是我的灵性导师用知识的火炬照亮了我眼前的一切。我虔敬地顶拜他。
为满足主柴坦亚(Caitanya)的愿望而在这个物质世界中建立了传教使命的圣茹帕-哥斯瓦米-帕布帕德(Śrīla Rūpa Gosvāmī Prabhupāda),何时让我托庇在他的莲花足下啊?
vande 'haḿ śrī-guroḥ śrī-yuta-pada-kamalaḿ śrī-gurūn vaiṣṇavāḿś ca
śrī-rūpaḿ sāgrajātaḿ saha-gaṇa-raghunāthānvitaḿ taḿ sa-jīvam
sādvaitaḿ sāvadhūtaḿ parijana-sahitaḿ kṛṣṇa-caitanya-devaḿ
śrī-rādhā-kṛṣṇa-pādān saha-gaṇa-lalitā-śrī-viśākhānvitāḿś ca
我虔敬地顶拜我灵性导师和全体外士纳瓦(Vaiṣṇavas)的莲花足。我虔敬地顶拜圣茹帕-哥斯瓦米的莲花足,虔敬地顶拜他的长兄萨纳坦-哥斯瓦米(Sanātana Gosvāmī),以及茹阿古纳特-达斯(Raghunātha Dāsa)、茹阿古纳特-巴塔(Raghunātha Bhaṭṭa)、哥帕勒-巴塔(Gopāla Bhaṭṭa)和圣吉瓦-哥斯瓦米(Śrīla Jīva Gosvāmī)。我虔敬地顶拜主奎师那-柴坦亚(Kṛṣṇa Caitanya)、主尼提阿南达(Nityānanda),顶拜与祂们在一起的阿兑塔-阿查尔亚(Advaita Ācārya)、嘎达达尔(Gadādhara)、施瑞瓦斯(Śrīvāsa)和其它同伴。我虔敬地顶拜圣茹阿妲茹阿妮(Śrīmatī Rādhārāṇī )和圣奎师那(Śrī Kṛṣṇa),以及祂们的同伴圣拉丽塔(Śrī Lalitā) 和维莎卡(Viśākhā)。
he kṛṣṇa karuṇā-sindho
dīna-bandho jagat-pate
gopeśa gopikā-kānta
rādhā-kānta namo 'stu te
我亲爱的奎师那啊!您是苦恼者的朋友,创造的泉源。您是牧牛姑娘(gopīs)的主人、茹阿妲茹阿妮的爱侣。我虔敬地顶拜您。
tapta-kāñcana-gaurāńgi
rādhe vṛndāvaneśvari
vṛṣabhānu-sute devi
praṇamāmi hari-priye
我向茹阿妲茹阿妮致敬。您的肤色恰似熔化的黄金的颜色,您是温达文(Vṛṣabhānu)的皇后,您是维沙巴努(Vṛṣabhānu)王的女儿。主奎师那非常喜爱您。
vāñchā-kalpatarubhyaś ca
kṛpā-sindhubhya eva ca
patitānāḿ pāvanebhyo
vaiṣṇavebhyo namo namaḥ
我虔敬地顶拜至尊主的外士纳瓦奉献者。他们好比如愿树,能满足每个人的愿望,对堕落的灵魂满怀怜悯。
śrī-kṛṣṇa-caitanya
prabhu-nityānanda
śrī-advaita gadādhara
śrīvāsādi-gaura-bhakta-vṛnda
我顶拜圣奎师那-柴坦亚、帕布·尼提阿南达、圣阿兑塔、嘎达达尔、施瑞瓦斯,以及奉爱传承中所有其它的人。
hare kṛṣṇa hare kṛṣṇa
kṛṣṇa kṛṣṇa hare hare
hare rāma hare rāma
rāma rāma hare hare
oḿ ajñāna-timirāndhasya
哈瑞-奎师那 哈瑞-奎师那 奎师那-奎师那 哈瑞-哈瑞哈瑞-茹阿玛 哈瑞-茹阿玛 茹阿玛-茹阿玛 哈瑞-哈瑞
《博伽梵歌》(Bhagavad-gītā)又称《博伽梵歌奥义书》(Gītopaniṣad),是所有的韦达(Veda)文献中最重要的奥义书(Upaniṣad),是韦达知识的精华。当然,英文版的《博伽梵歌》评注已经有很多,人们也许会对是否还需要另一个版本感到怀疑。对此,我可以就现在这个版本给予如下的说明。最近,有一位美国女士请我给她推荐一本英译本《博伽梵歌》。诚然,美国已经有许多现成的《博伽梵歌》英译本了,但就我所看到的,严格地说:不仅是美国,就连印度在内,没有一个版本具有权威性。原因是:几乎每一个翻译并评注它们的人都只发表个人的见解,而不如实地触及《博伽梵歌》的精神。
《博伽梵歌》本身谈到了《博伽梵歌》的精神。就好比这样:我们如果要服用某种药,就必须遵照此药标签上的说明服用;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地服用或按朋友的指导服用,必须按标签上的指示或大夫给的医嘱服用。同样道理,必须按讲述者本人给的指示接受《博伽梵歌》。《博伽梵歌》的讲述者是圣主奎师那。《博伽梵歌》的每一页上都说,祂是至尊人格首神——巴嘎万(Bhagavān)。梵文“巴嘎万"一词当然有时指任何强有力的人或半神人,但在此却明确是指伟大的人物——圣主奎师那。然而,我们同时应该明白,圣主奎师那是至尊人格首神。商卡尔阿查尔亚(Śańkarācārya)、茹阿玛努佳查尔亚(Rāmānujācārya)、玛德瓦查尔亚(Madhvācārya)、宁巴尔卡-斯瓦米(Nimbārka Svāmī,)、圣柴坦亚-玛哈帕布(Śrī Caitanya Mahāprabhu)等所有伟大的灵性导师(ācārya)及印度许多其它韦达知识的权威,都确认这一点。在《博伽梵歌》中,至尊主本人也证实祂自己就是至尊人格首神。《布茹阿玛-萨密塔》(Brahma-saḿhitā)和所有的往世书(Purāṇas),尤其是称为《博伽梵往世书》(Bhāgavata Purāṇa)的《圣典博伽瓦谭》(Śrīmad-Bhāgavatam),都公认祂是至尊人格首神(kṛṣṇas tu bhagavān svayam)。因此,我们应该按人格首神本人的指导接受《博伽梵歌》原有的含义。至尊主在《博伽梵歌》第4章的第1-3节诗中说:
imaḿ vivasvate yogaḿ
proktavān aham avyayam
vivasvān manave prāha
manur ikṣvākave 'bravīt
[Bg. 4.1]
evaḿ paramparā-prāptam
imaḿ rājarṣayo viduḥ
sa kāleneha mahatā
yogo naṣṭaḥ parantapa
[Bg. 4.2]
sa evāyaḿ mayā te 'dya
yogaḥ proktaḥ purātanaḥ
bhakto 'si me sakhā ceti
rahasyaḿ hy etad uttamam
[Bg. 4.3]
在此,至尊主告诉阿尔诸纳(Arjuna):祂先给太阳神讲述了这套瑜伽(yoga)知识——《博伽梵歌》,太阳神把它讲给玛努(Manu)听,玛努又给依克施瓦库(Ikṣvāku)讲解。这门瑜伽体系就这样通过师徒传承,一代一代往下传。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它失传了。因此,至尊主必须重新宣讲,而这一次是在库茹柴陀(Kurukṣetra)战场上给阿尔诸纳讲解。
奎师那告诉阿尔诸纳。祂之所以给他讲述这至高无上的秘密,是因为他是祂的奉献者和朋友。这说明《博伽梵歌》是一部专为至尊主的奉献者阐述的著作。超然主义者分三种,分别称为非人格神主义者(jñānī),瑜伽师(yogī)——冥想者,以及奉献者(bhakta)。至尊主在这里清楚地告诉阿尔诸纳:由于旧的师徒传承(paramparā)中断了,祂要让阿尔诸纳当新传承中的第一位信息接收人。因此,至尊主的愿望是:建立另一个师徒传承,接上从太阳神那里传下的师徒传承,让阿尔诸纳重新传播祂的教导。祂想要阿尔诸纳成为理解《博伽梵歌》的权威。所以我们看到:《博伽梵歌》特别针对阿尔诸纳进行了指导,因为阿尔诸纳既是奎师那的奉献者,又是祂直接的学生和亲密的朋友。因此,质量与阿尔诸纳相似的人最能理解《博伽梵歌》。换句话说,这个人必须是与至尊主有直接关系的奉献者。人一旦成为至尊主的奉献者,也就与至尊主有了直接的关系。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主题,但可以把它简化来加以说明,即:一个奉献者与至尊人格首神有以下五种关系中的一种关系:
1.被动的关系;
2. 主动的关系;
3.是至尊主的朋友;
4. 当至尊主的父母;
5. 是至尊主的爱侣。
阿尔诸纳与至尊主的关系是朋友的关系。这种友谊自然与物质世界里见到的友谊有天壤之别。这种超然的友谊并非每个人都能有。当然,每个人都与至尊主有一个特定的关系,而通过做完美的奉爱服务可以使人回忆起这种关系。但是,我们在目前的生存状态中不光是忘了至尊主,而且还忘了我们与祂的永恒关系。生物多得数不胜数,但每一个生物都与至尊主有一种永恒的特定关系。这称为斯瓦茹帕(svarūpa),而做奉爱服务可以恢复一个人的斯瓦茹帕。生物恢复了原本地位的那个完美阶段称为斯瓦茹帕-希迪(svarūpa-siddhi)。阿尔诸纳是奉献者,他与至尊主以朋友的关系交往。
应该留意阿尔诸纳是怎样接受《博伽梵歌》的。《博伽梵歌》第10章的第12-14节诗介绍了他的接受态度:
arjuna uvāca
paraḿ brahma paraḿ dhāma
pavitraḿ paramaḿ bhavān
puruṣaḿ śāśvataḿ divyam
ādi-devam ajaḿ vibhum
āhus tvām ṛṣayaḥ sarve
devarṣir nāradas tathā
asito devalo vyāsaḥ
svayaḿ caiva bravīṣi me
sarvam etad ṛtaḿ manye
yan māḿ vadasi keśava
na hi te bhagavan vyaktiḿ
vidur devā na dānavāḥ
“阿尔诸纳说:您是至尊人格首神,终极的住所,至纯至粹者,绝对的真理。您是永恒、超然的第一个人。您不经出生就存在,最伟大。所有像纳茹阿达(Nārada)、阿西塔(Asita)、戴瓦拉(Devala)和维亚萨(Vyāsa)那样伟大的圣人,都确认了有关您的这一真理,而您现在又亲自对我说明。奎师那啊!我把您告诉我的一切都当作真理来接受。至尊主啊!不管是半神人还是恶魔,都理解不了您的人格性。"
阿尔诸纳从至尊人格首神那里聆听了《博伽梵歌》后,承认奎师那是至尊梵(paraḿ brahma)。所有的生物都是梵,但至尊生物——至尊人格首神,是至尊梵。阿尔诸纳说,祂是万事万物至高无上的安息地或住所;祂纯粹,不受物质的污染(pavitram);祂是至高无上的享乐者(puruṣam);祂原始(śāśvatam)、超然(divyam),是至尊人格首神(ādi-devam);祂不经出生就存在(ajam),最伟大(vibhum)。
现在,也许有人会想:奎师那是阿尔诸纳的朋友,因此阿尔诸纳为讨好祂就这样奉承祂。但是,阿尔诸纳为了打消《博伽梵歌》读者心中的这种疑惑,在下一节诗中证实他的这些颂扬说:不仅他本人,还有像纳茹阿达、阿西塔、戴瓦拉和维亚萨那样的权威,都承认奎师那是至尊人格首神。所有的灵性导师都承认这些传播韦达知识的伟大人物是权威。正因为如此,阿尔诸纳承认奎师那说的一切都尽善尽美。他告诉奎师那:“我把您告诉我的一切都当作真理来接受(Sarvam etad ṛtaḿ manye)。"阿尔诸纳还说:至尊主的人格性很难被理解,就连伟大的半神人也不了解祂。这意思是,就连比人类高级的人物都理解不了至尊主。所以,不成为至尊主的奉献者的普通人,怎能理解圣主奎师那呢?
因此,应该以奉爱的精神学习《博伽梵歌》。既不该以为自己平等于奎师那,也不该认为奎师那是一个普通的人物或最多是个伟大的人物。圣主奎师那是至尊人格首神。因此,按《博伽梵歌》的声明或阿尔诸纳的声明,那些试图理解《博伽梵歌》的人,至少应该在理论上承认圣奎师那是至尊人格首神。有这种恭顺态度的人能理解《博伽梵歌》。除非以恭顺的态度读《博伽梵歌》,否则很难理解它,因为它是一部极神秘的著作。
《博伽梵歌》究竟是什么样的著作呢?《博伽梵歌》的目的是,把人类从物质生存的无知中解救出来。正如阿尔诸纳陷入不得不在库茹柴陀战场上作战的困境一样,每个人都陷在不同的困境中。阿尔诸纳投靠、服从圣奎师那,奎师那于是便讲述了这部《博伽梵歌》。不仅仅是阿尔诸纳,我们每个人都因物质的生存而充满焦虑。我们真实的存在被裹在不真实的存在中。事实上,我们本不该受不真实存在的威胁。我们的存在是永恒的。但不知怎地,我们被放进了阿萨特(asat)中。梵文“阿萨特"是指不存在的事物
事实上,在如此众多受苦的人当中,只有极少数人询问自己的情况。例如:自己是什么,为何被置于这样的困境中,等等。人除非意识到这种处境并询问他受苦的原因,除非觉悟到自己不想受苦而想找到解除一切痛苦的办法,否则不算是完美的人。只有当人心中意识到要询问这类问题时,他才算是人。《布茹阿玛经》(Brahma-sūtra)把这种询问称为布茹阿玛·吉格亚萨(brahma jijñāsā)。现在应该询问有关至尊真理的知识(Athāto brahma jijñāsā)。除非人询问有关绝对的本质,否则他的一切活动都被认为是失败的。因此,谁开始询问自己为什么受苦?从哪里来?死后到哪里去?谁就是学习理解《博伽梵歌》的合适人选。真诚的学生还应该非常尊敬至尊人格首神,而阿尔诸纳就是这样的学生。
当人类忘记人生的真正目的时,主奎师那便特意降临世间,以重新确立这个目的。在许许多多觉醒的人当中,即使只有一个人真正有心了解自己的地位,这部《博伽梵歌》就是为他讲解的。事实上,我们都被无知的猛兽所吞噬,但至尊主对众生,尤其是人类,特别仁慈。为此,祂讲述了《博伽梵歌》,使祂的朋友阿尔诸纳成为祂的学生。作为至尊主奎师那的同伴,阿尔诸纳超越一切愚昧无知,但却在库茹柴陀战场上被置于无知的状态中,以便询问主奎师那有关生存的问题。这样,至尊主便可以为了人类后代的利益解释这些问题,提纲挈领地介绍对人生的规划,使人能照此行事,完成人生的使命。
《博伽梵歌》阐释了五项基本原理。《博伽梵歌》首先阐释了神的科学,然后解释了生物(jīvas)的原本地位。有至尊控制者——伊士瓦尔(īśvara),也有生物,生物是受控制的。如果哪个生物说他不受控制,是自由的,那他就是个疯子。生物处处受控制,在他受制约的生活中最起码如此。《博伽梵歌》还谈论了物质自然(Prakṛti),时间(整个宇宙或物质自然展示的寿命)和业报(karma)。宇宙展示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及报应。众生都在从事不同的活动。我们必须从《博伽梵歌》中学习神是什么;生物是什么;物质自然是什么;宇宙展示是什么,它是怎样受时间控制的;生物的业报是什么。
《博伽梵歌》在对这五个基本主题的阐述中确立至尊首神是最伟大的。不管你用你喜欢的什么名字来称呼至尊首神,奎师那、梵、至高无上的主宰、超灵(Paramātmā )……祂都是最伟大的。生物具有像至尊控制者一样的质量。例如:就像《博伽梵歌》后面的章节将要解释的,至尊主控制着物质自然的一切事务。物质自然不是独立的。她按至尊主的指示行事。正如主奎师那说的:“这个物质自然按我的指令运作(mayādhyakṣeṇa prakṛtiḥ sūyate sa-carācaram)。"当我们在宇宙自然中看到什么奇妙的事物时,我们应该知道,在这个宇宙展示的背后有一位控制者。没有控制就不会有任何展示,因此以为没有控制者的想法是幼稚的。举例来说:一个孩子会以为汽车不用马或其它动物牵拉就能跑真是太好了,但心智健全的人却知道汽车发动机的操作原理,永远知道在这机器的后面有一个人——一个司机。同样,至尊主是操纵者,一切都在祂的指挥下运作。现在来谈生物——吉瓦(jīva)。正如我们会在后面的章节中看到的,至尊主声明每一个生物都是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金粒虽小却还是金子,一滴海水也照样咸。同样,作为至尊控制者——伊士瓦尔、巴嘎万、圣奎师那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生物具有至尊主的一切质量,但量极少。我们是微不足道的控制者,级别很低的控制者。就像如今我们试图控制太空或星球一样,我们试图控制自然。我们之所以有这种倾向,是因为奎师那有这种倾向。但是,我们虽然有主宰物质自然的倾向,却应该知道我们不是至尊的控制者。《博伽梵歌》解释了这一点。
什么是物质自然?《博伽梵歌》解释它是低等能量(帕奎缇)。生物被解释为是高等能量。无论是低等能量还是高等能量,都永远受控制。能量(帕奎缇)是阴性,受至尊主的控制,正如妻子的活动受丈夫的控制一样。能量永远处在从属的地位上,被作为控制者的至尊主所支配。生物和物质能量都受支配,都受至尊主的控制。根据《博伽梵歌》的说法,生物虽然是至尊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仍是能量(帕奎缇)。《博伽梵歌》第7章明确地谈到这一点说:“这个物质自然是我的低等能量,但在这之上还有另一种高等能量——生物(Apareyam itas tv anyāḿ prakṛtiḿ viddhi me parām/ jīva-bhūtām)。"
物质自然由善良、激情和愚昧这三种属性组成。在这三种属性之上有永恒的时间。有这些自然属性的结合,有永恒时间的控制和限制,就有了业报(karma)。活动自远古以来就一直在进行着,我们则因为我们活动的结果而享乐或受苦。举例来说:假设我是个勤奋、精明的商人,积存了一大笔钱,我便可以享乐,但假如我在生意中赔尽了家产,那就受苦了。同样,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我们都会因自己活动的结果而享乐或受苦。这称为业报(karma)。
《博伽梵歌》对至尊主(伊士瓦尔)、生物(吉瓦)、物质自然(帕奎缇)、永恒的时间(k.la)和业报(karma)都作了解释。在这五者之中,至尊主、生物、时间和物质自然都是永恒的。物质自然的展示也许短暂,但不是假的。有些哲学家说物质自然的展示是虚假的,但《博伽梵歌》哲学或外士纳瓦(Vaiṣṇava)哲学却不这样认为。世界的展示不是虚假的,而是真实的,只不过短暂而已。它就好比一片飘过天空的云,或者即将到来、使五谷得到滋润的雨季。雨季一旦结束,浮云一旦飘走,所有被雨水滋润过的农作物就会干枯。同样,物质自然每隔一段时间就展示一次,持续一段时间后就又消失。物质自然就是这样运作的。这种运作周而复始,永不停止。因此,物质自然是永恒、真实的。至尊主把这称为“我的能量(帕奎缇)"。物质自然是至尊主分隔出的能量,生物同样也是至尊主的能量,但却不是隔开的,而是与至尊主永远相连。所以,至尊主、生物、物质自然和永恒的时间都是相互关联而又永恒的。然而,业报却不是永恒的,尽管业报的影响也许确实非常长久。自远古以来,我们就一直因我们活动的结果而享乐或受苦。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活动的结果。这种改变取决于我们的知识有多完美。我们从事着各种各样的活动,但毫无疑问我们不知道:在所有这些活动中,我们到底应该从事哪一类活动,以使自己摆脱报应。《博伽梵歌》对此也给予了解释。
至尊主——伊士瓦尔,具有至高无上的意识。生物(吉瓦)是至尊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也具有意识。生物和物质自然都被解释成是至尊主的能量——帕奎缇,但两者之中的生物具有意识,而另一种能量却没有意识。这就是两者的区别。因此,生物能量被称为高等能量,因为生物有与至尊主相似的意识。至尊主的意识是至高无上的意识,但人却不该声称生物(吉瓦)也有至高无上的意识。生物无论在哪个完美阶段都不会有至高无上的意识,说他有这种意识的理论是误导人的理论。他有意识,但没有完美的或至高无上的意识。
《博伽梵歌》第13章将阐释生物和至尊主之间的区别。至尊主是场所的知悉者(kṣetra-jña),是有意识的,生物也有意识。但是,生物只能感知自己特有的躯体,而至尊主却能感知所有的躯体。祂因为处在众生的心中,所以能察觉到每个生物的心理活动。我们不该忘记这一点。《博伽梵歌》中还对超灵(至尊人格首神)作了解释。祂作为控制者(伊士瓦尔)居住在众生的心中,指导生物按他们的愿望行事。生物忘了自己该做什么。他先下决心以某种方式行事,然后便被捆绑在自己的业和报应中。他放弃一种类型的某个躯体后,又进入另一种类型的某个躯体,就像我们更换衣服一样。灵魂在进行如此这般的移居时,受自己过去活动的业报之苦。当生物受善良属性的影响,也就是头脑清醒时,当他明白他该从事哪类活动时,他可以改变这些活动。他如果这样做,就可以改变自己过去活动的一切报应。由此可见,业报不是永恒的。所以我们说:至尊主、生物、物质能量、时间和业报这五项中的四项是永恒的,而业报不是永恒的。
生物与至尊控制者在一方面是相同的,即:至尊主的意识和生物的意识都是超然的。意识并不是物质的产物。这种概念是错误的。认为意识是物质在某种情况下组合发展出来的理论,不被《博伽梵歌》所认可。物质环境的包裹可以使意识表现反常,正如光通过有色玻璃会透射出不同的颜色,但至尊主的意识不受物质的影响。主奎师那说,物质能量在我的指挥下活动(mayādhyakṣeṇa prakṛtiḥ)。当祂降临这个物质宇宙时,祂的意识不受物质的影响。祂如果受物质的影响,就不配在《博伽梵歌》中讲述超然的内容了。生物只要不清除意识中的物质污染,就谈不了任何有关超然世界的事。因此,至尊主没有被物质所污染。然而,我们现在的意识是被物质污染了的。《博伽梵歌》的教导是,我们必须清除意识中的物质污染。如果我们具有纯净的意识,我们的行为就会与至尊控制者的意愿相吻合,因而使自己快乐。并不是我们应该停止一切活动。相反,我们应该净化我们的活动。净化了的活动称为奉爱(bhakti)。奉爱活动看起来像普通的活动,但却是没有污染的。愚昧无知的人可能看奉献者的行为或活动与普通人的一样,但这种知识贫乏的人不知道,至尊主和奉献者的活动不受不纯净的意识或物质的污染。它们超越了物质自然的三种属性。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目前的意识是被污染的。
当我们受到物质的污染时,我们就被称作是受制约的。错误意识的表现是,人以为自己是物质自然的产物。这称为假我。钻进躯体化概念这个牛角尖的人,无法了解自己的处境。至尊主讲述《博伽梵歌》就是为了让人摆脱生命的躯体化概念,而阿尔诸纳被放在这个位置上也正是为了使人从至尊主那里得到这个信息。必须摆脱生命的躯体化概念,这是超然主义者该从事的基本活动。想获得自由、解脱的人,必须先了解自己不是这个物质躯体。解脱——穆克提(mukti),是指清除物质意识。《圣典博伽瓦谭》也就解脱下定义说:解脱的意思是清除被这个物质世界污染了的意识,拥有纯净的意识(Muktir hitvānyathā-rūpaḿ svarūpeṇa vyavasthitiḥ)。《博伽梵歌》中的一切训示,都是为了唤醒这纯净的意识,因此我们在《博伽梵歌》的最后部分读到,奎师那问阿尔诸纳是否具有了纯净的意识。纯净的意识是指按至尊主的训示行事。这就是纯净意识所具有的实质和要点。我们因为是至尊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原本就有意识。但是,我们太容易受低等属性的影响,而至尊主作为至尊者却从不受影响。这就是至尊主与微小的个体灵魂之间的区别。
这意识是什么?这意识就是“我是"。那么,我是什么呢?意识被污染时,“我是"的意思是“我是我看到的一切的主人。我是享乐者。"世界之所以运转,就是因为每一个生物都认为自己是物质世界的主人和创造者。物质意识表现为两种心理:一种认为我是创造者,另一种认为我是享乐者。但事实上,至尊主既是创造者又是享乐者;个体生物作为至尊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既不是创造者,也不是享乐者,而是合作者。他是被创造者和被享受者。例如:机器的零件配合整个机器,躯体的一部分配合整个躯体。手、腿、眼等都是躯体的各个部分,不是实际的享受者,胃才是享受者。腿行走,手运送食物,牙咀嚼。身体其它各个部分都忙于满足胃,因为胃是为机体组织提供营养的主要器官,所以每一样东西都给了胃。育树就要给树根浇水,滋养身体就要给胃提供食物。要想维持身体的健康,身体的各个部分就必须合作把食物送进胃。同样,至尊主是创造者和享乐者,而我们作为从属的生物必定要合作去使祂满意。这种合作实际上将对我们有帮助,就像胃得到食物就会有利于躯体的其它组织器官一样。如果手指认为自己应该享用食物而不把食物送给胃,那它们将会受挫。创造和享受的核心人物是至尊主,生物是合作者。他们通过合作来享受。这种关系也像主人与仆人的关系一样。主人要是完全满意了,仆人也就会得到满足。同样,尽管因为创造了宇宙展示的至尊主有创造和享乐的倾向,所以生物也有成为创造者和享受物质世界的倾向,但应该去取悦的仍然是至尊主。
我们会发现:在这部《博伽梵歌》中,至尊控制者、受控制的生物、宇宙展示、永恒的时间及业报(karma),构成了称为至尊绝对真理的完美整体。《博伽梵歌》解释了所有这一切。完美的整体和完美的绝对真理,就是完美的人格首神——圣奎师那。一切展示都是祂能量的体现。祂是完美的整体。
《博伽梵歌》中还解释说,非人格梵(布茹阿曼)也从属于完美的至尊人(brahmaṇo hi pratiṣṭhāham)。《布茹阿玛经》中更明确地把梵比作太阳的光芒。非人格梵是至尊人格首神发出的光芒。只悟到非人格梵是对绝对整体的部分认识,悟到超灵(帕茹阿玛特玛)的概念也如此。读者在第15章中将会看到,至尊人格首神菩茹首塔玛(Puruṣottama)在非人格梵和处在局部区域的超灵之上。至尊人格首神被称为萨-祺德-阿南达-维卦哈(sac-cid-ānanda-vigrahaḥ)。《布茹阿玛-萨密塔》的开篇是这样说的:“哥文达(Govinda)——奎师那,是一切原因的起因。祂是首要的原因。祂的形象是由永恒、知识和极乐构成的(īśvaraḥ paramaḥ kṛṣṇaḥ sac-cid-ānanda-vigrahaḥ/ anādir ādir govindaḥ sarva-kāraṇa-kāraṇam.)。"悟到非人格梵,是认识到了祂永恒(sat, 萨特)的这一特性。悟到超灵,是认识到了祂永恒与知识(sat-cit, 萨特-祺特)的特性。但是,悟到人格首神奎师那,则是认识到了祂所有超然的特性,即:祂完整的形象(vigraha, 维卦哈)中的永恒(萨特)、知识(祺特)和极乐(ānanda, 阿南达)。
智力欠佳的人认为至尊真理不具人格特性,但祂事实上是超凡之人,所有的韦达文献都确认了这一点。《喀塔奥义书》(Kaṭha Upaniṣad)第2篇第2章的第13节诗说,祂是永恒中最主要的永恒,生物中的至尊生物(Nityo nityānāḿ cetanaś cetanānām)。正如我们都是个体生物,都有自己的个体性,至尊绝对真理也如此,最终还是一个人。悟到了人格首神,就是认识到了祂完美的形象中所具有的一切超然特性。完美的整体不是没有形象的。如果祂没有形象或比祂创造的任何其它事物缺少什么,那祂就不可能是完美的整体。完美的整体必须拥有我们感受之内和之外的一切,否则就不可能是完美的。
完美的整体——人格首神,具有无限的能量(parāsya śaktir vividhaiva śrūyate)。奎师那如何以不同的能量行事这一点,在《博伽梵歌》中也有阐释。我们所在的这个可感知的世界或称物质世界,相对于它自己来说也是完整的。因为根据数论哲学(Sāńkhya):是二十四种元素构成了这个短暂展示的物质宇宙,而它们受到总体的调节,以产生维持和毁灭这个宇宙所需要的资源。这里既没有什么多余的事物,也不缺少任何事物。这个展示有它自己的、被至尊整体能量定好了的时间,时间一到,这些短暂的展示就会被至尊整体的全面安排所毁灭。对微小的整体单位——生物来说,完全存在着使其认识到至尊整体的便利条件。人们所感受到的各种缺憾,都是由缺乏有关至尊整体的完整知识造成的。因此,《博伽梵歌》讲述了完整的韦达知识。
所有的韦达知识都是绝对无误的。印度教徒把韦达知识作为完美而绝对无误的知识来加以接受。例如:牛粪是动物粪便,而根据韦达训示(smṛti)的说法,触到动物粪便的人必须洗澡,以保持清洁。但是,韦达经典又说牛粪是一种净化剂。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自相矛盾的,但它却为人所接受,因为这是韦达训示。事实是:接受这一点的人将不会犯错误。后来,现代科学用实验证明,牛粪里有所有的抗菌防腐物质。所以,韦达知识是完美无缺的,因为它超越了一切怀疑和错误。在所有的韦达知识中,《博伽梵歌》是精华。
韦达知识不存在研究的问题。我们的研究工作并不完美,因为我们在用不完美的感官研究事物。我们必须像《博伽梵歌》中说明的那样,接受经师徒传承(paramparā )传下来的完美知识。我们必须从师徒传承中正确的来源那里接收知识。这师徒传承以至尊的灵性导师——至尊主本人为开始,经一位又一位的后继灵性导师传下来。求教于圣主奎师那的学生阿尔诸纳,全盘接受至尊主所说的一切。不允许对《博伽梵歌》接受一部分,拒绝另一部分。绝不!我们必须不删减,不加个人奇想和歪曲地接受《博伽梵歌》。应该把《博伽梵歌》看作是对韦达知识最完美的体现。韦达知识是从超然的源头那里接收来的,第一个讲述者是至尊主本人。至尊主说的话被称作阿刨茹晒亚(apauruṣeya),意思是与有四种缺陷的世俗之人所说的话截然不同。世俗的人第一肯定会犯错,第二始终充满错觉,第三有欺骗他人的倾向,第四受有缺陷的感官的限制。有这四种缺陷的人,不能传递有关无所不在的真理的完美知识。
韦达知识不是由这种有缺陷的生物体传授的。至尊主把这知识传到第一个被创造的生物体布茹阿玛(Brahmā)的心中,布茹阿玛又原封不动地把他最开始从至尊主那里接收来的知识转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和门徒。至尊主是绝对完美的(pūrṇam),根本不可能变得受物质自然法律的控制。因此,人应该有足够的智力了解至尊主是宇宙万物唯一的拥有者,是最初的创造者,是创造了布茹阿玛的人。因为布茹阿玛被称为始祖(pitāmaha),所以《博伽梵歌》第11章中把至尊主称为创造始祖的人(prapitāmaha)。因此,任何人都不该声称自己是什么事物的拥有者,而只应该像接受配额一样接受至尊主赐给他维持生命用的一切。
《博伽梵歌》中举了许多例子,以告诉我们如何利用至尊主赐给我们的那些东西。开始,阿尔诸纳决定不在库茹柴陀战场上作战。这是他自己的决定。阿尔诸纳告诉至尊主,他不可能在杀死亲属后去享受王国。这个决定是他基于躯体化的生命概念作出的,因为他以为自己就是这个躯体,以为他的兄弟、侄子、妻兄弟、祖父等都与他的躯体有关或是他躯体的扩展物。为此,他想要满足他躯体的要求。至尊主讲述《博伽梵歌》,就是要改变这种看法。最后,阿尔诸纳决定在至尊主的指挥下作战。他当时说:“我将按您说的做(kariṣye vacanaḿ tava )。"
人在这个世界上活着不是为了像猫狗一样地争斗。人必须明智,以了解人生的重要性,不像动物那样去行事。人应该了解自己生活的目标,而所有的韦达文献都对此做出了指示,《博伽梵歌》则给予了实质性阐释。韦达文献是专为人类而不是为动物撰写的。动物可以杀其它动物而不会有罪,但人如果为了满足自己不受控制的口舌之欲去杀动物,就必须承担破坏自然法律的责任。《博伽梵歌》中明确地解释说:根据不同的自然属性,活动分善良型、激情型和愚昧型三种。同样,食物也分善良型、激情型和愚昧型三类。所有这一切都已解释得清清楚楚。如果我们正确地遵从《博伽梵歌》的训示,我们的整个生存就会得到净化,我们就能在最终到达存在于这个物质空间之外的目的地(yad gatvā na nivartante tad dhāma paramaḿ mama)。
那个目的地称为永恒的灵性天空——萨纳坦(sanātana)天空。我们发现这个物质世界里的一切都是短暂的。它先进入开始存在的状态,停留一段时间,生产一些副产品,退化,然后消失。这就是物质世界的定律,无论我们以这个躯体、一个水果或其它任何事物为例都一样。但我们知道,在这个短暂的世界之外还有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是由另一种自然构成的,而那种自然就是永恒——萨纳坦。《博伽梵歌》第11章把至尊主描述为是永恒的——萨纳坦,生物也被描述为是永恒的。我们与至尊主有一个密切的关系,而因为我们在质上都是一样的——永恒的天空(sanātana-dhāma)、永恒的至尊人格、永恒的生物,所以《博伽梵歌》的全部目的就是要使我们恢复永恒的职责——萨纳坦-达尔玛(sanātana-dharma)。萨纳坦-达尔玛是生物的永恒职责。我们都忙于种种短暂的活动,但当我们停止从事这些活动而从事至尊主指定的活动时,我们的生存就会得到净化。
至尊主和祂超然的住所都是永恒的,生物也是永恒的。至尊主与生物在永恒的住所内相互交往才是生活的完美境界。至尊主对生物非常仁慈,因为生物是祂的子女。主奎师那在《博伽梵歌》里宣布:“我是众生的父亲(sarva-yoniṣu. .. ahaḿ bīja-pradaḥ pitā)。"当然,由于业报不同,生物的种类也不同,但至尊主在这里声明祂是众生的父亲。至尊主因此降临世间,以教化这些坠落的、受制约的灵魂,召唤他们回归永恒的住所。这样,永恒的生物就能重获他们永恒的地位,与至尊主进行永恒的交往、联谊。至尊主以不同的化身亲自到来,或者派祂最信任的仆人,以祂儿子、同伴的身份或灵性导师的身份来教化受制约的灵魂。
因此,梵文“萨纳坦-达尔玛"并非指任何宗派性宗教,而是指永恒的生物在与永恒至尊主的关系中所具有的永恒职责。如前所述,萨纳坦-达尔玛指的是生物的永恒职责。圣茹阿玛努佳查尔亚(Śrīpāda Rāmānujācārya)把萨纳坦解释为“那个无始无终的",所以当我们谈萨纳坦-达尔玛时,我们必须把圣恩茹阿玛努佳查尔亚说的话当作权威,即:它是无始无终的。
宗教一词与梵文词“萨纳坦-达尔玛"略有不同,宗教一词表达的是信仰的概念,而信仰是可以改变的。一个人也许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有某种信仰,但他可能改变这种信仰而接受另一种信仰。然而,萨纳坦-达尔玛指的是那种不可改变的活动。就好比不能把流动性与水分开,不能把热与火分开一样,生物的永恒职责与永恒的生物也是分不开的。萨纳坦-达尔玛永远是生物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当我们谈萨纳坦-达尔玛时,我们必须把圣恩茹阿玛努佳查尔亚说的话当权威,即:它是无始无终的。“它是无始无终的"肯定不是宗派性见解,因为它不受任何界限的限制。有宗派性信仰的人会错误地以为萨纳坦-达尔玛也是宗派性的,但我们如果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并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考虑它,就会发现:萨纳坦-达尔玛是全人类的职责。不,是宇宙中一切生物的职责!
非永恒性的宗教信仰可能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有何时开始的记载,但萨纳坦-达尔玛却没有开始的历史,因为它永恒与生物在一起。至于生物,权威的经典上说明:生物既不存在出生的问题,也不存在死亡的问题。《博伽梵歌》中说:生物从不经过出生的过程,也永远不会死亡。他是永恒、不朽的,他短暂的物质躯体毁灭后,他还继续活着。关于萨纳坦-达尔玛的概念,我们必须努力从这个梵文词词根的意思上去理解宗教的概念。达尔玛指的是,那个一直与某个特定对象共存的事物。我们下结论说:热和光与火共存;没有热和光,火这个字就没有意义了。同样,我们必须找出那个一直伴随着生物的、生物必不可少的部分。那个一直与他在一起的部分,就是他永恒的属性,而这永恒的属性就是他永恒的宗教。
当萨纳坦-哥斯瓦米向圣主柴坦亚-玛哈帕布询问有关生物的原本地位(svarūpa)时,至尊主回答说:生物的原本地位——斯瓦茹帕,是为至尊人格首神服务。我们如果分析主柴坦亚的这个说明,就可以很容易地看到,每一个生物体都在一直不断地为另一个生物体服务。一个生物体以各种各样的身份为其它生物体服务。生物体通过这样做来享受生活。低等的动物像仆人侍奉主人一样地为人类服务。甲为乙主人服务,乙为丙主人服务,丙又为丁主人服务,等等。在这类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朋友为朋友服务,母亲为儿子服务,妻子为丈夫服务,丈夫为妻子服务,等等。我们如果这样追踪下去,就会发现:在生物体的社会中,生物体无一例外地都在从事服务这项活动。政治家对公众发表宣言,以使他们相信他做服务的能力,选民认为他会为社会作出有价值的服务,于是便投赞成他的票。店主为顾客服务,手艺人为拥有资本的人服务,资本家为家人服务,家庭则为国家服务。由此可见,每一个生物体都无一例外地要为其它生物体服务。因此,我们可以极有把握地下结论说:服务永远伴随着生物,做服务是生物的永恒宗教。
然而,根据特定的时间和情况,人们宣布有某种信仰,因而声称自己是印度教徒、穆斯林、基督徒、佛教徒或其它教派的信徒。这类称号都并非永恒的职责——萨纳坦-达尔玛,因为一个印度教徒可能改变他的信仰而成为一名穆斯林,一个穆斯林可能改变其信仰而成为一名印度教徒,一个基督徒也会改变他的信仰,等等。但是,在任何情况下,改变宗教信仰并不影响为其它生物体服务的永恒职责。印度教徒、穆斯林或基督徒,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某人的仆人。因此,说自己有某种信仰表明不了一个人的永恒的职责——萨纳坦-达尔玛,做服务才是永恒的职责——萨纳坦-达尔玛。
事实上,我们通过服务与至尊主相连。至尊主是至高无上的享乐者,我们生物则是祂的仆人。我们是为了祂的享乐而被创造出来的。如果我们与至尊人格首神分享那永恒的欢乐,我们就会快乐,否则就不快乐。想独自快乐是不可能的,正如躯体的一部分不可能在不与胃合作的情况下获得快乐一样。生物不为至尊主做超然的爱心服务是不可能快乐的。
《博伽梵歌》不同意崇拜不同的半神人或为他们服务,其中第7 章的第20节诗说:
kāmais tais tair hṛta-jñānāḥ
prapadyante 'nya-devatāḥ
taḿ taḿ niyamam āsthāya
prakṛtyā niyatāḥ svayā
“被物质欲望偷去智力的人向半神人归依,按自己的本性遵从特定的崇拜规则。"这里清楚地说:被物质欲望操纵的人崇拜半神人而不崇拜至尊主奎师那。我们在提到奎师那这个名字时,并不是指任何宗派的名字。奎师那的意思是最高的快乐。经典也证实,至尊主是一切快乐的源泉和宝库。我们都渴望快乐。《韦丹塔经》(Vedānta-sūtra,《吠橝陀经》)第1 篇第1 章的第12 节诗说,至尊人格首神本性是极乐的(Ānanda-mayo 'bhyāsāt)。生物像至尊主一样充满了意识。他们追求快乐。至尊主是永恒快乐的,如果生物与至尊主交往,与祂合作,当祂的伙伴,那他们也会变得快乐。
至尊主降临这个物质世界是为了在温达文(Vṛndāvana)展示祂充满快乐的娱乐活动。当圣主奎师那在温达文时,祂与祂的牧牛童朋友、少女朋友、乳牛和温达文其它居民在一起的活动,充满了快乐。温达文的全体居民只知道奎师那,不在乎别的。主奎师那甚至阻止祂父亲南达王(Nanda Mahārāja)去崇拜半神人因铎,因为祂要确立人们无需崇拜任何半神人的事实。他们只需要崇拜至尊主,因为他们最终的目的是返回祂的住所。
《博伽梵歌》第15章的第6节诗描述了主奎师那的住所:
na tad bhāsayate sūryo
na śaśāńko na pāvakaḥ
yad gatvā na nivartante
tad dhāma paramaḿ mama
“我那至高无上的住所既不靠日、月照明,也不靠火、电照明,到达那里的人永不返回这个物质世界。"
这节诗描述了那永恒的天空。我们现在对天空的概念无疑是物质性的。我们总把它和日月星辰等连在一起想。但是,至尊主在这节诗中说明:永恒的天空里不需要日、月、火、电等,因为灵性天空已经被至尊主本身放射的梵光(brahmajyoti)照得通亮。我们费尽力气试图了解、登上其它星球,但了解至尊主的住所并不困难。这个住所被称为哥珞卡(Goloka)。至尊主永远居住在祂的住所哥珞卡里,正如《布茹阿玛-萨密塔》用优美的语言在第5章的第37节诗中声明的:至尊人格首神哥文达住在祂那称为哥珞卡的住所里(goloka eva nivasaty akhilātma-bhūtaḥ)。尽管如此,我们仍能从这个世界接近祂。至尊主就是为此而来,向我们展示祂永恒、知识和极乐的真实形象(sac-cid-ānanda-vigraha)。祂在展示这个形象时,并不需要我们去想象祂像什么样子。为了阻止这种想象性的推敲,祂降临世间,展示了祂夏玛逊达尔(Śyāmasundara)的真实形象。不幸的是,由于祂以人的身份来到我们中间,和我们玩耍,智力欠佳的人便轻视祂。但是,我们不该因此而认为至尊主是像我们一样的凡人。祂以祂的全能在我们面前展示祂真实的形象和娱乐活动。这娱乐活动正像祂在自己的住所里进行的一样。
在灵性天空灿烂的光芒中,飘浮着无数的星球。至尊的住所奎师那珞卡(Kṛṣṇaloka,)放射出梵光,而阿南达-玛亚(ānanda-maya)和琴-玛亚(cin-maya)那些非物质星球就飘浮在这光芒中。至尊主说:“我那至高无上的住所既不靠日、月照明,也不靠火、电照明,到达那里的人永不返回这个物质世界(na tad bhāsayate sūryo na śaśāńko na pāvakaḥ/ yad gatvā na nivartante tad dhāma paramaḿ mama)。"能到达那灵性天空的人不再需要降回物质天空。在物质天空里,我们即使能到达最高的星球布茹阿玛珞卡(Brahmaloka),也还是有生老病死这同样的生存状况,更何况月亮上。在物质宇宙内,没有一个星球没有这四种物质的存在表现。
生物不断从一个星球旅行到另一个星球,但那并不是仅仅靠机械性手段能做到的。如果我们想到别的星球去,就得按一个规定好的程序做。《博伽梵歌》中也谈到这一点说:“崇拜半神人的人,将在半神人中投生;崇拜祖先的人,就到祖先那里去(yānti deva-vratā devān pitṝn yānti pitṛ-vratāḥ)。"不需要藉助机械性手段就可以进行星际旅行。《博伽梵歌》的训示是,崇拜半神人的人,将在半神人中投生(yānti deva-vratā devān)。太阳、月亮和其它高等星球都称为斯瓦尔嘎珞卡(Svargaloka)。星球分高等、中等和低等三个等级,地球属于中等星球。《博伽梵歌》告诉我们一个非常简单的到高等星球(Devaloka) 去旅行的方法。人只需崇拜某个星球上的某个半神人,就能到月亮、太阳或任何高等星球上去(yānti deva-vratā devān)。
然而,《博伽梵歌》并不建议我们到物质世界里的任何星球去,因为即使我们利用某种机械装置,花上也许四万年的时间(谁又能活那么长呢?)到了物质世界中最高级的星球布茹阿玛珞卡,我们仍会发现那里有生、老、病、死的物质痛苦。但是,到至高无上的星球奎师那珞卡或灵性天空中任何其它星球上去的人,都不会遇到这些物质痛苦。在灵性天空里所有的星球中,有一个至高无上的星球称为哥珞卡-温达文(Goloka Vṛndāvana)。它是存在中的第一位人格首神奎师那一直居住着的星球。《博伽梵歌》为我们提供了所有这些信息,也告诉我们如何利用这些信息使自己离开物质世界,到灵性天空去过真正极乐的生活。
《博伽梵歌》第15章描述物质世界的真实画面说:
ūrdhva-mūlam adhaḥ-śākham
aśvatthaḿ prāhur avyayam
chandāḿsi yasya parṇāni
yas taḿ veda sa veda-vit
这里把物质世界描述为是一棵根在上、枝在下的树。对根在上的树,我们是有体会的。如果你站在河边或水池旁,就会看到树在水中那根在上、枝在下的倒影。同样,这个物质世界是灵性世界的倒影。物质世界只是实体的一个影子而已。影子中没有实体,没有实质,但我们从影子中可以了解有实体的存在。沙漠中没有水,但在海市蜃楼中却像是有水这种东西。物质世界里没有水,没有快乐,真正的快乐之泉在灵性世界里。
至尊主在《博伽梵歌》第15章的第5节中建议我们用如下的方法到灵性世界去:
nirmāna-mohā jita-sańga-doṣā
adhyātma-nityā vinivṛtta-kāmāḥ
dvandvair vimuktāḥ sukha-duḥkha-saḿjñair
gacchanty amūḍhāḥ padam avyayaḿ tat
没有虚荣感和错觉的人(nirmāna-moha),可以到达永恒的王国(padam avyayam)。这意思是什么呢?我们都追求名位。有人想“加官",有人想“晋爵",有人想当总统、富豪或国王什么的。我们只要依恋名位,就会留恋躯体,因为名位是属于躯体的。但是,我们不是这些躯体。灵性觉悟的第一个阶段就是要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与物质自然的三种属性连在了一起,但必须通过为至尊主做奉爱服务切断这种连接。如果我们不依恋为至尊主做奉爱服务,我们就无法摆脱物质自然属性。我们因为有贪婪的物质欲望和主宰物质自然的企图,才会有对名位等的依恋。只要我们不放弃这种控制物质自然的倾向,我们就不可能返回至尊主的王国——永恒的住所。谁不因迷恋虚假的物质享受而受迷惑,谁一直不断地为至尊主服务,谁就能到达那永不毁灭的永恒王国。这样的人能轻易到达至尊主的住所。
《博伽梵歌》第8章的第21节诗说明:
avyakto 'kṣara ity uktas
tam āhuḥ paramāḿ gatim
yaḿ prāpya na nivartante
tad dhāma paramaḿ mama
其中梵文“阿韦亚克塔(Avyakta)"的意思是不展示的。甚至连物质世界也没有都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的感官是如此的不完美,就连这个物质宇宙中所有的星星都看不全。我们能从韦达文献中接收到更多的有关各个星球的信息,可以相信,也可以不信。韦达文献,特别是《圣典博伽瓦谭》描述了所有重要的星球,其中这个物质天空之外的灵性世界被描述为是“不展示的(avyakta )"。我们应该渴望到至高无上的王国去,因为到了那个王国的人再也不用回到这个物质世界来。
有人也许接着问,怎么才能到至尊主的住所去呢?《博伽梵歌》第8章的第5节诗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那里说:
anta-kāle ca mām eva
smaran muktvā kalevaram
yaḥ prayāti sa mad-bhāvaḿ
yāti nāsty atra saḿśayaḥ
“在死亡时铭记着我离开躯体的人,立刻获得我的本性。这是毫无疑问的。"死时想着奎师那的人,到奎师那那里去。必须记住奎师那的形象,人如果在离开他的躯体时想着这形象,就肯定到达灵性的王国。诗中梵文“玛德-巴瓦么(Mad-bhāvam)"是指至尊生物的至尊本性。至尊生物的形象是永恒、极乐和充满知识的(sac-cid-ānanda vigraha)。我们现在的躯体不是永恒、极乐和充满知识的。它是短暂的(asat)而不是永恒的(sat),是可毁灭的而非永恒的,完全是无知的而不是充满知识的(cit)。我们不但对灵性的王国一无所知,而且对这个物质世界也所知甚少。我们的躯体不是充满极乐,而是充满了痛苦(nirānanda)。我们在物质世界里经历的一切痛苦都来自这个躯体,但只要我们在离开这具躯体时想着至尊人格首神奎师那,就能立即得到一个永恒、极乐并充满知识的身体。
在这个物质世界里,离开一个躯体进入另一个躯体的过程也是被安排好的。一个人死之前已经被决定好了他下一生将会得到的躯体种类。这个决定不是由生物自己来作,而是由高级权威作的。根据我们今生的活动,来生我们要么高升,要么降级。这一生为下一生作准备。因此,我们如果能在这一生为升到神的王国作准备,那么肯定会在离开这个物质躯体后获得与至尊主一样的灵性身体。
前面解释过超然主义者分对梵光的觉悟者(brahma-vādī)、对超灵的觉悟者(paramātma-vādī)和奉献者,也提到过梵光(灵性天空)里有无数灵性的星球。那些星球的数目远远超过这个物质世界里星球的总数。物质世界大约只是整个创造的四分之一(ekāḿśena sthito jagat)。物质的部分里有数十亿的宇宙,无数的日月星辰,但全部的物质创造只是整个创造的一个碎片。创造的绝大部分在灵性天空里。想融入至尊梵的人可以转入至尊主的梵光中,因而到达灵性天空。想与至尊主在一起的奉献者,进入外琨塔星球。在数不胜数的外琨塔星球上,至尊主以祂完整的扩展纳茹阿亚纳(Nārāyaṇa)与奉献者交往。纳茹阿亚纳有四只手臂和不同的名字,例如:帕杜么纳(Pradyumna)、阿尼如达(Aniruddha)或哥文达。因此,超然主义者在死时不是想着梵光、超灵,就是至尊人格首神圣奎师那。他们在所有的情况下都进入灵性天空,但只有与至尊主有个人接触的奉献者才进入哥珞卡-温达文星球或无数的外琨塔星球。至尊主对这一点进一步补充说:“这是毫无疑问的。"必须坚信这一点。我们不应该拒绝接受不符合我们想象的事物,我们应该有像阿尔诸纳一样的态度,即:“我相信您说的一切。"所以,至尊主既然说无论谁死时想着祂以梵、超灵或人格首神的方式的存在,都必进入灵性天空,那我们就不怀疑这一点。不存在不相信这句话的问题。
《博伽梵歌》第8章的第6节诗,也解释了在死亡时只要想着至尊主就可以进入灵性王国的总原则:
yaḿ yaḿ vāpi smaran bhāvaḿ
tyajaty ante kalevaram
taḿ tam evaiti kaunteya
sadā tad-bhāva-bhāvitaḥ
“琨缇(Kunté)的儿子啊!人在离开躯体时无论记起什么情形,就必会到达那情境。"现在,我们首先必须明白:物质自然是至尊主众多能量中的一种能量展示。《维施努往世书》(Viṣṇu Purāṇa)第6篇第7章的第61节诗中描述了至尊主的总体能量:
viṣṇu-śaktiḥ parā proktā
kṣetra-jñākhyā tathā parā
avidyā-karma-saḿjñānyā
tṛtīyā śaktir iṣyate
[Cc. Madhya 6.154]
至尊主有无数不可思议的不同能量,但学识渊博的圣人和解脱了的灵魂把它们分为三类进行研究和分析。所有的能量都是维施努-沙克提(viṣṇu-śakti),也就是主维施努(Viṣṇu)不同的能量。第一类能量是超然的(parā)。第二类能量——生物,正如前面解释的,也属于高等能量,其它能量则是属性愚昧的物质能量。死亡时,我们要么继续留在这个物质世界的低等能量中,要么可以转到灵性世界的高等能量里。所以,《博伽梵歌》第8章的第6节诗说:
yaḿ yaḿ vāpi smaran bhāvaḿ
tyajaty ante kalevaram
taḿ tam evaiti kaunteya
sadā tad-bhāva-bhāvitaḥ
“琨缇的儿子啊!人在离开躯体时无论记起什么情形,就必会到达那情境。"
在生活中,我们通常不是想物质能量就是想灵性能量。现在,我们怎样才能把我们的思想从物质能量转向灵性能量呢?那么多报纸、杂志、小说等读物,使我们的脑子里充满了有关物质能量的信息。我们必须把自己目前专注在这些读物上的思想转向韦达文献。伟大的圣人们正是为此才撰写了那么多像往世书一类的韦达文献。往世书不是虚构的作品,而是对历史的记载。在《永恒的柴坦亚经》(Caitanya-caritāmṛta)中篇(Madhya)第20章的第122节诗中有如下的描述:
māyā-mugdha jīvera nāhi svataḥ kṛṣṇa-jñāna
jīvere kṛpāya kailā kṛṣṇa veda-purāṇa
健忘的生物(受制约的灵魂)已经忘了他们与至尊主的关系,专心从事物质活动。正是为了把他们的思维能力转向灵性天空,奎师那兑帕亚纳-维亚萨(Kṛṣṇa-dvaipāyana Vyāsa)才撰写了大量的韦达文献。他先把韦达经分成四部,然后在《往世书》中对它们进行解释,又为能力欠佳的人写了《玛哈巴茹阿特》(Mahābhārata)。《博伽梵歌》就是《玛哈巴茹阿特》中的一部分。接着,他在《韦丹塔经》中对所有的韦达文献进行了总结,并为达到进一步指导的目的,亲自给《韦丹塔经》写了一部评注,称为《圣典博伽瓦谭》。我们必须不断地专心阅读这些韦达文献。就像物质主义者专心阅读报纸、杂志和许多物质主义的读物一样,我们必须转而专心阅读维亚萨为我们写的这些文献。这样,我们就有可能在死亡时记着至尊主。这是至尊主提出的唯一方法。对于结果,祂下保证说:“这是毫无疑问的。"
tasmāt sarveṣu kāleṣu
mām anusmara yudhya ca
mayy arpita-mano-buddhir
mām evaiṣyasy asaḿśayaḥ
因此,阿尔诸纳,你应该总想着我奎师那的形象,同时继续履行你打仗的规定职责。把你的活动奉献给我,把心念和智力固定在我身上,你无疑必将到我那里去。"(《博伽梵歌》8.7)
奎师那没有劝阿尔诸纳只想着祂而不去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至尊主从不给任何不切实际的建议。在这个物质世界里,人要想维持生命,就得工作。人类社会按工作的性质分为四个社会阶层,即:布茹阿玛纳(brāhmaṇa, 婆罗门)、查锤亚(kṣatriya, 刹帝利)、外夏(vaiśya , 吠舍)和庶铎(śūdra, 首陀罗)。布茹阿玛纳阶层或称知识分子阶层以一种方式工作,管理阶层以另一种方式工作,商业阶层和劳动阶层也都履行着各自的规定职责。在人类社会中,无论一个人是体力劳动者、商人、管理者、农民、或者甚至属于最高的阶层,是文人、科学家或神学家,他都得为维持生命而工作。至尊主因此告诉阿尔诸纳不需要停止履行他的职责,而应该在履行职责时想着奎师那(mām anusmara)。他在为生存而奋斗时如果不练习想着奎师那,那么在死亡时就不可能想起奎师那。主柴坦亚也提出这样的忠告说:“应该一直不断地练习吟诵、吟唱至尊主的圣名(kīrtanīyaḥ sadā hariḥ)。"至尊主的圣名与至尊主本人没有区别,所以主奎师那给阿尔诸纳的训示是“想着我"。这与主柴坦亚给我们的训示“始终吟诵、吟唱主奎师那的圣名"是一样的。它们之所以没有区别,是因为奎师那和奎师那的名字没有区别。在绝对的层面上,所谈的事物本身与所谈的事物的名字之间没有区别。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吟诵、吟唱至尊主的名字,练习一天二十四小时总想着至尊主,应该在我们的生活中从事能始终记住祂的活动。
这怎么有可能呢?灵性导师们给我们举了如下的例子。如果一个已婚的妇女依恋上另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已婚的男人更依恋另一个女人,那么这种依恋将是非常强烈的。有这种依恋的人,总想着自己所爱的人。想念情人的有夫之妇,总想去见自己的情人,即使在做家务活时也不例外。事实上,她甚至更细心地做家务,这样她丈夫就不会怀疑她有了外遇。同样,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想着至尊的爱人圣奎师那,同时很好地履行我们的物质职责。这需要强烈的爱。我们如果对至尊主有强烈的爱,就会一面履行我们的职责,一面想着奎师那。但是,我们必须培养这样的爱。举例来说:阿尔诸纳总想着奎师那,他既是奎师那忠实的同伴,同时又是一个战士。奎师那没有劝他去森林冥想而放弃作战。当主奎师那给阿尔诸纳讲解有关打坐冥想的瑜伽体系时,阿尔诸纳说他不可能按这个体系来练习。
arjuna uvāca
yo 'yaḿ yogas tvayā proktaḥ
sāmyena madhusūdana
etasyāhaḿ na paśyāmi
cañcalatvāt sthitiḿ sthirām
“阿尔诸纳说:玛杜苏丹啊!您概括的瑜伽系统对我来说似乎是不切实际、不能忍受的,因为心念多变、不稳。"(《博伽梵歌》6.33)
但是,至尊主说:
yoginām api sarveṣāḿ
mad-gatenāntarātmanā
śraddhāvān bhajate yo māḿ
sa me yuktatamo mataḥ
“在所有的瑜伽师中,谁信仰坚定地总在内心想着我,为我做超然的爱心服务,谁就通过瑜伽与我最紧密地连在一起,就是最高级的瑜伽师。这就是我的看法。"(《博伽梵歌》6.47)
所以,总想着至尊主的人,既是最优秀的瑜伽师、最好的知识思辨者(jñānī),同时又是最伟大的奉献者。至尊主进一步告诉阿尔诸纳:他作为查锤亚不可不作战,但如果想着奎师那作战,就会在死亡时记住奎师那;但必须全身心地投靠、服从至尊主,为祂做超然的爱心服务。
事实上,我们不是用我们的躯体工作,而是用我们的心智工作。所以,如果总把心智专注于至尊主,那么感官也就自然为至尊主服务了。感官的活动表面上还是一样的,但实际上意识改变了。《博伽梵歌》教人如何把心智专注于想着至尊主。这种专注可以让人把自己转升到至尊主的王国去。如果用心为奎师那服务,那么感官也就自动为祂服务。这就是诀窍;这就是《博伽梵歌》的奥秘,即:全神贯注地想着圣奎师那。
现代人为了登上月球而历尽艰辛,却不怎么为在灵性上提升自己而努力。如果一个人还有五十年可活,他就应该把这短暂的时间用来练习想至尊人格首神。这种练习就是奉爱服务的方法。
śravaṇaḿ kīrtanaḿ viṣṇoḥ
smaraṇaḿ pāda-sevanam
arcanaḿ vandanaḿ dāsyaḿ
sakhyam ātma-nivedanam
(《圣典博伽瓦谭》7.5.23)
聆听(śravaṇam)——从觉悟了的人那里聆听《博伽梵歌》,是这节诗中介绍的九种方法中最容易的方法。它将使人转而去想至尊主,将引导人去记忆至尊主,将使人在离开物质躯体后获得正好适合与至尊主交往的灵性身体。
至尊主进一步说:
abhyāsa-yoga-yuktena
cetasā nānya-gāminā
paramaḿ puruṣaḿ divyaḿ
yāti pārthānucintayan
“帕尔塔(P.rtha)啊!谁冥想作为至尊人格首神的我,始终用心铭记我,不偏离正途,谁就必然到我那里去。"(《博伽梵歌》8.8)
这方法并不是很困难,但却必须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必须找一位已经在实践的人(Tad vijñānārthaḿ sa gurum evābhigacchet)。心念总是飘忽不定,但人必须练习使它永远专注于至尊主圣奎师那的形象或祂圣名的声音上。心念天生就焦躁不安、四处飘荡,但奎师那圣名的声音震荡可以使它变得安宁。人必须这样冥想住在灵性天空或称灵性王国中的至尊人格首神(paramaḿ puruṣam),以便到祂那里去。《博伽梵歌》中说明了获得最高觉悟和成就的方法及途径,而这知识的大门向所有的人敞开着。没有人会被拒之门外。每个阶层的人都可以靠想念主奎师那接近祂,因为每个人都可以聆听和想念祂。
至尊主在《博伽梵歌》第9章的第32-33节诗中进一步说:
māḿ hi pārtha vyapāśritya
ye 'pi syuḥ pāpa-yonayaḥ
striyo vaiśyās tathā śūdrās
te 'pi yānti parāḿ gatim
kiḿ punar brāhmaṇāḥ puṇyā
bhaktā rājarṣayas tathā
anityam asukhaḿ lokam
imaḿ prāpya bhajasva mām
至尊主说:甚至连商人、堕落了的妇女、体力劳动者或出身最低贱的人,都能到至尊者那里去。不需要有高度发达的智力。关键是:谁接受奉爱瑜伽(bhakti-yoga)的原则,承认至尊主是生活中的至善、最高的目标、最终的目的地,谁就能到达至尊主居住的灵性天空。人如果接受《博伽梵歌》阐述的原则,就可以使他的人生变得完美,彻底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这就是整部《博伽梵歌》的要旨。
总而言之,《博伽梵歌》是一部人们应该仔细阅读的超然文献。如果准确地遵从《博伽梵歌》的训示,就可以摆脱生存中的一切痛苦和焦虑(Gītā-śāstram idaḿ puṇyaḿ yaḥ paṭhet prayataḥ pumān)。《博伽梵歌的荣耀》(Gītā-māhātmya)第1节诗说:此生将不再有任何恐慌,来生将是灵性的(Bhaya-śokādi-varjitaḥ)。
《博伽梵歌的荣耀》第2节诗还谈到了进一步的好处:
gītādhyāyana-śīlasya
prāṇāyama-parasya ca
naiva santi hi pāpāni
pūrva-janma-kṛtāni ca
“如果严肃、认真地阅读《博伽梵歌》,就能凭借至尊主的恩典不再承受过去做恶所带来的报应。"至尊主在《博伽梵歌》第18章最后一部分的第66节诗中大声宣布:
sarva-dharmān parityajya
mām ekaḿ śaraṇaḿ vraja
ahaḿ tvāḿ sarva-pāpebhyo
mokṣayiṣyāmi mā śucaḥ
“抛弃一切种类的宗教,只向我归依。我将把你从所有的恶报中解救出来。不必害怕!"就这样,至尊主对投靠祂的人负起了全部的责任,不再让他承受恶报。《博伽梵歌的荣耀》第3节诗说:
maline mocanaḿ puḿsāḿ
jala-snānaḿ dine dine
sakṛd gītāmṛta-snānaḿ
saḿsāra-mala-nāśanam
“人也许每天都用水清洗自己的身体,但如果在《博伽梵歌》这神圣的恒河之水中沐浴哪怕一次,就可以清除物质生活所带来的一切污染。"《博伽梵歌的荣耀》第4节诗说:
gītā su-gītā kartavyā
kim anyaiḥ śāstra-vistaraiḥ
yā svayaḿ padmanābhasya
mukha-padmād viniḥsṛtā
《博伽梵歌》是至尊人格首神讲述的,因此人们只需要有规律地、专心致志地阅读它,无需再阅读任何其它韦达文献。如今这个年代的人因为一门心思扑在世俗的活动上,所以不可能阅读所有的韦达文献。那也是没有必要的。有这本《博伽梵歌》就足够了,因为它是韦达文献的精华,而且特别是由至尊人格首神讲述的。《博伽梵歌的荣耀》第5节诗这样说:
bhāratāmṛta-sarvasvaḿ
viṣṇu-vaktrād viniḥsṛtam
gītā-gańgodakaḿ pītvā
punar janma na vidyate
“喝恒河水都能得救,更何况饮用《博伽梵歌》的甘露呢?《博伽梵歌》是《玛哈巴茹阿特》的精华,是由主奎师那本人——原始维施努讲述的。"《博伽梵歌》的甘露从至尊人格首神的嘴里流淌出来,而恒河从至尊人格首神的莲花足上流泻出来。至尊主的嘴和莲花足当然没有区别,但如果进行客观的研究,我们就可以意识到,《博伽梵歌》甚至比恒河之水还重要。《博伽梵歌的荣耀》第6节诗说:
sarvopaniṣado gāvo
dogdhā gopāla-nandanaḥ
pārtho vatsaḥ su-dhīr bhoktā
dugdhaḿ gītāmṛtaḿ mahat
“这部《博伽梵歌奥义书》——《博伽梵歌》,是所有奥义书的精华。它就好比是一头乳牛,而以牧牛童著称于世的主奎师那正给这头乳牛挤奶。阿尔诸纳就像一头牛犊,与博学的学者和纯粹的奉献者《博伽梵歌原意》 一起吮吸《博伽梵歌》这甘露般的牛奶。"《博伽梵歌的荣耀》第7节诗说:
ekaḿ śāstraḿ devakī-putra-gītam
eko devo devakī-putra eva
eko mantras tasya nāmāni yāni
karmāpy ekaḿ tasya devasya sevā
如今,人们非常渴望只有一部经典、一位神、一种宗教和一种职业。那么,就让全世界:只有一部共同的经典——《博伽梵歌》!只有一位神——圣奎师那!只有一首赞美诗、一个曼陀、一篇祷文——吟诵、吟唱至尊主的圣名哈瑞-奎师那哈瑞-奎师那 奎师那-奎师那 哈瑞-哈瑞/哈瑞茹阿玛 哈瑞-茹阿玛 茹阿玛-茹阿玛 哈瑞-哈瑞!只有一种职业——为至尊人格首神服务吧!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