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2日星期一

第二章 《博伽梵歌》内容提要

BG 2.1: 桑佳亚说:玛杜苏丹--奎师那,看阿尔诸纳满怀同情、心情沮丧、眼泪汪汪,就说了如下的话。

BG 2.2: 至尊人格首神说:我亲爱的阿尔诸纳,你怎么会沾染上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它们根本不是知道生存价值的人该有的。它们不会把人引向高等星球,只会使人声名狼藉。

BG 2.3: 普瑞塔的儿子啊!不要任凭这令人丢脸的软弱摆布。这与你的身份不符。惩罚敌人的人啊!抛开心中不足挂齿的脆弱,站起来吧!

BG 2.4: 阿尔诸纳说:啊!杀敌者,杀死玛杜魔的人,我怎能在战斗中用箭反击值得我崇拜的彼士玛和朵纳呢?

BG 2.5: 以我的老师--这些伟大灵魂的生命作代价活着,倒不如在世上乞讨为生。他们虽然渴求尘世的利益,但毕竟还是长辈。如果把他们杀了,我们享受的一切就都沾上了血腥。

BG 2.6: 我们不知道是战胜他们好,还是被他们征服好。我们要是杀了兑塔瓦施陀的儿子,自己也就不会再想活下去,但他们现在却在战场上站在我们面前。

BG 2.7: 吝啬鬼似的软弱无能使我此刻完全失去了镇静,分不清自己的责任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我请求您明确地告诉我,怎么做对我最好。我现在是您的门徒,是向您归依的灵魂,请指导我。

BG 2.8: 我无法驱除这令我感官枯萎的悲伤。即使赢得地球上繁荣无比的王国,拥有天堂半神人般的君权,也无法驱除这悲伤。

BG 2.9: 桑佳亚说:惩罚敌人的人阿尔诸纳说到这儿,就告诉奎师那:"哥文达,我不打仗。"说完就沉默了。

BG 2.10: 巴茹阿特的后裔啊!那时,在两军之间,奎师那微笑着对极度悲伤的阿尔诸纳说了如下一番话。

BG 2.11: 至尊人格首神说:你一面说着有学问的话,一面为不值得悲伤的事情而悲伤。有学问的人不会为生死而悲伤。

BG 2.12: 我、你,以及这些国王,从没有一刻不曾存在,我们中的任何人将来也不会结束存在。

BG 2.13: 就像灵魂在这个物质躯体中经历童年、青年和老年的变化一样,当这个躯体死亡时,其中的灵魂便进入另一个躯体。清醒的人不会为这种变化所迷惑。

BG 2.14: 琨缇的儿子啊!正如冬季和夏季轮流到来,短暂的痛苦和快乐时来时去。巴茹阿特的后裔啊!它们来自感官的感觉,人必须学习忍受这一切,不受干扰。

BG 2.15: 最优秀的人(阿尔诸纳)啊!不受苦乐打扰而始终保持稳定的人,肯定有资格获得解脱。

BG 2.16: 那些洞察真理的人断言:不存在的事物(物质躯体)不持久,永存的事物(灵魂)不变化。这是他们研究两者的本质后得出的结论。

BG 2.17: 你应该知道,遍布整个躯体的灵魂不可毁灭。没人能毁灭不朽的灵魂。

BG 2.18: 灵魂永存,是不可估量、不可毁灭的,但物质躯体却肯定会毁灭。因此,巴茹阿特的后裔,作战吧!

BG 2.19: 以为灵魂是杀手或可以被杀的人没知识,因为自我既不杀,也不被杀。

BG 2.20: 灵魂任何时候都不生不死。他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存在,永远没有从无到有的过程。他原始、永恒、长存,不经出生就存在。当躯体被杀时,他不被杀。

BG 2.21: 帕尔塔啊!知道灵魂永存、不可毁灭、永远不变、不经出生就存在的人,怎么可能杀任何人或让别人去杀呢?

BG 2.22: 正如人们脱下旧服换新装,灵魂放弃老而无用的物质躯体,接受新的物质躯体。

BG 2.23: 灵魂,火永远烧不伤,水永远沾不湿,风永远吹不干,任何武器永远砍不碎。

BG 2.24: 个体灵魂不破碎,不溶解,不枯萎,烧不毁。灵魂永存,不变,无所不在,不可移动,始终如一。

BG 2.25: 灵魂不可见、不可思议、不可改变。你了解这些后,就不会为躯体悲伤了。

BG 2.26: 然而,臂力强大的人啊!如果你以为灵魂(或生命征象)总要经过出生,而死后又永远不复活,那你也没有理由悲伤。

BG 2.27: 出生后必然要死亡,死亡后必然会再生。因此,你在不可避免地要履行职责时不该悲伤。

BG 2.28: 被创造的芸芸众生在他们的初期不展示,中期展示,毁灭后又不展示。因此,有什么需要悲伤的?

BG 2.29: 有人认为灵魂令人惊奇,有人描述他令人惊奇,有人听说他令人惊奇,其它人甚至在听到后,根本理解不了他。

BG 2.30: 巴茹阿特的后裔啊!住在躯体中的他,永远不可能被杀死,因此你不必为任何生物悲伤。

BG 2.31: 你该知道:考虑到你作为查锤亚所具有的特定职责,本着宗教原则作战对你最合适。所以,不必犹豫。

BG 2.32: 帕尔塔啊!这种不请自到的作战机会令查锤亚高兴,天堂星球的大门为他们敞开着。

BG 2.33: 但是,你如果不履行你作战的宗教职责,就必定会因失职而招致罪恶,从而丧失你作为战士的名誉。

BG 2.34: 人们会一直提到你的臭名。对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来说,不名誉比死还不幸。

BG 2.35: 对你十分敬佩的优秀将领,将认为你仅仅是因为胆怯而临阵脱逃。他们会蔑视你。

BG 2.36: 你的敌人会用许多恶毒的言语来形容你,会瞧不起你的能力。还有比这更令你痛苦的吗?

BG 2.37: 琨缇的儿子啊!要么战死沙场,到天堂星球去;要么战胜,享受地球王国。因此,下定决心,站起来作战吧!

BG 2.38: 为战而战,不计苦乐、得失和胜败。这样做,你永远都不会招致罪恶。

BG 2.39: 到此为止,我用分析法给你讲解了这门知识。现在,听我从不执着活动结果的角度,给你解释这门知识。普瑞塔的儿子啊!你如果用这知识指导你的行动,就能摆脱活动的束缚。

BG 2.40: 做这种努力不会失去或减少什么。在这条路上哪怕前进一点点,也能使人得到保护,从而免于最可怕的危险。

BG 2.41: 库茹族的宠儿啊!在这条路上的人目标专一,坚定地向目的地迈进,而犹豫不决之人则智力枝蔓、不得要领。

BG 2.42-43: 普瑞塔的儿子啊!知识浅薄的人过分执着韦达经的华丽辞藻。这些辞藻推荐人们从事各种功利性活动,以便获得权利、高贵的出身或升向天堂星球等。他们追求感官享乐和富裕的生活,因此就说这些是最重要的。

BG 2.44: 对感官享乐和物质财富过分执着并被其迷惑的人,不会下决心为至尊主做奉爱服务。

BG 2.45: 韦达经论述的主要是物质自然的三种属性。阿尔诸纳啊!超越这三种属性,摆脱一切相对性,不为利益和安全焦虑,稳定地处在觉悟自我的层面上。

BG 2.46: 大水库能马上起到小水井能起的一切作用。同样,谁了解韦达经背后的目的,谁就能达到韦达经的一切目的。

BG 2.47: 你有权履行你的规定职责,但无权享受活动的结果。永远别以为你的活动结果是你自己造成的,永远别执着于不履行你的职责。

BG 2.48: 阿尔诸纳啊!平静地履行你的职责,抛开对成败的执着。这种平静称为瑜伽。

BG 2.49: 达南佳亚啊!通过做奉爱服务远离一切令人憎恶的活动,怀着这种意识向至尊主归依。那些要享受活动结果的人是吝啬鬼。

BG 2.50: 做奉爱服务的人,甚至在今生就摆脱了一切善恶报应。所以,努力学习一切活动的艺术--瑜伽。

BG 2.51: 伟大的圣人--奉献者,通过这样为至尊主做奉爱服务,摆脱了物质世界活动结果的束缚。于是,他们摆脱了生死轮回,(通过回到首神身边)达到没有痛苦的状态。

BG 2.52: 当你的智力穿出错觉的密林时,你就不会再关心过去听过的一切或今后听说的一切。

BG 2.53: 当韦达经的华丽辞藻再也扰乱不了你的心,当你始终稳定地处于自我觉悟的全神贯注状态时,你就获得了神性意识。

BG 2.54: 阿尔诸纳问:奎师那啊!沈浸在超然意识中的人有什么表现?他怎样说话?用什么言语?他的行为、举止是怎样的?

BG 2.55: 至尊人格首神说:帕尔塔啊!当人摒弃内心虚构出的所有感官享乐的欲望时,他的心就得到了净化。当他只有觉悟了自我才感到满足时,就可以说他具有了纯粹超然的意识。

BG 2.56: 谁受三种苦时不心烦意乱,有快乐时不兴高采烈,摆脱了执着、恐惧和愤怒,谁就是内心稳定的智者。

BG 2.57: 在物质世界中,谁不受好坏的影响,既不满心欢喜也不鄙视,谁就稳定地处在了完美知识的层面上。

BG 2.58: 谁能像乌龟把四肢收回龟壳一样,把自己的感官从感官对象上收回,谁就稳定地具有了完美的意识。

BG 2.59: 物质躯体中的灵魂也许限制自己的感官享乐,但对感官对象的嗜欲依然存在。然而,通过体验高品位的快乐来放弃这种享乐,就会有稳固的意识。

BG 2.60: 阿尔诸纳啊!感官如此强劲、易冲动,就连竭力控制感官、有辨别力之人的心都受其驱使。

BG 2.61: 谁约束自己的感官,完全控制它们,全神贯注于我,谁就是智力稳定的人。

BG 2.62: 注视或想念感官对象,就会对其产生依恋。由这种依恋产生出物质享乐的欲望,由物质享乐的欲望产生出愤怒。

BG 2.63: 愤怒导致错觉,错觉使记忆迷乱。当记忆迷乱时,智力就丧失。智力一丧失,人就重新坠入物质泥潭。

BG 2.64: 但是,谁彻底摆脱执着、厌恶,通过遵守让人重获自由的规范原则来控制感官,谁就能获得至尊主全部的仁慈。

BG 2.65: 对如此满足(有奎师那意识)的人来说,物质存在的三种苦不再有,其智力很快变得稳定。

BG 2.66: 不(怀着奎师那意识)与至尊者相连的人,不会有超然的智力,内心也不会稳定,而没有这些就不可能有平静。没有平静,怎么可能有快乐?

BG 2.67: 正如狂风卷走水上的小船,只要心念专注在某个游荡的感官上,这个感官就能夺走人的智力。

BG 2.68: 因此,臂力强大的人啊!不让感官追求感官对象的人,必定有稳健的智力。

BG 2.69: 众生的黑夜是自我控制的人清醒之时,众生醒来之时是内省圣人的黑夜。

BG 2.70: 只有像海洋容纳百川之水却依然波平浪静那样,不受无尽的欲望之流的干扰,才能心平气和。拼命满足这些欲望的人,永远不会有平静。

BG 2.71: 谁摒弃一切感官享乐的欲望和拥有感,毫无欲念及错误的自我意识,谁就能获得真正的平静。

BG 2.72: 这就是灵性而神圣的生活。过上这种生活的人不再受迷惑。人即使在死亡那一瞬间才达到这境界,也能进入神的王国。

没有评论: